1925年3月12日這是一個極度讓國人悲痛的日子,因為人民敬愛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國人。在孫中山先生平生的歲月裡他一直都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為著國人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他一生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有一個奇怪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他是1925年去世的,但是卻等到1929年才下葬呢?中間整整相差了四年的時間。讓人疑惑的是中間這四年裡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又是如何保存的呢?
關於孫中山死後遺體為什麼沒有及時的下葬,據當時最官方的說法是孫中山臨終前的遺願。孫中山一生當中說過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句話可以說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其實這是孫中山先生對後輩的一種激勵,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孫中山之所以要保留遺體是因為他希望受到萬人朝拜,流芳百世,孫中山先生一生心繫國家百姓,當然不是為了這份虛名,他之所希望遺體保留下來是為了激勵後輩,也就是為了踐行他生前的那句名言。讓後輩每每看到孫中山遺體的時候就能夠想起他留給後人未完成的使命,希望有人能夠效法他生前的所作所為,能夠完成他沒有完成的使命,肩負起家國重任。有責任心和使命感。能夠時刻激勵民眾。
當然有專家推測保留遺體並非是孫中山本人的意願,而是國民黨內部高層的想法而已。因為在孫中山臨終前寫了三份遺囑都是書面遺囑,唯獨這個保留遺體只是口頭遺囑,如果他真的希望保留遺體應該提前就打算,提前立下書面遺囑才對。畢竟保留遺體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並非小事情,所以這可能是國民黨內部自己臨時決定的。
但是在調查孫中山在協和醫院的所有治療記錄中發現,確實有相關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突然要求保存他的遺體。這是臨時決定的。大家都沒有準備好這個事情。因為事發太過突然,這也成了一個擺在大家面前的很難處理的問題,這時候大家都很著急,畢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當時的中國科學技術又不發達,找不到合適的防腐方法,又造不出水晶棺。這時候大家就想到了蘇聯,因為蘇聯和孫中山有過交往並且關係還相當的不錯,應該會幫這個忙,而且蘇聯在這方面是非常的有經驗的,他們偉大的革命領導人列寧死後就是採用遺體保存來供世人瞻仰的。
於是便向蘇聯求助保存遺體的方法,很快蘇聯便回復了,也很爽快地答應要給孫中山一副水晶棺。可是這個蘇聯好人不做到底,他只給了水晶棺卻不給防腐劑。怎麼辦呢?那隻好讓協和醫院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防腐唄,防腐的方法首先要保證密封性,其次要杜絕細菌滋生,於是協和醫院便開始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解剖,把五臟六腑全部拿出來防止細菌滋生,然後又將身體縫合起來整理遺容。在這一切都準備好之後便開始舉行公祭儀式。
於是在3月19號上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禮堂舉行了基督教儀式,因為孫中山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這一切都是為了尊重他的信仰。然後遺體被送往中央公園,那裡有個地方叫做明清社稷堂後來因為孫中山先生在那裡聽過靈便改名為中山堂。據說當時人山人海,來送孫中山的人數高達12萬多。許多民眾哀哭不止,泣不成聲。人們排成長長的隊伍,場面十分壯觀。其中重要的國民黨要人和重要的社會名人以及孫中山信仰上的基督教徒還有共產黨領導人都來抬裝孫中山的這個棺材。當天送行人高達幾十萬。可見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當中地位是何等的神聖。孫中山先生雖然肉體離世了但是他生命當中美好的見證時時刻刻都在人們的心中,他雖然死了,但是卻活在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裡。他的一生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見證。
在舉行完公祭儀式之後的一個星期裡,每天都有人來祭拜孫中山,而且每天的人數都非常地多。可見孫中山在人們心目當中實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父的名號實至名歸,人們確實把他當作父親來祭拜,他生前也確實把人民當作子女來疼愛。所以說一個人活出了生命的價值,就算是死了也能贏得人民的敬重和熱愛,有些人雖然肉體死了,但是他的精神見證卻永遠地活著,。
4月2號遺體運送到碧雲寺,當時僅僅護靈的人就有30多萬,大家可能會問孫中山先生後來怎麼又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原因就是蘇聯送的那副水晶棺出了問題。本以為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可以保存個幾百年供人瞻仰,但是這個蘇聯太不夠意思了,給了一副劣質水晶棺。在遺體保存還不到20天的時間屍體就開始發黑變形腐爛。然後孫中山的家人就讓專家還檢測一下是不是水晶棺出現了問題,檢查後發現這副水晶棺和列寧的那一副水晶棺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對於這個事情蘇聯的回答就更讓人寒心了,他們說孫中山和列寧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所以也就享受不了和列寧同等的待遇。這個水晶棺最多能保存屍體20年左右,最可恨的是專家一檢測竟然發現水晶棺的玻璃有一處裂縫。遺體保存必須要密封性好,這樣能隔絕氧氣。儼然這副水晶棺已經不能再用下去了。這時候迫於無奈之下大家也就只能決定土葬了。因為遺體已經變形發黑無法供世人繼續瞻仰下去。至於為什麼會拖到四年之後才下葬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生前說過他最喜愛南京的紫金山,於是家人便決定把他安葬在紫金山。但是南京中山陵的設計可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工程,歷時整整四年的時間,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雕琢。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耗費了大量的心血才完工。
於是在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中山陵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也就是著名的奉安大典,整個南京城萬人空巷,場面相當壯觀。市民們都井然有序地聚集在中山陵的兩旁,眾人脫帽致敬最敬愛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送殯人員步行花費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將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運到中山陵。當時為他舉行國葬的居然是段祺瑞,這個生前處處與他作對的對頭。人們無法想像。大概段祺瑞也被孫中山先生生前的所作所為折服了。
當一個人真正做到心繫國家,心繫百姓的時候,他一定能夠贏得所有人的尊重,甚至包括他的敵人,孫中山先生雖然離開了世界,但是他的精神,他的行為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他被萬代紀念,萬人稱頌,他被稱為國父,實在是實至名歸,他活在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目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