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國父孫中山逝世,屍體險遭毀壞,四年後才入土為安

2020-12-12 守素安常

1925年3月12日這是一個極度讓國人悲痛的日子,因為人民敬愛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國人。在孫中山先生平生的歲月裡他一直都忠於革命,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為著國人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他一生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有一個奇怪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他是1925年去世的,但是卻等到1929年才下葬呢?中間整整相差了四年的時間。讓人疑惑的是中間這四年裡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又是如何保存的呢?

關於孫中山死後遺體為什麼沒有及時的下葬,據當時最官方的說法是孫中山臨終前的遺願。孫中山一生當中說過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這句話可以說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其實這是孫中山先生對後輩的一種激勵,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孫中山之所以要保留遺體是因為他希望受到萬人朝拜,流芳百世,孫中山先生一生心繫國家百姓,當然不是為了這份虛名,他之所希望遺體保留下來是為了激勵後輩,也就是為了踐行他生前的那句名言。讓後輩每每看到孫中山遺體的時候就能夠想起他留給後人未完成的使命,希望有人能夠效法他生前的所作所為,能夠完成他沒有完成的使命,肩負起家國重任。有責任心和使命感。能夠時刻激勵民眾。

當然有專家推測保留遺體並非是孫中山本人的意願,而是國民黨內部高層的想法而已。因為在孫中山臨終前寫了三份遺囑都是書面遺囑,唯獨這個保留遺體只是口頭遺囑,如果他真的希望保留遺體應該提前就打算,提前立下書面遺囑才對。畢竟保留遺體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並非小事情,所以這可能是國民黨內部自己臨時決定的。

但是在調查孫中山在協和醫院的所有治療記錄中發現,確實有相關記載孫中山在彌留之際突然要求保存他的遺體。這是臨時決定的。大家都沒有準備好這個事情。因為事發太過突然,這也成了一個擺在大家面前的很難處理的問題,這時候大家都很著急,畢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當時的中國科學技術又不發達,找不到合適的防腐方法,又造不出水晶棺。這時候大家就想到了蘇聯,因為蘇聯和孫中山有過交往並且關係還相當的不錯,應該會幫這個忙,而且蘇聯在這方面是非常的有經驗的,他們偉大的革命領導人列寧死後就是採用遺體保存來供世人瞻仰的。

於是便向蘇聯求助保存遺體的方法,很快蘇聯便回復了,也很爽快地答應要給孫中山一副水晶棺。可是這個蘇聯好人不做到底,他只給了水晶棺卻不給防腐劑。怎麼辦呢?那隻好讓協和醫院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防腐唄,防腐的方法首先要保證密封性,其次要杜絕細菌滋生,於是協和醫院便開始把孫中山先生的遺體解剖,把五臟六腑全部拿出來防止細菌滋生,然後又將身體縫合起來整理遺容。在這一切都準備好之後便開始舉行公祭儀式。

於是在3月19號上午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協和醫院禮堂舉行了基督教儀式,因為孫中山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這一切都是為了尊重他的信仰。然後遺體被送往中央公園,那裡有個地方叫做明清社稷堂後來因為孫中山先生在那裡聽過靈便改名為中山堂。據說當時人山人海,來送孫中山的人數高達12萬多。許多民眾哀哭不止,泣不成聲。人們排成長長的隊伍,場面十分壯觀。其中重要的國民黨要人和重要的社會名人以及孫中山信仰上的基督教徒還有共產黨領導人都來抬裝孫中山的這個棺材。當天送行人高達幾十萬。可見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當中地位是何等的神聖。孫中山先生雖然肉體離世了但是他生命當中美好的見證時時刻刻都在人們的心中,他雖然死了,但是卻活在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裡。他的一生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見證。

在舉行完公祭儀式之後的一個星期裡,每天都有人來祭拜孫中山,而且每天的人數都非常地多。可見孫中山在人們心目當中實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父的名號實至名歸,人們確實把他當作父親來祭拜,他生前也確實把人民當作子女來疼愛。所以說一個人活出了生命的價值,就算是死了也能贏得人民的敬重和熱愛,有些人雖然肉體死了,但是他的精神見證卻永遠地活著,。

4月2號遺體運送到碧雲寺,當時僅僅護靈的人就有30多萬,大家可能會問孫中山先生後來怎麼又葬在了南京紫金山。原因就是蘇聯送的那副水晶棺出了問題。本以為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可以保存個幾百年供人瞻仰,但是這個蘇聯太不夠意思了,給了一副劣質水晶棺。在遺體保存還不到20天的時間屍體就開始發黑變形腐爛。然後孫中山的家人就讓專家還檢測一下是不是水晶棺出現了問題,檢查後發現這副水晶棺和列寧的那一副水晶棺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對於這個事情蘇聯的回答就更讓人寒心了,他們說孫中山和列寧不是一個級別的人物,所以也就享受不了和列寧同等的待遇。這個水晶棺最多能保存屍體20年左右,最可恨的是專家一檢測竟然發現水晶棺的玻璃有一處裂縫。遺體保存必須要密封性好,這樣能隔絕氧氣。儼然這副水晶棺已經不能再用下去了。這時候迫於無奈之下大家也就只能決定土葬了。因為遺體已經變形發黑無法供世人繼續瞻仰下去。至於為什麼會拖到四年之後才下葬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生前說過他最喜愛南京的紫金山,於是家人便決定把他安葬在紫金山。但是南京中山陵的設計可是一個非常龐大複雜的工程,歷時整整四年的時間,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雕琢。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耗費了大量的心血才完工。

於是在1929年6月1日在南京中山陵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也就是著名的奉安大典,整個南京城萬人空巷,場面相當壯觀。市民們都井然有序地聚集在中山陵的兩旁,眾人脫帽致敬最敬愛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送殯人員步行花費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將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運到中山陵。當時為他舉行國葬的居然是段祺瑞,這個生前處處與他作對的對頭。人們無法想像。大概段祺瑞也被孫中山先生生前的所作所為折服了。

當一個人真正做到心繫國家,心繫百姓的時候,他一定能夠贏得所有人的尊重,甚至包括他的敵人,孫中山先生雖然離開了世界,但是他的精神,他的行為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他被萬代紀念,萬人稱頌,他被稱為國父,實在是實至名歸,他活在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目當中。

相關焦點

  • 揭密:「和平、奮鬥、救中國」 孫中山逝世前還說了什麼?
    (圖/本報檔案照)國父孫中山先生因革命事業積勞成疾,罹患癌症後逐漸惡化,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臨終前在病榻上留下了知名的7字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成為全華人所知曉並感念其功績的名言。除了這7字遺言之外,孫中山在臨終前與前幾日還說了些什麼?
  • 國父孫中山逝世,享年59歲,臨終前,他指著這個人,給了九個字
    孫中山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從小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然而,他的哥哥很能幹。據說,為了在外地謀生,他光牧場就有6000畝。他是一個典型的富農。因此,在哥哥的幫助下,孫中山在14歲時獲得了赴美的機會,並由此在國外接觸到了西方先進文化。沒幾年,他的名聲就大了,有了中國聯盟。
  • 今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154周年,揭秘領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當我們說起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時,自然能想到我們的一代偉人——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 他出生於廣東中山翠亨村的農民家庭,少年求學於檀島,為救國棄醫從政,一生顛沛坎坷,卻憑藉一顆赤子之心,「天下為公」的信念,終帝制而起共和,被稱為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
  • 國父孫中山去世後,留下的三個女兒和唯一的兒子後來怎麼樣了?
    孫中山一生有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盧慕貞,書香門第出生,自小勤快、孝敬父母而聞名鄉裡。之後,盧慕貞與孫中山離婚。孫科於1891年出生,長大後一直跟在父親的身邊從事革命,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人物,也是孫中山先生唯一的兒子。1907年,16歲的孫科加入同盟會。1917年,他成為大元帥府秘書。次年,他被任命為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一直到1920年,後成為廣州市首任市長。孫中山去世後,他依然從政,歷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南京國民政府副主席等職。
  • 國父孫中山先生與陳姓淵源
    傳播正能量國父孫中山先生對陳氏宗族的訓詞,國父對我陳氏都另眼看待。他的團結理念,我們應該銘記在族譜內,大力宣揚!由此可見,孫武至孫權和孫俐至孫中山這上下兩段世系源流脈絡清晰可信,也就是說孫中山先生不僅是兵聖孫武的第75代世孫,而且其先祖孫俐居汴州,孫中山先生還是根在中原開封的客家人。
  • 國父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國父孫中山早年經歷1866年1月12日,孫中山(孫文)出生於廣東省香山市
  • 廣東中山這五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文\芒果綠旗下 學校這些事兒中山,古稱「香山」,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鄉,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改名中山縣,如今的中山市,2019年中山市還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第29。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裡了,今天我們來聊聊廣東中山這五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一、中山紀念中學中山紀念中學,1934年由孫中山長子孫科秉創辦,原名總理故鄉紀念中學校,1949年,學校更名中山紀念中學,學校現有高中班100餘個,在校學生合計6500多人。
  • 孫中山之女孫婉:18歲嫁31歲王伯秋,被拆散後拒見父親最後一面
    這是1925年3月12日,自知不治的國父孫中山籤署的《國事遺囑》中的一句經典名言,他臨終時依然念念不忘中國革命尚未成功,因壯志未酬身先死而心有不甘。 先國事後家事。
  • 廣東中山赫赫有名的5所高中,除了市一中,你還聽過哪幾所?
    說到中山,可能有些朋友並不知道這個城市位於哪裡,但要說到「香山」,大家就都明白這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了。中山市在1925年的時候,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對國家的貢獻,把香山改名為「中山縣」,再到後來的「中山市」。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中山市最好的5所高中是哪幾所吧。
  • 「國父孫中山」58歲因病去世,他的後人現狀如何?
    而與孫中山同樣出名的就是其妻子宋慶齡,兩人可謂是郎才女貌,畢竟奮鬥目標一致,三觀相合,兩人的感情故事也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實際上孫中山的一生曾擁有四位妻子,且個個都相貌不凡,感情生活極為豐富,而如今孫中山先生的後人生活現狀也廣為人所關注。孫中山先生的結髮夫人叫盧慕貞,出生於書香門第,相貌品行都相當理想。
  • 廣東中山著名影視城,中西合璧古典高雅,印象深刻當屬日本景區
    中山市是廣東省的地級市,過去有個好聽的名字香山,在深圳、廣州為首的一線城市衝擊下,仍然表現不俗,經濟總量在廣東連續多年保持第五的地位,與順德、南海和東莞並稱廣東「四小虎」,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鄉,為紀念中山先生,1925年,更名為中山縣。
  • 3.12——「國父」逝世紀念日
    簡述孫中山先生的一生 1.童年時期     1866年11月12日(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孫中山出生。他成長於一個貧困家庭,其兄孫眉赴茂宜島墾荒、經營牧場和商店後,家境有所好轉。     1875年(光緒元年),孫中山得以入村塾讀書,接受傳統教育。
  • 1925年,中山建起了第一個中共組織
    明朝中後期,澳門為葡萄牙人的租借地區。鴉片戰爭後,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廣州成為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多種文化的融合,使得中山縣(1925年香山縣改為中山縣,1983年12月中山撤縣建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縣民易於接受新思想。在孫中山的影響下,不計其數的中山人走上革命的道路。中山成為中國共產黨較早活動的地區之一。
  • 唯一有資格給孫中山寫墓志銘的人,給女兒取名不正經,結果尷尬了
    1925年3月12日,國父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時年59歲。大家都知道孫中山最終葬在了南京中山陵,如果大家去過中山陵參觀,就會發現這裡沒有孫中山的墓志銘,這是為何?有網友說,這是因為國父地位太高了,沒人有資格給他撰寫墓志銘。
  • 孫中山年輕時的照片,神似吳彥祖?實際是他
    網傳「國父孫中山年輕時像吳彥祖」的照片,根據實際查證,該張照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校友王德民 18 歲時的照片,在其母校校史館展出時被參觀學生拍下,並上傳至網絡而爆紅。並非國父孫中山。國父孫中山年輕時的照片原始謠傳版本,國父年輕時的照片,主要流傳這張照片:查證解釋:實際以宣稱是「孫中山」的流傳照片,通過以圖反搜工具搜尋,可以發現確實有論壇或是文章以此張照片討論孫中山,但也有內容指出這應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校友王德民
  • 古時候,戰爭結束後,成千上萬的屍體是如何處理的?
    戰爭的殘酷,使戰場死亡的士兵不計其數,古時候又沒有現在的條件,那些死亡的士兵屍體處理都是非常的麻煩。究竟古代打仗後,士兵們成千上萬的屍體是如何處理的?第一,用侮辱的方式來震懾敵人。在古代戰爭中,曾經有人將死去的敵人屍體聚集在一起,來震懾那些心懷不軌之人。
  • 國民黨喊話稱孫中山聁蔡英文唱「國歌」 不過……
    前幾天,國民黨貌似鬧了個小尷尬,本想向民進黨喊話,不了卻出了bug…… 據臺媒12日報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2日召開「國父生日的三個願望」記者會,表示當天是孫中山誕辰149周年,孫中山先生有三個生日願望,其中之一是希望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可以大聲唱「中華民國國歌」……這本是一種比喻,然而,臺灣媒體卻指出,孫中山在1925年就已逝世,現今的「中華民國國歌
  • 宋慶齡在北京逝世後,遠在美國的宋美齡只說了7個字,字字揪心!
    二姐宋慶齡的丈夫是帶領中國步入新天地的國父孫中山,受眾多群眾的愛戴。而最小的妹妹宋美齡,丈夫是國民黨最高統帥蔣介石,權勢滔天。後來隨著她們的年齡增大,先後離開了這個世界,宋美齡雖然是最後走的,但是目睹自己親人的相繼離去絕不好受。
  • 「東北王」張作霖的悽涼身後事—九年後在一漢奸幫助下才入土為安
    張作霖(圖片借鑑,侵權可刪)在回到位於奉天的大帥府時,自知命不久矣的張作霖留下遺囑,將東北事宜轉交給長子張學良後,與世長辭。皇姑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張作霖死時,正是6月天氣炎熱的季節,怕張作霖的屍體腐爛,家人用布匹沾桐油牢牢裹住其屍身,並在靈柩下面放置大量冰塊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