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麻葉兒也叫排叉,是山東、河南、山西、安徽一帶比較流行的小吃,每當進入臘月,臨近年底的時候,媽媽便會炸上一大盆,粗略估計有20斤,酥脆可口,下酒又下飯,越吃越香年味十足,一直吃到正月,炸好的麻葉外形酷似葉子,上面布滿芝麻,故稱「麻葉」,80、90後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小時候零食匱乏,炸麻葉便是最好的零食,色澤金黃,酥脆味香,那時還沒有燃氣,都是土灶,我坐在灶臺下燒火,媽媽在灶臺旁炸麻葉,雖然小手很髒,但我時不時還會偷吃,酥脆的面香,還是小時候的味道。
炸麻葉需要雞蛋、黑芝麻、麵粉、食鹽和清水,如果你喜歡吃甜口,也可以改成白砂糖,甜滋滋的,味道也不錯,臨近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炸一些,招待客人的小零食,做法簡單,酥脆好吃,少了它就好像少了點年味,它所有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步驟簡單,只要掌握了和面的小技巧,就能超輕鬆、快速的做出成品,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炸麻葉依然很火爆,比瓜子都受歡迎。
炸麻葉
食材:黑芝麻、雞蛋、麵粉
調味:食鹽、白砂糖
1、盆中加入100克中筋麵粉,1個雞蛋,黑芝麻20克,清水25克,食鹽5克,白糖5克,用筷子輕輕攪動均勻。
2、水邊倒邊攪拌,一直攪出面絮的樣子來,下手開始揉面,揉成光滑的麵團,面要軟一點,如果過於硬就再加點水,剛開始不好和面,有點粘手是正常,因為加了雞蛋,蓋上一層保鮮膜,醒面30分鐘。
3、等時間到了,把麵團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平,如果麵團過大,可以分成兩塊擀,越均勻越好,否則會不利於後期操作。
4、近距離看一看,薄厚程度要熟練掌握好,稍微偏薄一點,炸出來會更好吃,口感也更酥脆。
5、用鋒利的快刀,分成均等的面片,寬度3cm就行,再寬點就不好操作了,炸出來瘦長一點更美觀。
6、接著進行二次改刀,再分成小面片,從面片中間劃出一個2-3釐米的豎口,注意兩頭別切段。
7、抓起中間的麵皮,往破口下面一塞,穿過破口另一面,提起來就是長長的麻葉了,一個麻葉雛形就製作完成了,其他的面片都按這個方式制好,剩餘的邊角麵皮,可以再次和面擀平。
8、起鍋燒油,等待油溫6成熱時,下入麻葉生胚,中小火炸,用筷子快速翻面,等麻葉輕微上色,即可控油撈出。
7、繼續升高油溫,等油溫達到8成熱時候,將麻葉進行二次復炸,大約30秒鐘即可,麻葉面片很薄,不用擔心不熟。
8、這樣一大盆麻葉,很輕鬆就能完成,酥脆鹹香,賊好吃,100克配方,能炸出不少,如果想炸更多,只需在這個基礎上翻倍即可。
技巧總結
1、這是100克麵粉,配比20-30克清水,這個量差不多,在這個基礎上,隨機應變調整。
2、麵團擀得薄一些更好,越薄越酥脆,口感也會更好吃,多擀幾次就熟悉了。
3、不過更薄的時候要注意火候,中小火即可,大火會炸糊。
禁止抄襲,我是食味菜譜,熱愛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麵食的做法,關注我每天學習做菜,總會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