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鎮巴:抓實產業發展 鞏固脫貧促振興

2020-12-11 陝西品牌資訊

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原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省級深度貧困縣,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整縣脫貧摘帽後,抓實產業發展仍然是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固本之基、治本之策。

因地制宜 產業發展百業突破

4+X」產業不斷壯大。秉持「因地制宜、市場導向」基本原則, 經過調研思考之後提出的「龍頭帶動、百業突破」產業發展思路,在山區鎮巴得到成功實踐。一方面毫不動搖支持茶葉、魔芋、畜牧、中藥材四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發揮主導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另一方面,支持鼓勵推動特色產業「百花齊放」。「四大產業」擴規提質,全縣優高茶園面積14萬畝,魔芋種植面積穩定在10萬畝,生豬飼養量穩定在50萬頭左右、肉牛8萬頭、白山羊38萬隻;天麻、大黃、重樓、黃精等中藥材種植面積15萬畝。特色產業穩步發展,種植桑園3.5萬畝;食用菌袋料栽培350萬袋、段木13萬架;以李子、獼猴桃為主的小雜果面積3.25萬畝;規範化種植訂單辣椒、花椒6000畝,高山蔬菜3000畝,蔬菜種植9.55萬畝,「4+X」產業初具規模。

產業帶貧成效顯著。圍繞「4+X」產業布局,建設20個扶貧產業示範園,培育省市龍頭企業11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700餘家。通過外出「取經」和實踐探索,「公司+基地+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捆綁扶貧模式和「貧困戶+貧困戶」互惠互助模式,使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大產業、大扶貧」格局中既發展壯大了產業,又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湧現出小洋鎮魯家壩中藥材加研學示範園、黎壩田園綜合體、帶貧明星「劉天麻」、紅娃李子、明全青花椒、利民魔芋、勤興肉牛、怡溪春茶業等產業名片。300多家帶貧主體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訂單生產、反租倒包、合作經營、入園務工等多種方式將近4萬名貧困群眾牢牢嵌入產業鏈中,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品牌建設成績斐然。圍繞打造「鎮巴高山有機茶」品牌,牢牢扭住茶葉率先突破發展,堅持擴基地、強加工、樹品牌,鎮巴被評為「中國茶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多個茶葉產品獲國際金獎,「鎮巴茶是奢侈品,喝鎮巴茶是一種享受」成為共識。鎮巴臘肉、黑木耳、香菇、樹花菜、大黃、花魔芋、天麻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21個,啟用農特產品公共品牌「源味鎮巴」。建成陝西首個縣域自建電商平臺「秦南易購」,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培育電商經營主體243家,2019年交易額1.45億元。積極參加楊凌農高會、絲博會、西洽會以及西安、杭州、上海茶博會,大力宣傳推介鎮巴茶葉、臘肉、竹酒、土蜂蜜、山野菜、苗繡等特色產品,鎮巴農特產品名揚省內外。

正視差距 問題破解任重道遠

主導產業優勢不夠突出。受自然條件限制,產業發展規模化、集約化層次和水平較低,除茶產業外,其餘主導產業還不大不強。畜牧產業規模化不足,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產業規模發展配套設施投入與環保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魔芋產業受耕地因素影響,形成穩定增收的大區域性產業仍面臨困難;中藥材產業缺少大型藥企和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建設、產品加工與開發、市場銷售尚未形成完整產業鏈條。

產業發展存在潛在風險。產業存在規模小而散、碎片化、同質化問題。農戶以小種小養等傳統產業為主,小眾產業跟風現象突出,產業雷同,市場風險較高。比如,多地大規模種植青脆李、脆紅李等經濟林果和推廣中蜂養殖,但市場銷售環節沒有同步跟進,倉儲物流、加工配套設施滯後。隨著脫貧攻堅收官,後續產業獎補資金存在不確定性,部分產業發展面臨資金難題。

新型市場經營主體較少。農業產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等特點,受自然環境、立地條件等限制,鎮巴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較少,龍頭企業更少。大部分經營主體規模小、實力弱,與農戶的利益聯結不夠緊密,對全縣後續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尚有較大不確定性。

鎖定目標 開創產業振興新篇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依託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致富產業。率先發展四大主導產業。茶產業在「一帶二區」產業總體布局基礎上,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加以茶為主體的產業融合示範園,形成「一軸二翼三園」為主(「一軸」是以210國道為主軸集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綠色產業帶;「二翼」是以縣域東、西部11個鎮組成;「三園」是「茶葉特色小鎮示範園」「茶業康養融合示範園」「城郊茶鄉農家休閒園區」),全縣宜茶區全面推進的總體布局。把握好基地建設、產品加工、市場營銷三個重點環節,每年新建、低改、培育豐產茶園各1萬畝,配套做好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到2022年茶園達到16萬畝,年產茶葉6000噸。魔芋產業重點抓好基地建設、種芋繁育和魔芋初級加工,到2022年產量超過10萬噸。畜牧產業形成生豬產業穩定發展、白山羊產業加快發展,其它畜禽養殖齊頭跟進的發展格局,到2022年飼養生豬58萬頭、牛9萬頭、羊40萬隻、禽120萬羽。中藥材產業方面重點抓好藥源基地建設、龍頭引進、主體培育、市場銷售等環節,到2022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20萬畝。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在涇洋草壩、小洋毛埡等半高山地區建立反季節蔬菜基地5000畝,在黎壩、簡池、赤南、三元、長嶺等地建立訂單辣椒種植基地5000畝,沿210國道、鎮簡路、鎮碾路發展食用菌袋料栽培500萬袋,在巴山、大池、巴廟等蠶桑基地種植蠶桑3萬畝。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每年發展木本油料、幹雜果和木本中藥材等特色經濟林1萬畝。鼓勵生態黑豬、兔、蜂等特色養殖業加快發展,年養殖黑豬10萬頭、兔10萬隻、蜂4萬桶(箱)。持續發展小眾產業。按照有特色、有基礎、有主體、有效益、有市場的「五有」要求,以村為單元,因地制宜發展畜禽養殖、食用菌、蠶桑、養蜂、馬鈴薯、特色蔬菜、小雜果、林下種養及特色水產、林產等區域性短平快「小眾產業」。實現所有村都有產業覆蓋,每個有勞動力的農戶至少有1個長、中、短期結合的產業增收項目。

加快經營主體培育。依託四大主導產業,加大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建設發展力度,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大力開展示範提升、創建認定工作,培育認定一批省、市、縣級示範園區、重點龍頭企業、示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工程,支持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命名一批發展意願強、社會責任感強、帶動能力強的示範農業園區、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大扶持力度,引領帶動經濟發展。加快職業農民培育,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職業農民,做好中、高級職業農民推薦認定,實施規範管理。到2022年,培育扶貧帶動型龍頭企業3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800個、家庭農場150個,培育職業農民1000人,力爭新型經營主體對所有行政村全覆蓋。

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農產品品牌,帶動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農戶進入產業鏈。加快電商服務業發展步伐, 2022年之前在全縣所有行政村(社區)建立電商服務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依託縣物流配送中心,構建縣、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農產品流通。大力實施農超對接工程。依託心連心購物中心及所有鎮級超市,設置鮮活農產品專櫃,廣泛吸收農民專業合作社鮮活農產品入駐超市流通。鼓勵群眾在集鎮、社區開立經營門店,發展第三產業,拓寬就業渠道,切實解決群眾農產品流通「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立足茶葉、油菜、果品等產業,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觀光農業,開展生態旅遊,拓展農業經濟,帶動就地創業就業。

加快品牌創建及經營方式轉變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創建一批國家級、省市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加強「鎮巴臘肉」「鎮巴高山富硒農產品」等特色區域公共品牌的保護、管理及宣傳。積極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及地理標誌產品認證,建設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2022年前,培育國家馳名商標1-2個,省市級著名商標3-5個,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15個,爭取更多鎮巴特色農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產品。創新生產經營方式,持續推動「三變」改革,加快土地和林地流轉,鼓勵農戶以承包經營權入股,引導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園區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政府購買服務等服務模式,提升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產業發展保障。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扶持和服務職能,整合資源,創新機制,不斷強化資金、技術和銷售保障。強化資金保障,優化財政和金融服務,鼓勵支持產業發展,破解產業發展融資難題。強化技術保障,組建產業發展技術服務110指揮中心,成立專家服務團和產業發展政策技術培訓宣講團,開展「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手把手」技術指導。強化銷售保障,關注農產品「產不適銷、菜賤傷農」等問題,以市場為導向,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小農戶對接大市場」行動,著力打造「鎮巴高山有機茶」「鎮巴臘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等宣傳品牌,積極引進大型企業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增強鎮巴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漢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鎮巴縣委書記 趙勇健)

責編:周峰川

相關焦點

  • 魯山下湯鎮:抓實產業發展 鞏固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魯山縣下湯鎮圍繞「十、百、千、萬」產業發展格局,立足鎮域資源優勢,秉承新發展理念,抓實產業發展、脫貧攻堅、美麗鄉村等工作,努力實現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種植養殖特色足。近年來,建設百花蜂蜜、無刺花椒、食用菌種植、果樹種植、旅遊觀光等產業項目53個,涉及20個村,財政扶貧資金總投入2991.82萬元,貧困村項目覆蓋率達100%。其中生態農業養殖基地,全鎮共覆蓋貧困戶610戶,年增收600餘萬元。一村一品產業濃。
  •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在力量下沉中抓發展促振興
    遼寧省阜新市是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歷史遺留問題多、經濟總量小、發展責任大,由此帶來的社會治理任務也重。阜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策部署,把基層一線作為推進轉型振興的主戰場主陣地,以黨建力量下沉為引領,以機關幹部下沉為動力,既抓基層穩定、又抓經濟發展,不斷夯實執政基礎、打牢發展根基,讓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 孫志剛:把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
    孫志剛在普安縣晴隆縣督戰調研時強調把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他強調,要以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更加過硬的工作作風,按照「確保高質量、打好收官戰」的部署,把查漏補缺、鞏固提升各項工作抓細抓實抓到位,精心迎接大考、確保贏得大考,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吳強參加調研。  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 趙建鋒在瓜州調研督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及「四抓兩整治」落實情況
    4月16日,酒泉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趙建鋒先後到瓜州縣梁湖鄉、雙塔鎮、腰站子東鄉族鎮調研督導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及「四抓兩整治」等基層黨建重點工作推進落實情況,強調要切實扛起責任、認真履行職責,繼續從嚴從實、加大工作力度,以實際行動全力推動打贏脫貧攻堅戰。
  •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海南一中院精心籌劃部署...
    近日,海南一中院召開黨組會研究制定《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20年定點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開展定點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幫扶內容和措施,為鞏固提升扶貧點定安縣嶺口鎮魯古井村脫貧成效,促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 雲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綜述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中,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一切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脫貧攻堅,堅持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促攻堅,實行省、市、縣、鄉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負責制,以上率下推動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通過制定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層層籤訂脫貧攻堅「軍令狀」。省級領導既掛帥、又出徵,帶頭掛縣包村幫戶。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思考及建議
    統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合理配置鄉村發展要素資源,補短板、強優勢、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圖 1)。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持黨和政府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中的主體責任,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試點開展扶貧開發機構和鄉村振興領導機構的聯合辦公機制,形成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統一的領導決策機制,統籌推進脫貧鞏固與鄉村振興的項目管理、資金使用、監督考核,形成鄉村補短板、促發展的合力。支撐體系銜接。
  • 蔣偉:加快發展農業產業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加快發展農業產業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蔣偉習總書記在全國第六個國家扶貧日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要採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燕廈鄉:發展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效
    截至2019年,全鄉2303戶7929名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近年來,該鄉著力建立穩定長效的脫貧機制,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富水明秋月,湖畔採皇菊。皇菊基地上,村民們穿梭其中,或採摘菊花、或裝筐搬運,勾勒出動人的豐收畫卷。「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都需要人照顧,不能外出打工掙錢,收入也少了。自從基地建起來後,我可以就近照顧老人小孩,去年一年掙了一萬多元。
  • 進出口銀行新疆分行:真抓實幹 鞏固定點扶貧村脫貧成果
    為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進出口銀行新疆分行堅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金融扶貧主體責任,真抓實幹,積極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有序銜接,確保定點扶貧工作做實做細取得實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金融力量。
  • 貴陽:黨建引領以「督」促「戰」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貴陽市以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為抓手,堅持以 " 督 " 促 " 戰 ",聚焦主責主業、壓實政治責任,不斷建強脫貧攻堅力量隊伍、農村基層戰鬥堡壘,提升農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 安徽泗縣縣委常委尉成輝: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思考
    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既有利於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一是借鑑脫貧攻堅形成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做好「五級書記抓扶貧」與抓鄉村振興的銜接共進,將其總結提煉、推廣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督體系、評估體系在內的制度體系。
  • 陝西鎮安:加快追趕超越 鞏固脫貧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
    抓鞏固補短板,脫貧質量顯著提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狠抓「兩業兩防」,精準鞏固「六類重點人群」,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全年脫貧312戶1009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47%。產業扶貧成效明顯,深入推進農業特色產業三年振興計劃,「4+X」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列全市第一方陣。就業渠道不斷拓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3萬人,選聘生態護林員2290名。
  • 興文聚力抓產業 帶領群眾奔小康
    ——記脫貧村順河鎮李斯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珍順河鎮李斯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珍樂學善思,帶領村集體以黨建促脫貧,發掘紅色文化、弘揚孝善鄉土文化、培育淳樸民風,凝聚群眾內生動力,因戶施策夯實脫貧基礎,抓實發展板慄、魚面、油茶特色產業,建設田園花開秀美鄉村,1000多名群眾致富齊奔小康。
  • 脫貧攻堅 周至縣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近年來,周至縣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深化推進農村改革,做到農村產業興旺,農民持續增收,被省政府評為「現代農業強縣」,榮獲「中國獼猴桃之都」和「中國綠色生態農業先進縣」稱號。
  • 榆陽區:抓黨建 促改革 促脫貧
    一是黨建引領,夯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堅持區、鄉、村三級書記一起抓,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廣泛動員能人返鄉,掀起了創業致富新高潮。湧現出魚河峁鎮、趙家峁村、黃崖窯村、柏蓋梁村,劉旭、王兆祥、張鵬濤等一大批先進典型集體及先進個人,凝聚起了抓黨建促脫貧的強大合力。
  • 南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 興產業富村民
    南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 興產業富村民——記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新疆大學、莎車縣衛健委駐莎車縣墩巴格鄉尤庫日阿依庫勒村第一書記於鵬飛新華社客戶端烏魯木齊7月22日電(記者李志浩)「
  • 謝經榮赴江西吉安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後赴吉安縣、井岡山市、泰和縣,深入新峰溪村、奕方科技、新經濟產業園、井祥菌草、神山村、案山村等鄉村振興示範區和產業園區、企業,實地調研民營企業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情況,在井岡山市召開了省市縣工商聯領導,以及井岡山市扶貧辦和農業農村局、民營企業家代表、部分鄉村主要負責同志和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參加的座談會。
  • 新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和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 再接再厲抓實抓細脫貧攻堅收官工作 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
    12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兆力到延壽縣的鄉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部分企業,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調研冬季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項目建設等情況。王兆力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再接再厲、抓實抓細脫貧攻堅收官工作,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為明年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市委常委、秘書長孫恆義參加調研。延壽鎮奮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為轄區1.7萬名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