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川女性之聲】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2020-12-12 澎湃新聞

這裡是女人的世界,卻不只有女人的視角,這裡是女性的家園,共同探討生活的真諦,聽壽陽女性之聲,做新時代魅力女性,讓我們共同走進《壽川女性之聲》!

本期話題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主講老師:安寶麗、李彥宏 、楊利麗

主持人

最近,我們一直在聊幼小銜接的話題,可能知道我們要談到專注力的問題吧,許多爸爸媽媽給我們打電話說了一些現象,希望能夠幫他們解答。有的說,我家孩子,哭著鬧著要買的玩具,玩一會兒就扔一邊了;有的說,不論教他什麼,總是3分鐘熱度,有點聲響就分神;有的說,我家孩子總是坐不住,一會兒歪歪屁股,一會兒東張西望,總是不能集中注意聽講;還有的說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一會兒咬手,一會兒玩橡皮,作業總是寫到很晚?這些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解決呢,今天還是邀請到我們的老朋友,山西省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北大街幼兒園園長安寶麗,安老師您好!

安園長

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還有我們山西省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壽陽縣濱河幼兒園辦公室主任李彥宏,李老師您好!

李主任

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今天還特別邀請到一位新朋友,來自咱們壽陽縣濱河幼兒園的保教主任楊利麗老師,楊老師您好!

楊老師

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

那就家長朋友提出的這些問題,請三位老師給我們做一個分享。

安園長

家長朋友們提出的孩子身上那些讓我們「頭疼」的問題,都跟專注力不足有一定的關係。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的銜接是一個很關鍵的時間點,上課時間的延長、學習方式的變化、老師同學的增多,應對這些變化,都是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專注力做準備的。如果把大腦比作一臺計算機,那專注力就是門戶,就是信息的輸入,你想,信息沒有輸入還談什麼加工和處理,所以說沒有良好的專注力做支撐,許多努力和學習都是徒勞的。所以在幼小銜接的時候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幫助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李主任

今天我們要從如何科學看待專注力、專注力的誤區、家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如何應對、以及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四個方面跟大家分享。

一、如何科學地看待專注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或集中到某種事物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專心致志的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

楊老師

對,它是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心理狀態。

人的專注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專注力缺陷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們從專注力的幾個維度來仔細地分析一下:

1.當心理活動指向或集中到某種事情的能力如果不歸你管,那你表現出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分心」,外面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就跟著跑了。

主持人

那就是走神了。

楊老師

對,他的專注力被外界的刺激調走了,心理學上叫外源性專注。反過來,如果指向或集中到某件事情的能力是歸你本人支配的,那你就會根據要做的事情的規則、要求來管理調動你的注意力,來幫助你順利地完成這件事,表現出來的是專心致志,這就叫內源性專注。

主持人

哦,內外源專注就是要看指向和集中到某種事物的能力能不能隨意調用,能不能歸我說了算。

安園長

從定義中還可以看出指向和集中到某種事物的能力,那麼指向的這個事物的信息是來自視覺的,也就是這個事物的信息用眼睛觀察到的,那就是視覺專注。如果指向的這個事物的信息是來自聽覺的,就是用耳朵聽到的,這就聽覺專注。

那能不能把視覺和聽覺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是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比如,上課的時候,把老師的板書、PPT的內容、多媒體資料這些來自視覺的信息和老師的講課的聲音能不能整合在一起就要看你的視聽整合的能力好不好了。

主持人

對,像有些孩子就是顧了看顧不上聽,顧了聽顧不上看。

安園長

是,有些孩子上課的時候只顧看老師出示的PPT了就沒有聽全老師說的話,還有些孩子只顧著聽老師講的內容了就很難關注到老師的手勢,比如指的那個重點,這就是視聽整合能力不足。

李主任

我們繼續從定義中看,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是不是專心致志,程度有多深,外面有其他的刺激、聲音我能克制住自己不去聽;還是當我專心做事的時候,這些東西我壓根兒就聽不見。這種聽不到的狀態就是心無旁騖,這個就意味著這個能力很強,專注的程度很深,這就叫專注的強度。

楊老師

我們再來說專注的持久度,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能不能持續一段時間,這叫專注的持久度。比如有的孩子玩皮球兩分鐘就去打籃球了,打籃球不到三分鐘又去看故事書了,這就是典型的專注持久度不足。

安園長

接下來再說啊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能不能隨意的、快速的切換,我們叫專注的敏捷度。比如,我們同時和兩個人聊天,專心聽A的時候,B講了一句話,我能不能快速的切換過來關注到,這就叫專注的敏捷度。包括能不能從放鬆的狀態一下子把注意調動起來,進入工作狀態。比如停在紅綠燈的路口的車,突然變綠燈時,能不能一下子從時速0加速到100這就是專注的敏捷度。

主持人

原來從定義中可以分辨出專注力的這麼多維度,只有把專注力細分,才能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專注力需要提升哪方面。

安園長

我們從客觀上對專注力的定義有了了解後,那我們希望孩子有的專注狀態是什麼呢?

主持人

這個是主觀上對專注力的理解吧?

安園長

其實在每個人的腦海裡對專注狀態是有個畫面的,可能在孩子沒上學的時候,你認為孩子專心的玩玩具、專心的看動漫、專心的畫畫都是專心致志的,但是當孩子進入到幼小銜接的階段,進入到小學的學習中,家長在腦海中專注的畫面就變了,當有人說孩子的專注力好不好時,一下子出現的都是孩子在寫作業、看書、複習、上課這些典型的場景,家長朋友們,我們要意識到是我們自己在腦海中對專注力貼了個標籤,是有一定刻板映像的。

李主任

我們認真了解了專注力的定義之後,我們還要能分析每個孩子的專注力的特質,比如,運動員,有些人適合短跑,有些人就是耐力型的,適合長跑。專注力的強度、持久度、敏捷度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質的。有些孩子可能是持久型的,做事情專注度很高,是他的長項,但他不能快速的切換,敏捷度就不高。也有的孩子做事情腦子特別快,老師提了個問題,我馬上舉手就能回答,但是,回答完了我就跑了。這就屬于敏捷型的選手,但是可能投入的程度不深,不能達到心無旁騖,也沒有很好的專注持久度幫助他坐下來長時間地思考,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

主持人

知道了這些我們家長朋友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孩子在專注力方面長處是什麼,短板又是什麼。

安園長

我們還可以把專注力的七個維度進行一個概括,專注力的強度、持久度、敏捷度這三個維度就像礦藏,是核心,這個儲備糧是能探測到的,那其他四個維度就是外圈了。儲備量能不能隨意調用,還是只能被外界牽著走,這是內外源專注好不好;專注力的資源能不能很好地調用到視覺信息的採集、過濾、跟蹤、分辨等管理,這就是視覺專注好不好,專注力的資源能不能很好地調用到聽覺信息的管理,就看聽覺專注好不好;進入學校後,特別是典型的課堂學習中能不能把這些視聽得來的信息進行整合,是孩子進入到小學後能不能獲取新知識的一個入口。所以,知道了這些,可以對還照著個性化發展更加有的放矢。

楊老師

那接下裡就聊到第二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人們對專注力的認識誤區。

1、養和育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孩子從小到大,一開始關注的是養的部分,注重的是生理需求,拉便便啊、鬧覺啊、渴了、餓了,當孩子長大一些後,如果你還是只注重了養的話就會忽略了育,拿與是什麼?育是對核心能力的發展和培養。

請問一下收音機前的聽眾朋友們,你最初是在什麼情況下調動孩子的專注力的?

主持人

我覺得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吧,我們就會買一些會發光的、有聲音的玩具去吸引孩子的注意。這是不是就是對孩子專注力的調動?

楊老師

對,專注力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媽媽們都知道,孩子一生下來就會盯著一個事物去觀察,目不轉睛地盯著一個小玩具或者一個小點。

長大一些後也會發現孩子樂此不疲的把水從一個杯子倒到另一個杯子,又或者是把蓋子打開又擰上,碰到一個他喜歡的玩具,他能很專注的一直玩......

這些都是孩子最初的專注力。

安園長

是的是的,專注力是孩子天生就擁有的,但是孩子逐漸喪失了這種寶貴的能力,為什麼?因為後來在我們的教養過程中過分強調了孩子的生理需求,把天生的專注力不經意地破壞掉了。比如:孩子正在專注地看電視,媽媽會不斷地提醒,坐直身子,不要咬手指,寶寶你喝水嗎?還在在看一本故事書,你說,來,寶寶來一邊看一邊吃個香蕉吧,大家想想這些場景是不是就是我們家裡經常發生的。

李主任

這些言行就不經意間成為了破壞孩子專注力的「隱形殺手」。

主持人

對,這就是典型的偏重於養,忽略了育了。

安園長

來看第二個誤區2、不守紀律不等於不專注。

有些孩子上課坐不住,還影響到了別的孩子,就簡單地給他貼了一個不專心、注意力不好的標籤,這是不對的。

主持人

像我們上一期所說的,上課坐不住是因為他還不了解上課的規則

安園長

對,這些孩子要是給他做一個注意力的測評,就會發現注意力的水平是正常值,根本不至於影響到行為,所以他們不守紀律是因為規則意識、自控力還沒有發展好,導致不守紀律,看上去好像是注意力出了問題。

主持人

針對自控力的培養我們也專門做過一期講座的。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大家可以再回顧一下

安園長

當然了,自控力和規則意識是內源性專注發展的基礎,規則意識、自控力發展不好也很難發展內源性專注。只有把規則意識、自控力發展好了,才能更好地發展專注力。

楊老師

也就是說,規則意識、自控力發展的好了,注意力才由你說了算,才能更隨意地調用你的注意力去完成你想完成的事情。

主持人

所以不守紀律不等於不專注,這是兩碼事。

李主任

第三個誤區我們談談3、記憶力不好不等於不專注。

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上課都記不住老師說什麼,注意力一點都不集中。實際上,記憶力不好不等於不專注。孩子在聽課時,如果沒有很好的工作記憶來做支撐,就可能是老師在講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上一個知識點已經忘記了,學習需要工作記憶幫我們把好幾個知識點同時放到了大腦的緩衝池中,進行分析整理,前後連貫,哦然後我懂了。那如果工作記憶不好,聽了上句忘了下句,孩子終歸是孩子,有再好的自控力他也聽不懂,也就跑了,表現出來的不是聽不懂,而是注意力不好了。

楊老師

所以看到孩子有不專心的時候我們也要去思考、去觀察、去判斷,工作記憶有沒有問題。

李主任

當然了,工作記憶和專注力也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工作記憶好,好幾個知識點放到緩衝池的時候,你就會有意識地去捕捉和正在思考的這個問題相關的信息,由工作記憶驅動專注力指向和集中於某些事情,實際上也是反向地去提升對某些知識點的專注力。

安園長

第四個誤區就是4、過猶不及使蠻力。

大部分家庭在家跟孩子死磕,對於孩子來說注意力投注最困難的地方是學業,上課、複習、預習、做作業都很吃力,在這方面做不好,而家長往往就讓孩子從這最難的地方改進提升,你做不好就取消假期、沒有周末,課外活動、興趣班全都不能參加。之所以說它是個誤區,我們可以這麼想,像我們成年人做事情也是想從容易的做起,從感興趣的地方開始吧,提升自己的能力後再去挑戰有難度的任務,可是家長偏偏讓孩子在最難的地方突破,這方面的能力需要得不到提升時卻遭受了挫敗感,這方面的能力是很難建立和提升。

主持人

這麼多誤區提出來,真的是給家長提了個醒啊。

李主任

今天的話題咱們是針對家長的嘛,那接下來我們就聊一聊家庭當中遇到的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典型問題及應對的方法?

第一個典型問題一、在孩子需要專心時去打擾他。

剛才提到了養和育的矛盾中,注重了養而忽略了育,就是典型的打擾了孩子的專心做事。還有到了幼小銜接這個階段,家長很容易關注孩子的坐姿、握筆的姿勢、筆順、筆畫等。這雖然不是生理問題,但它和學業有關,所以家長就會反覆地提醒,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即便是在最感興趣的畫畫時反覆被提醒坐直了、離遠些,孩子都快瘋掉了。

楊老師

還有就是孩子在專心地彈鋼琴時,家長典型的動作是反覆強調手型,糾正手型,你知道嗎你的打攪已經讓孩子覺得彈琴是很痛苦的,致使孩子從開始的感興趣到後來變成恐懼的事情。

主持人

那這些事情該怎麼處理?

楊老師

這些事情處理的原則就是,我們不要因為這些影響孩子的注意力的發展,不要影響他的學習習慣,不要影響孩子的興趣,不要時時去打攪孩子,不要丟了西瓜去抓芝麻,要學會養育兼顧,矛盾中取捨。

安園長

第二個典型問題就是「孩子和家庭屏幕時間缺乏有效的約束」

其實這一點對於家長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現在社交、工作很多都通過微信,通過手機來完成。那麼如何平衡家庭屏幕時間和孩子注意力培養呢?家長就需要知道以下兩點了:

1、青少年屏幕時間的標準要知道。國內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歐美標準是有的,2歲以內屏幕時間是零,2--4歲屏幕時間每天不超過一小時,5--17歲屏幕時間(娛樂的屏幕時間)每天不超過兩小時。

2、家庭屏幕時間治理有五個原則:

1)制定限制孩子屏幕時間的家庭計劃,跟孩子約定好,全家統一口徑、統一標準,統一執行。

2)家長也要關掉通訊設備,雖然不可能但是可以參照第一點,定好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不用,比如陪孩子的時候不用手機,有的家長在陪孩子遊戲的時候還一邊看著手機,連孩子都說了,你要和我玩就和我玩,要看手機就看手機,所以說約束孩子的時候也要約束自己。

3)用餐時不使用媒體設備。要求孩子關掉手機,自己卻吃飯時看抖音、追劇這是不行的。

4)不要在臥室充電。入睡前最後一秒,醒來後的第一秒都在玩手機,大家都知道這對注意力發展、對時間管理都是種挑戰。假如有時候你覺得孩子睡了,就在臥室玩手機,但讓突然跑進來孩子看到了,對所有的約束和計劃制訂都是巨大的打擊,他會覺得你在說一套做一套。所以我們就乾脆不在臥室給手機充電。

5)不要用屏幕時間做獎懲手段。每個家長都希望讓孩子遠離屏幕,但你又用屏幕時間做獎懲手段,孩子就會潛意識裡認為屏幕時間是高價值的東西。所以千萬不要說你做了什麼就可以玩手機,做了什麼就能玩iPad多長時間,或者說,你沒有完成什麼就不能玩手機。不要用屏幕時間做獎懲手段

李主任

接下裡談第三個典型問題: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大人在吵架。

有時候不見得是真吵,只是家庭的一種溝通方式,嗓門比較大一些,這也會破壞孩子專注的。有些就是真吵,我們經常見到家庭中夫妻吵架,吵著吵著就吵到孩子身上了,那一旦吵到孩子身上就不得安寧。比如生活中有這樣的孩子,因為父母在家經常吵而且每次都吵到自己身上,那他在做作業的時候即便有自己的空間,耳朵也在一直聽著的,關注著父母那邊,他會藉故喝水、藉故上廁所,一次次跑出來,所以孩子很難心無旁騖地做他的事情,這對於孩子專注的強度和持久度都是會有影響的。因為大腦有個特點就是,周圍環境不安全時是沒有辦法專心在某件事上的,我要首先考慮的是生命安全,這是人生存的本能。所以塑造家庭安全氛圍對於孩子專注力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楊老師

接下來談談第四個典型問題:家裡缺乏專注的榜樣和氛圍

你想啊,一家人回到家每人抱著一部手機刷屏,那孩子會專心讀書、學習嗎?可能也有,但大概率是不會有。

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些小竅門:我們知道父母都太忙了,想回家多陪孩子,放鬆放鬆。但我們孩子成長中需要榜樣,建議父母帶適當的工作回家,讓孩子看見,哦,原來專心致志是這樣的。原來父母也有屬於自己的專注時間,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習慣,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回到家就應該專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完。

主持人

身教重於言教嘛,那這樣就不用家長再講什麼道理了。

楊老師

還有父母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專注、投入地鑽研,你的鑽研會帶動孩子的。如果必須用電腦、手機來工作的時候也可以提前告知孩子「爸爸媽媽要用手機做個工作」;或者儘量避開孩子,有專門的時間、專門的空間去做自己需要用到移動端設備、電腦來完成的工作。

李主任

接下來再聊第五個典型問題:規矩到用時方恨少。

經常會碰到父母,遇到緊急的情況就發問「這該怎麼處理」?實際上一旦出了問題,父母認為的該怎麼處理,都是做不到,在緊急的情況下只能打了、罵了、影響親子關係了,為什麼?

因為沒有提前約定,規矩不是問題出現時突然立的而是要提前立的,大家平時就要拍關注到專注力背後的規則意識問題、自控力問題,比如我們以前說過的家庭獎勵積分制,一定是和孩子提前約定好,確保不會臨時抱佛腳。

安園長

家庭出現的典型問題六: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在家庭中遇到孩子做作業拖拉的時候,家長一般都是強營地限定時間讓孩子完成,可是孩子都還沒有時間概念,你給他限定時間也不一定有效果。

所以我們要先讓孩子建立時間概念,選他喜歡做的事情開始計時完成,慢慢地再限時完成,等他建立時間概念後,在現實完成作業。這樣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主持人

究竟該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

楊老師

那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幾種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1)發現訓練法家長要善於利用環境進行這種遊戲,比如夏天在院子裡乘涼,就讓他們數天上的星星的個數,走到路邊,就讓孩子數路邊樹的個數,或者在家裡陽臺上數一定時間內路上經過的汽車或自行車的個數等等,只要大家做個有心的媽媽,這樣的數數遊戲特別能培養專注力。

安園長

也可以帶孩子到戶外觀鳥,到兩棲館去看變色龍,這些都是對視覺的跟蹤、搜索、分辨的訓練,就是對視覺專注力的訓練。

李主任

其實專注力的提升不是從幼小銜接才開始的,家長們要認識到這一點,及早開始一些訓練。

2、遊戲訓練法

針對小一點的孩子,提升專注力可以做這些遊戲:擺出幾樣東西,讓孩子看上1- -2 分鐘,再讓孩子閉上眼睛,拿掉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東西,再請孩子說說什麼東西不見了。(提示: 可先從少數幾個東西開始,等孩子記憶力增強後,再逐漸增東西的數量和拿掉的數量。)

主持人

我想到了拼圖遊戲,是不是也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

楊老師

其實還有一種傾聽遊戲也是適合小一點的孩子提升專注力的:先跟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做」, 做單一指令的動作 ,之後可以進行兩個連續指令或是三個指令,像是」幫媽媽拿水杯、紙巾、手機三樣東西過來。'或者「先去廚房 ,再去衛生間 ,最後去臥室」( 動作指令) , 孩子要做出正確的動作,就需要專注後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

安園長

再大一點的孩子呢,還可以通過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來提升專注力。象棋、撲克牌、跳棋、孔明棋,像大班的孩子完全可以接受一種叫「蘿蔔蹲」的遊戲,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足夠的認知,才有勝算的機會,而且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樂此不疲。

(3)圍繞中心訓練法

李主任

上了小學的孩子家長還可以讓孩子以某一具體的「物」或「事」為中心,展開思考。例如,家長讓兒童利用「水」字組詞,要求兒童組得越多越好。如:「水庫」「溪水」「水中」「水面」等,這樣的鍛鍊思考能力的遊戲也是非常有助於培養專注力的。

主持人

我還見過一些操作類遊戲,夾豆子,練習走直線,走平衡木等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培養專注力的遊戲。

楊老師

另外,家長給孩子布置房間要簡潔明快,不要有太多刺眼的物品和顏色,不要使房間看上去太熱鬧、雜亂,特別是孩子做作業的書桌上,不要擺一些小玩意兒,這種環境容易分散兒童的注意力;

安園長

說了這麼多提升專注力的方法,最後我還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注意穩定性的自我調節。

人對某一事物的穩定性的保持時間是很有限的,不同年齡的人注意力保持穩定性的時間是不同的。小朋友為15--20分鐘,成人在30分鐘左右。一個人要想幾個小時地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性是極不容易的。但是如果能學會適時的自我調節,即在注意力集中20分鐘左右時,允許注意力有幾秒至一兩分鐘的分散 ,實際上是休息一下。將注意力暫時轉移到其他方面,然後再轉回到原來的學習內容上。這樣人的注意穩定性常能達到2-3小時。這裡就推薦老師們可以在課堂內容講到一半的時候,適時跟孩子們開個玩笑,緩解一下,那麼接下來可能孩子們才能更專注地聽講。

主持人

所以只要家長用心,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找到提升專注力的遊戲。

感謝您的收聽!

若您有好的意見、建議,或者有想要探討的話題,歡迎大家留言,我們將非常重視並在後期節目中重點討論!

下期再見!

原標題:《【壽川女性之聲】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睿智燈塔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學已經是半個多月,由於放假時間過長,導致孩子往往上學後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上課坐不住、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家長也是很頭疼。那麼,家長如何培養的專注力?其實,孩子坐不住和專注力不集中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有數據顯示,孩子學習好不好,與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
  • 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如何培養?
    專注力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非常頭疼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小朋友。本身小朋友的專注力也就是那麼幾分鐘,那麼如果通過這幾分鐘的時間逐步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今天羅媽媽就通過這幾組教具給大家一個科學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 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一般有這幾個表現?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那麼作為父母又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一、了解專注力發展的規律孩子的專注力並非是天生的!當孩子2歲之後,父母就需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了,隨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專注力是跟著大腦發育的過程而漸漸提高的。同時,孩子的認知、心理、情緒發展及社會行為,都與專注力相關。二、用遊戲提升抗幹擾能力有關人員研究表明:當孩子玩遊戲時,專注力是平時的數倍。因此,父母可以陪孩子玩適當的遊戲,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專注力」不好怎麼辦?如何培養?
    那麼,請各位家長客觀地看待專注力的問題對照表格圖,你的孩子真的專注力不好嗎?不要誤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指責成為你和孩子之間的利劍。什麼時候訓練專注力最好?專注力的訓練,科學表明:最佳的時期是0-3歲黃金期(現在各類早期親子教育針對的就是0-3歲的寶寶,讓更多的家長感觸一個事實,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各項技能培養的初試階段。
  • 貪玩坐不住丟三落四是專注力不夠,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
    1、什麼是專注力 專注力,又叫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某一活動的心理狀態。保持良好的專注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專注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
  • 如何保護、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絕大多數家長都做錯了!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山東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山東行知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終身顧問孔屏與我們共同探討如何從零歲開始,保護、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問題。    家長如何判斷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簡單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是優先處理某些感覺信息的能力。
  • 專注力比智商更重要,如何培養專注力,三個方法幫助孩子提升
    媽媽這才注意到孩子的問題,主要就是缺乏專注力,看書、做作業 、玩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一會兒就轉移注意力,每件事做得都不持久。原來以為孩子是活潑好動,原來是專注力不夠。專注力如此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1、不隨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可能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愛玩水,愛拆玩具,孩子樂此不疲地玩,讓父母無可奈何,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
  •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一定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這個事故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道理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專注力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很多人之所以可以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情。
  • 淺談兒童專注力的重要性,讓孩子提高專注力的訓練和培養方法
    專注力這是孩子必須培養好的習慣,這個能力的培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專注力這是一種好的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這種習慣能夠使得孩子在高度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專注力也是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素質。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刻意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因為專注力不僅能使孩子學習成績更好,而且也能使孩子更聰明有自信。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個原理你得明白
    2理解這些概念在專注力培養中的作用學習與感覺有密切的聯繫。前面提到過,在學習上有人是視覺敏感,有人是聽覺敏感,有人是觸覺敏感。所謂專注力,是感覺的注意力都放在某件事情上,忽略其他的感覺。根據上面的概念,我們希望學習時產生的感覺是低閾值,而讓孩子分心的感覺是高閾值。
  • 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練字是個好辦法!
    生活中,家長經常會抱怨孩子寫作業開小差,上課走神,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做完做好一件事。其實,孩子專注力較就差,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和他們生理髮育有關。但及早著手培養專注、認真的習慣,卻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要不要給孩子報培訓班?無數家長每天都因為這些問題感到糾結。其實,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日常就是最好的陣地,而練習書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以平時寫字為例,孩子通過正確的引導,在日常練字中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沒有必要?
    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一會想學鋼琴,學了幾天又想學畫畫,沒過幾天又什麼都不想學了。這是很多家長都困擾的問題,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孩子的專注力不足。專注力不足還會導致孩子上課走神,做事拖拉,情緒暴躁等情況的出現。在很多家長的觀念裡,專注力是不需要花時間、精力、金錢去培養的。
  • 孩子做事馬虎,如何提高專注力?這2個方法,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
    造成孩子不夠專注力的原因是什麼?影響孩子思想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孩子的長期「走神」,就使孩子在往後的生活中,造成很多不便。1、不要忽視玩具的魅力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專注力,到底缺乏在哪?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注意以下2點: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會讓孩子做事更認真、做人更自律,家長可以多面了解,找到最適合孩子培養專注力的方法。
  • 1小時的作業要花3小時,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些方法推薦給你
    所謂的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是指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情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對於孩子來說,專注力重要嗎?這一點是肯定的,為什麼呢?
  • 優秀家庭是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這3種方法就是關鍵所在!
    歷來,不僅學校的老師還是父母,都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很看重。孩子在寫作業、考試時,老師會不斷強調專心審題,集中注意力等,家長更是關注孩子專注力的情況,有的會給孩子報各種鍛鍊專注力的輔導班。
  • 它們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附專注力培養方法)
    如何拯救孩子的專注力 有規則地規定孩子的手機使用時間 對於現在的孩子,完全杜絕孩子去接觸電子產品、極度嚴格地禁止使用,或是放縱孩子隨便玩是不現實的。
  •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時期」,家長別錯過,不然很難在彌補了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曾說過:天才,首先就是專注力。」由此可見,專注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有黃金時期的,如果錯過,就很難彌補了。前段時間,曉靜帶著3歲的女兒去參加了一個口碑很不錯的早教中心,曉靜在領女兒試聽第一節課的時候,卻發現了兩個對比強烈的場景。
  • 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愛玩童萌兒,ID:xcxdjg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大部分孩子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相對很有專注力,小到認真吃飯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小到拼圖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靜的玩兩個小時,或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踢球,堅持跳舞,或者堅持每個周末回去看爺爺奶奶,可以多年不爽約
  • 孩子學習總是「磨洋工」,如何培養專注力?不妨試試「時間遊戲」
    因為不少孩子都存在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這些孩子雖然心甘情願地坐下學習,但是學習效率卻很低下,學習半小時,動來動去就是沒有太多進展,這種情況要如何引導呢?一般來說,活潑好動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天性,它其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 培養孩子「專注力」要允許孩子「分心」
    一般用年齡乘上2~5倍就可以得出專注力時長的範圍。比如一個6歲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區間是在12~30分鐘之間,中國教育部正好取得中間值。家長應當充分了解兒童注意力的特殊性,避免給孩子貼上了「缺乏專注力」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