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2020-12-23 券商中國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

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衝擊,進一步強化過渡期延長的必要性。可以說,過渡期延長已有充分的市場共識,只差官方正式宣布的「臨門一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前不久就過渡期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已有「放風」。7月10日,在央行舉行的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就曾表示,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期一年比較合適。

央行有關負責人此次強調,過渡期延長不涉及資管新規相關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為做好過渡期存量資管業務整改工作,金融管理部門將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夯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在鎖定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繼續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按季監測實施,切實防範道德風險。推進金融市場發展,提升新產品接續能力,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此外,證監會有關負責人當天表示,為落實有關政策安排,《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範性文件、《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但公募理財債券基金、公募分級基金的規範整改不作延期。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末,資管產品直接匯總的資產總量是9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4萬億,同比增長3.5%;資管產品底層資產配置到實體經濟的餘額是39.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了2.2萬億元,佔全部資產的43.6%,比年初提高了0.6個百分點。

實事求是,推動資管存量業務平穩整改

對於為何要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央行有關負責人給出的官方回復,主要是基於疫情對經濟金融衝擊的考慮。

上述負責人表示,適當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是從疫情常態化防控出發,做好「六穩」和「六保」工作的具體舉措:

一是推動資管存量業務整改平穩進行。新冠肺炎疫情從資金端和資產端,對資管業務產生了雙向衝擊,尤其是在資產端,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困難加大,一些投資項目原有還款安排面臨調整。適當延長過渡期,能夠緩解疫情對資管業務的衝擊,有利於緩解金融機構整改壓力。

二是為金融機構培育規範的資管產品提供寬鬆環境。過渡期適當延長,能夠為資管機構進一步提升新產品投研和創新能力,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長期資金培育,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有利於支持資管產品加大對各類合規資產的配置力度。

不過,實際上,去年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去年12月底,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銀行反映的理財業務存量處置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資管新規補充通知的精神,過渡期結束後,由於特殊原因而難以處置的存量資產,可由相關機構提出申請和承諾。經金融監管部門同意,採取適當安排,妥善處理。銀保監會始終要求銀行嚴格落實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規定,規範開展理財業務對於存量業務的處置,嚴格制定整改計劃,按照進度紮實有序推進,但也會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是否對相關政策進行小幅適度調整。

一大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業內對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早已有預期,畢竟不符合資管新規的存量資管規模太大,壓降非標資產更是「難啃的硬骨頭」,僅用兩年多時間處理存量資產,對資管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來說難度確實大。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7月31日也表示,為落實有關政策安排,《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其配套規範性文件、《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應當結合新的過渡期安排,制定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產品的整改計劃,分步穩妥有序實施,按期完成整改。同時,根據實際規範進度及風險狀況,公募理財債券基金、公募分級基金的規範整改不作延期。

「公募理財債券基金規範主要涉及合同變更安排,目前絕大部分已完成規範整改,剩餘部分繼續按照《關於規範理財債券基金業務的通知》要求於2020年底前完成規範。公募分級基金繼續在2020年底前完成規範整改。」上述證監會負責人稱。

為何只延長1年?跳起來摘桃子

對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多久比較合適,此前市場有過討論。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前不久建議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

「今年年底前完成剩餘50%老產品的轉化恐怕難度比較大。用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平均每一年約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吳曉靈曾表示。

不過,央行有關負責人此次表示,延長過渡期1年,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可自然到期,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並能夠較好統籌存量業務整改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關係,通過資管業務的轉型升級,帶動存量資產的規範整改。

「但過渡期也不宜延長過多。」上述負責人稱,過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確保資管業務順利轉型,實現老產品向新產品的平穩過渡。將過渡期延長1年,可以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在對衝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

提前完成整改監管予以適當激勵

按照此前規定,過渡期內,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應當符合資管新規;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金融機構還需制定過渡期內的整改計劃,明確時間進度安排,並報送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由其認可並監督實施,同時報備央行,對提前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適當監管激勵。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按照資管新規進行全面規範。

此次延長資管過渡期對於上述要求依然不變。一方面,金融機構要鎖定待整改存量資產,自主調整整改計劃,編制整改資產臺帳,實行清單制管理,過渡期內按季監測實施。

另一方面,對於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或整改雖延至2021年底,但進度快於計劃,能提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在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資本補充工具發行和開展創新業務等方面給予適當激勵。對於未按計劃如期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務的金融機構,除在監管評級、宏觀審慎評估、開展創新業務等方面採取懲罰措施外,視情採取監管談話、監管通報、下發監管函、暫停開展業務、提高存款保險費率等措施。

央行有關負責人強調,此次過渡期延長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資管業務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並不意味著資管業務改革方向出現變化。這種安排,一方面,有利於鞏固前期化解風險的成果,推進資管業務持續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有助於緩解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穩定對實體經濟的融資供給,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番監管部門研究提出了「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具體包括三方面:

一是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在鎖定2019年底存量資產的基礎上,由金融機構自主調整整改計劃。

二是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說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

三是健全存量資產處置的配套支持措施。鼓勵採取新產品承接、市場化轉讓、合同變更、回表等多種方式有序處置存量資產。允許類信貸資產在符合信貸條件的情況下回表,並適當提高監管容忍度。已違約的類信貸資產回表後,可通過核銷、批量轉讓等方式進行處置。鼓勵通過市場化轉讓等多種方式處置股權類資產。穩妥處置銀行理財投資的存量股票資產,避免以單純賣出的方式進行整改。優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環境,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資本實力。推進金融市場發展,提升新產品接續能力,引導資管行業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

相關焦點

  • 靴子落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孫璐璐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但實際上從去年以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關於延長過渡期的討論就已熱烈,彼時監管也釋放出會研究延期一事的態度。
  • 靴子落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央行...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監管標準...
    來源:金融1號院作者:邢大嘴 7月31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
  • 延期1年+個案處理——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點評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 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涉及超過90萬億資金的資管新規延期終於靴子落地:過渡期將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7月31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編輯:張海妮 趙雲7月31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會再延長!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而且,申請個案處理的機構需說明具體原因,鎖定存量資產,列清資產明細及處置方式,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方可進行個案處理。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但因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也面臨較大壓力。繼7月31日央行宣布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後,又有媒體報導稱過渡時間延長至2025年。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金融股或受提振?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繼7月31日央行宣布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後,有媒體報導稱過渡時間延長至2025年。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今年7月,央行原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各界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建議比較多,但是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從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出臺至今,行業整改步入正軌,速度不斷加快,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進一步收斂。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導讀:據悉,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即使期限放寬至2025年,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可以無視監管規則,無限度拖延時間,不積極整改。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
  • 吳曉靈牽頭課題組諫言: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兩年 構建統一標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資管新規出臺兩年後,資產管理市場仍有哪些問題待解?對於如何防範化解老產品和老資產風險,《報告》建議,統一明確過渡期延長兩年,並以產品端為標準確定壓降進度。到2020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對此,吳曉靈表示,「到2019年底,淨值型的產品是佔43%,現在2020年又過半了,可能是到50%左右。
  • 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影響100萬億大資管。7月的最後一天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據悉,監管此前與部分銀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溝通過部分難消化老資產的解決期限問題,如果超過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尚未處置完,可採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寬到2025年。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但有一個似乎並未被足夠重視,就是資管新規。由於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衝擊,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存量資產處置難度的問題一直被認為將直接給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機構和個人帶去衝擊。近期,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吳曉靈新著《資管大時代》一書出版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懸念待解 業內盼明確延期安排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懸念待解□本報記者 彭揚 歐陽劍環 「受疫情影響,資管新規過渡期應該延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久,1年比較合適。」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日前回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話題時稱。銀行理財已很難在原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完成轉型。業內人士希望,過渡期延長事宜儘早明確,給金融機構吃下一顆「定心丸」。轉型進展待加快資管新規落地以來,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和規模均大幅增長。
  • 資管新規過渡期有望延後,近400款理財現浮虧或因銀行加速壓降不合...
    日前,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發布報告建議延長資管新規整改過渡期至2022年底。對此,監管認為,建議嚴格執行資管新規和建議延期的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態度並不明確。因此,銀行仍然不敢放鬆淨值化轉型速度。過渡期延長與否仍難確定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設置整改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0日。如今,2020年已經過半,距離原定的過渡期只剩下半年不到的時間。又因為今年突發疫情的影響,關於過渡期延長的討論與建議與日俱增。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成為自由放任期 也不意味監管空窗期
    「(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該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金融機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人民銀行前副行長、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總顧問、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以下簡稱21世紀)等多家媒體書面採訪時表示。目前其新著《資管大時代》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