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大消息!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消息一出,聽說金融圈的朋友們在彈冠相慶!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周炎炎

編 輯丨馬春園

部分內容來自中國基金報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他來了,他來了,他終於來了。

影響100萬億大資管。

7月的最後一天晚間,央行發布《優化資管新規過渡期安排 引導資管業務平穩轉型》的通知,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按既有安排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從結果來看,由於延期,到2021年普通投資者還將在市面上看到大量的預期收益型產品,也就是剛兌產品。從機構角度來說,明年年底之前還可以發行老產品募集資金。

為何延期一年?

2018年4月資管新規下發,要求整改過渡期為2020年末。但在資管圈內,自去年下半年起,已經有不少機構反饋整改壓力大,預計無法按期完成。隨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不過此前爭議點是採取一行一策的政策,還是統一划好「終點線」。

從目前的結果看來,監管決意採用整體延期一年的做法。有資管人士表示,統一安排延長期限有助於維持公平,防止有些機構由於地方主義整改不積極。

7月31日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資管新規過渡期調整答記者問》表示主要出於三點考慮:

一是統籌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延長過渡期1年,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可自然到期,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

二是過渡期也不宜延長過多。過渡期安排的初衷是確保資管業務順利轉型,實現老產品向新產品的平穩過渡。將過渡期延長1年,可以鼓勵金融機構「跳起來摘桃子」,在對衝疫情影響的同時,推動金融機構早整改、早轉型。

三是最大化政策效用。過渡期延長1年,能夠較好統籌存量業務整改和創新業務發展的關係,通過資管業務的轉型升級,帶動存量資產的規範整改。

不過業內也有說法稱,若2021年底仍有機構無法完成,則可能轉而採用一行一策的做法。

這一點在上述答記者問中同樣也有答案,該文指出採用「過渡期適當延長+個案處理」的政策安排:對於2021年底前仍難以完全整改到位的個別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說明原因並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進行個案處理,列明處置明細方案,逐月監測實施,並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

有多少機構需要延期?

2020年完成整改對於多數銀行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傳統理財資產端比較複雜,不單單是一些普通的債券,除了非標產品之外,還包括大量的產業基金,沒有流動性的永續債,優先股,以及二級資本債等債券市場上創新產品,這些的主要投資力量都是銀行理財。這些資產沒有處置的話,在產品中還必須保持一定的發行力度。

某大行資管部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他所在行老產品超過1萬億,其中不符合資管新規的非標類大約佔五分之一,還有產業基金、永續債、優先股、同業資產等,如果以2020年劃一道線,那麼未能及時處置完的資產大約還剩3000億-4000億左右。

對於信託業而言,《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剛剛在年中發布,今年只剩下5個月的時間,因而完成整改也是難上加難。

延期一年是不是可以更順利完成整改,有些銀行對記者表示可以基本完成,也有銀行表示難度較大。

「多數銀行早就不敢投超過2020年過渡期的非標了。2021年底應該就剩下一些零零散散的未處置資產了。」一位華東理財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雖然不多,但處置起來也很複雜,非標之外還有PPP和產業基金。相對而言,永續債和優先股屬於標準化資產,可以表內承接,難度還算小。」

也有一些極端案例。

此前監管部門提出了「老產品在2020年壓降一半規模以及確保2021年底之前清盤」的要求,但有股份制銀行表示,該行理財業務歷史遺留問題較為嚴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仍有近300億元的逾期資產,預計本金損失較為嚴重。另外,還有近100億的缺乏流動性的資產,到期日在2021年底之後。因此,該行曾向監管申請,如果老產品壓降速度過快,可能引發老產品的流動性風險、無法足額兌付本息風險,申請監管允許該行在2024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

此前監管的一份通報也顯示,該行存量理財業務規模1300億元,但符合資管新規的新型理財業務僅2億元,對於不符合資管新規的存量理財業務,該行要通過自然到期或轉回表內等方式逐步壓降、不得新增,特別是嚴禁新增保本理財與同業理財產品規模,對於存量違規業務要嚴肅問責。

壓降老產品三大難題

一方面是客戶對傳統理財剛兌且保收益的想法沒變。

有大行人士稱,過渡期內部分客戶還是更喜歡老產品,有預期收益的這種。哪怕有些新產品的業績基準比老產品高出一個百分點,客戶還是傾向於購買老產品,這是壓降難的原因之一。另外對公理財方面,不少企業投資規定局限於預期收益型理財,因此市值波動型產品通過企業內部層層審批比較難。

另一方面是銀行難以割捨高收益資產。

一位華東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某家股份制銀行雖然已經成立了理財子公司,但子公司產品規模依舊很小,而產品發行主要還是在行內資管部,對接老資產池。這是因為理財子公司要求清潔起步,很多非標類高收益資產銀行難以割捨,因此導致子公司承接理財業務進展緩慢。

「也不知道是該評價這家銀行有魄力,為客戶保留住高收益產品,還是說這家銀行對待資管新規態度曖昧不積極。」上述資管人士表示,「大家都覺得今年無法完成整改,因此就有銀行拖著不發展理財子公司新業務,母行資管部照舊上了很多老產品。」

再者就是一些風險待化解的歷史原因。

上文所述的極端案例,某些銀行遇到了風險事件,不僅僅是表外資管部門的問題,表內資產負債也在同期整改,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2021年底也很難按期完成,極有可能成為最終「個案處理」中的「個案」。

除了極端個案之外,記者還了解到,有股份制銀行資管部早幾年在股市高點做了千億級別的股票質押業務,仍有風險未解除。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曾經為了南下發展長三角業務,做了很多信用下沉的非標,也有風險需要化解。

不管延期一年是否足夠,資管新規絕不會走回頭路。正如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近期所說:「各界對資管新規延長的建議比較多,但是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

他另稱,「我們看到,過去兩年對影子銀行的治理力度還是相當大的。比如說委託貸款今年上半年減少了2300億,而去年和前年減得更多,去年上半年接近5000億。不規範的影子銀行的規模明顯在壓縮,從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也能看得出來。」

金融圈沸騰,網友找到股市上漲原因

據中國基金報,社交平臺上,金融圈和股民們都沸騰了,彈冠相慶、奔走相告,延期了!也有人表示:只是延期了一年,要放棄幻想,積極轉型。

相關焦點

  • 央行重磅發布: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什麼原因?解讀來了
    每經記者:宋戈 每經編輯:張海妮 趙雲7月31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正如在資管新規延期一年的消息釋放前夕,央行原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曾經指出:「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 延期1年+個案處理——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的點評
    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7月10號,在央行舉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發言人表示「關於資管新規延期,因為今年疫情衝擊,應該延期。但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長,可能延一年是比較合適的。」以上可見,對於本次《通知》的正式發布,市場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已有預期,是基於轉型壓力、疫情影響和監管信號的綜合判斷。
  • 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 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關乎90萬億的資管新規過渡期延1年,央行鼓勵跳起來摘桃子涉及超過90萬億資金的資管新規延期終於靴子落地:過渡期將延長一年至2021年底。7月31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重磅來了: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 金融股或受提振?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繼7月31日央行宣布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後,有媒體報導稱過渡時間延長至2025年。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今年7月,央行原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表示:「各界對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的建議比較多,但是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從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出臺至今,行業整改步入正軌,速度不斷加快,總體來看資管產品的風險進一步收斂。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圖片來自海洛)// 資管新規過度期或再度延長 //2018年4月,央行聯合多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按照既定計劃,資管新規過渡期將於2020年底結束。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但因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也面臨較大壓力。繼7月31日央行宣布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後,又有媒體報導稱過渡時間延長至2025年。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會再延長!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而且,申請個案處理的機構需說明具體原因,鎖定存量資產,列清資產明細及處置方式,經金融管理部門同意後方可進行個案處理。
  • 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 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
    近日關於「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再延長」的消息在市場引發熱議。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多個渠道了解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系誤讀,資管業務改革方向不變。大部分待整改資產應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整改,只有極少數機構申請個案處理。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孫璐璐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一大行理財子公司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業內對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早已有預期,畢竟不符合資管新規的存量資管規模太大,壓降非標資產更是「難啃的硬骨頭」,僅用兩年多時間處理存量資產,對資管規模較大的金融機構來說難度確實大。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釋放什麼信號?證監會最新...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至2021年底,鼓勵「跳起來摘桃子」?央行...
    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的「靴子」終於落地!7月31日,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
  • 重磅!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正如在資管新規延期一年的消息釋放前夕,央行原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周學東曾經指出:「無論是延1年、2年還是3年,對金融機構來說,關鍵是必須要轉型的,再回到過去大搞表外業務、以錢炒錢、製造金融亂象是不可能的。」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監管標準...
    今年來,由於受疫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資管產品很難在原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內也就是今年年底前完成轉型,資管新規過渡期「應當延期」的呼聲漸多,此次靴子落地也給眾多金融機構吃下了「定心丸」。2020年1月13日,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提到資管新規過渡期問題時稱,對存量規模大、在過渡期內確實有困難的個別機構,會研究相關的安排,保證資管產品、特別是銀行理財產品今後能夠平穩有序規範到位。對個別機構也會適當地給予一些靈活措施安排。
  • 資管新規過渡期有望延後,近400款理財現浮虧或因銀行加速壓降不合...
    日前,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發布報告建議延長資管新規整改過渡期至2022年底。對此,監管認為,建議嚴格執行資管新規和建議延期的都有各自不同的邏輯和道理,態度並不明確。因此,銀行仍然不敢放鬆淨值化轉型速度。過渡期延長與否仍難確定2018年4月27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設置整改過渡期至2020年12月30日。如今,2020年已經過半,距離原定的過渡期只剩下半年不到的時間。又因為今年突發疫情的影響,關於過渡期延長的討論與建議與日俱增。
  •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吳曉靈:建議適度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
    2020年即將過去,臨近年末,如疫情衝擊、貨幣寬鬆、股市大漲、信用債違約等這一年的關鍵詞不斷見諸媒體。但有一個似乎並未被足夠重視,就是資管新規。由於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衝擊,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存量資產處置難度的問題一直被認為將直接給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機構和個人帶去衝擊。
  • 吳曉靈牽頭課題組諫言:資管新規過渡期再延長兩年 構建統一標準...
    吳曉靈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4月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監管部門在統一概念、統一規則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許多重大原則問題已有共識,規則差異在逐漸縮小。「明確概念、統一規則,逐步實現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是既定方向。」
  • 吳曉靈: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應「寬嚴相濟」 發展資本市場與是否...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由於疫情因素,資管新規的過渡期被延長一年。而在資管新規之下,我國的大資管業務正在走向合規。「我們要求的是資金端的規範,建議按照資金端逐年替換,資金端不能有資金池,必須自己來承擔風險。」
  •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懸念待解 業內盼明確延期安排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懸念待解□本報記者 彭揚 歐陽劍環 「受疫情影響,資管新規過渡期應該延期。有機構、學者建議不能延太久,1年比較合適。」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日前回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話題時稱。銀行理財已很難在原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完成轉型。業內人士希望,過渡期延長事宜儘早明確,給金融機構吃下一顆「定心丸」。轉型進展待加快資管新規落地以來,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和規模均大幅增長。
  • 周末股市突發三大重磅消息,釋放什麼信號?
    第一個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一年7月31日晚間,央行發布消息稱,考慮到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帶來的衝擊,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範轉型面臨較大壓力,為平穩推動資管新規實施和資管業務規範轉型,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審慎研究決定,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1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