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包容父母的不完美!

2020-12-15 小度聊社會

當你發現父母炒的菜放嘴裡就化時,當你發現父母開始不愛洗澡時,當你發現父母對你言聽計從沒有年輕時的脾氣時,當你發現父母吃飯時總是咳嗽時,當你發現父母不喜歡出門時……

哪怕父母再渺小,給不了你想要的榮華富貴,他們還是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你遮風避雨,和生活作鬥爭。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比他們生命還重要的,如果哪天你的生命需要他們的生命去換取,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所以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包容父母的不完美。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踩在父母的肩膀上向生活的制高點攀爬。我們總認為父母不完美,實際上父母為了我們總在想生活低三下四,寒冬裡凌晨馬路上的環衛工人,烈日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你有嫌棄他們的權利嗎?沒有,因為他們在為你苦苦支撐著,你生活的舒適安逸,他們在你背後咬緊牙關做你堅強的後盾!

謝謝你們願意做我的父母!

父母子女這一場人世相逢是相親相愛的,當父母老了陪伴對父母來說是最溫暖的,請你一定記著,要像他們愛你一樣去愛他們!包容父母的不完美,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再悔恨!

相關焦點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理解了父母的「無能」
    人真正的教養,就是從理解父母開始的。當你抱怨父母「無能」的時候,也看到了父母的閃光點,看到父母人生的另一面。雖然你不能和父母感同身受,但是你能夠換位思考。1.一個人,越長大,越會埋怨父母「無能」。小時候,總以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的。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
    待人和顏悅色,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一、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禮古書有言:「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你對待別人的態度,就是將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唯有和顏悅色寬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熱情的回應。
  • 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和顏悅色(深度好文)
    臉色溫和,不嚴厲;容貌謙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衝動。所謂教養,就是言行得當,讓每個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華,明亮且柔和。和顏悅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養。-因為陌生人和你的利益不相關,對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智商和情商,對不相關者的態度取決於素質和教養。一個人,面對和自己有關的人,可以偽裝出對應的樣子。
  • 三個故事告訴你:孩子的教養,就是父母最高級別的炫富
    2、一個小學生夜間騎自行車回家,身後的司機怕他不安全,一路為他照明,快到路盡頭的時候,孩子突然停下車,很認真的給司機鞠了一躬表達謝意。3、地鐵上一個男人不聽周圍人的勸告,在車廂內剝大蒜,並且把大蒜皮丟了一地,一個小女孩看到後默默把地上的大蒜皮都撿起來,她說:「爸媽就是這麼教我的。」
  • 韓雪第一次上「農村茅廁」,無意間說出這句話,教養是裝不出來的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熊孩子的時候,下意識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孩子真沒教養。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已經不僅僅是希望孩子學習好,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成為一個既有才華又有修養的人。娛樂圈中有很多德藝雙馨的老戲骨,在中青年演員裡當然也不乏有才華、有教養的人。
  • 「中安夜讀」真正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
    契訶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有教養的人,如同春雨一樣,滋潤著他人的內心,讓人總是在不經意間感受無比舒暢。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真正的教養,就是不讓人難堪》。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短處、缺點,你如果正面了當地揭穿他人,會給人的心理帶來莫大的傷害。看破不戳破,其實背後隱藏的是對他人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學會將心比心,真誠待人,才不把別人置於難堪的處境。
  • 沒有所謂的完美婚姻,從來都是兩個不完美之人的相互包容和成全
    夫妻不論啥時候都讓一步,或許就能讓彼此心裡舒服些,多想想他的好,別太較真兒,日子能好過些,因為沒有所謂的完美婚姻,從來就是兩個不完美之人的相互包容和成全。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我們只有多點耐心去修補自己的缺陷,同時接納對方的不完美,才能讓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只有學會自我沉澱,方不負韶華,不忘初心,不枉此生。
  • 4個跡象,暗示你的孩子「沒教養」,做父母的,要做到心裡有數
    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情,鄰居家的孩子都已經不小了,但是在為人處事這方面多少有些不靠譜,家長也一直沒放心上,直到孩子去參加了一次面試,其中有一個考察家庭教養的項目,在孩子進入面試區時,並沒有和老師們打招呼,還一直打斷面試官的話,到最後孩子就是因為這次面試不合格,失去了工作。
  • 孩子教養的好壞,來源於父母的悉心教導,別讓孩子輸在沒教養上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一個人的教養是通過言談舉止來表現的,平時小孩子是否懂禮貌,尊重人,從他和別人說話的過程就能看出。孩子的教養從何而來,那肯定是父母的責任。作為父母,花很多錢給小孩上學,想在知識和前途上做投資,但不要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做人,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家有寶寶正在經歷「可怕的兩歲」:情緒喜怒無常易崩潰,對父母的要求回答最多的就是「不要」,任何人侵犯他的領地或物品就會嚎啕大哭……從曾經的「微笑天使」變成了現在的「小惡魔」,對於寶媽來說,寶寶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就這樣猝不及防的來到了,寶寶正在逐漸的「失控」中。這讓我開始學習和思考該如何引導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階段,以及該做一個以何種方式教養孩子的母親。
  • 什麼是教養?
    教養是一個人的天性,教養是一個人的素質。教養是為人的準則,教養是處世的規矩。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達官貴胄,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資本雄厚。教養,與金錢沒有必然關係,與身份沒有丁點聯繫。教養,是一個人後天的修煉,一個人堅定的信念!
  • 教養兒女,是父母的一場艱難修行
    而很多父母卻在培養兒女的過程中培養出來了一些「仇人」、「討債鬼」,更有甚者,有兒女為了反抗父母而釀成悲劇。從《特別狠心特別愛》這套書中,可以找到答案。《特別狠心特別愛》所寫的是沙拉帶著三個兒女移居以色列之後,向以色列人學習教養兒女的理念和方法之後,並將之運用於自己的孩子身上。在這一系列的理念和應用之下,沙拉成功地將三個孩子都培養成才。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坐在一旁的我,看得心驚肉跳,心想:要是孩子不小心燙著了,摔傷了,怎麼辦?可是那孩子父母看起來一點也不擔心,依然是眼睛不停的看手機,一邊偶爾往火鍋裡夾點菜放進自己嘴裡,一邊繼續訓斥孩子要好好聽話,好好吃飯。自己都不能做到好好吃飯的父母,卻罵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吃飯?還說什麼教養孩子好難?類似的場景是不是你也常常見到?
  • 教養!(此生必讀)
    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達官貴胄,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資本雄厚。教養,飽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的意義,體現的是人的修養,詮釋的是人的價值。別人的思想,不橫加幹涉,別人的成果,不鄙夷唾棄,別人的選擇,不詆毀抨擊,別人的原則,不輕易觸犯。
  • 讓別人感到舒服,是為人最大的教養
    卷首語:人生就是一個跌倒爬起的過程,受傷了就耐心養傷,傷好了就再度飛翔。而這之中,每一次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俗話說:君子如玉,觸手可溫。真正高情商,有教養,一定是利人,而非利己。有些人,為人剛正,待人包容,不管發生什麼,從不斤斤計較,寬和待人,懂得為別人考慮;嚴以律己,給人友善與真誠。冬施以炭,夏慰以寧,淡雅如花,溫和似風。淺淺起筆,暖暖隨行。02待人謙遜,為人低調,讓人崇敬。
  • 父母爭強好勝是孩子成長最大阻礙,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教養高手
    >另外一個15歲男孩的父親,常年在外忙工作,由於經常聽到媽媽抱怨,說孩子在家不聽話,經常熬夜玩遊戲,還頂撞父母,結果這個父親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孩子給暴揍一頓;的確,孩子是被打怕了,不敢頂撞父母了,但是從此拒絕與父母溝通,但凡父母在家,孩子絕不走出房間,儘管在親子鬥爭中,孩子爸佔了上風,但是在親子關係這盤棋局上,父母卻成了徹徹底底的失敗者。
  • 一個人的教養(精闢)
    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達官貴胄,有教養的人,不一定是資本雄厚。教養,與金錢沒有必然關係,與身份沒有丁點聯繫。對比他地位低的人,不盛氣凌人,對比他身份高的人,不卑躬屈膝。不會因為你普通,就小瞧,不會因為你有錢,就巴結。
  • 孩子沒教養表現在4個方面,外人不直接明說,父母心裡也要警覺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父母帶出去也更有面子。但是在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的今天,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寵壞了,和有教養一點都不沾邊。而且很多沒有教養的孩子,特徵都很明顯,一眼就可以看破。孩子沒教養表現在4個方面,外人不直接明說,父母心裡也要警覺①愛發脾氣許多父母覺得,孩子發脾氣是正常。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說,確實是正常的,因為在孩子完全懂事之前,發脾氣是他們表達的一種方式。
  • 關於教養方式的思考:經濟影響著父母的育兒差距,各國皆如此
    最主要的三種教養方式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父母在疼愛與合作的基礎上,建立起與孩子的關係,並創造一種持續的教養氛圍,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主要的教養方式有以下三種。作為父母,我們可能常常陪孩子玩一些我們並不覺得好玩的遊戲,只是希望孩子開心。利他主義也並非是為了孩子放棄一切,父母也會衡量成本和收益。比如說,比起看到女兒的笑容,下棋更痛苦無聊。利他主義父母的特徵就是對孩子完全共情,接受孩子的意見,認可孩子的偏好。完全由利他主義驅動的父母,總會讓孩子來規劃,因而會採取放任型的教養方式,從不逼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 決定在一起後,請包容彼此的不完美
    好的感情並不是兩個人有多優秀,多麼的完美,而是彼此都有一顆包容的心,包容彼此的缺點,包容彼此的不完美,這樣的兩個人相處才能更和諧,更默契。感情裡,沒有天生就合適的兩個人,既然選擇了在一起,那就應該做好接納對方所有的準備,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的攜手走一生。世界很大,我們很渺小,也很孤單,有時候會想著找一個人同行,其實就是希望能在孤獨的時候多一分陪伴和理解,傷心的時候多一份關心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