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戰:3萬騎兵大敗56萬大軍,項羽創造的另一個軍事奇蹟

2020-12-26 執筆談古今

說起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項羽指揮的巨鹿之戰必定名列前茅。

其率領幾萬烏合之眾,一舉擊潰了四十萬秦國正規軍,滅了剛剛統一不久的大秦帝國。

但是,除了廣為人知巨鹿之戰,項羽還曾指揮過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那就是彭城之戰。

巨鹿之戰

在此戰中,項羽親率三萬騎兵,在半日之內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

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但因後來項羽敗亡於劉邦之手,此戰遂不為人所知。

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

彭城之戰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在鹹陽城殺了秦國末代皇帝子嬰,剛剛統一全國才15年的大秦帝國宣告滅亡。

反秦的義軍們在項羽的主持下瓜分天下,各自稱王,整個統一的秦國疆土被分割成十九個諸侯國。

其中,先入關的劉邦被封為漢王,佔據了巴蜀和漢中之地,定都南鄭。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佔據梁、楚之地,定都彭城。

但是由於利益分配不均,這個分配結果讓很多人不滿意,項羽剛剛分封完不久,便爆發了叛亂。

五月,前齊相田榮和漢王劉邦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秦末諸侯勢力範圍

劉邦兵出陳倉,首先與雍王章邯交鋒。八月,擊潰章邯,將其圍困在廢丘城中。

同時派兵四出略地,在同月收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據有三秦之地。

田榮起事後首先趕走齊王田都,在六月殺掉膠東王田市,自立為齊王。田榮授彭越將軍印,令其在梁國舊地反楚。

彭越在六月發兵殺掉濟北王田安。這樣田榮也統有整個三齊之地。田榮又聯絡劉邦、陳餘等人,圖謀聯手反楚。

面對關中和齊、梁兩地的反叛力量,項羽一方面封授鄭昌為韓王,在韓國舊地阻擋漢王東進,一方面派遣蕭公角率兵進擊彭越。

而項羽則親自率兵北上,出擊田榮。

西楚霸王項羽

趁著項羽主力被牽制的機會,劉邦出兵函谷關,進至陝縣,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相繼投降。

西楚政權的半壁江山被劉邦所佔據,西楚的命運岌岌可危。

面對這一有利局面,劉邦沒有急於進兵,而是於同年十一月首先回師關中,鞏固後方。

直到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做好充分準備的劉邦,開始進行全面戰爭的動員和準備,想要一舉消滅項羽。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劉邦率兵自臨晉東渡黃河,收降魏王魏豹;接著又攻佔河內,擄獲殷王司馬印。

這時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和燕王臧荼所控制的燕及遼東地區之外,已經盡被反楚力量佔據。

在這種形勢下,劉邦認為剿滅項羽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經修武,由平陰津南渡黃河,抵達洛陽,昭告天下諸侯,率領56萬聯軍誓師伐楚。

劉邦

四月,趁項羽主力仍被田橫拖在齊地,楚都彭城空虛之機,劉邦率軍直取彭城。彭城之戰由此展開。

因為,項羽的主力都被陷於齊地,劉邦率領的聯軍順利攻佔了西楚的首都彭城。志得意滿的聯軍們,認為項羽的後路已斷,勝利指日可待。

於是,劉邦和聯軍中的其他諸侯,忙著在彭城劫掠金銀財寶和美人,每天置辦酒會,縱酒行樂,享受著自己的勝利果實。

而此時的項羽得知劉邦攻佔彭城的消息之後,立馬到了三萬精銳騎兵,晝夜不停,繞過劉邦重點設防的彭城東面和北面,插到彭城之西的蕭縣。

而蕭縣距彭城只有 60 裡地,項羽到達蕭縣之後進行短暫的休整,拂曉時分,立馬對彭城裡面的劉邦聯軍發動突然襲擊。

項羽的出現,完全出乎劉邦聯軍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凌晨時分正是大家睡的最沉的時候,這導致聯軍根本沒有相應的應對措施,指揮系統完全癱瘓。

整個聯軍陷於大混亂之中,作為最高統帥的劉邦,不但未能指揮聯軍做有效的抵抗,自己也幾乎做了俘虜。

戰鬥在早晨打響,到中午, 楚軍已經打敗了漢軍。 這一仗,劉邦敗得極慘。項羽軍團「殺漢卒十餘 萬人」,還有「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劉邦本人也被楚軍所圍,幸虧一場沙塵暴,直衝楚軍而來,僥倖逃出重圍,只帶了幾十名隨從逃難。

項羽這次彭城之戰只投入了3萬騎兵,而劉邦卻有56萬軍隊,為什麼項羽能以如此少的軍隊大敗劉邦呢?

首先,彭城陷落後,項羽不但丟失了首都,退路和補給線皆被截斷,回師爭奪彭城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劉邦是久經沙場的統帥,身邊有張良、陳平等謀士,曹參、周勃等戰將,對於項羽軍回師爭奪彭城的行動一定有所預料,有所準備。

正因為做了充分的設防,有萬無一失的把握,才能在彭城「置酒高會」。

而從齊地到彭城,最近的路線是沿沂水、沭水河谷南下,走啟陽(今山東臨沂北)一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一傅陽(今山東棗莊市東南)一線直達彭城。

劉邦軍攻佔彭城後,預想項羽將迅速由此路線回師彭城,從而在彭城東北方向屯集重兵,布陣設防,準備以優勢兵力以逸待勞,一舉擊敗項羽。

但是奇襲彭城的項羽軍走了一條出人意料之外的道路,繞開了劉邦軍的防線插人背後,使其猝不及防。

因為事情過於突然和意外,布防於東北方向的聯軍主力還來不及掉過頭,項羽軍已經從背後展開猛攻,自然陷於大混亂。

其次,是聯軍統帥劉邦的指揮能力,特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能力的問題。

彭城之戰,韓信沒有參加,他被劉邦留在關中圍困廢丘,對付固守孤城的章邯。

中國古代戰爭的規模,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參戰國家所能動員的軍隊數量,因為國力和制度的原因,是有限度的。

古代戰爭,通訊靠旗幟金鼓,補給靠人畜車船,交通靠土路步行,在這種條件下,指揮六十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可以說是非常困難,非不世出的軍事天才是難以勝任的。

據我們所知,秦漢時代,能夠指揮六十萬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只有兩位,一位是王翦,另一位就是韓信。

韓信

由漢中反攻關中,大兵團作戰,是由韓信指揮的。攻佔關中以後,劉邦將韓信留在關中對付章邯,自己親自指揮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

因為項羽遠在齊國,所以分三路出擊的聯軍順利進軍,在蕭縣會師。攻佔彭城以後,如何協調和調動六十萬大軍作戰布防,已經遠遠超出劉邦的指揮能力。

結果是群龍無首,各部之間相互阻隔,大局混亂中成了烏合之眾。

歷史是勝利者的記錄。如前所述,關於彭城之戰,史書的記載非常簡略,寥寥數語而語焉不詳。

特別是對於身為最高統帥的劉邦在這次敗戰中的指揮失誤,更是完全沒有提及。

因為記載彭城之戰的史書,都是漢朝史官的著作,對於開國太祖的過失,不得不有所隱諱,特別是對於劉邦軍事指揮能力的有限,更是不便多言。

所以這個本該載入史冊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在後世卻沒有幾個人知曉。

相關焦點

  • 彭城之戰,項羽3萬鐵騎大破劉邦56萬大軍,為何垓下就不行了?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以項羽殺害義帝為名,正式對項羽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戰爭,而劉邦方面一共有5國的諸侯聯軍,共計56人,而項羽當時正在平定齊國的叛亂,於是將主力部隊留在了齊國,親自帶領3萬鐵騎南下,和劉邦的諸侯聯軍在彭城展開了決戰。
  • 彭城之戰:項羽只有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劉邦的56萬大軍?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乘項羽膠著於城陽之際,率五諸侯軍約計五十六萬人,向楚都彭城進攻。由此,就彭城之戰來說,正式爆發了。在彭城之戰中,劉邦一方集中了56萬大軍,而項羽則只有3萬兵馬。那麼,問題來了,彭城之戰中,孰勝孰負呢?一首先,彭城之戰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發生,是楚漢戰爭其中一場大戰。
  • 彭城之戰,張良和韓信在哪,為何劉邦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殺敗
    彭城之戰是劉邦一生少有的慘敗之仗,56萬聯軍居然一戰被項羽的3萬人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裡,劉邦不是有張良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和韓信這樣戰無不勝的將軍,怎麼還會在彭城遭遇如此的慘敗,彭城之戰時, 張良和韓信到底在不在彭城?
  • 以3萬騎兵擊敗劉邦56萬大軍的項羽,為何會落得個烏江自刎下場?
    項羽的確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為人太過暴虐,寧願坑殺秦朝數萬騎兵,也不願意降服他們。項羽的暴虐終究使他失了民心。 楚漢爭天下時,項羽大敗,背腹受敵。楚軍也士氣大落,根本不可能戰勝民心所向的漢軍。走投無路下,項羽率領部下逃到烏江,面對奔流不息的烏江,項羽感嘆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遂自刎於此。
  • 彭城之戰:項羽3萬對劉邦56萬!雖然完勝,卻也難改敗局
    文丨深度歷史觀說到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不在少數,而彭城之戰卻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最終項羽敗給了劉邦,但是項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在軍事才幹上與劉邦相比毫不遜色!彭城之戰發生的時間比較靠後,是在楚漢爭霸的後期,當時項羽所處的環境已經十分不妙。他手下最得力的首席智囊範增已經被逼走了,手下的人也是蠢蠢欲動,走的走,死的死,叛的叛。剩下的也是軍心不齊。可以說,已經可以預見將來項羽的慘敗,但就是在這樣一個不利的環境下,項羽帶領三萬人的軍隊,與劉邦56萬人槓上了,而且還完勝,把劉邦嚇得逃跑了。
  • 釋讀中國歷史190:項羽3萬人擊敗劉邦56萬聯軍,彭城之戰堪稱經典
    項羽率3萬人擊敗劉邦56萬聯軍,彭城之戰堪稱軍事經典戰役04:52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朋友們然後號召天下人追隨自己討伐項羽。一時間,各種勢力紛紛投靠劉邦,劉邦趁著項羽跟田橫死磕的間隙,集結了各國大軍五十六萬,向東挺進,居然一下子就攻破了西楚的國都彭城。劉邦和他的這些烏合之眾很有些革命勝利的感覺,把項羽府庫裡的金銀財寶和王宮的美女都分了,每天大吃二喝的樂不可支。
  • 解析楚漢戰爭:劉邦引兵出關,56萬大軍攻佔彭城,大敗而歸
    劉邦在引兵南下的同時,項羽也在彭城外圍已經做好了軍事部署:前沿據點:定陶、曲遇、陽夏主力據點:彭城只是,項羽沒有想到劉邦的進軍一場神速,那些外圍據點幾乎被攻之即破,毫無防禦能力煮棗,定陶、胡陵,大敗楚將龍且,成功和中路大軍會師外黃。
  • 垓下之戰項羽卻為何沒能上演彭城之戰的奇蹟?
    大多數人對項羽的了解主要集中在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以及令人絕望的十面埋伏,再有就是放虎歸山的鴻門宴以及風華絕代的虞姬,而彭城之戰在項羽軍事生涯中的地位由於演義較少
  • 彭城之戰,西楚霸王的神級操作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快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 項羽曾帶領3萬擊潰劉邦56萬人,為何垓下之戰卻打不贏60萬人呢?
    誰知道沒過多久,巨鹿之戰讓項羽以6萬處決對方40萬秦軍一戰成名,而接下來項羽更是再次刷新了諸侯國對他戰神的印象。彭城之戰是項羽以3萬兵力擊潰劉邦56萬兵力的一次經典戰役,當時項羽僅用三萬楚軍,就把劉邦的56萬漢軍打的落花流水,而且將劉邦逼至絕路,讓他在逃跑時甚至不惜將自己的兒女推下馬車。項羽在彭城之戰中,創造出了一個不可戰勝的神話。但為什麼在垓下之戰,擁有10萬兵力的項羽卻打不過韓信的60萬兵力?
  • 彭城之戰明明項羽大捷,劉邦大敗,為什麼英布卻投靠劉項羽背叛?
    也就是說,在彭城之戰之前,劉邦的實力遠遠超過了西楚霸王項羽,劉邦的兵力已經遍布了巴國、蜀國、漢中、中原,一路殺到了與楚國接壤的彭城一帶,兩分天下有其一,這一切只不過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從英布派了一些人來協助項羽,而沒有我率領所有的兵馬來協助項羽開始,英布就已經動搖了,至少開始保存實力,作壁上觀了,所以當劉邦率領龐大的56萬大軍攻打彭城的時候,英布還是選擇了觀望和保存實力,眼睜睜地看著劉邦攻入了彭城。
  • 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典型以少勝多的戰例,項羽的秘笈是什麼?
    引導語:霸王項羽在巨鹿之戰、彭城之戰中以少於數倍敵人的兵力擊潰敵人,這是為什麼呢?如果項羽兵團的戰鬥案例中只有一次,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那是一種運氣,算是一種偶然現象吧。可這是非常著名的兩次戰例,尤其是巨鹿之戰,是一次具有戰略轉折性的戰役,標誌著秦王朝的軍事實力衰弱。
  • 彭城之戰,項羽巔峰之作,三萬騎兵秒殺五十六萬漢軍
    但在章邯的全力防守下漢軍一籌莫展,這時劉邦派另一隻軍隊翻山越嶺繞到了章邯背後,兩面夾擊之下章邯大敗。僅僅八個月的時間劉邦就佔據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全部地盤,接著聯絡各路諸侯結成了反楚聯盟,劉邦親帥諸侯聯軍五十六萬人浩浩蕩蕩攻入楚國境內,直奔項羽大本營彭城而去。
  • 彭城之戰,項羽率三萬楚軍打敗劉邦56萬漢軍,到底憑的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以少勝多」地戰役,比如說牧野之戰周武王以不足10萬兵力打敗了70萬商軍。淝水之戰東晉以8萬軍擊潰了前秦95萬兵力,白溝河之戰燕王朱棣以10萬軍擊潰了明朝60萬。還有楚漢戰爭中最轟轟烈烈的彭城之戰,項羽僅率領了3萬楚國騎兵便擊潰了劉邦56萬漢軍(包括諸侯聯軍)。
  • 彭城之戰明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為何英布卻投靠劉邦背叛項羽呢
    英布與劉邦從英布派出部分人馬協助項羽,而沒有本人率領全部兵馬協助項羽開始,英布已經動搖了,至少開始保存實力,作壁上觀了,所以當劉邦率領聲勢浩大的56萬人馬攻打彭城之時,英布仍然選擇了作壁上觀和保存實力,眼看著劉邦打進了彭城
  • 彭城之戰項羽因何放過劉邦?論謀略,項羽不是老油條劉邦的對手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戰爆發,項羽率3萬精銳騎兵,從齊地南下直襲彭城,擊敗了號稱56萬的諸侯聯軍,劉邦敗走,歷史記載漢軍死傷數十萬,可是劉邦西逃後
  • 項羽、呂布、李元霸,哪一位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強?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真實的歷史上,項羽確實就是這麼歷害。項羽是秦末時期的人物,其祖父是楚國的上將軍項燕,項羽出身將門世家,不愛讀書、不學武藝,卻偏偏喜歡兵法,項羽天生神力,能舉起大鼎,這是項羽力氣大。項羽首次起兵時,隨叔父項梁在會稽郡郡守府,項羽憑個人神力,一個人殺掉了郡守府幾百人,整個郡守府為之震動,莫不投降,以一敵百,這是項羽武藝高。
  • 劉邦領軍56萬來攻,被3萬人打得片甲不留,項羽是怎麼做到的?
    劉邦乘項羽在中原大戰空隙,拼命擴充自己的勢力,經過近一年徵戰,佔領關中,設立漢朝社稷,同時派兵清掃隴西、北地等邊地殘存的三秦諸王舊部,將關中經營成鞏固的大本營,「施恩德,賜民爵」,進行全面戰爭的動員和準備。漢二年四月,項羽主力仍被田橫拖在齊地,楚都彭城空虛。劉邦抓住機會,率軍56萬直取彭城。
  • 項羽能打得過匈奴人嗎?
    【白登城之戰,劉邦和冒頓單于打成平手。】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叛漢朝,勾結匈奴冒頓單于,大舉進攻漢朝邊境,企圖攻佔太原。劉邦親率32萬大軍反擊匈奴,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大敗冒頓單于所率30萬騎兵,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在山西平城再次擊敗匈奴。
  • 三萬人大敗五十六萬人的彭城之戰,楚漢之爭中劉邦跌得最大跟頭
    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及燕地,其他勢力都明確表態反對項羽。劉邦認為剿滅項羽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劉邦南渡黃河,進入洛陽,昭告天下,誓師討伐項羽。四月,劉邦趁項羽主力在齊國被拖住,彭城空虛的時機,率軍直撲彭城,彭城之戰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