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在冬至,沒有長假期,沒有春節那
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在冬至,沒有長假期,沒有春節那舉國興騰的、喜洋洋的、歡欣異常的氣氛,但兩廣人會在這一天極大鋪張,舉家團聚的朝拜祖先之餘大魚大肉的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萬事如意!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那麼,冬至的習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冬至的習俗:古代傳統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南北地區的傳統飲食習俗
1、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2、南方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餃子.
3、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4、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5、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6、蘇州冬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7、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滋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餈也是閩南 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