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線教育順利展開 線上線下融合螺旋式上升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新玲

1400多所高校,上百萬名教師,在110多個在線平臺上,共開設了上百萬門在線課程,1200多萬門次。全國1770多萬名大學生,23億人次在線學習。這一連串數字是對剛剛結束的上一學期,我國高等教育在線教與學的描述。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兼威海校區校長徐曉飛教授認為,應對疫情加速了高校廣泛採用在線教學的進程,給在線教學帶來了發展之「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高校的「管」和高等教育形態,這些給在線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7月14日,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發布一項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疫情之中的在線教育有哪些經驗與教訓?對未來疫情後的高等教育和教學改革有哪些啟示?7月18日-19日,「未來計算機教育峰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總結了在線教育實踐的點點滴滴,同時也面向未來,探討在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線上線下教育如何優勢互補。

教學細節充分準備 萬一的萬一有補救

萬一系統崩潰了怎麼辦?馬上啟動備用系統,通過微信群通知學生;

萬一停電怎麼辦?筆記本電腦充好電,開啟手機熱點,備好充電寶;

萬一計算機壞了怎麼辦?PPT事先發給助教,由助教播PPT。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馬少平2月17日,順利上完第一堂在線課後,覺得總算放鬆下來,他寫的總結《萬一的萬一》,列了十幾條在線課堂會出現的特殊情況以及對策。

「確定了教學方案後,又為很多不確定的事情擔憂,好幾次在睡眠中被噩夢驚醒。」馬少平教授精益求精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利用兩臺電腦、兩部手機,順利成了「主播」。

清華大學武永衛教授在計算機系主管教學,他有一個長長的清單,是從2月1日確定在線授課到2月17全面開課期間,學校和系裡做的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教師培訓,開放各類會議系統,讓大家以教師和學生不同身份體驗,提供網上教學的行為規範、智慧財產權相關說明等等。

「每天都有任務也是給老師信號,這個學期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這件事。」武永衛介紹,所有的直播平臺,系裡都組織人員進行評測,把優缺點都總結出來提供給所有老師,並讓老師以教師和學生身份,對所開設課程進行全程內測和實測。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20年春季學期100多門課程採用在線教學的方式進行,從第一周開始100%的到課率,到14個教學周快結束時的85%,平均到課率是92.33%。「教學效果我們自認為滿意,反饋也比較好,我認為這是我做教學主管6年以來,對教學質量提升最有效最有意義的一個學期。」但武永衛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到課率僅是學生進入課堂的數字,他們的腦袋和眼睛是不是在課堂裡,這些並沒有測量到。」

線上考試,也有很多細緻的規定,比如,採用雙機位監考、錄屏等措施,但是有很多不同於線下考試的情況,例如如果學生不自覺地在考試中接了快遞的電話,就算是違紀了。因此有些老師給學生寫的考試指南長達10頁,期中考試總結大概寫了6頁,「老師都在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中,有些嘗試不見得有效,但嘗試本身就有價值。」

很多輔助教學成果也應運而生:對簡答題的自動批改程序;對某門課程研發的學習平臺等。《離散數學》的老師建了個平臺,讓同學們自己上傳遇到的難題,把知識點學習路徑都分享出來,成為這門課程專有的集體互動平臺。

「教與學新形態,催生了老師們對教學的投入,提升了教學質量,也提升了教學的自信。」武永衛認為,在線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協調整個學期的課程和資源,更高質量完成學生培養任務,線下線上都有短板和優勢,線上線下教學會相互補充螺旋式上升。

未來在線教育不能只是「課堂搬家」

楊宗凱教授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教育部高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簡稱教指委)主任委員,他介紹了教指委近期所做高校在線教學情況的調研結果。

疫情期間,我國高校在線教學的基本形態大致分為四類:第一是MOOC,接近38%,其次是錄播教學佔到37%,另外就是直播教學和遠程指導教學。還有部分老師進行了MOOC加課堂翻轉等創新性教學。只有不到6%教師對在線教學持有完全否定態度,絕大部分老師肯定了在線教學的效果。

調研發現,在2月份剛開學時,很多老師信心不足,但到了4月份再統計的時候,80%的老師有了信心,「一次性的對老師進行了培訓,建立了在線教學的信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他回顧了開放教育的發展過程。2008年,兩位加拿大學者提出MOOC這個概念,今年的全球疫情為其提供了一次發展機遇,無論是課程種類還是學習人數都大規模增加。MOOC也促進了我國高校的開放。

不過,對比歐美發達國家MOOC的現狀,他認為在線教育,應該成為我們正規學歷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因為一些國家MOOC開始真正與學歷教育進行掛鈎,而我們目前MOOC基本上就是課程,與學歷教育、學位教育聯繫不緊密。

他介紹了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在線碩士課程,97%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價值,學費低、效果好,學生也是真正想學的人。

此外,對於整個高校在線教育,他認為,還需要學習質量、過程質量的監管,這個很重要,但現在還是缺乏的。

「疫情之後,高等教育的在線教育必定受到進一步重視,線上線下結合必定成為常態。」他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正在推進「四個雙」:雙空間,一個物理空間,一個網絡空間,就是線上線下;雙院,書院加學院教育,第一課堂跟第二課堂全部打通;雙證,一個是畢業證記錄的成績,再提供一個能力證書,這個能力證書是基於區塊鏈的,因為以後企業對能力證書會比對學位證書更加關注。

再一個就是雙師,兩個老師,一個是學校的任課老師,一個是AI教師。楊宗凱介紹計算機學院在C語言這本課上,由於選課的學生多,已經嘗試AI輔助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這是一種規模化創新教育,提供規模化的個性化教育。

楊宗凱認為,教師的在線學習能力、教學能力要提高,目前不管是用MOOC還是直播教學,特別是直播教學,基本上還都是屬於線下教學搬到線上的「課堂搬家」。

「未來的老師是三個方面的結合:學術、技術和藝術,就是把學科知識,藉助IT技術展現,與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教學方法,幾個有機的結合是對教師能力一個極大的考驗。」他認為,「未來的教育,一定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的、連接的,以能力為重,知識為基、德育為先的教育新生態。」

專業課前沿學科少 MOOC課程存在結構性問題

「2019年下半年時,我們做過一個預估,MOOC在高校課程中的普及率不到5%,例如一個綜合性大學開課門數在2000門左右,其中真正有MOOC教學的不高於100門。去年下半年,我們還設定了一個目標,希望用三年的時間把MOOC在中國高校的普及率提高到20%,因為突發疫情,半年的時間把普及率快速提高到接近40%。」教育部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秘書長張龍判斷,根據目前了解的情況,MOOC的留存率還是會很高,疫情之後很多教師今後還會採用這種方式。

不過,他也看到了問題,第一就是關於課程資源。目前我國高校MOOC有4.1萬門,在線課程總計100萬門,但各類課程資源分散在很多的平臺,體系性和系統性不夠。清華的直播比例達到80%,全國各高校老師做直播的比例平均只有不到40%,還有非常多的課程要依靠其他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但老師並不知道哪門課適合自己的教學,太分散也不好尋找。

另外,MOOC集中在一些基礎課和專業課上,動手實踐課的MOOC資源非常缺少,這也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最近幾年,楊宗凱參加了很多在線開放課程的評審,他發現大部分MOOC課程還是以通識課為主,專業課比較少,有特色的專業課非常少,前沿學科領域的課程更稀少了。但是反觀國際上幾大MOOC平臺,前沿課程很多,專業課程也很多。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線上線下融合教育 ClassIn引領後疫情時代新趨勢
    而現在受到底層基礎技術的迭代和5G等網際網路設施的不斷升級,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形態,整體呈現出不可逆轉的趨勢。線上線下融合式教育學習是未來趨勢未來的教學模式將打破班級、年齡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生們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學習共同體,老師們亦可以形成線上線下的教學共同體。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對於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俞敏洪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可能會是未來最大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從無形資產、成本優勢還是網絡效益、遷移成本來看,線下線上融合是最經濟的模式。對此松鼠Ai CEO兼聯合創始人周偉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線上線下開裂討論的局面最多還有兩年,未來一定是深度融合的。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通過學堂在線平臺,王大亮主講了「腫瘤生物學概論」和「組織學」同名的慕課,並參講了「病理學」的慕課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王大亮採用慕課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通過「融合式、混合式」創新的教學模式,力爭做到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更有力。一直以來,教學方式的創新是教育研究者與教師們熱切討論並不斷突破嘗試的話題,而今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了劇烈衝擊。
  • 疫情下的教育機構:線下課程「轉戰」線上 在線教育迎爆發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包括新東方、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在內的眾多培訓機構紛紛暫停寒假班的線下授課,轉而進行線上授課,所授內容與原來線下課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疫情也給予了在線教育發展的市場機會,各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推出免費課程。
  • 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 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教育行業發展...
    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3.81億 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來源:騰訊科技 • 2020-09-29 17:15:02
  • 教育大咖討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模式
    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啟「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 相芯科技助力新東方教育,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
    今年,我國經歷了一場罕見規模的在線教育實戰演練,這場突如其來的演練,觸發了人們對資訊時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模式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加速了教育行業的改革進程。今年年初,疫情導致地面教學全部暫停,新東方迅速升級自主研發的「雲教室」系統,將學員順利轉移到線上學習。在線互動課堂的體驗和教學效果,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好評。同時新東方也在不斷對雲教室進行用戶體驗升級。
  • 「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舉辦
    央廣網上海12月4日消息(記者傅聞捷)12月3日,在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指導下,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成功舉辦。
  • 線上線下教育如何融合?認為只需平臺與技術你就錯了
    線下複課後,在線教育將從「新鮮感」轉向「新常態」,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銜接融合也成為必然。但是,「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不是1+1的簡單加法,而是做乘法,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在資源、觀念、管理、評價等方面做到一體化有機融合,產生1+1大於2的效應。」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12月3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教育產業聯盟、院校橋、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0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創新大會」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辦。回望2020這特殊的一年,線上線下加快教育融合,湧現出未來教育改革的新圖景,新樣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將引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錢曉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十四五」將是教育信息化跨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在線教育新模式創新將成為推動學校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
  • 聚焦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創新發展,粵港澳專家、教師線上線下深度探討
    南方網訊(記者/唐巧燕 通訊員/李偉苗)12月19日,以「融合·創新·質量——後疫情時代在線開放課程創新發展與應用」為主題的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年會在暨南大學召開。本屆大會展現聯盟在抗擊疫情期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管理與應用的經典案例,深入探討後疫情時代在線開放課程的融合、創新和質量。來自全國各地特別是粵港澳三地高校的180多位專家學者、學科教師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方式出席了本次會議。
  • 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培訓:線上線下加速調整融合
    教育培訓行業,正在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深刻改變。6月8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上,多位教育培訓企業提到,疫情促使在線教育井噴,大部分線下教培機構均向線上轉移,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加速。這對於在線教育行業是一次發展機遇,對於教培機構更是一次洗牌。與此同時,從激烈的競爭中突圍,是每一個教培機構都面臨的問題。
  • ...年高等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本科高校省級線下、線上線下...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公布2019年高等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本科高校省級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浙教辦函〔2020〕77號各高等學校,各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關於組織開展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
  • 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專注英語教育 線上線下需融合發展
    2020年至今,疫情打亂了教育市場的發展節奏,相應的,也在迅速改變教育行業的市場格局。這一年,線下教育機構遇到挑戰,企業的生存能力、應變能力等承受前所未有的考驗。同時,在線教育站上風口,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英孚教育副總裁孫鵬在論壇現場表示:「作為一家頭部教培機構,我們體會比較深刻的就是兩個字『活著Survive』。
  • ...課程和本科高校省級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公布2019年高等學校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本科高校省級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浙教辦函〔2020〕77號各高等學校,各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關於組織開展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
  • 探索線上線下融合 來英在線產品發布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 8月27日,來英教育集團舉辦來英在線產品發布會,來英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冀瑞鵬先生,來英教育成人英語事業部總裁梁亮先生,來英在線總裁陳黎萍女士,以及來英教育青少兒英語總裁甘連妹女士參與了本次發布會。會上,來英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冀瑞鵬先生為大會致辭。
  •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需內容和平臺協調推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未來學習是線上線下相融合,線上、線下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必須是混合在一起。」未來學習將通過內容與技術相互賦能與深度融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不斷突破學習的時空限制。而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方式將進一步拓展教育場景,降低教育成本,提升學習效率,逐漸積累並打通學習數據,滿足高層次個性化教育需求。
  • 線下線上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現在,全國早已經全面恢復線下教學,但是線上教育並未因此而淡出,並且就此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線教育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但如何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線上教育的優勢,並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把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事關宏旨。
  • 圓桌論壇一: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融合是趨勢所向
    高寒:我是翼歐教育的高寒,剛才聽到林總講到相當於從校內走向線上。我們公司是一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疫情之前我們就是做在線直播上課的系統,今年也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算是從線上走進了校內,我們也會服務教育培訓企業的線上直播授課的功能,也會給中小學生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平臺。
  • 線下線上融合教育如何走得更遠
    在線教育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但如何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線上教育的優勢,並大力促進線上線下教育的融合發展,把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事關宏旨。高教司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全國高校在線教學,可以用「三個全」來概括,即全區域、全覆蓋、全方位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