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為什麼長這麼大?它能活多少歲?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

2020-12-14 紫俠號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體型最為巨大的物種。但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會長這麼大呢?重量超過100噸的巨型食草恐龍,它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也困擾著我們普通人。

有人認為,恐龍生活的年代,地球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現在豐富,氣溫也比現在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原始地球的植被變得非常茂盛,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回收後轉化為有機物,而植物排出的大量氧氣則加速了這一過程。或許就是因為當時的食物太豐富了,導致恐龍的體型也控制不住越長越大。隨著食草恐龍體型的增長,食肉恐龍為了保持優勢,體型也必須變得越來越大才可以。就如同現在的老虎碰到一隻10噸重的大象一樣,不長大一點是沒有勝出的機會的。

然而,體型增加得益於食物豐富,這未免過於簡單。食物充足並不一定讓生物的體型越來越大。因為體型增加還會帶來移動速度和種群發展上的麻煩。食物充足原本是一種好事,但巨型化則會抵消掉這種優勢。恐龍體型之所以可以達到上百噸,還要跟它們的生物屬性有關。這是一群冷血動物。

恐龍因為冷血,所以平時消耗的能量並不多。而食物是如此豐富,這就導致大量的營養物質在恐龍身體內積聚,最終增長了恐龍的體型。而恐龍也發現了體型增加的好處,那就是隨著體型的增加,恐龍逐漸擁有了恆溫的能力,因為一隻像房子那麼大的恐龍獲取了陽光的能量後,體內溫度下降的速度會變得很慢。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那就是恐龍的壽命。一般而言,體型越大的物種壽命越高。比如大象可以活70年,而黑猩猩只能活40年。生活在北極的露脊鯨,最長可以活兩百多年。如果依照這個原理,一隻100噸的恐龍可以活多大?對於這些巨型恐龍來說,沒有食肉動物可以威脅到它們的生命。能導致它們死亡的,只有疾病、飢餓、意外和年老。

科學家推測,一隻地震龍的壽命,可能至少也有300年。

相關焦點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這是為什麼呢?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人類未知的地方還有太多,所以還有沒有活的恐龍存在我們也不能有一個肯定的回覆。可能我們地球沒有,在宇宙中另外一個星球上也有也說不定。雖然在地球上沒有讓恐龍漫步的土地——像史匹柏描繪的那般(至少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想一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周圍沒有與滅絕的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 它是恐龍中的「活坦克」,霸王龍遇到它基本秒慫,可惜已經滅絕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侏羅紀世紀》等影視作品,裡面講述了各種各樣的恐龍,其中有威猛無比的霸王龍,還有一些靈活的迅猛龍等等。看著這些活躍在熒幕上的巨型生物,我們難免會感嘆,幸好我們活在沒有恐龍的時代,否則的話,我們很可能會被它們吃掉。恐龍中的霸主有多強?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第一隻患有癌症的恐龍,科學家在它的腿骨上,發現不同之處!
    第一隻患有癌症的恐龍,科學家在它的腿骨上,發現不同之處!恐龍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是地球上一種非常強大的生物。它們的體型龐大,就像是一座移動的小山丘一樣,它們像人類一樣曾經也是地球的主人。屬於一頭尖角龍,但是它的腿骨卻表現出了不同之處,和普通的尖角龍完全不同,看起來甚至有一些畸形,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呢?這塊化石是1989年古生物學家在加拿大發現的。
  • 人活到多少歲最合適呢?壽命太長的人會怎麼樣?
    網絡圖片人活到多少歲最合適呢?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面臨著深深的悲哀和困擾。對一個人來說,生命是寶貴的,越長壽越好,如果有一天,他對活得太長產生困惑,那麼可能是受到外力的影響,有人不希望他活得太長,所以他才想知道活多少歲最合適。我的一個堂伯母,她家房子在我家的後面,在我十歲的時候癱瘓了。從她癱瘓到去世應該有幾年的時間,具體幾年真是忘記了,我再也沒有見過她。
  • 恐龍復活丨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但其實人類對這個地球上一代霸主的好奇已經持續了很多年,布裡斯託古生物學研究團隊的麥可·本頓,是當下全世界範圍內研究恐龍最頂級的古生物學家之一,他七八歲時也和很多小朋友一樣喜歡恐龍,這種熱情幾十年來從未消退。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說起恐龍,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霸王龍的模樣。的確,恐龍長著一口大牙,尾巴長長的,體格還非常巨大,還曾是地球的霸主,可真是威風凜凜。而對比人類在恐龍面前,就像是螞蟻一般瘦小。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的一個發現卻刷新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
  • 恐龍也會患癌症?科學家在一塊恐龍化石中,找出腫瘤痕跡!
    人類擁有很多先天性的優勢,例如大腦、雙手,大腦能思考問題,產生智慧和意識,雙手能創造產物,這些都是其他動物羨慕不來的。如果恐龍仍存在世界上,人類估計很難打敗它。人類看似是地球的主導者,其實是非常柔弱的,一個小小的疾病便能危及健康。大家都聽說過惡性腫瘤,即便現代的科醫學技術發達,也難以根治,腫瘤存在的時間甚至比恐龍還要久遠。
  • 僅憑一眼,科學家怎麼知道一隻恐龍多少歲?樹木年輪給了人類啟發
    隨著世界各地發現、出土的恐龍化石越來越多,人類更加堅定地相信在一兩億年前地球上遍布著恐龍這種龐然大物。這一種群和如今自然界其它動物種群一樣存在眾多種類,形態、生活習性也各異。據了解它們發源於2.4億年前,最終在大約6500萬年前消失。那麼問題來了,人類是怎樣靠恐龍化石就知道恐龍的年齡呢?看到這個問題,可能很多朋友會說看化石的大小不就行了嗎?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
    翼龍的名字裡雖然有「龍」,但翼龍卻不是恐龍,而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就像生活在水中的滄龍一樣,它實際上也不屬於恐龍,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動而已,它屬於翼龍目。在科學界,恐龍是蜥臀目和鳥臀目爬行的動物的總稱。所以,翼龍的滅絕和滅絕是同時期兩個不同物種的滅絕。那麼,翼龍可以飛,為什麼沒有逃過恐龍的大滅絕呢?
  •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克隆技術在1996年初步取得成功之後,就受到了很大的爭議,這項技術的出現讓科學界分為了兩大陣營,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有助於人類復活地球上很多滅絕的物種,對瀕危動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很有可能會導致如今社會的混亂,是有違倫理道德的一種表現。
  • 科學家猜測:它也許就是一隻恐龍
    它又是誰?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發現於19世紀的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但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表明:始祖鳥是迅猛龍的祖先,而不是鳥類的祖先。始祖鳥之所以得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鳥,化石顯示,它有鋸齒狀的牙齒及和恐龍一樣的骨骼,這一點雖然與現代鳥類完全不同,但當時之所以把它稱為「鳥」,是因為化石顯示它長有羽毛。
  • 科學家發現智商最高恐龍,三根手指,聲音像鳥叫,差點進化成人類
    這種恐龍和巨型長頸植食性的蜥腳類恐龍屬於同一譜系,而且它還是最古老的成員,所以研究它的意義非常大,博士掃描了舒氏布氏盜龍的顱骨,重建了它的大腦形狀,發現了一個現象:這表示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結果,簡單地說就是恐龍的大腦發育正在退行,而恐龍的體型增大反而成了累贅,畢竟無法給它帶來智商上的變化,所以估計就能回答各位恐龍為什麼沒有發展出文明的喪氣問題。
  • 為什麼大洪水前的人能活九百多歲?
    為什麼大洪水前的人能活九百多歲?文 · 周曉勤許多人讀聖經時,詫異不解大洪水前的人為什麼能活九百多歲(參創5:3-31),而現在的人連150歲都望塵莫及!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想聲明一下。女人從此要受懷胎和生產的苦楚,地要長出荊棘和蒺藜來(創3:16-18)。工作在人類犯罪之前是一種享受,犯罪之後成了重擔。體力勞動的時代,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頰背才能餬口;腦力勞動的時代,是心靈枯竭精神疾苦,不見血卻傷痕累累(參創1:26-28;2:6,15;3:17-19)。但大洪水前,人還可以活九百多歲(創5:3-31), 那時地球的整個生態環境跟現在迥異。
  • 一隻恐龍活了多久,可能它自己都不知道,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
    審核-小文在發現一具古生物化石之後,考古人員要弄清楚的問題不僅僅只有它是什麼種類的生物,還有它距今有多少年歷史了。在這兩個問題中,前一個問題涉及該古生物的身份問題,後一個問題設計它的年齡問題。關於身份問題,在人類認知水平、科技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往往通過類比、推測、想像等方法來確定古生物的模樣和種類。而關於年齡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快速方便的測齡技術,那麼考古人員又是如何通過化石得知恐龍的年齡呢?最早研究恐龍化石的考古人員在研究的過程中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但由於沒有研究經驗的積累,所以並沒有取得重大的進展。
  • 驚呆無數小朋友,最大的恐龍居然不是霸王龍?
    兇猛程度:★★★雙嵴龍的身體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非常大,滿嘴的牙齒就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科學家推測,雙嵴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 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
    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時間:2016-06-02 12:5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 尼斯湖水怪曾轟動一時,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比如,它的體形可與以「大塊頭」而出名的暴龍類相比,生長速度甚至快於某些大型暴龍類,但它卻屬鳥類的近親——竊蛋龍類,而該類大都是「袖珍型」的;它身軀龐大,但小腿卻很修長,奔跑能力也強於其他恐龍;它沒有長牙齒,而是發育了一個巨大的喙,尚不知是用來切割植物還是獵食小型動物抑或是用來壓碎蛋殼的。二連巨盜龍具有的許多與鳥相似的特徵以及如此懸殊的體形,使人們認識到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