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說快遞,必提順豐、京東,甚至不少人直呼順豐是國內快遞王者。但在快遞內行人眼中,卻有另外一個王者,看似不露聲色,卻已悄然成為全球第一家年業務量破百億的企業。
這家企業就是中通。
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就我們自身的情況看,2019年中通快遞完成了既定目標,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水平均有明顯提升。全年業務量超過120億件,服務質量和盈利能力同步提升。」
這個120億,既是完成了中通的年度目標,也是引領快遞行業達到新高度,這是全球快遞郵政行業前所未有的成就,推進中通成為快遞業務量上的「孤獨王者」。
完成120億,意味著中通又以遠高於行業的增速(中通>40%,行業約26%)收官2019,意味著中通在業務量和市佔率上再度提升。綜合全年保守估算,市佔率約為18.9%,相比上一年至少提升2個點。
再從營收層面來看,中通營收跟隨業務量的增長水漲船高,同樣保持優於行業水平的增速。
中通這些年一直在大手筆建廠、投資設備、布點……行業內不少人調侃稱其為「基建狂魔」。這凸顯了中通戰略穩、後勁足的特點,也正是在基建方面的超前投入,為中通業務量的持續增長提供可能。
自2月10日中通快遞全面恢復運營以來,產能逐步提升。3月2日,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表示,在復工復產進度上,中通產能已恢復超過80%,並還在穩步提升,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標。當日,中通快遞業務量已超過3200萬件/日。
規模效應下,持續高增長的業務水平,正推動中通生產效率的提升與運營成本優化邁向新的臺階。正如賴梅松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單純從體量上來講,中國快遞業已經全球領先。而身處行業中的我們,更需要不斷打磨業務,持續鍛造實力,通過規模化手段,去實現行業的整合以及社會資源效率的最大化。」
而中通在效率提升上的努力不止於此,在幹線運輸和轉運操作的效率提升上不斷進行創新,同時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既有硬體層面的改善,更有軟性管理上的優化。在網絡末端,也在持續推進行業創新的嘗試,大力推進末端門店建設和系統完善。
成本持續優化,意味著中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葆有強勁的競爭力。同時,也在價格戰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依然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
這也為中通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在全球股市表現不佳的狀況下,不斷創出新高。截至昨日閉市,中通已創出206億美元的市值新高,約為1430億人民幣。如此表現,值得振臂一呼。
之所以能稱為王者,中通在服務質量上的一貫追求,也是重要的一環。在與快遞網點與電商客戶交流中獲悉,多數電商客戶願為中通品牌付出高於同行(通達系)的價格,這是由中通品牌和服務質量來「背書」的。
「中通價格高1-2毛錢,我們是能接受的。同樣價格下,我們肯定願意選擇中通。」——杭州某服裝類電商客戶
中通服務穩定性的優勢,一方面基於總部基礎建設、路由規劃的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全網管控能力的不斷提升。
在加盟制快遞企業紛紛開展省區直營過程中,中通吸取其他企業的經驗教訓,走得最為穩健。一方面為中通全網省區的管理保存了實力,同時也將最忠實、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留存下來。近些年來,在省區各層級、各部門採取更加適用的人才策略,為省區在理解、推進總部戰略,制定各省區各項政策上減少誤判可能性。在直營省區開展的能力建設和人才建設,既保障了人員穩定,又極具創新活力。
由此,總部與各省區建立強力的互信機制,為各省區內部治理和網絡管控能力的增強奠定了良好基礎。網點穩定是快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全網利益平衡和網絡管理水平的提升上,中通始終保持矢志不渝的追求。近年來,總部層面不斷推進促進網絡穩定管理的有效措施,包含網絡扁平化管理、網點規模的有效調控、同建共享的「雙創」措施等多維度策略投入。如此,才能夠推動中通「攜手共進,同心向力,打造一流的綜合型服務平臺」。
2020年,疫情下的中通看似默默無聞,實則一手抓疫情有效防控,一手抓科學有序復產,更是在關鍵時刻發揮自己全球化優勢、航空和公路建設力量等為疫區物資運送和全網物流運輸做出巨大貢獻,這既是落實防疫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而以中通為代表的通達系企業全力復工,也是支撐線上消費需求實現、推動居民生活指數提升的關鍵一環。
快遞行業的「隱形王者」,靜靜做自己。在行業外看來可能名氣不如順豐、京東,但中通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健。極具成長性的中通,未來除了在業務量上首屈一指之外,必將在盈利能力、服務能力、社會貢獻力上走出屬於自己的步調。同時,也推動快遞行業不斷進化,引領極具中國特色的加盟制快遞企業及其全國網絡從業者一起走上新高度。
如賴梅松表示,中國的快遞業一定會越來越好,這是一個最為基本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