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的街面有點潮溼,倒影著不同環境的顏色。河對面的建築用淺灰色平面概括,起伏的形狀豐富了畫面的節奏感。天空的顏色,是淡淡的黃灰色,雖然看不見藍天白雲,但是畫面顏色感覺依舊很亮。在沒有景物遮擋的潮溼的路面,倒映著天空的顏色。藝術家的作品中,沒有過多地對人物細節深入刻畫,重點在於表達整體人物的形象、動態,儘可能真實地表現生活。
人行道上的花卉市場,鮮花擺放整齊有序,路面乾淨整潔,人群三三兩兩相互交談。畫面中各色人物形象表現活潑、生動,重點描繪了前面藍群攤主做生意的場景。
街角的花市。圖中可以看到攤販們穿著統一的服裝,在人行道上賣鮮花,遠處人頭傳動顯得十分熱鬧。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房子,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群,整幅畫面極少用純色。這些灰色通過區別明度、冷暖,把前後虛實關係、空間關係表現出來。手推車裡的鮮花,路邊樹的顏色純度變化突出了畫面的空間感。賣花的小女孩,提著空籃子,在看著媽媽數錢,這是她賣花的收穫。
雨後的天空朦朧,微弱的陽光透過雲層灑在街上,街上人群三三兩兩。水果攤主是一位老人,正在用天平給路邊年輕的母親稱水果。街道上落下很多枯黃的樹葉,三個小孩在人行道上玩耍,轉角處兩位婦人在交談。雨後的的街道,受太陽光的照射,顯得溫潤有光澤,遠處的房屋灰中略帶點紫,與前景顏色形成明度、純度對比。
這幅作品中的樹、房子、街道和人物整體上畫的比較寫實,路面乾淨整潔,在有人物活動的情況下,看起來特別清爽。前景中的女子身穿白色長裙,頭戴白色帽子,腳穿白色高跟鞋,左手拿著黑色錢包,右手拿著一捆鮮花,瀟灑地邁著自信愉悅的步伐。
春日裡的暖陽照耀,路邊的樹木吐出了新枝,人們穿著各式服裝,路邊的鮮花散發出陣陣芳香。遠處的書報亭,路邊的路燈,公共飲水池,正在鋪設的地磚,這些公共設施,訴說著這個城市進程的故事。
灰色的大樓,灰色的人群,灰色的汽車,灰色的地面,讓城市看起來缺少生機。綠色的樹與鮮花成了畫面中最有生機的地方,一位買好鮮花的紅裙女子在馬路邊停下腳步,等著馬車路過。此刻,過馬路的紅裙女子,就像是一根導火索,從右到左,再往後,引燃了畫面的生機。
路邊的露天菜場,擺著大大小小的籮筐,各色蔬菜有的已經賣光。攤販們統一工作服裝,藍色的圍裙,白色的頭巾,遠處人來人往,這是個繁忙的菜場。
斜立起來的推車,斜立起來的木板菜攤,你可以想到這是一套可移動的組合套裝,大大小小的菜框也可以放在推車上,在推車旁邊支個遮陽傘,就組合成遮風擋雨的地方。菜販們空閒的時候喝杯茶,聊會天,拉拉家常,這就是普通菜攤老百姓的日常。
霧蒙蒙的天氣,地面上溼漉漉的,在這潮溼、陰冷的天氣裡,街上人氣旺盛,驅散著畫面的寒意。
這是岔路口上的街邊轉角,這是人流量集中的地方,攤主們統一職業裝,玫瑰花用白色紙袋包裝,放在木架子上。年輕女子身穿時髦的衣裳,白淨的臉龐,潔白的雙腳,沒有經歷多少風霜,這是城市裡的富家姑娘。
這是一個露天的批發市場,人群中大多數是各路中間批發商,各色花卉、綠植整齊地擺在地上,密集的人群,生意繁忙的景象。遠處的紅牆教堂,建在廣場一旁,這是市民做禮拜的地方,不知道是先有教堂還是先有花卉市場。
保羅.古斯塔夫.菲舍爾Paul Gustave Fischer,1860年7月22日出生,1934年5月1日去世。保羅出生于波蘭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家庭,父親曾經是一個畫家。保羅早期繪畫是由父親指導學習,並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了兩年繪畫。1891年至1895年間去巴黎遊學,並接觸到印象派繪畫,從此他的藝術創作之路開始變得豐富多彩。#油畫作品欣賞#
感謝關注、閱讀、評論、分享、收藏鑑賞。
文章作者:星海藝凡塵(冰峰畫藝工作室)
文章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鑑賞,版權歸原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