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院長低調上任!本碩博全由中科大培養,史上首位

2020-12-22 量子位

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中科院的新院長,「悄然」上任。

今天早上,外界發現中科院官方網站上更新了領導班子介紹。

其中,院長一職變更為侯建國院士。

這是中科院官方第一次披露侯建國上任院長的消息。

為什麼說是「悄然」呢?

沒有正式新聞稿、也沒通過其他渠道放出消息。

就在截稿前的幾分鐘,網絡搜索侯建國,職位還是中科院副院長。

隨後,有關信息迅速更新。

這一人事變動,確實挺突然,但也不是沒有前兆。

保持傳統「一肩挑」

說侯建國院士履新中科院院長有「前兆」,是因為就在不久前,11月25日,中科院官網通過一則新聞,第一次公開侯建國任中科院黨組書記的消息。

此前,侯建國的職位是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而中科院幾十年來,一直有「院長、書記」一肩挑的傳統。

這次侯建國接棒院長職位,依然延續了這個傳統。

第一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來看,最明顯特徵就是:

本科、碩士、博士,都在中科院系統培養。

侯建國1959年出生在福建清潭。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晶體專業學習,四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隨後,他繼續在中科大深造。

從1982年開始,其後7年時間,侯建國先後攻讀固體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基礎物理中心固體物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其實此前,也有不少中科院系統自己培養的院長,比如前任院長白春禮,分別在中科大和中科院化學所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而像侯建國這樣,所有高等教育階段都在中科院系統完成的院長,歷史上是首位。

深耕固體物理研究

候建國院士主要從事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研究,在納米結構和單分子高分辨表徵與控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根據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官網披露資料,侯建國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對非晶半導體/金屬膜中的晶化進行了分形研究。對各種條件下分形晶化的機制進行了系統的實驗及計算機模擬研究,在大量實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分形晶化自組織生長模型,這些工作是該領域早期重要研究工作之一,為理解複雜的分形晶化現象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中國科學院1997年自然科學一等獎。2、發展了一種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確定固體表面分子吸附取向的方法。他與合作者通過高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及其譜學方法並結合理論模擬,確定了C60單分子在Si表面的吸附取向。該項工作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權威雜誌《物理學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雜誌上。美國物理學會在其物理新聞圖片網上發布了題為「Buckyball Orientation」(足球烯分子取向)的新聞介紹這項研究成果,並被科技部評為1999年中國十大基礎研究進展新聞。3、分子內部結構的直接觀測:首次獲得具有化學鍵分辨的單分子圖象,並發現二維單分子陣列的新的取向疇結構。他與合作者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有效隔絕了襯底與C60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具有化學鍵解析度的C60單分子掃描隧道顯微鏡圖象。該工作發表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被《自然》雜誌審稿人評價為「構思巧妙,實驗嚴謹的研究工作」,並被兩院院士評為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4、通過單分子選鍵化學實現單分子自旋態的控制。他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探針對PcCu進行「分子手術」,呈現出近藤(Kondo)效應。該工作發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上,在這一工作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對單個分子的原位選鍵化學操縱實現了對分子電子態和自旋態的調控,對於單分子操縱和分子尺度上量子態調控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項研究成果還被兩院院士評為2005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從中科院到中科院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上看,他長期在中科院系統工作。

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5年開始,侯建國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

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2015年開始,侯建國的工作開始轉向部委和地方,先後任任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副書記、質檢總局書記。

直到2018年3月,他重回中科院,擔任副書記、副院長。

參考連結http://www.cas.cn/yw/202011/t20201125_4768326.shtml

http://www.cas.cn/zz/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E%AF%E5%BB%BA%E5%9B%BD/10018?fr=aladdin

http://www.hfnl.ustc.edu.cn/detail?id=9094

相關焦點

  • 迎來首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第一位中科院系統「本土」院長 從侯建國院士的履歷來看,最明顯特徵就是:本科、碩士、博士,都在中科院系統培養。 侯建國1959年出生在福建平潭。1978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晶體專業學習,四年後取得學士學位。
  • 中科院為何要集全院之力打造國科大,只因中科大在安徽不在北京?
    1958年9月,依託中國科學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由時任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兼任校長。中科院採取「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頂尖科學家都在中科大任教,師資盛況堪比今日的中國科學院大學。
  • ...舉行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主任聘任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趙紅衛院士,副所長胡正國研究員、教育處袁小華處長以及我校副校長楊金龍院士,黨委常委、副校長羅喜勝教授出席會議。會議由核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封東來教授主持。學院黨委書記李良彬教授等院領導及教授代表參加了會議。
  • 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國科大重慶學院之後,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
    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一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由雙方共建,統籌中科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方向,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 中科院深理工再添附屬實驗高中!幼小初高本碩博後,齊了~
    時代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備受關注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將通過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國際化與體制機制創新來回答上述問題,培養出有產業意識的科學家、有科研意識的企業家。同時,由中科院深理工和光明區政府合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中科附高」),也將開發複合資源優勢,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回答好時代之問。中科附高有什麼不一樣?
  • 他任中科院院長,曾任中科大校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 國科大材料學院院長李樹深給您拜年啦!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 距離除夕還有1天, 國科大材料學院院長李樹深給您拜年啦! 國科大官微 新春特別企劃 在家坐等大學校長和院長給自己拜年
  • 北科大成立大安全科學研究院,嘗試培養本碩博貫通式新型人才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透露,在人才培養方面,將嘗試開展本碩博貫通式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領域複合型人才,完善基礎理論體系,構建寬口徑專業目標。北科大表示,成立大安全科學研究院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舉措。
  • 新世紀以來,中國科技大學先後迎來4任校長,兩位高升正部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唯一一所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從2000年到目前為止,中科大先後迎來了4任校長,這4任校長全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其中兩位任期超過朱清時是中國科技大學第七任校長,也是進入新世紀以後的首位校長,他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和自然科學家,本科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後長期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技大學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升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在中科大校長任期期間,他致力於規劃和組織學校面向21世紀建設一流大學,卓有成效地推進學校教學、科研
  • 湖南國家專項投檔線出爐,國科大超中科大排第四,憑什麼?
    他和中科大有什麼區別?中國科學院大學是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而來,在2014年之前只招收碩士和博士,直到2014年開始國科大開始招收本科生,所以國科大的起點還是非常高的,畢竟有中科院在背後支持,科研實力十分強勁,畢竟人家兩院院士就有160多人,就是這麼恐怖!中科大雖然也屬於中科院,但是他和中科院的關係肯定是沒有國科大和中科院的親密,畢竟中科大現在更像是在單打獨鬥!
  • 國科大建校40年培養108位院士 40歲生日獲贈同名小行星
    40年來,國科大所培養的學生有108名當選為兩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有25%是國科大的畢業生。  30餘位院士為母校慶生  建校40周年紀念大會上院士雲集,30餘位院士到場。記者注意到,為傳達向大師致敬的理念,嘉賓席前幾排座位絕大部分都留給了國科大的知名院士、校友。
  • 盤點4所中科院直屬高校,實力很強
    目前有4所高校是中科院直屬的,他們在全國甚至在全球也是很有名氣的。實力相當強的。下面來介紹一下這幾所院校吧!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始建於1978年,它是中國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等學府。它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也是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第一個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培養了中國多個學術第一。
  • 中科院院士張明傑,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我校黨委副書記李鳳亮宣讀學院成立及院長任命文件。隨後,邱宣,于洋,郭雨蓉,薛其坤,陳十一,李鳳亮,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張東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明傑共同為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揭牌」。上述消息意味著,中科院院士張明傑已出任南科大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新聞—科學網
    杭高院是杭州市集科教創產為一體的教育科研機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共同舉辦,同時也是國科大直屬二級學院。作為中科院體系在西子湖畔的一脈分支,杭高院繼承和發揚中科院和國科大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科學研究體系和創新創業體系,實行由中科院系統相關科研院所承辦杭高院下設學院的深度科教融合發展模式。
  • 國科大納米學院院長王中林獲能源界最高獎埃尼獎,系華人首次
    國科大納米學院院長王中林獲能源界最高獎埃尼獎,系華人首次 2018-10-24 0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毅出任中科院深理工計算機學院院長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以下簡稱「中科院深理工」)迎來一位新院長潘毅,他出任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控制工程院院長,同時成為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新任理事長。潘毅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已深耕四十餘年,並拿到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最高職稱——州校董教授。「此次全職加入中科院深理工,將繼續發揮我的專長,希望打造幾門亮點學科。」他告訴記者。
  • 中科大、國科大、上科大,中國科學院下的三所大學有哪些特點?
    中科院匯集了全國最多和最好的科學家,因此,當時,中科院的院長郭沫若提議,中科院可以來建設一所大學,培養高水平的人才。這個建議馬上獲得了領導們的批准和重視。在1958年3月,郭沫若開會提出建議,5月向政府申請,6月初批准。9月份,學校開學。
  • 強基計劃「本碩博」銜接培養非最優選?看清北本科畢業生深造去向
    今年新高考政策改革推出「強基計劃」,取消原來的自主招生,以高考成績作為主要的入圍標準,入圍人數按招生計劃的3-5倍執行,讓極多的學霸們蠢蠢欲動,都想要把握這次額外的進名校的機會,家長和師生們也都在積極關注。
  • 吉林建築科技學院與泰國格樂大學合作培養碩博研究生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6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江華 龐鑫鑫)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精神,深化學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營造國際化氛圍,並為學校專業教師、行政管理教師創造學習進修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