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歐洲傳統意義上的強國,這俄羅斯帝國可謂是稱霸一時,他曾經為了爭取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與瑞典王國進行了一場爭霸戰爭,這次戰爭由於發生在歐洲北方,因此也被稱為北方戰爭。戰爭是以俄羅斯取得勝利告終,從此之後他便稱霸波羅的海,而作為戰敗國的瑞典則就衰落下來,國力不振,甚至從歐洲強國的名單上消失。由此可以看出這場戰爭對當時歐洲格局影響之大,也可以從側面看出俄羅斯帝國的強大。
16到17世紀的瑞典綜合實力空前發達,他也因此形成了一個以芬蘭作為中心的波羅的海帝國,其中包括了三個國家。後來在三十年爆發之後,瑞典作為戰勝國也從德意志的領土上獲得了大片領地。除此之外,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瑞典還一舉徵服了丹麥和羅威,使得他的領土範圍得到了再次的擴大。
瑞典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皆離不開他訓練有素的軍隊實力。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他的軍隊規模較小,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專業化程度卻十分高。雖然如此,由於進行戰爭的開支不能由戰敗國所提供,因此瑞典不具備進行長久戰爭的能力。好在再後來歐洲動亂發生之時,瑞典憑藉著靈活的行動最終獲得了不菲的利益,籤訂了《斯託爾博沃條約》,直接剝奪了俄國原本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當時的俄羅斯面對強大的歐洲聯盟自然不能做出反擊,直到彼得大帝繼位之後,他便積極的改革國家政治,使得俄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這也為後來戰爭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戰爭爆發前夕,年僅十四歲的瑞典國王繼承了王位。他是一位追求安穩生活的皇帝,因此在他繼位之後,便想要使國家遠離戰爭的危害,因此不斷的減少軍隊數量和進行國家改革,以此加強君主的權力。除此之外,他還自稱為中世紀的騎士生活奢侈浪費,做事依照心情,因此使得瑞典國內內部秩序混亂。
再來說說俄羅斯帝國,自從彼得一世繼承皇位之後,他便非常重視對國家的發展。在他看來,西歐的發展早已領先於俄國,他便親自前往歐洲考察,在考察歸來之後便繼續對國家推行改革,使得俄羅斯轉變為了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俄羅斯也先後得到了大量的領土,而收回波羅的海出海口的權利也被提上了日程。
戰爭的開始還要從挪威說起,挪威國王首先率領軍隊向瑞典的同盟國丹麥發起了進攻。丹麥軍隊奮起反抗,最終摧毀了挪威多座城池,卻沒想到就在此時奧古斯特的軍隊也向瑞典發起了猛烈地攻擊,並奪得了多次勝利。瑞典國王立刻調整軍隊部署,帶領軍隊反擊,由於指揮得當因此多次成功。卻沒想到俄羅斯帝國也來橫插一腳,彼得一世竟然算有軍隊前往北方,意圖爭取波羅地海的出海口。
得到消息之後,瑞典國王立馬在波羅的海東海岸部署軍隊,想要抵抗俄羅斯帝國的入侵。除此之外,他還派遣軍隊前往彼得大帝的必經之路進行阻擊,由於發展得太過迅速,使得俄國遭到了第一次戰敗。眾所周知,作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彼得大帝可謂是極其出色,早在他繼位之後,俄羅斯在他的改革之下軍隊實力本就大大增強,武器方面更是提前邁入了近代化階段,在他的指揮下俄羅斯軍隊多次取得勝利,使得瑞典軍隊節節敗退。
戰爭的結局以瑞典的失敗告終,作為失敗的一方自然要承擔應有的代價。1721年,瑞典被迫與俄羅斯籤訂了《納斯塔德條約》條約,使得瑞典的許多領土都割讓給了俄羅斯。對於此次結果頗為不滿的瑞典加緊訓練軍隊,最終在下個世紀再次爆發了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爭。
也正是由於北方戰爭的失敗,使得瑞典喪失了在十七世紀時得到的所有海外領土,從此之後失去了在歐洲的大國地位。而與他作為對比的俄羅斯則得到了波羅的海周圍的所有領地,一躍成為了東歐最強大的國家。北方戰爭在歐洲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使得歐洲的政治局勢再次得到了改變,瑞典開始削弱下來,而俄羅斯卻逐漸進入現代化社會,擁有著空前強大的軍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