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島之戰」馬島戰爭中,遠徵的英國如何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

2020-12-26 騰訊網

1982年爆發的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主權而引發的戰爭,這場戰爭被視為冷戰過後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場戰爭,最有意思的是,對英國來說,這場戰爭可謂是「萬裡長徵」,而阿根廷基本就是在家門口作戰,結局卻是英國獲得了勝利,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場戰爭。

(馬島)

英阿馬島戰爭對於當時的英國和阿根廷來說影響都是巨大的,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馬島的地理位置。

馬島也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上的群島,距離阿根廷僅有約500公裡的距離,而據英國卻有13000公裡左右的距離。

馬島是由兩個主要島嶼以及200個左右的小島構成的,有著總計12200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兩大主島分別是東福克蘭島和西福克蘭島,唯一的城鎮史坦利位於東福克蘭島上。

馬島的地形主要以低山和丘陵為主,中間高,四周低,海岸線較為曲折,多海灣。

馬島氣候常年溼寒,年平均氣溫5.6℃,年均降水量達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氣最多,達250天,基本算是三分之二的時候都是雨雪天氣,也造成了馬島常駐居民較少的情況,據悉,馬島戰爭爆發時,島上僅有不到2000人。

(大戰一觸即發)

自從馬島被發現後,有不少殖民者都曾涉足,其中就包括西班牙和英國,而阿根廷自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正式獨立後,就一直認為其擁有馬島的主權,然而實際上,馬島一直掌握在英國手中。

其實,在馬島戰爭正式開始前,英阿兩國的情況都不容樂觀,英國雖說取得了二戰的勝利,但是大量的戰爭財政支出使其經濟出現了大量問題,加上其殖民地都逐漸獨立,英國的經濟情況一度低迷。

反觀阿根廷,雖說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其國內政治動蕩,造成了長達20年的政治混亂,其國內的失業率等急速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急速下降,這樣的壞情況一直持續到80年代初期,新任領導人萊昂納多.加爾鐵裡上臺後,決心將馬島據為己有。

而後,阿根廷和英國就馬島問題談判破裂,阿根廷軍方於1982年4發動了島嶼攻佔計劃,其實在正式開戰之前,阿根廷一直認為英國不太可能因為馬島和自己展開大規模的戰爭,所以,阿根廷方面異想天開地認為只要快速出兵佔領馬島即可,萬裡之外的英國到時候只能認清現實。

然而,遠在千裡之外的英國卻並未如了阿根廷的意,事實是,英國並未就此作罷,而是迅速出兵,同時還獲得了美國、法國等國家的支持與幫助。

(各種後果)

1982年的4月下旬,英國艦隊抵達馬島海域,經過調解無效,便發動了猛攻,阿根廷守軍大敗,首次戰爭以英國的完勝而告終。

其次,由於對戰爭的判斷失誤,島上的阿根廷守兵才是最慘的,打不過英軍就算了,後勤保障還出了問題,一開始阿根廷賭英國不會出兵,所以壓根沒把戰爭突發後的後勤保障工作放在心上,沒有充分的準備,加上馬島的基礎建設比較落戶,英國軍隊真來了,馬島上的後勤保障工作也是真的糟糕到了極點。

馬島戰爭開始的時間正是4月到6月期間,我們前面有提到過,馬島的氣候較差,這就導致開戰後島上氣溫越來越低,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島上的守軍大部分都面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

好笑的是,英軍還沒上島,島上的阿根廷守軍就已經被自然環境折磨的生不如死,士氣隨之越來越低落,連防禦工事都懶得建造。

(配合不佳)

但其實,阿根廷軍隊也是有自己的優點的,在軍備層面,英阿兩國的差距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阿根廷的飛彈就算是其一大優勢,同樣,阿根廷的空軍表現也較為出色。

其空軍因為大多都在德國接受過培訓,在作戰能力方面還是有可看性的,加上其從法國進口的飛魚飛彈,一度成為了英國人的夢魘。

但實際上,戰爭講究的是協同作戰,在馬島之戰中,英國的海陸空協同作戰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而阿根廷卻完全不具備協同作戰的能力,其空軍在戰爭中,連續打沉了英國不少的軍艦,甚至差點打掉英國的主力航母,然而,在戰爭初期,英國海軍就快速擊敗了阿根廷海軍,而阿根廷陸軍就像個奇葩兵種,不僅不和空軍打好配合,還自主投降了

縱觀整個馬島戰爭,阿根廷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受惡劣的自然環境,也要從其自身錯誤的戰略決策和士兵素養及戰鬥意識上找問題,馬島戰爭英國取得全面勝利,時至今日,馬島的實際主權還是握在英國手中。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虛張聲勢:馬島之戰英國如何迅速擊潰阿根廷
    馬島之戰最終以阿根廷被善於用"河豚戰術"誇大實力的英軍迅速擊潰(前文我們曾介紹過二戰時英國將軍韋維爾用"橡皮部隊"嚇死義大利軍隊的故事),戰後不甘心失敗的阿根廷還把"戰火"延伸到了世界盃的足球大戰上,因為一到英阿大戰時球迷們就會熱血沸騰,津津樂道,這正如網友所說:"1986年世界盃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 如果「馬島戰爭」阿根廷勝利了,英國會失去五常位置嗎?
    我先為大家說一說「馬島戰爭」是怎麼一回事?馬島戰爭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爭奪馬島主權的戰爭。有的歷史教材譯為南太平洋戰爭,福克蘭群島戰爭以及福島戰爭,其實說的都是一回事。其實戰爭之初就決定了勝敗,阿根廷的小夥伴很少,美法等西方國家都支持英國,別看馬島離英國本土很遠,但和阿根廷毗鄰而居的智利,這個世界上最窄最長的國家卻為英國提供了便利。中國有句俗語話叫做「寧惱遠親,不惱近鄰」難道智利總統不懂這些?
  • 馬島戰爭阿根廷慘敗,有航母也不敢開,英國樂壞了
    馬島戰爭發生的在著名的冷戰時期,當時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而爆發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在阿根廷家門口開戰,英國也是經過萬裡還有阿根廷門前,結果完爆阿根廷,家門口的這場戰爭也是以失敗告終,隨後國內也掀起了反腐運動,可以說此戰,影響了兩國的政局。
  • 馬島戰爭——二戰後英國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一方面,英國已經在該島苦心經營了150餘年,有了一定的文化和政治基礎;而阿根廷一直沒有忘記將其置於自身版圖之中,難以調和的矛盾,最終爆發了這場激烈的世紀大戰,史稱"馬島戰爭"。一支阿軍特種部隊在駐島英軍毫無反應的區情況下,成功佔領了首府斯坦利港的兵營、總督和關鍵機構。4月4日,英國駐島政府被迫宣布投降,前者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馬島。
  • 橡樹 | 馬島戰爭前說:1982年的愚人節
    ——本文為便於書寫與閱讀,均採用馬島和馬島戰爭記載。馬島戰爭也有計算機戰爭之稱,是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開創了高科技戰爭的海上戰略投送新概念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同時,在戰史上,這場戰爭也是迄今為止,爆發在距離歐亞大陸最遠處的一場戰爭。
  • 馬島戰爭阿根廷軍有多菜?守著65萬隻羊卻挨餓,萬人大軍當俘虜
    發生在1982年4月到6月之間的英阿馬島戰爭一直被視為冷戰期間最激烈的一場陸海空聯合戰爭,至今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結局大家都知道,英國遠徵艦隊最終取得了勝利,從此之後馬爾維納斯群島成為了大英帝國永久性領土。
  • 1982年,阿根廷坐擁天時地利,為何打不贏與英國的馬島戰爭?
    有好多人很奇怪,1982年,大英帝國日益衰落,阿根廷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為何阿根廷還打不贏與英國的馬島戰爭?其實,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擁有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是誇大其詞的說法。有人說,在馬島戰爭中,阿根廷唯一的優勢就是地理位置優勢,可以說是以逸待勞,而英國人是勞師遠徵。
  •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加爾鐵裡為轉移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發起的戰爭,他不懂痩死的駱駝比馬大,美英法再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宗主國西班牙早就敗落了不可能幫著阿根廷。這次戰爭讓世界看到了老牌工業國家的底細,或許二戰時期他們飽經戰火,但也不是任何國家想捏就能捏的,這次戰爭之後,英國在英屬國的地位更加鞏固。阿根廷的國運也因戰爭而消亡,現如今倒退回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只靠農業,戰鬥機也只剩下螺旋槳的,當年也是擁有航母的南美第一大工業國。二戰後英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已經沒落成二流國家。
  • 阿根廷「馬島之傷」,65萬頭羊都沒守住,何談守島?
    特別是在英國宣布封鎖馬島以後,阿根廷本土與馬島失去了直接聯繫。據媒體說,當時島上的阿軍挨餓受凍,連取暖的燃料和基本飲食都不夠,吃飯都沒吃飽?還有力氣打仗?最可笑的是,馬島是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小島,島上居民只有2000人,卻又65萬頭肥羊。然而,阿軍面守著65萬隻羊,卻高喊沒飯吃,這令其他的國家的同行百思不解?!
  • 英國與阿根延的百年仇恨(上):馬島之戰原因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曆時74天的阿根廷與英國的馬島戰爭,算得上是20世紀以來第一場現代化的戰爭。馬爾維納斯群島主要有兩個大島組成,一東一西。1592年英國人約翰戴維斯發現了這個島,但也有人說在1520年葡萄牙人戈麥斯早就在這玩過了,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總之世紀佔領是在1764年,法國人為了增加在南半球的影響力,先佔領了東島,隔年世仇英國人佔領在西道建立了據點。1766年剛打完7年戰爭的法國窮破產了,把東島以25萬英鎊賣給了自己最堅定的盟友西班牙。
  • 從英國和阿根廷解析馬島戰爭
    本文由翁哥原創,所有文章中圖片為介紹或者說明該問題使用。其實我如果說:福蘭克群島戰爭,很多人應該是一臉懵逼。但是其實可以換一個名字:馬島戰爭!一般來說,馬島是在1591年被英國航海家率先發現。隨後荷蘭人和法國人分別來到馬島,在1764-1765年歐洲殖民者開始在馬島上設立居住和定居者。隨後西班牙逐步佔領法國和英國領地,隨著英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英國奪回了馬島,之後由於本國原因撤出了馬島的居民,但是依舊和西班牙爭奪島嶼主權。
  • 英國贏得馬島戰爭又怎樣?阿根廷失去的尊嚴,被球王馬拉度納贏回
    面對這種情況,總統加爾鐵裡決定為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對英國宣戰,以此來轉移國內公眾視線。1982年3月,阿根廷派遣十幾名居民登陸馬島以東的南喬治亞島,唱國歌升國旗宣誓主權。兩國的外交斡旋無果,阿根廷於4月正式出兵佔領馬島,戰爭一觸即發。
  • 落後了就要挨打,馬島戰爭中,鮮為人知的英國核訛詐
    兩年前爆發的「兩伊戰爭」,促使國際油市價格飆升,布倫特油價狂漲到36.83美元/桶。 馬爾維納斯群島 潛在的巨額石油利益 ,使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該島的主權爆發了一場戰爭。
  • 關於馬島海戰:阿根廷是不是吃錯藥了,敢用軍事偷襲英國?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在聊天,說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馬島海戰,就是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打的一場為期74天的不宣之戰。有個朋友就很疑惑,你說一個小小的阿根廷,哪裡來的勇氣,敢去打這個地球上五大流氓之一的英國?而且是為了完全沒有意義的理由。還把那句關於這場戰爭,流傳最廣的總結:兩個小光頭爭一把梳子說出來,然後不懷好意的看著我。
  • 球王背後的政治故事:從馬島之戰到「上帝之手」
    這一切淵源可從馬爾維納斯群島談起……#歷史癥結:馬島爭端馬爾維納斯群島地圖▼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東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水域,由東、西兩大主島和778個小島構成
  • 馬拉度納:一個人的馬島戰爭
    1832年,英軍抵達馬島,宣布恢復英國統治。1840年,馬島成為英國的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並開始從蘇格蘭移民,引發阿根廷聯邦強烈抗議,兩國關於馬島主權爭議自此不休。馬島現已成為旅遊勝地值得注意的是,馬爾維納斯群島是西班牙語Malvinas的翻譯,英文則稱之為福克蘭群島(Falkland)。
  • 馬島戰爭:與阿根廷死磕的英國告訴世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雖然英國的地位和實力不如從前了,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它用一場戰爭告訴一些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得非常厲害,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六百,國內GDP下降了百分之十一點四。經濟矛盾引發了國人長期性的大罷工,執政當局遭到了國民的唾棄、謾罵和憎惡。
  • 再說馬島戰爭,早一年晚半年,英國就沒這麼好運
    38年前的4月,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爆發了一場影響深遠的局部戰爭——馬島戰爭。這場戰爭是阿根廷獨立200多年歷史上唯一一次與發達國家進行的戰爭,也是「日不落帝國」最後一次展示自己的尖牙利爪。關於這場戰爭,已經有無數的歷史著作,做出了詳細的分析。
  •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真的沒有勝算嗎?看美國的站位就懂了
    導語: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真的沒有勝算嗎?看美國的站位就懂了馬島戰爭是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雙方交手十分激烈,然而阿根廷這邊明顯處於被動狀態,但英國是佔據優勢的一方,即便阿根廷通過蘇聯提供的情報,摧毀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不過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再加上後續蘇聯的站位,使得阿根本輸得很慘。
  • 用上帝之手,向英國報了馬島戰爭慘敗一箭之仇
    疫情肆虐全球,數十萬人離開人世,而美國籃球巨星科比因飛機失事而隕落,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全世界足球迷心目中有球王美譽的阿根廷巨星迭戈.馬拉度納,也沒能熬過2020年,11月26日凌晨(北京時間),他在阿根廷因為心臟病病逝,這位球王人生歷程裡最輝煌一刻,和一場戰爭也聯繫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