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馬島之傷」,65萬頭羊都沒守住,何談守島?

2020-12-14 歐羅風行者

很多人說,1982年阿根廷的馬島戰爭失敗,主要因為武器彈藥不行不夠,國家不發達,難度就真的如此簡單就敗給了萬裡而來的英國?恐怕遠不止這個原因吧!

據專業媒體曾分析說,在戰爭初期,阿根廷軍隊將13000名士兵送上了馬爾維納斯群島進行布防,結果?但後勤保障總是出問題。特別是在英國宣布封鎖馬島以後,阿根廷本土與馬島失去了直接聯繫。

據媒體說,當時島上的阿軍挨餓受凍,連取暖的燃料和基本飲食都不夠,吃飯都沒吃飽?還有力氣打仗?

最可笑的是,馬島是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小島,島上居民只有2000人,卻又65萬頭肥羊。然而,阿軍面守著65萬隻羊,卻高喊沒飯吃,這令其他的國家的同行百思不解?!

最後,面對英軍時,整個阿根廷軍隊基本也是象徵性抵抗下,實際上毫無抵抗之力,因為英國軍隊的人說阿根廷陸軍毫無戰鬥力,還沒有打兩下就舉手投降了。

在重新奪回馬島的戰鬥中,英軍僅損失士兵17人,阿軍僅戰死55人。但阿根廷軍隊有11500名官兵成了英軍的俘虜。

阿根廷陸軍用不上,海軍又怯戰,戰爭一開始,英國的徵服者號核潛艇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外海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讓阿根廷海軍產生了畏戰心理,不敢出海了。

在隨後的戰爭中,阿根廷海軍的主力艦都躲在港口裡不敢出海。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港口不敢出去面對英軍艦隊,因此錯失很多打擊英國艦隊的機會。

空軍?阿根廷軍隊說大家要陸海空聯合作戰,但實際上出力的僅僅只有空軍。阿根廷空軍用「飛魚」飛彈雖然多次重創英軍艦艇,還擊沉了造價高達1.5億美元的新艦艇—謝爾菲得號和考文垂號42型驅逐艦。

最後,飛魚飛彈用完後,英國串通法國人不賣飛彈,阿根廷空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飛機沒反艦飛彈用,只能躲起來。

馬島之戰雙方實力都沒有壓倒性的優勢,英國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阿根廷也沒有傾全國之力,阿根廷戰機用飛彈擊沉和重創數艘主力戰艦,最後飛彈耗盡,僅此一項,英軍就無法承受,英國首相在面對英軍巨大傷亡面前承受巨大壓力。

英軍雖強,卻是勞師遠徵,後勤補給如戰爭持續時間太長,英國同樣無法承受,阿根廷軍方的猶豫不決給了英軍的可趁之機,得以快速結束馬島戰爭,收復馬島,縱觀全局,英軍的勝利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柴契爾在進行的是一場豪賭,勝了,自己將贏得巨大的政治聲望,輸了,只能黯然下臺。

馬島戰爭已過去30多年,但今日的英國正在走下坡路,從長期來看,時間是佔在阿根廷一方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趨勢將逐漸擴大,阿根廷機會還是很大的,畢竟阿擁有地理優勢。

雖然,當時阿根廷國民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被喚醒和激發了,紛紛對軍政府這種行為表示支持,實際上放在任何一個國家國民也都是會支持政府主動收回國家領土的。

但隨後幾個月發生的事情,讓大家大跌眼鏡,阿根廷軍政府被遠道而來的英軍擊敗,讓阿根廷在世界上顏面掃地。對軍政府最大的衝擊則是阿根廷國內反政府的浪潮繼續高漲,直至最後其被推翻。

對於英國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與阿根廷談判(趁現在還有點實力)爭取主動,或者讓馬島名義上獨立,並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可以阿根廷自己不爭氣,就這樣完敗。

曾有軍事專家說:一個連65萬頭羊都守不住的軍方,還指望他們拼命守護一個島嶼?做夢吧!

看來,阿根廷人是敗給了自己!!

相關焦點

  • 馬島戰爭阿根廷軍有多菜?守著65萬隻羊卻挨餓,萬人大軍當俘虜
    由於種種原因,馬爾維納斯群島一直沒有被歸還給阿根廷,不過阿根廷人卻無時無刻不再想著這片距離本土僅僅500公裡的群島。而英國本土距離馬爾維納斯群島則有13000公裡之遠,怎麼著這也是阿根廷的領土吧。鑑於英國強大的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弱小的阿根廷從來沒有想到輕而易舉要會這片群島。眾所周知,當國內矛盾激烈的時候,統治階層往往希望通過對外轉嫁危機矛盾來緩和氣氛。
  • 「奪島之戰」馬島戰爭中,遠徵的英國如何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
    (馬島) 英阿馬島戰爭對於當時的英國和阿根廷來說影響都是巨大的,首先,我們來關注一下馬島的地理位置。 馬島氣候常年溼寒,年平均氣溫5.6℃,年均降水量達625毫米,一年中雨雪天氣最多,達250天,基本算是三分之二的時候都是雨雪天氣,也造成了馬島常駐居民較少的情況,據悉,馬島戰爭爆發時,島上僅有不到2000人。
  • 馬島之於阿根廷,如同香港之於中國,英國為何非要死磕阿根廷
    然而,阿根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宣稱馬島是自己國家的一部分,英國的不歸還是真正的強盜行為。面對這個偏僻而遙遠的小群島,英國並沒有像歸還其他殖民地那樣爽快承讓,他們選擇了跟阿根廷爭斤論兩,即使 聯合國 已經在5年前將馬島判給了阿根廷,英國也沒有放棄對此島的爭奪。這個小島有什麼魅力值得英國這樣死磕呢?
  • 馬島:38年前英國和阿根廷開戰的「導火索」,如今現狀怎樣
    戰爭的誕生永遠都逃不開「利益」二字,馬島就是如此,才成為了阿根廷和英國開戰的導火索。當時這場戰爭打得有多激烈?英國不但派遣了火神轟炸機,還出動了航空母艦。 伊莉莎白女王的小兒子安德魯王子,也參加了這場戰役。最終歷時兩個月,英國收回了馬島的主權,但是敵對的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 馬島原本屬於誰的?英國和阿根廷為此何以有爭端?
    馬島地圖馬島現在屬於英國的海外領土(島),雖然阿根廷一直也對於此地主張主權,但是能弄到手的概率已經很低了,幾無可能。中國支持阿根廷對於馬島的主權主張。英國已經完全控制了馬島馬島在英國航海時期被發現,法國也主張過權益,西班牙也染指過,如果非要說是誰的,估計英國、西班牙、阿根廷、法國可以吵翻天,但是現在國際社會已經基本承認了英國對於該島擁有主權的事實
  •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
    馬島戰爭,阿根廷有什麼底氣,覺得自己可以戰勝英國阿根廷當時的總統加爾鐵裡為轉移國內經濟、政治危機發起的戰爭,他不懂痩死的駱駝比馬大,美英法再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宗主國西班牙早就敗落了不可能幫著阿根廷。阿根廷的國運也因戰爭而消亡,現如今倒退回第三世界國家,出口只靠農業,戰鬥機也只剩下螺旋槳的,當年也是擁有航母的南美第一大工業國。二戰後英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已經沒落成二流國家。當時首相柴契爾夫人為了找點英國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和阿根廷打了場馬島海戰。阿根廷空軍打的很英勇,無奈從法國訂購的飛魚飛彈不給阿根廷交付了,不然英國想贏就不這麼容易了。
  • 虛張聲勢:馬島之戰英國如何迅速擊潰阿根廷
    馬島之戰最終以阿根廷被善於用"河豚戰術"誇大實力的英軍迅速擊潰(前文我們曾介紹過二戰時英國將軍韋維爾用"橡皮部隊"嚇死義大利軍隊的故事),戰後不甘心失敗的阿根廷還把"戰火"延伸到了世界盃的足球大戰上,因為一到英阿大戰時球迷們就會熱血沸騰,津津樂道,這正如網友所說:"1986年世界盃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1998年貝克漢姆的紅牌,都成為英阿大戰的經典時刻,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 馬島海戰與上帝之手
    馬島海戰是發生在1982年的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對英國來說,又稱福克蘭群島)歸屬權的一場戰爭,交戰的一方是本土作戰的阿根廷,另一方是跨海而來的英國。戰爭結果是主場的阿根廷失利,英國繼續獲得馬島的實際控制權。但這已經是大英帝國的最後餘暉了。
  • 用上帝之手,向英國報了馬島戰爭慘敗一箭之仇
    現年60歲的馬拉度納,在80-90年代在足壇的統治力,比如今的阿根廷球星梅西要更上一層樓。雖然個子不高,甚至有點「土肥圓」,但憑藉驚人的天分,老馬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中,以一己之力幫助阿根廷第二次奪得世界盃冠軍,而在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他又帶領阿根廷隊闖入了最後的決賽。
  • 馬島戰爭:與阿根廷死磕的英國告訴世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雖然英國的地位和實力不如從前了,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欺負的。它用一場戰爭告訴一些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簡稱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得非常厲害,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六百,國內GDP下降了百分之十一點四。經濟矛盾引發了國人長期性的大罷工,執政當局遭到了國民的唾棄、謾罵和憎惡。
  • 為了爭奪馬島,英國和阿根廷談判22年無果,雙方決定用武力解決
    英國和阿根廷展開爭奪的島嶼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為了方便稱呼,下面我們簡稱它為馬島。如果說這個群島位置偏僻而且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的話,估計英國和阿根廷連看都不會看它一眼。不過可惜的是,馬島不僅擁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它還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要道。
  • 關於馬島海戰:阿根廷是不是吃錯藥了,敢用軍事偷襲英國?
    度娘明明都有寫啊。這是因為阿根廷當時的軍政府,快支持不下去了嘛,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六、七百,全國到處都是長期性的工人罷工和遊行,他們需要來一場對外戰爭,用勝利來轉移國內的矛盾焦點。這裡要說明一下了,讓馬島回歸,一直就是阿根廷的「民族大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馬島都是他們「失散多年的親人」。。。沒錯。你的感覺對的,確實有點像我們對臺灣的感情。
  • 英國贏得馬島戰爭又怎樣?阿根廷失去的尊嚴,被球王馬拉度納贏回
    據阿根廷《號角報》26日消息,阿根廷球王迭戈·馬拉度納突發心臟驟停,不幸去世。這位在足球界擁有傳奇色彩的英雄,最終在他熱愛的阿根廷土地上永遠沉眠。將時間倒回幾十年前,一場被視為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海陸空聯合作戰,差點將這位阿根廷球王的歷史抹去,那就是"馬島戰爭"。
  • 馬島戰爭阿根廷慘敗,有航母也不敢開,英國樂壞了
    馬島戰爭發生的在著名的冷戰時期,當時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爾維納斯群島而爆發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在阿根廷家門口開戰,英國也是經過萬裡還有阿根廷門前,結果完爆阿根廷,家門口的這場戰爭也是以失敗告終,隨後國內也掀起了反腐運動,可以說此戰,影響了兩國的政局。
  • 舊恨新仇再掀波瀾,英艦跋涉萬裡直插馬島,阿根廷斥其圖謀不軌
    據環球網4月22日報導,近日英國海軍"福斯"號巡邏艦在馬島附近活動這在新冠疫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英國卻加大了馬島巡航力度,自然引起了阿根廷方面的"強烈反應"。而曾經參加過馬島戰爭的英國前海軍大臣,對此則又"大發雷霆"。
  • 馬島上的英軍特種部隊:阿根廷守軍的噩夢,一度成為美軍學習對象
    無獨有偶,到了1982年的馬島海戰,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上也活躍著這麼兩支特種部隊,從水文探測和情報偵察、從戰場破壞到引導己方的火力打擊,這些英國的特種部隊成為了馬島阿根廷守軍的噩夢,更是成為了美國特種部隊研究和學習的對象。
  • 具有空中優勢的阿根廷為什麼卻敗給了英國?
    而距控制該島的英國,則有1.2萬公裡之遙。 馬島的爭端由來已久,英國人認為馬島是自己當年橫行海上時最早發現的,主權理該歸屬自己,而1816年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阿根廷,則宣稱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後來島上的阿根廷人和前往該海域捕獵海豹的美國人發生衝突,美國人將馬島洗劫一空,還把島上的阿根廷官員押走。於是英國人趁機重返該島,宣布行使主權。
  • 英國與阿根延的百年仇恨(上):馬島之戰原因
    1592年英國人約翰戴維斯發現了這個島,但也有人說在1520年葡萄牙人戈麥斯早就在這玩過了,不過這些都不重要。總之世紀佔領是在1764年,法國人為了增加在南半球的影響力,先佔領了東島,隔年世仇英國人佔領在西道建立了據點。1766年剛打完7年戰爭的法國窮破產了,把東島以25萬英鎊賣給了自己最堅定的盟友西班牙。
  • 球王背後的政治故事:從馬島之戰到「上帝之手」
    也許是潘帕斯雄鷹翱翔的天空太藍,上帝最終帶走了「上帝之手」。球王離去,阿根廷舉國陷入悲痛之中。馬拉度納之於阿根廷的意義遠超足球,在阿根廷人心中,馬拉度納是他們的民族英雄。這一切淵源可從馬爾維納斯群島談起……#歷史癥結:馬島爭端馬爾維納斯群島地圖▼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東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水域,由東、西兩大主島和778個小島構成
  • 從英國和阿根廷解析馬島戰爭
    歷史上英、法、西班牙和阿根廷都佔領過該島嶼,目前算是阿根廷領土。一般來說,馬島是在1591年被英國航海家率先發現。隨後荷蘭人和法國人分別來到馬島,在1764-1765年歐洲殖民者開始在馬島上設立居住和定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