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1982年阿根廷的馬島戰爭失敗,主要因為武器彈藥不行不夠,國家不發達,難度就真的如此簡單就敗給了萬裡而來的英國?恐怕遠不止這個原因吧!
據專業媒體曾分析說,在戰爭初期,阿根廷軍隊將13000名士兵送上了馬爾維納斯群島進行布防,結果?但後勤保障總是出問題。特別是在英國宣布封鎖馬島以後,阿根廷本土與馬島失去了直接聯繫。
據媒體說,當時島上的阿軍挨餓受凍,連取暖的燃料和基本飲食都不夠,吃飯都沒吃飽?還有力氣打仗?
最可笑的是,馬島是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小島,島上居民只有2000人,卻又65萬頭肥羊。然而,阿軍面守著65萬隻羊,卻高喊沒飯吃,這令其他的國家的同行百思不解?!
最後,面對英軍時,整個阿根廷軍隊基本也是象徵性抵抗下,實際上毫無抵抗之力,因為英國軍隊的人說阿根廷陸軍毫無戰鬥力,還沒有打兩下就舉手投降了。
在重新奪回馬島的戰鬥中,英軍僅損失士兵17人,阿軍僅戰死55人。但阿根廷軍隊有11500名官兵成了英軍的俘虜。
阿根廷陸軍用不上,海軍又怯戰,戰爭一開始,英國的徵服者號核潛艇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外海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讓阿根廷海軍產生了畏戰心理,不敢出海了。
在隨後的戰爭中,阿根廷海軍的主力艦都躲在港口裡不敢出海。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港口不敢出去面對英軍艦隊,因此錯失很多打擊英國艦隊的機會。
空軍?阿根廷軍隊說大家要陸海空聯合作戰,但實際上出力的僅僅只有空軍。阿根廷空軍用「飛魚」飛彈雖然多次重創英軍艦艇,還擊沉了造價高達1.5億美元的新艦艇—謝爾菲得號和考文垂號42型驅逐艦。
最後,飛魚飛彈用完後,英國串通法國人不賣飛彈,阿根廷空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飛機沒反艦飛彈用,只能躲起來。
馬島之戰雙方實力都沒有壓倒性的優勢,英國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阿根廷也沒有傾全國之力,阿根廷戰機用飛彈擊沉和重創數艘主力戰艦,最後飛彈耗盡,僅此一項,英軍就無法承受,英國首相在面對英軍巨大傷亡面前承受巨大壓力。
英軍雖強,卻是勞師遠徵,後勤補給如戰爭持續時間太長,英國同樣無法承受,阿根廷軍方的猶豫不決給了英軍的可趁之機,得以快速結束馬島戰爭,收復馬島,縱觀全局,英軍的勝利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柴契爾在進行的是一場豪賭,勝了,自己將贏得巨大的政治聲望,輸了,只能黯然下臺。
馬島戰爭已過去30多年,但今日的英國正在走下坡路,從長期來看,時間是佔在阿根廷一方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趨勢將逐漸擴大,阿根廷機會還是很大的,畢竟阿擁有地理優勢。
雖然,當時阿根廷國民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被喚醒和激發了,紛紛對軍政府這種行為表示支持,實際上放在任何一個國家國民也都是會支持政府主動收回國家領土的。
但隨後幾個月發生的事情,讓大家大跌眼鏡,阿根廷軍政府被遠道而來的英軍擊敗,讓阿根廷在世界上顏面掃地。對軍政府最大的衝擊則是阿根廷國內反政府的浪潮繼續高漲,直至最後其被推翻。
對於英國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與阿根廷談判(趁現在還有點實力)爭取主動,或者讓馬島名義上獨立,並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可以阿根廷自己不爭氣,就這樣完敗。
曾有軍事專家說:一個連65萬頭羊都守不住的軍方,還指望他們拼命守護一個島嶼?做夢吧!
看來,阿根廷人是敗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