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年齡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多位學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實施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至於更多的細節,比如是否要讓男女延遲到同一年齡退休,則需要研究。
延遲退休已是必然,板上釘釘的事兒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我國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在社會老齡化的環境下,延長退休年齡是必定的社會發展趨勢,這件事情越來越近,不能迴避。」12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健康時報的記者表示,大約15年前學界就已經有了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討論。
十三五期間是我國人口結構轉型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養老金制度面臨著巨大壓力,中央政府也早就提出退休年齡的變化是改革趨勢,按照預定的時間,十四五期間將會實施改革。
鄭秉文 |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對於當前男女退休年齡不一致,我認為改變一下為好,在同樣年齡退休。」他還表示,「目前發達國家幾乎都是男女退休年齡相同。從預期壽命來講,女性的預期壽命長於男性,各國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是一個重要的生理現象;從文化背景來講,絕大部分發達國家認為女性退休年齡低於男性是一種性別歧視。這兩個因素對我們還是有些啟發的,值得思考。」
延遲退休與我國老齡化現狀關係密切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與制定退休政策時的人均壽命不足50歲有了較大變化。
現行的退休制度是20世紀50年代頒布的,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退休,年齡設置稍低,早已不適應當前我國的發展現狀。可見,延遲退休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退休延至65歲時,醫護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
延遲退休年齡,意味著以後的老年生活是,先把孫兒送去幼兒園,刷老年卡坐公交車,之後再拄著拐杖走到醫院上班。
到了醫院,門口貼著一條規定:所有拐杖必須整齊的放在醫院門口,輪椅有專門的停椅場,違者全院通報批評且罰款200元!
中午吃飯,不知道誰又把假牙弄哪去了......緊接著醫院職工就在食堂貼了溫馨提示:請大家飯後保管好自己的假牙
,醫院的下水道再也堵不起了!
想像著這樣的場景,這對於醫院「打工人」的醫護們來說,恐怕不太適合……
身體條件不允許
眾所周知,醫護是一種特殊身份,且職業特點突出。很多人對醫療行業的現狀並不了解, 醫護們在年輕的時候身體消耗非常大,都落下來不少的職業病,腱鞘炎、腕管症候群、胸椎側彎、甲狀腺問題、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等疾病。
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的主任王東進也是如此。憑藉手術成功率高達99%的精湛醫術,王東進被譽為「心臟上的拆彈專家」。有時候一臺手術,需要他在臺上直挺挺地站上17個小時。
王東進醫生也因此落下一身的職業病,頸椎不行、腰也不行,腿靜脈曲張。他認為年紀大的醫生在比拼醫術之前,首先拼的是體力。
特別是女性在50歲左右進入更年期,到55歲身體機能、健康狀況明顯下降,如果延遲到60歲、甚至65歲退休,那麼在護理工作上便有些吃力了。
醫護的職業依賴經驗,也依賴身體條件。就像一位已經工作了24年的老護士所說,「隨著年齡增長,眼睛都開始有些花了,站的時間長了手都有些抖了,就怕到時候身體承受不了。」
彈性退休可考慮
醫院的編制和崗位都是有限的,老醫護們不退休,年輕醫護們就沒辦法補充。因此,缺乏新鮮血液,勢必會阻礙醫院的發展。
而另外較為重要的一點是,年輕醫生應該在最好的年紀發展事業,如果無法得到應有的鍛鍊,對自身和醫療體系都是不利的。
若根據醫院本身的條件實施彈性退休,情況也許會好很多。如根據醫護各自的工作特點和身體素質來定,不搞「一刀切」,在充分尊重醫護意願的前提下,實行退休多元化,實施彈性退休。
延遲退休已板上釘釘,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接受這件事情。延遲退休,醫護們更加需要儘快通過考試拿下職稱!
想要晉升是每一個醫護的目標,而晉升到高級職稱則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因為醫生薪資的高低與學歷、職稱相掛勾!
但衛生資格考試的壓力、晉升的壓力,考試沒通過,都讓醫護們壓力倍增,在此提醒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要趁著年輕,儘早通過衛生資格考試!
趁著有精力趕緊拿下該考的試,以後的路,你將會輕鬆很多。現實確實如此,如果能考過主治,便是邁出晉升的第一步,就有能力平衡工作和生活,收入增長也是非常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