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問題回答記者提問。由於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王毅首先向女同胞和女記者致以節日祝福。
發布會歷時兩個小時整,來自全球的300多位媒體記者來到新聞中心採訪,王毅外長一共回答了19個問題,其中18個來自媒體記者,一個問題來自網友。朝核問題、南海問題、中美關係以及中日關係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王毅外長對此一一回應,特別是針對當前國際熱點的朝鮮問題,王毅表示不會坐視朝鮮半島的穩定受到根本破壞。
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
央視記者就G20杭州峰會提問:今年中國作為東道國有沒有提前做一些特殊的外交努力?對此王毅回應稱,杭州G20峰會將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盛會。對於如何破解經濟增長的難題,王毅稱習近平主席已經向世界清楚闡明了中方辦會的宏觀思路,將著力從三個新的角度來尋求峰會的突破,一是以創新發掘新動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發展開闢新前景。
王毅稱,本次峰會首次把創新增長作為重點議題,期待以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為契機,制定一份世界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相信這次峰會一定能開成一次提振信心的會議,凝聚共識的會議,指明方向的會議,讓G20從杭州再出發,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
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
針對一位韓國記者問及中國如何執行安理會通過的制裁朝鮮新決議,王毅稱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也有能力執行好安理會通過的各項決議。目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中方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但有記者問一旦發生戰爭,中國會再來一次「抗美援朝」嗎?對此,王毅表示,中國和朝鮮半島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中朝關係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係。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願意提供支持和幫助。但同時,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我們不會遷就。應該清楚地看到,無核才能和平,對話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贏。」王毅說。
△王毅談朝鮮半島局勢
對變了味的仲裁中國不奉陪
針對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問題,王毅回應稱,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所賦予的權利做出了排除強制性仲裁的政府聲明,實際上做出類似聲明的國家在全球還有30多個。從法律上講,這些排除性的聲明一併構成了公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理應得到各方尊重。因此,中國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使。而菲律賓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不僅違背了中菲在雙邊協議當中所作的承諾,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款的規定,也違背了提出仲裁應該由當事方協商的國際實踐。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對於這樣一場走了調、變了味的所謂仲裁,中國恕不奉陪。
△王毅談航行自由
至於南海的航行自由問題,王毅稱航行自由不等於橫行自由,南海軍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王毅稱,在南海這個舞臺上,曾經有過殖民侵略,有過非法侵佔,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圖謀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將證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中國不是美國,也不會變成美國
針對中美關係以及中美之間的摩擦和博弈,王毅說,摩擦產生的根源還是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國抱有戰略疑慮,擔心中國有一天會取代美國。「我在這裡要再次強調,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絕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我們無意取代或者領導誰,建議美國朋友更多地學習體會一下中國五千年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要動輒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想清楚這一點,中美關係的前景就會豁然開朗。」
這些年兩國關係確實傷得不輕
△王毅談中日關係
至於日本記者問及中日關係,王毅坦率地說,由於日方在歷史等問題上的錯誤做法,這些年中日關係確實傷得不輕。儘管在雙方有識之士努力下,兩國關係出現了改善跡象,但是前景仍然不容樂觀。因為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地聲稱要改善日中關係,一方面又不斷到處給中國找麻煩。這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的做法。
我們當然希望中日關係能夠真正地好起來。但是俗話說「治病要斷根」,對中日關係而言,病根就在於日本當政者的對華認知出了問題。面對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把中國當作朋友還是敵人?當做夥伴還是對手?日方應該認真想好這個問題,想透這個問題。
中緬合作中的問題是「成長的煩惱」
針對緬甸新政府上臺之後中國在緬甸的投資是否會打水漂,王毅稱,翁山蘇姬女士以及她所領導的民盟與中國一直有友好交往,彼此了解和信任不斷增加。「我們對緬甸的未來同樣充滿信心。中緬是搬不走的鄰居。我們願意幫助緬甸更好、更快發展起來,密松電站是一個商業合作項目,履行了完整審批手續。合作中遇到一些困難,是『成長中的煩惱』。雙方將繼續積極妥善處理。我們對中緬互利合作的未來當然也充滿信心。」王毅說。
中國不走傳統大國擴張老路
有記者問中國在吉布地設置基地,王毅回應稱,同任何成長中的大國一樣,中國的利益也在不斷地向海外延伸。中國現在已經有3萬家企業遍布在世界各地,有幾百萬中國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個角落。去年一年,中國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1180億美元,中國海外資產的積累也已達到了數萬億美元。中國外交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如何來維護不斷增長的海外利益。「我願明確地告訴大家,中國絕不走傳統大國的擴張老路,也不會搞任何強權政治。我們要探索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得到各方歡迎,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維權之路。」王毅說。
中非合作言出必行,「一帶一路」不是另起爐灶
另外,有記者問,中國搞「一帶一路」是不是要另起爐灶、抗衡美國?對此,王毅稱中國並沒有另起爐灶,沒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現有國際秩序和體系中發揮更多作用。
他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是參與的夥伴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的意願。二是金融支撐基本到位。中方發起的亞投行已經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已經正式啟動。三是互聯互通網絡逐漸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經濟走廊建設為標誌,基礎設施、金融、人文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穫。中歐班列貫通歐亞,匈塞鐵路、雅萬高鐵開工建設,中老、中泰等泛亞鐵路網建設也邁開重要步伐。四是產能合作全面推進。中方同近20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開創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點項目已在各國落地生根。
王毅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提出這一倡議,順應了亞歐大陸要發展、要合作的普遍呼聲,標誌著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至於中國經濟放緩是否會影響對非洲的援助和中非合作,王毅稱中國對之前作出的承諾言出必行。
同胞走到哪裡保護就走到哪裡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外出旅行,如何保護中國人在海外的權益?王毅就此表示,去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增長10%左右,達到1.2億人次。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達到150多個,我們在海外的各類勞務人員超過100萬,海外留學人員達到近200萬。「非常坦率地講,我們資源有限,手段不足,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王毅說。但是不管面對多大困難,本著外交為民的宗旨,外交部門都會盡心竭力,做好領事保護工作。僅去年一年,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就處理了8萬多起領保案件,平均每天235起,每6分鐘就有一起。其中12308領保熱線累計接聽了十幾萬次電話,協助166個駐外使領館處理了1.5萬起案件。
△去年中國成功從葉門撤僑
說起民眾關心的護照「含金量」,王毅介紹說,去年一年中方又同18個國家達成了便利人員往來的安排。現在給予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免籤和落地籤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54個。
「同胞走到哪裡,我們的領事保護就應該跟隨到哪裡。」王毅說。
忙得值得,忙得必要
對於網友提問中國外交忙什麼、為什麼這麼忙?王毅稱,雖然很忙,但很必要,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三年來,習近平主席20次出訪,相當於環繞地球飛行10圈。所到之處都颳起強勁「中國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腰板越來越硬。收穫,是因為中國的外交不僅「高大上」,而且「接地氣」。大家看到,中國的領導人甚至我們的主席、總理,都在出訪期間親自做「講解員」和「推銷員」。他們心中想的是國內的發展建設,裝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總之,中國外交今後還會越來越忙,服務和支持國內發展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我們老百姓從中分享的「紅包」也會越來越多。
本期監製/周慶安 主編/侯振海
編輯/王興棟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