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再來一次抗美援朝嗎?聽王毅回應多個外交敏感問題

2021-02-13 央視新聞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問題回答記者提問。由於今天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王毅首先向女同胞和女記者致以節日祝福。

發布會歷時兩個小時整,來自全球的300多位媒體記者來到新聞中心採訪,王毅外長一共回答了19個問題,其中18個來自媒體記者,一個問題來自網友。朝核問題、南海問題、中美關係以及中日關係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王毅外長對此一一回應,特別是針對當前國際熱點的朝鮮問題,王毅表示不會坐視朝鮮半島的穩定受到根本破壞。


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

央視記者就G20杭州峰會提問:今年中國作為東道國有沒有提前做一些特殊的外交努力?對此王毅回應稱,杭州G20峰會將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盛會。對於如何破解經濟增長的難題,王毅稱習近平主席已經向世界清楚闡明了中方辦會的宏觀思路,將著力從三個新的角度來尋求峰會的突破,一是以創新發掘新動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發展開闢新前景。

王毅稱,本次峰會首次把創新增長作為重點議題,期待以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為契機,制定一份世界經濟創新增長的新藍圖,相信這次峰會一定能開成一次提振信心的會議,凝聚共識的會議,指明方向的會議,讓G20從杭州再出發,讓世界經濟從中國再出發。

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

針對一位韓國記者問及中國如何執行安理會通過的制裁朝鮮新決議,王毅稱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也有能力執行好安理會通過的各項決議。目前半島局勢劍拔弩張,充滿了火藥味,如果緊張加劇甚至失控,對各方都將是災難。作為半島的最大鄰國,中方不會坐視半島穩定受到根本破壞,不會坐視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無端損害。中方強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但有記者問一旦發生戰爭,中國會再來一次「抗美援朝」嗎?對此,王毅表示,中國和朝鮮半島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中朝關係是有著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係。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願意提供支持和幫助。但同時,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我們不會遷就。應該清楚地看到,無核才能和平,對話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贏。」王毅說。


△王毅談朝鮮半島局勢

對變了味的仲裁中國不奉陪

針對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問題,王毅回應稱,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所賦予的權利做出了排除強制性仲裁的政府聲明,實際上做出類似聲明的國家在全球還有30多個。從法律上講,這些排除性的聲明一併構成了公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理應得到各方尊重。因此,中國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使。而菲律賓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不僅違背了中菲在雙邊協議當中所作的承諾,違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款的規定,也違背了提出仲裁應該由當事方協商的國際實踐。菲律賓的一意孤行,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對於這樣一場走了調、變了味的所謂仲裁,中國恕不奉陪。


△王毅談航行自由

至於南海的航行自由問題,王毅稱航行自由不等於橫行自由,南海軍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適的國家可以戴。

王毅稱,在南海這個舞臺上,曾經有過殖民侵略,有過非法侵佔,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圖謀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將證明,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中國不是美國,也不會變成美國

針對中美關係以及中美之間的摩擦和博弈,王毅說,摩擦產生的根源還是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國抱有戰略疑慮,擔心中國有一天會取代美國。「我在這裡要再次強調,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絕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我們無意取代或者領導誰,建議美國朋友更多地學習體會一下中國五千年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要動輒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想清楚這一點,中美關係的前景就會豁然開朗。」

這些年兩國關係確實傷得不輕


△王毅談中日關係

至於日本記者問及中日關係,王毅坦率地說,由於日方在歷史等問題上的錯誤做法,這些年中日關係確實傷得不輕。儘管在雙方有識之士努力下,兩國關係出現了改善跡象,但是前景仍然不容樂觀。因為日本政府和領導人,一方面不斷地聲稱要改善日中關係,一方面又不斷到處給中國找麻煩。這實際上是一種典型的「雙面人」的做法。

我們當然希望中日關係能夠真正地好起來。但是俗話說「治病要斷根」,對中日關係而言,病根就在於日本當政者的對華認知出了問題。面對中國的發展,究竟是把中國當作朋友還是敵人?當做夥伴還是對手?日方應該認真想好這個問題,想透這個問題。

中緬合作中的問題是「成長的煩惱」

針對緬甸新政府上臺之後中國在緬甸的投資是否會打水漂,王毅稱,翁山蘇姬女士以及她所領導的民盟與中國一直有友好交往,彼此了解和信任不斷增加。「我們對緬甸的未來同樣充滿信心。中緬是搬不走的鄰居。我們願意幫助緬甸更好、更快發展起來,密松電站是一個商業合作項目,履行了完整審批手續。合作中遇到一些困難,是『成長中的煩惱』。雙方將繼續積極妥善處理。我們對中緬互利合作的未來當然也充滿信心。」王毅說。

中國不走傳統大國擴張老路

有記者問中國在吉布地設置基地,王毅回應稱,同任何成長中的大國一樣,中國的利益也在不斷地向海外延伸。中國現在已經有3萬家企業遍布在世界各地,有幾百萬中國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個角落。去年一年,中國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1180億美元,中國海外資產的積累也已達到了數萬億美元。中國外交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如何來維護不斷增長的海外利益。「我願明確地告訴大家,中國絕不走傳統大國的擴張老路,也不會搞任何強權政治。我們要探索一條符合時代潮流、得到各方歡迎,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的維權之路。」王毅說。

中非合作言出必行,「一帶一路」不是另起爐灶

另外,有記者問,中國搞「一帶一路」是不是要另起爐灶、抗衡美國?對此,王毅稱中國並沒有另起爐灶,沒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現有國際秩序和體系中發揮更多作用。

他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一是參與的夥伴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的意願。二是金融支撐基本到位。中方發起的亞投行已經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已經正式啟動。三是互聯互通網絡逐漸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經濟走廊建設為標誌,基礎設施、金融、人文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穫。中歐班列貫通歐亞,匈塞鐵路、雅萬高鐵開工建設,中老、中泰等泛亞鐵路網建設也邁開重要步伐。四是產能合作全面推進。中方同近20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開創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點項目已在各國落地生根。

王毅還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提出這一倡議,順應了亞歐大陸要發展、要合作的普遍呼聲,標誌著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至於中國經濟放緩是否會影響對非洲的援助和中非合作,王毅稱中國對之前作出的承諾言出必行。

同胞走到哪裡保護就走到哪裡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外出旅行,如何保護中國人在海外的權益?王毅就此表示,去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增長10%左右,達到1.2億人次。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達到150多個,我們在海外的各類勞務人員超過100萬,海外留學人員達到近200萬。「非常坦率地講,我們資源有限,手段不足,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王毅說。但是不管面對多大困難,本著外交為民的宗旨,外交部門都會盡心竭力,做好領事保護工作。僅去年一年,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就處理了8萬多起領保案件,平均每天235起,每6分鐘就有一起。其中12308領保熱線累計接聽了十幾萬次電話,協助166個駐外使領館處理了1.5萬起案件。

△去年中國成功從葉門撤僑

說起民眾關心的護照「含金量」,王毅介紹說,去年一年中方又同18個國家達成了便利人員往來的安排。現在給予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免籤和落地籤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54個。

「同胞走到哪裡,我們的領事保護就應該跟隨到哪裡。」王毅說。

忙得值得,忙得必要

對於網友提問中國外交忙什麼、為什麼這麼忙?王毅稱,雖然很忙,但很必要,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事情越來越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三年來,習近平主席20次出訪,相當於環繞地球飛行10圈。所到之處都颳起強勁「中國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國人的腰板越來越硬。收穫,是因為中國的外交不僅「高大上」,而且「接地氣」。大家看到,中國的領導人甚至我們的主席、總理,都在出訪期間親自做「講解員」和「推銷員」。他們心中想的是國內的發展建設,裝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總之,中國外交今後還會越來越忙,服務和支持國內發展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我們老百姓從中分享的「紅包」也會越來越多。

本期監製/周慶安  主編/侯振海

編輯/王興棟

©央視新

相關焦點

  • 難道中國只能做沉默的羔羊?華春瑩昨天霸氣回應的問題,今天王毅...
    德國柏林中國學者夫羅裡揚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為什麼一位寫「中國報導」的記者不懂一點中文?為什麼報紙沒有中國專家?這也是德國媒體常常歪曲報導中國的主要原因。他建議德國媒體招聘一些懂中文、懂中國的記者來寫報導,而不是看美國媒體的報導,通過想像寫中國。華春瑩: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 中國對美發起對等反擊後,王毅兩次最新表態大有深意,一起來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美國便多次針對中國展開攻勢,炮製出有關疫情的抹黑性言論還不算完,又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面對美國挑釁,中國忍無可忍,關停了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7月24日、7月28日,在對美發起對等反擊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連續兩次對中美關係發布最新表態,背後大有深意,一起來聽。據參考消息7月29日報導,7月24日當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同德國外長馬斯舉行視頻會晤時就中美關係進行表態。王毅外長強調,中方不會隨美方起舞,但也絕不容許美方胡來。
  • 一周外交觀察:「桌球外交」將迎50周年!王毅、崔天凱籲中美重開...
    這或許是近年來中美兩國相互制裁級別最高的一次。難怪有媒體擔憂:這種趨勢是否將會延續?事實上,制裁絕非中方所願。無論是外長王毅還是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期的表態,都可以看出中方仍致力於敞開中美之間對話的大門,管控彼此的矛盾分歧。崔天凱更是直言:「在這個艱難時刻,我們要登高望遠,為中美關係找到正確方向。」
  • 王毅最近有點忙 密集外交活動涉及7個東協國家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接受,一個必須正視的事實是美國確實在積極構建和謀劃針對中國的國際聯盟。最直接和最新的表現就是10月6日,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在東京召開「四國外長會」,即第二屆四國安全對話(QUAD)。儘管本次會後並未公布任何聯合聲明,但是根據事前和事後各方的反應來看,中國議題是該對話的重要內容。
  • 王毅特殊時刻訪日韓,周邊外交明晰「近目標」與「遠規劃」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王毅特殊時刻訪日韓,周邊外交明晰「近目標」與「遠規劃」作者 黃鈺欽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中日韓今年既定的高層交往安排,但隨著「雲外交」逐步轉向「面對面」,中國面向東北亞的
  • 王毅回應外界對中國外交風格、走向的議論:中國無意同他國爭霸
    來源:外交部網站 2020年12月18日晚,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京同美國亞洲協會舉行視頻交流。王毅表示,對於中國外交的風格、走向有各種各樣的議論。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願意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中國始終懷抱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人類進步作貢獻的初心,願意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建設性作用。我願重申,中國無意同他國爭霸,中國從不幹涉別國內政,中國不會輸出制度和模式,我們更不願搞什麼勢力範圍。中國過去是這樣做的,現在和今後也將繼續這麼做。
  • 王毅訪問日韓意在美國?外交部回應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問,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已經結束了對日本、韓國的訪問。個別媒體將此解讀為中國針對美國的一次外交行動。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回應道,我注意到澎湃新聞昨天發表了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問日韓成果的一篇解讀文章,歸納了此行的六大看點。這種分析我覺得比你剛才提到的「有媒體解讀是針對美國的一次外交行動」解讀得更加到位。
  •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
    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由我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在京聯合主辦的「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
  • 特別的外長會,王毅以喻釋義答記者
    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王毅通過這場「特別的外長會」回答了23個問題,創下近幾年外長會答問的「數量之最」。  王毅也以特別的開場白開始了這場記者會。他說,藉此機會,我願首先向全力拯救生命的各國醫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不幸逝去的罹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時,我也要向在這次疫情中給予中國理解、關心和幫助的各國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謝。
  • 王毅:習近平以體育外交為今年外交開篇 形式新穎
    此訪體育與外交相互融合、多邊與雙邊相互促進,重點突出,一舉多得,是中國外交實踐又一創新之舉,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開拓進取的外交思路和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訪問圓滿成功,取得了重要成果。王毅說,索契之行體現了中國對俄羅斯舉辦冬奧會的堅定支持,也為新一年中俄關係發展作出了戰略規劃。中俄互為最重要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
  •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王毅:在病毒源頭問題上,中方與美國一些政客之間的分歧,是真相與謊言的距離,是科學與偏見的對比。病毒溯源是一個嚴肅複雜的科學問題。應當由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探索。然而,美國內一些政治人物卻迫不及待地把病毒標籤化、把溯源政治化、對中國汙名化。他們高估了自己的造謠能力,低估了世人的判斷能力。歷史應該由事實和真相來書寫,而不應被謊言誤導汙染。
  • 王毅談2020年中國外交
    近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2020年國際形勢和外交工作接受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採訪。王毅指出,在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下,疫情一定會被戰勝,危機一定會被克服,人類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一個走向復興、充滿機遇、開放合作的中國,也將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在2020年,中國外交官在國際上屢次堅決回擊抹黑誣衊、甩鍋推責和幹涉圖謀,在多邊平臺打了多場硬仗。
  • 王毅:大小國家一律平等是中國外交的原則
    新華社維多利亞1月9日電(記者文浩 李琰)當地時間1月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維多利亞同塞席爾外交部長拉德貢德舉行會談。王毅說,中國外交歷來奉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原則,中塞關係就是這方面的典範。中國的發展是和平力量的增長、正義力量的增長、發展中國家力量的增長。中方支持塞方作為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願同塞方一道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拉德貢德高度評價中方奉行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原則,讚賞中方在國際事務中維護中小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始終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
  • 王毅談2021年中國外交七大任務
    原標題:王毅談2021年中國外交七大任務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王毅表示,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 王毅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本文轉自【外交部】;2020年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下的中國外交:為國家擔當 對世界盡責」的主旨演講。王毅表示,2020年是人類歷史進程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是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中國外交徵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一年。習近平主席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以「雲外交」等創新方式密集開展元首外交,為全球抗疫凝聚共識,為中國外交指引方向。
  • 防止臺灣問題上的「維斯特奇爾效應」,並非王毅一次歐洲之旅所能解決
    她說:「我們的行動,正是在告訴所有歐洲的朋友、以及世界各地抱持同樣信念的朋友,不論是臺灣人還是捷克人,我們都不會屈服於壓迫,我們也都會勇敢發聲,更會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貢獻我們的能力。」雖然因率團訪臺而受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指責,但是,維斯特奇爾在當天的記者會上卻顯得並不在意。
  • 王毅列出重磅數據,「外交天團」燃爆全場
    在中東問題上,白宮夥同以色列策劃了一系列令人不齒的政治刺殺計劃。在對華問題上,其也加緊了對中國的「汙名化」,並試圖以此轉移自己任內抗疫失敗的責任,並淡化中國在全世界的抗疫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華盛頓再炒作「中國病毒」近幾日,蓬佩奧在鼓吹他過時的「中國威脅論」時,又一次老調重提,聲稱,「是中國共產黨釋放了新冠病毒」。
  • 自民黨議員兩會決議:王毅在共同記者會主張釣魚島...
    >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日本自民黨今天(11月26日)在黨總部舉行外交小組委員會和外交調查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並決議針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聯合新聞稿中就中國單方面主張釣魚島主權,將很快提出申請和要求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向中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
  • 中國外交的風格為什麼變了?
    第二天,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對美國記者的相關提問回應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耿爽看似紳士,但辛辣「毒舌」讓美國無言以對。自2013年起,他與王毅、華春瑩、陸慷、傅瑩、趙立堅等人,組成了新一代外交天團,一步步塑造了現在的中國外交風格。很多網友就喜歡看,「霸氣趙司」的在線懟人、「溫雅華姐」的擲地有聲,還有王毅部長的「王之蔑視」。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有一場著名的中美「交鋒」。美國眾議院長佩洛西公開表示,中國正試圖通過華為來輸出「數字專制」,同時以經濟報復威脅那些還沒有採用他們技術的國家。
  • 王毅談2020年中國外交: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張隕璧)12月1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京出席「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王毅表示,我們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積極同周邊國家開展抗疫和務實合作,深化利益交融和民心相通,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日本新政府成立後,習近平主席同菅義偉首相就持續改善發展中日關係達成新的重要共識,雙方將切實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中方同印方保持戰略溝通,堅定穩妥處理中印邊界爭端,努力把握中印關係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