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女生,有迫切瘦大腿、瘦腰、瘦手臂的願望;
如果你是男生,愛運動,卻曾經腹股溝受過傷或者得過運動型疝氣;
如果你時常感覺髖關節不舒服、下背部疼、膝蓋難受,而且當你下蹲的時候膝蓋不自覺地朝外、腳外擺……
那麼,你很有必要看看這篇文。
也許,哥本哈根側板支撐這個動作,能幫助你改善這些不足和問題。
本文會從下面這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訓練動作:
哥本哈根側板支撐是一種獨特的平板支撐的變形訓練。
這個動作要求我們將一隻腿或腳的內側放在長凳上,另一側手臂或手掌壓實地面,將身體撐起來,做動態或靜態的支撐動作。
這個動作能針對性地鍛鍊到我們的大腿內側、核心和手臂。
實用、功能方面
穩定骨盆和髖關節、避免受傷
哥本哈根側板支撐,可謂是練我們內收肌的黃金動作。
紅色部分為內收肌
我們最開始提到的一系列髖關節和膝蓋(膝蓋前部疼痛)問題,都始於身體的動力鏈排列錯亂,簡單地說,包括肌肉力量失去平衡。
而這些給我們「製造麻煩的」肌肉當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是內收肌。
內收肌處於我們大腿內側的位置,它們從髖骨底部開始,沿著大腿一直向下,到我們的股骨內側。
內收肌的「職責」是將髖關節內收,將其穩定在身體「中線」。
一旦,我們大腿外側以及臀部的肌肉過於緊張,內收肌「可憐、弱小又無助」的話,就會「拉扯著」我們的髖關節外旋,從而產生一系列的動力鏈排列錯亂,包括:骨盆失去穩定、膝蓋朝外、身體失去平衡,下背部疼痛、髖關節活動範圍變小……
當內收肌特別薄弱的時候,我們在運動中會出現潛在的腹股溝拉傷的風險。
所以,內收肌作為穩定肌、對於我們保持髖關節穩定、膝蓋關節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從功能實用性來說,加強內收肌,非常必要!
美觀方面
這是女性朋友會更關注的問題。
不少媽媽朋友,在生完小孩後,出現大腿鬆弛,當她們問到阿李,阿李都會推薦一些鍛鍊內收肌的訓練動作給她們。
哥本哈根側板支撐,是單腿支撐發力的動作,勢必造成身體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環境,因此對於身體的平衡能力要求更高。
做這個動作,核心必須參與發力,特別是腹斜肌。
當腹斜肌收緊了,腰會顯得更細。
哥本哈根側板支撐,需要單側手臂支撐身體重量,因此手臂肌肉也得到了相應的鍛鍊。
僅這一個動作,就可以練到核心、大腿和手臂肌肉——幫女性朋友瘦大腿、瘦腰和瘦手臂!
而且,不需要什麼器械,朋友們在家都可以利用家裡的沙發或凳子來做,也是非常方便了。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有個疑問,哥本哈根側板支撐,和傳統的側板支持有什麼不同呢?
傳統的側板支撐
哥本哈根側板支撐與傳統的側板支撐,都能同時鍛鍊到手臂、腿部和核心。
哥本哈根側板支撐,則更多側重於對大腿內收肌的鍛鍊。
而傳統的側板支撐,更強調的是對核心,特別是腹斜肌的加強。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哥本哈根側板支撐該怎麼做。
此時有兩個選擇:
兩個選擇都可以很好地鍛鍊到內收肌、核心與手臂肌肉力量。
做完再做另外一邊。
重複。
掌握基本的哥本哈根側板支撐後,我們可以嘗試以下的這些「變體」,從強度、負荷、不穩定性和整體難度方面來加強。
壺鈴哥本哈根側板支撐
使用壺鈴的好處是,除了內收肌得到進一步強化、身體負荷增加之外,也能更好地鍛鍊到身體的旋轉力水平。
TRX哥本哈根側板支撐
將支撐腳套入彈力帶,進一步增加了身體的不穩定性,對核心和髖關節內收肌的穩定要求更高。
建議先做好基礎版的動作,再來嘗試這個。
彈力帶哥本哈根側板支撐
使用彈力帶來做這個動作,是在TRX基礎上進一步的「升級」挑戰了,能做的,恭喜,都是大神!
繩索哥本哈根側板支撐
這是一個動態的哥本哈根側板支撐練習,它不僅能練到內收肌,對於外展肌群也要一定的刺激和激活。
而且,它同時執行了等長訓練和離心收縮訓練,兼顧了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
屈膝負重哥本哈根側板支撐(退階版)
這個動作,可以選擇用膝蓋、大腿內側、小腿內側和腳踝來進行支撐。
相比直腿的「進階版」,難度下降了,適合初學者。
我們可以選擇負重或者不負重。
這些動作可以每個做3-4組,每組8-10個(動態)或者20-30秒(靜態)。
做哥本哈根側板支撐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保持腳踝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度
當我們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由於槓桿作用,踝關節的良好「配合」也至關重要。
所以,想要動作標準,我們務必先確保腳踝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度。
若膝蓋疼痛,請先加強核心力量
當核心力量薄弱時,我們的臀部無法更好地發力,壓力會轉移到膝蓋,可能造成壓迫和疼痛。
有過腹股溝拉傷史的朋友,建議在康復後再來做這個訓練
雖然哥本哈根側板支撐能加強我們的內收肌,但對於正在「傷病」中的朋友,如果做這個動作,可能會讓腹股溝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利於恢復!
所以還是建議,等康復之後再來做這個練習。
健康是投資,運動是良醫。
大家可以嘗試一下,分享一下對這個動作的感受。
喜歡請點讚、收藏和轉發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