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店同開!華為、OPPO迎來勁敵,小米全面攻佔線下市場
2020年小米交出了一份無比令人滿意的答卷,小米10系列出貨量超500萬臺,小米成為繼華為之後的又一家站穩高端市場的中國廠商;同時,小米線上份額也重新拿回了第一。不過,小米並未滿足於此,反而向線下市場展開了猛烈攻勢。
-
探訪華為手機線下店:店主稱比小米賺錢 Mate 30無需推銷
李元做手機已經15年了,一開始做了四家手機賣場,但生意不佳,2017年開始轉型,開了四家小米專賣店和三家華為授權店。目前,小米店一年最好的能賺40-50萬元,而華為店可以賺到80-100萬元。
-
臺灣觀察:大陸手機品牌緣何廣受臺灣民眾歡迎
新華社臺北4月2日電(記者石龍洪、陳鍵興)OPPO、小米、華為等大陸手機品牌近年登陸臺灣,市場佔有率均擠進前十之列,獲得愈來愈多臺灣民眾青睞。新華社記者2日走訪臺北多個手機銷售門店,探究大陸手機品牌緣何廣受臺灣民眾歡迎。 臺北松江路上的「小米之家」是小米在臺開設的首家體驗店,2日這裡正舉辦一年一度的「米粉節」。
-
手機店哪家慘?華為有經銷商兼賣白酒,小米某地授權店利潤不到2%
但當市場萎縮時,問題就凸顯出來了。 比如,2019年,OV在線下市場遭遇來勢洶洶的華為時,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面對華為這個高科技品牌,OPPO最近一年都在極力突出科技屬性和研發能力,弱化之前的娛樂屬性。但研發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這使得OPPO很難短時間內對華為形成足夠的制衡。
-
華為撤退的海外市場,小米OV搶到了多少?
華為在保全高端線產品,也沒有放棄歐洲為代表的高端市場,但在此形勢之下,華為手機在海外的整體銷售依然十分艱難。今年3月,根據外媒information報導,華為內部預計,今年年出貨量將下降20%左右。目前華為已經將主要精力轉至國內市場。隨著華為海外市場份額的大幅下滑,小米OV正在爭奪華為讓出的海外市場份額。隨之而來的是可觀的數據增長。
-
臺灣中華電信停售新機對華為開出第一槍 國臺辦回應
中華電信等臺灣業者對華為開出第一槍,稱將會停售相關新機,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安峰山表示,您的第一個問題,我們一直表示,民主協商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符合兩岸民意和時代潮流。凡是有利於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事情,都應該積極推動。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兩岸雙方各政黨和各界人士都有權利也有責任去發表意見,開展協商,通過民主協商來凝聚共識。
-
一周概念股:華為拉貨帶動臺灣IC公司業績大漲,三星/OPPO等加單搶佔...
產業趨勢方面,值得關注的還有華為鴻蒙Harmony OS 2.0正式發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明年華為手機全面支持鴻蒙2.0。此外,在「華為退守國內市場,海外市場被『哄搶』」的格局下,目前正在積極搶奪海外市場份額的並不僅僅只有OPPO一家,包括小米、vivo同樣在列,而三星更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
買手機選華為還是小米?線下店老闆的建議很中肯,說到心坎了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當然不能被帶歪了節奏,買手機還是得看產品品質與性價比,那麼問題來了,華為手機和小米手機哪個更好呢?它們之間對比的優勢又有哪些呢?帶著這個問題,好物君再次走進線下手機店,想和黃老闆好好聊一聊。
-
從小米MIUI換成華為EMUI,深度體驗一周,憋了一肚子真心話
雖然說目前全球市場上的手機主要分為iOS以及谷歌Android兩種陣營,但是各大手機廠商們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深度定製,最終打造出了國產手機UI,例如小米MIUI、華為EMUI或者是OPPO ColorOS等。
-
臺北小米之家新型態門市不到一年淨賺3億新臺幣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11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在臺北小米之家之後,小米又選在臺中商圈開了臺灣第二間小米之家,規模比第一間還要大,用同樣寬敞的門市,結合在線的銷售經驗,開業第一天,上百坪展售空間滿滿都是人。小米臺灣總經理李佳峰直言,這次用了超過70個人力,「人多到擋不住!」同時還透露,小米之家最早其實是要跟百貨商場合作。
-
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為甩開小米、蘋果?
華為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為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華為就開始在可穿戴市場頻頻發力了,這讓同樣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的小米、蘋果,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
小米撿了華為的漏,世界第三的位置能坐多久?
華為手機出現了自201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從Q2的19.6%下跌到14.0%,Q3季度僅售出5090萬臺,同比減少490萬臺;在中國市場,華為雖排名第一,保持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但出貨量減少630萬臺;在西歐市場,華為減少370萬臺的出貨量。
-
三個月收入722億元,小米成功接盤華為,歐洲市場暴漲九成
經過16年的不斷發展,憑藉自研的海思晶片,華為手機終於做到了全球第二,在高端手機領域,在mate和P系列的帶動下,也完全可以和蘋果三星掰掰手腕了,但是讓人非常氣憤的是,從去年五月份開始,華為就被盯上了,西方以所謂的安全威脅為藉口,將華為打入所謂的「限制名單」,不過華為早有準備,一夜間將所有備胎轉正。
-
分家之後,榮耀與華為有什麼不同?
強大的麒麟晶片、出色的影像算法、領先的通信基帶,榮耀手機在軟硬體實力上不遜色於任何競爭對手,2019年榮耀在國內市場份額接近13%,超越小米成為國內第四大手機品牌,增長速度僅次於華為。然而這一切在2020年秋天戛然而止,今年雙11 手機銷量榜上榮耀手機型號寥寥無幾,本應在今秋發布的榮耀V40 遲遲難產。面臨臺積電「斷供」,華為、榮耀無芯可用的絕境,榮耀品牌被迫出售求生存。
-
小米千店同開,伴隨手機價格倍增,性價比正在遠離
小米宣布一天開1000家店,手筆不可謂不大,這突顯出它進軍線下市場的決心,不過線下零售渠道成本高企正迫使小米不斷提升手機的售價,這也導致它的性價比在下降。拓展線下市場是小米的必然選擇小米以網際網路營銷起家,在2011年底推出手機之後,僅僅2年多時間就在2014年三季度奪下國內市場第一名、全球市場第三名,這也是它的高光時刻,但是此後它在國內市場的排名逐漸下滑。小米先是被學習它網際網路營銷方式的華為擊敗。
-
小米撿了華為的漏,世界第三的位置能坐多久?|深度
華為收縮,1億部手機的市場空間空出來了,可小米接得起嗎?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從Q2的19.6%下跌到14.0%,Q3季度僅售出5090萬臺,同比減少490萬臺;在中國市場,華為雖排名第一,保持了最大的市場份額,但出貨量減少630萬臺;在西歐市場,華為減少370萬臺的出貨量。 小米則成為最大受益者,尤其是海外市場,獲益比三星更豐。
-
買華為還是小米,差不多配置為何價格差這麼大?內行的建議很中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小米與華為手機,只要經常逛論壇的機友都知道,這兩個品牌在國內都具有較大影響力。就拿剛剛面世的P40 Pro與小米10來說,這兩款手機在配置與性能上都堪稱一流,銷量上前者卻超過了後者。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高端機領域都有所涉及的華為和小米,為何價格上卻相差很多?接下來,我們聽聽內行人餘總給出的看法。
-
國產手機進展喜人,華為成為世界前三,小米不甘落後積極推新
在如今的國內手機競爭的過程當中,有著很多品牌都展現出了對於市場的關注。華為作為國產手機當中非常出眾的一個品牌,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較好的知名度,保持著世界前三的份額。足以看出華為本身就是一個具有較高成長力的品牌,但是華為在如今市場當中所受到的品牌壓力還是不小的,國產手機的飛快發展讓華為面臨著較大的市場壓力。
-
小米OV拿什麼接盤華為?
加上此前已相繼進入這一市場的華為、小米和OPPO,中國四大主流手機品牌已經全部在歐洲集結完畢,國產手機廠商之間一場全新的市場爭奪戰的號角也在多瑙河畔再一次吹響。國產手機廠商搶佔歐洲高地隨著我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國內手機出貨量於2017年出現了首次下滑,並且在近年來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
雷軍運籌帷幄:小米即將兵臨城下,華為恐再無制勝對策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計,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按市佔率排名,華為將正式跌出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的行列。TrendForce還悲觀地認為, 2021年華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份額仍將急劇萎縮,可能下滑至大約4%;當然,甚至可能更少。而徹底獨立出去的新榮耀,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大概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