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
山東農家女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引發社會關注,近日,陳春秀表達了重新到高校就讀的意願。對此,山東理工大學表示,將積極協調,努力幫助其實現願望。(據6月23日《中國青年報》官微)
今年36歲的陳春秀,來自山東冠縣的她,2004年高中畢業之後就沒再上學。幹過流水線工人、餐廳服務員,因為學歷不高嘗盡了體力勞動的辛酸。今年5月,當她和丈夫在學信網上查詢學籍信息時,意外地發現,自己已經上過大學。
這是一段被冒名頂替的人生。整整十六年了,頂替者上大學,參加了工作,被頂替者一直在生活的底層苦苦掙扎。就是結婚後,陳春秀一邊做幼兒教師,一邊自學成人高考,仍夢想著上大學。
知識改變命運,能將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世界,一所大學給人的收穫,遠不止一紙畢業證書的份量。所以,世間令人扎心的事情有不少,上大學被人給頂替,絕對能算得上其中之一。
陳春秀只是多個灰暗人生與倒黴者中的一個。雖然被種種意外牽出的頂替上學事件在曝光後得到了查處,一些作奸犯科者被追究了法律責任,但對受害者來說,卻是回不去的時光。遲到的正義,已然太遲,改變不了受害者失學與人生跌落的事實。這次,陳春秀提出重新上大學,雖然山東理工大學表示沒有先例,仍願意協調處理,這是一個好的態度。
恢復陳春秀的入學資格,在操作上可能有些困難,但這是還她一個公道的最好辦法。既要懲惡,讓冒名頂替鏈條中各個環節的幫兇受到處理,同時,更要揚善,讓陳春秀上學,就是最大的正義。正如陳春秀所說的,無論頂替者提出什麼樣的條件來私了,都彌補不了她的失學損失。讓她重新上學,才是精神上的最好慰藉。況且,這起事件中,山東理工大學是有過錯的一方,在入學資格審查上存在漏洞,沒有認真把關甄別,讓造假者得逞,理當為自己的過錯買單,還陳春秀一個公平。
雖然讓頂替者重新上學沒有先例,那就創下一個先例好了。也願將來能以此為例,凡是學校因審查不嚴導致失學冤案的,就該有錯就改,給受害者一個說法,讓該入學者入學,讓不該入學者付出代價。如果山東理工大學能開此先例,也將在教育史上載上一筆,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