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冬悅
01.
人生可分為三個階段:無知無畏,有知有畏,有知無畏。
最初,因為什麼都不知,所以什麼都不怕,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熱血與孤勇。
後來,知道了些什麼,但無力應對,於是感到害怕。
最後,懂得多了,看得透了,一切都變得遊刃有餘,再無所畏懼。
生命不止,成長不息,現在的你處於哪個階段?
我想,大多數人都還處於第二個階段,有知有畏。
知道的多,想的就多,想多了思想負擔就重,人也就變得畏首畏尾,縮手縮腳。想做一件事,常因顧慮重重而擱淺。
比如很多人,都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真正拎起行李走出家門的人,寥寥無幾。絕大多數人都會考慮現實問題,然後苦笑著打消了念頭。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錢包那麼小,哪也去不了。」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人到中年,囿於現實生活,很多想法都是空談,這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成熟。
成熟是必然,理性也沒什麼不好,但還是很懷念曾經那個無知無畏的自己。不為別的,只為最初那股子傻勁。
02.
十五歲那年,中考結束迎來暑假,有個同學邀我一起去省城打暑期工。那時候,省城在我眼裡就是外面的世界,內心非常嚮往。
回到家,我與母親說了此事,想讓她給我路費。然,母親一口否決,理由是並非擔心我的安危,而是沒錢給我。
是真的沒錢,母親沒有哄我。當時,父親在外地打工,一月寄回五百;母親在家務農,勉強能度日。
屋漏偏逢連夜雨。母親不慎摔斷手臂,僅剩的幾百存款全用於治療,還欠了一些債,哪有閒錢給我。
正因為了解家裡的情況,我才堅持想要去省城。我對母親說,你給我去的車費就行。母親把抽屜翻了個遍,最後湊了37元給我,說:「就只有這麼多,你自己看著辦。」
我高興不已,去城省的車費是25元,還多出了12元呢。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同學一起坐上了去省城的車。路上,只有興奮,毫無擔憂。
大概是運氣好,我們在到達省城的那天下午,就找到了工作。在一家餐廳當服務員,三百一月,包吃住。
工作一天後,同學覺得太辛苦,要回家,問我要不要一起走,我說不走,也走不了,沒路費。於是,她一個人回去了。
一個半月後,我拿了工資,買了套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回了家。
如今想起這段經歷,仍充滿成就感,但也有些後怕。萬一沒那麼幸運,到省城當天找不到工作,連最基本的吃住都成問題。剩下的12元連回去的路費都不夠,到時恐怕只能流落街頭了。如果,再遇上壞人……
這麼多嚴峻的問題,當時的我想都沒想過,只覺得一個大活人,總會有辦法生存,當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03.
無知無畏是青春,有知有畏已中年。
我們懷念青春,也是懷念曾經那個無知無畏,敢作敢為的自己。
那時候,雖然做過很多傻事,走過很多彎路,但那份純真與孤勇,以及遇到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真的非常可貴。
青春,無知無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輸,不怕敗,一往無前,不斷試錯,最後才終於找到正確的路。
人生,就是一個從「無知無畏」到「有知有畏」,再到「有知無畏」的過程。
無知無畏是青春,最傻,也最純真,最美好。
有知有畏是中年,最累,也最無奈,最傷悲。
有知無畏是一種人生境界,也許老了會達到,也許一輩子達不到。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心境。曾經無知無畏的青春,已一去不復返,只剩下懷念。現在的人生,有知有畏,不可任性,疲憊,委屈,卻不得不堅持。
希望有朝一日,有知無畏,任何事情都不足以成為困惑。而在此之前,只能一邊期待,一邊懷念。
期待讓人充滿希望,懷念讓人充滿感恩。若沒有曾經那個無知無畏的自己不斷去實踐,去試錯,又豈會有今日這般成熟睿智的自己?
「人生沒有彎路,每一步都算數。」
曾經那個無知無畏的自己,值得一生銘記,一生懷念。
-END-
今日話題:曾經的你,做過最無知無畏的事是什麼?
歡迎留言。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