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再次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項目一項
科技部日前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立項名單,全國共有29個項目獲批立項。由我校作為項目牽頭承擔單位申報的項目《社區科學健身綜合應用示範》(項目編號:2020YFC2006700)成功獲批立項,資助總經費945萬元。
該項目以理論研究、實證研究與示範應用相結合的方式,依據社區科學健身的特點規律,運用運動人體科學、工程學、運動醫學、康復醫學、信息科學等學科知識,以集成創新社區科學健身綜合應用示範為主攻方向,重點突破有效運動強度精準評估技術、體醫融合共享技術、國民體質檢測技術等難點和瓶頸問題,集成智能型可穿戴式健身健康裝備,藉助信息技術、智能技術、大數據管理技術、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創建適合社區居民科學健身和慢性疾病防控等需求的多模態非醫療健康幹預服務新模式,提升主動健康科技服務能力,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該項目由我校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瀋陽工業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河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北京市朝陽區三環腫瘤醫院、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悅動奇點(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鑫東華騰體育器械有限公司、大廠回族自治縣夏墊佳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共同參與。
「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專項的成功獲批,將助推我校整合技術資源優勢,凝聚科研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充分發揮「體醫融合」在增強人民體質、促進運動健康、防控慢性疾病等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科學健身綜合示範模範工程建設,為促進國民健身科學化水平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我校獲批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5項
近日,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公布《2020年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立項項目名單》,北京體育大學獲批5項,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2項,青年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
在上述項目中,新聞與傳播學院2項(含決策諮詢重點項目和青年項目各1項),中國奧林匹克高等研究院1項(重大項目),體育商學院1項(決策諮詢重點項目),國家體育總局幹部培訓中心1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項目)。
具體立項名單如下: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是北京市文科類最高級別的科研項目,致力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新,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界為黨和人民事業發揮思想庫作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
獲批人員科研簡介:
黃亞玲
女,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體育社會組織,體育治理,奧林匹克文化
研究成果:發表學術論文(含文章)112篇,獲得部級以上學術獎勵8項,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包括重大、重點、一般課題)以及省部級以上課題40餘項,專著與編著(包括教材)29部。起草了全國政協關於《構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發揮體育社會組織的作用》的專題調研報告;主持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體育社團社會責任研究》《新時代我國體育社會改革研究》等國家社科課題;完成了《改革背景下的全國單項體育協會治理模式研究》《新冠疫情對東京奧運會準備工作的影響及應對研究》《三億人上冰雪行動計劃》《我國多元化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理論框架》《購買體育社會組織公共服務試點評估指標體系》等國家體育總局委託課題。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論中國體育社團——國家與社會關係轉變下的體育社團改革》《中國體育社團的發展——歷史進程、使命與改革》《人文奧運研究》《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實施研究報告》等。
白宇飛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體育戰略規劃、體育經濟
研究成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體育總局決策諮詢重點項目等各類橫縱向科研項目2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含合著)、教材1部,發表中英文核心期刊論文逾30篇。
李嶺濤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全國十佳廣播電視理論人才
研究方向:媒體融合,傳媒經濟,體育傳播,受眾行為
研究成果: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橫縱向項目20多項,發表論文130多篇,出版著作20多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