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橋圖鑑:廊橋之上聽風雨,笑看稚童戲溪魚

2020-12-09 騰訊網

"

橋,水梁也。駢木為之者,即為橋。

一座橋,可穿越江河,可溝通兩岸,可連結八方。

居住在福州這個多水的城市,自然離不開橋梁。據記載,在清朝以前,福州地區曾有古橋797座,至今仍存400座左右。

古橋下,是潺潺的流水,訴說著曾經的故事;古橋上,是熙攘的人群,走過現代與歷史。

"

河道蜿蜒,水系豐富,是福州的自然;碼頭林立,橋跨江面,則是福州的風貌。王世懋就曾在《閩部疏》感嘆道:「閩中橋梁甲天下」。

橋上石刻,橋下結構,歷史風雲與民間智慧,就凝聚在方寸之間。彎彎一抹,成為我們生活風景中足夠厚重的「彩虹」,足夠方便的支撐。

「廊橋之上聽風雨,笑看稚童戲溪魚」,百年前的古橋上,依然有人走過。

讓我們走近它們,讀讀曾經的「小橋流水人家」。

洪山橋在福州城區西口,這是福州南北溝通的重要關口。古時候,閩北的木材、毛竹,都要順江南下,經過這座洪山橋,才能到達福州的三保、義洲和臺江碼頭,再運往福州城內各貨棧、商店。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

△民國時期的洪山橋

在《閩遊滴瀝》裡,鬱達夫細細記下了福州的美食:「洪山橋畔的義心樓,以吃形同比目魚的貼沙魚著名;倉前山的快樂林,以吃小盤西洋菜見稱,這些當然又是菜館中的別調。」

據說正德皇帝下江南時,吃了這洪山橋邊的紅燒貼沙魚,也連聲叫好。

在清末民國初,橋邊還有兩家洪山橋光餅店:1881年開業的新義興和稍後開業的源利

那時候,路過洪山橋,滿是人間煙火的香味,紅燒魚的鮮香加上光餅的鬆軟,拂面的風都饞人。

如今,洪山古橋已成斷橋,仍然佇立在江水之中,訴說著百年的歷史。

新橋建成,現代化的大廈林立,我們卻依舊能在橋畔尋覓到曾經的那份人情味。

洪山橋畔,新義興光餅還保留著「洪山橋光餅真好吃」的誠意,橋下水漲水落,食客來來往往,不變的是那份質樸與真心。

多年前,在洪山橋過路的人就喜愛著這一份酥鬆軟糯,光餅物美價廉,既方便又可飽腹,現吃現做,拿到手裡還熱乎著。

在雨後初晴的下午,坐上公交車到洪山橋,在南岸觀景橋看看風景,獲得一份開闊和平靜,餓了就去尋覓些吃食,不做太多的思考,只是漫遊在橋上橋下,做個閒人。

恍然間,生命就這樣交付給了純粹的美好。

吃過飯,再慢悠悠地坐上公交到楊橋中路,就能進入陸莊巷

巷子裡藏著一座古橋,和一個家族的往事。

陸莊,是宋朝福州有名的園林莊園,陸莊主人一家三進士,父親陸宣做過潮州知府,陸蘊、陸藻兄弟倆都做過福州知府,他們購地百畝,興建園林,留下一方詩情畫意。

陸家莊園通往莊外的石橋,就叫做陸莊橋。現在沿著橋走過,會走到西洪小區的後門。

明朝的時候,閩都十才子之一的王偁曾來到這裡,他這樣記敘陸莊的景致:「萍散山流影,雲收月墜天。願隨鷗鶩侶,薄暮宿寒煙。」

綠波倒映著小山與雲朵,水鳥結著伴暢遊,享受陸莊橋下的安逸與靜謐。

觀察下橋身,我們能看到「乾隆歲次戊申,立冬吉旦重修」——橋上的石刻記載著它的歷史,由於年久受損,這座古橋在清朝時又經居民重修。

橋上的木構亭子,則掛著這樣的楹聯:「視之不見求之應,聽之無聲叩有聲」。原來,在陸莊橋南,還有「眾神把守」。

橋南的佛龕裡供奉著如來佛,將軍神龕供奉著高將軍、馬將軍、洪將軍,高將軍為宋代名將,也就是閩劇《斬鄭恩》裡那位俠肝義膽的高懷德。

走累了,就可以坐在橋上的美人靠,選個舒服的姿勢,聽身邊的人嘮著家常,太陽不知在什麼時候就落下去了。

千年之前,也曾有宋朝的福州人閒坐於此吧。

根據《閩都記》記載,陸莊橋附近還有陸藻修建的「溫泉坊」:「郡人群浴於此,混雜頹廢」。

洗完溫泉,就到橋上吹吹風,那樣的場景,也許正完成了《論語》中令孔子稱嘆的人生理想:「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千百年前的小橋流水,如今依舊在承載著生活的暖意,和平凡日子裡的小小幸運。

我們都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個俗語,在小說《隋唐演義》中,他是一員大將,用一對板斧為武器,性格直爽,脾氣火爆。

在傳說中,這位將軍還在福州修了一座橋,那便是路通橋。

坐公交車到打鐵壋,再前行幾百米,就可以看到路通橋。

據說,當年這處頻發水災,百姓苦不堪言。程咬金當時身為國公,來到福州察看。

他看到當地居民因水患流離失所,便決定借建橋的機會,來賑濟災民,改善他們的生活。於是便上奏朝廷,要求了一大筆錢,說要建一座橋,這座橋「人立橋頭,不見橋尾」。

程咬金修建了這座路通橋後,便將餘下的銀兩都分發給災民。

《閩雜記》中還提到,福州水患是由「水族五怪」引起的,有五位秀才屬「驅瘟之神」,被稱為五位靈公。傳說當年程咬金建橋時,也多虧了靈公相助才建成路通橋。

這些故事流傳在民間,又被編入評話中,寄託著人們對這位勇猛將軍的美好想像。

五一中路,還有一座有故事的「雙面」古橋。

它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劉公橋」,一個是「高升橋」。

這座橋一開始叫做劉公橋,是一個叫做劉鳳卿的人在康熙年間建造的。據傳,他重視教育,熱心辦學,讓鄉裡孩子讀書。劉鳳卿的兒子上京趕考,就在這裡過河。劉鳳卿在榕樹下許願,如果自己的兒子高中進士,就在河上建一座橋。

後來,他的兒子金榜題名,劉鳳卿便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修建了這座劉公橋。

後來,劉鳳卿的兒子因清正廉明被提拔,做了高官,此為「高升」。

嘉慶年間,這座橋已遭損毀,便又由鄉人集資重建,改名為高升橋,以寄託民間出仕為官,成就一番事業的願望。此外,為了紀念劉公這位最初的建橋者,當地居民又在橋北欄板上,補刻了創建者劉鳳卿的名字。

三保街河上,有一座彬德橋,始建於明朝,它的故事就包含在它的名字中。

從前,福州是三大木材集散地之一,借著水道,閩江上遊的木材被紮成木排,順流而下,集結在義洲和白馬河兩岸加工並進行銷售。木材商人們便組成了木幫商會「彬社」, 「杉」字和「木」字拼在一起,就是「彬」字。

他們做生意講究江湖義氣,堅信好品行才有好商運,彬社成員們做了許多善事,幫助周邊居民救火,將無家可歸者義葬……商人重利,也重德行。

彬德橋正是他們這一份善心的歷史見證,這座橋始建於明代,清朝光緒年間由彬社籌資重修,方便了周邊的交通。

這座古橋凝結著他們的德行,積聚著老福州踏實的江湖氣:做好人,行好事,造福他人。

在馬尾,有一座千年古橋,它曾見證過時代風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唐朝末期,閩王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就在迥港(現在叫做邢港)上建造了一座通海石橋,便是迥龍橋,從此,這裡成為了海外通商的必經之地。

這座橋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是通往閩江下遊和閩東地區的唯一通道,如果沒有這座橋,就無法打通閩東、浙江的陸地通道。

無可取代的位置,便是最好的時代際遇,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迥龍橋見證了無數繁華。

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多次駐紮在迥港,想必也曾在這座橋上走過。

堅實的石橋建起,恰似蒼龍騰空,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飛躍,商船隊伍從閩安碼頭出發,跨越大洋,戰勝風浪,將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品運往各國,讓全世界體味到中華的魅力。

△當地居民在迥龍橋上遊神

南公園正門左側,新港河上的河口萬壽橋也曾是風雲焦點。

三百年多前,這裡是外國使節駐舶地,明清時期,琉球國進貢船均在此處停泊上岸,這座古橋,是中琉關係的重要史跡。

當時,主管福建海外朝貢的太監尚春修建了一座木橋,這座橋將新港的碼頭、船廠和海外朝貢的管理處、接待處等連通,成為一體。康熙年間,又改建為石橋,便成為今天看到的河口萬壽橋的樣子。

多年來,身邊的一切似乎都在不停地變化,但這些古橋為我們保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走過它們,撫摸橋上的印記,辨認石刻上的內容,也許就能更進一步地了解曾經,了解我們所來之處,了解我們將要去往何方。

每一座橋,都通往不同的精彩,都綿延出不同的生活路線。

走過白馬,去吃一碗噴香的粉幹,配上點滷味,品味專屬於福州的好味道。

漫步三通橋,看兩岸水鄉的情致,咖啡館和古蹟棲居在一起,古老和現代在此交融。

到了晚上,可以去星安河吹吹風,曾經,這裡是「三橋漁火」中的一橋,槳聲燈影中,浸潤著歲月的溫柔。

跨越東西,溝通南北,承載歷史,綴連美景,這些古橋延伸出的不僅有距離,還有生活的更多種可能。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互動一下

你家附近有哪座古橋?

你還知道福州哪些古橋?

它們又有著什麼奇妙的故事?

又有哪座你記憶中的古橋

在今天已換新顏?

歡迎在評論區

分享給我們

近期回顧

在元帥路過夏天,任蹄髈烤肉蔥餅擔仔麵的香味拂面而來

願我們都能夠好好吃飯,認真生活

左擁右抱,萌狗成群|福州夏日擼狗指南

快收下這份專屬於福州人的擼狗指南~

學生時代勾你饞蟲的街邊店,你和它上一次見面隔了幾年?

懷念一所學校,可以從它的專屬味道開始。

-END-

相關焦點

  • 「最美」中華古廊橋,無一顆釘子,屹立數百年曆經洪水而不倒
    看了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的朋友,一定會給畫面中高拱的木橋留下印象,橋上車上的水馬龍一定會很熱鬧, 一千多年前,沒有工程機械的輔助,古人不得不感嘆是怎麼建起這麼大範圍的木橋的, 社會曾經認為這樣的造橋技術已經消失了,直到20世紀70年代,橋梁專家茅以升在浙江南山地溫州泰順看到了非常相似的舊廊橋
  • 當年的《廊橋賦》描述了什麼特色?
    隨著南宋的滅亡和元朝的興起,經歷戰亂的成都憑藉蜀地獨特的人文氣息和雄厚的商業底蘊逐漸從戰爭的傷痛中恢復了元氣,錦江之上船帆來往穿梭,古廊橋之上設立元朝政府的稅務官站,這座古橋曾多次在馬可波羅的筆下被提及,也見證了當年成都商業興盛的景象。
  • 這座古橋不一般,橋亭上可以做戲文打虎跳!坐標海曙區鄞江鎮…
    前兩天,他發貼曬了海曙區鄞江鎮的一座古橋,這是一座別致的橋! 梅園大橋位於大橋村的中心,南北向橫跨於梅溪之上。據網友了解,該橋始建於南宋,後歷代多次重修。橋全長9.6米,寬3.7米。
  • 重慶開州臨江鎮有一座廊橋,仿古風格,位於南河之上
    重慶開州臨江鎮有一座廊橋,仿古風格,位於南河之上,橋是經常有的,但是在一部分地區很少能看到走廊上的橋,簡單來說,廊橋可以蓋上加蓋的橋,保護橋,另外,還有避雨、提供娛樂設施等功能。在重慶市開州區,據筆者所知,目前境內有3座廊橋,一個是溫泉鎮的七裡潭廊橋,這是一座古老的廊橋,建於清代的石木結構,是縣級文物保護部門,一個是漢豐湖調節堤上的風雨廊橋,規模很大,另一座廊橋在臨江鎮。
  • 臺江:古橋應有語,慢訴風雨情
    StartStopStartStop福州臺江區內水網稠密,河道縱橫交錯,行走間宛如置身水鄉。河上的一座座古代橋梁則串連起臺江區的洲港河灣,這些古橋見證歷史,承載傳說彰顯出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在締造「白馬觀潮」奇觀的同時,還曾是福州水上貿易的重要動脈。它的建造還得歸功於白馬河的特殊使命。清末,閩江上遊的木材紮成木排順水而下,集結在臺江義洲、幫洲的白馬河兩岸,為溝通義洲與上下杭,木幫商會的商人們集資興建了白馬橋。此橋東連夥販街,西接泰山廟,修通之後, 白馬河兩岸商業貿易愈發紅火,與上下杭構成聞名閩都的商業文化帶。
  • 重慶黔江,靚麗風雨廊橋的前身,是一座搖搖晃晃的人行吊橋
    到過黔江的人都知道,黔江不但有世界第一風雨廊橋,還有一座白天氣勢雄偉、晚上金碧輝煌的風雨廊橋「長生橋」。黔江有冊山河和城北河兩條河流在市中心交匯,形成了有名的三岔河,過去,從城東到城南或者城西需要涉水過河,上世紀80年代黔江發生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後,為了方便市民過河,政府部門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人行吊橋,人們行走在吊橋上,橋身擺動、晃晃悠悠,膽小的人甚至不敢上橋挪動半步。
  • 踏霞漫步紅海灘,廊橋之上長鎖愛夢
    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擁有眾多景點,其中象徵著愛情與浪漫的「向海同心」「廊橋愛夢」則是情侶們的網紅打卡區。「向海同心」是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最浪漫的愛情紅海區,景點以愛為門,以海為窗,向海同心的棧橋走勢如行雲流水,蜿蜒入海。棧橋上夢回亭廊、同心橋、情網、觀景臺景觀小品等精緻華美,意境優美而遼遠。
  • 從化區呂田鎮風雨同心廊橋及濱河廣場落成
    近日,呂田鎮風雨同心廊橋及濱河廣場落成使用。區領導譚凱平、孫柱、盧鳳萍、潘慧蘭,區檢察院檢察長等,以及捐贈企業代表、各鎮(街)商會代表,呂田鎮領導班子成員、各村居黨組織書記等參加。
  • 22分鐘的默片,黑澤明氣質,定格動畫《風雨廊橋》突破國漫常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說繼《全職高手》《羅小黑戰記》《大護法》《大理寺日誌》等優秀國漫作品接連出現後,又有一部定格動畫《風雨廊橋》默默上線。這種有些「老派」的表現手法和粗糲的畫風在目前確實不算是主流國漫的一員,但從觀眾口碑上看,它匠心獨妙,在2020年的國產網絡動畫中堪稱一部佳片。
  • 文藝觀|多地文物古橋被衝毀,專家:當務之急是尋回橋構件
    持續監測,及時搶救建築構件為何這類古橋、古建築如此「脆弱」?多位文保專家向南方+記者表示,洪澇、地震屬於自然災害,具有不可抗力,對於古建築保護而言是一大難題,在日常防護的基礎上,更多應關注後續的保護修繕。「最重要是做好相關構件的搶救,這樣在災後重建的時候能為古橋保留更多真實性,以免失去『古橋』的意義。」
  • 重慶這些掩藏時光的古橋 斑駁痕跡見證滄桑變化
    歲月在青色的石板上留下痕跡,古橋上被風雨吹蝕剝落的欄杆已被翻新,橋下橢圓的石拱,卻好似一雙深沉的眼,凝視著周圍一切的暮暮朝朝。幽幽草木,潺潺溪水,隱藏在角落裡的石碑,連接古廟的斑駁的石板,布滿橋身的青苔,褪了色的浮雕……都化作了古橋靜穆的嚴莊,古老的滄桑,古樸的遺韻。踏橋而過,輕撫欄杆,絲絲清風,細細蟲吟,古橋幽閒。
  • 景美人少,成都這11座古橋五一待你瞧
    其中,又有多少古橋現存於世呢?我們查詢了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官網2018年10月最新公布的《成都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以及成都市住建局歷年公布的「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共16批次),梳理出了成都這11座現存於世的古橋,供你五一打卡!
  • 「古蹟探真」「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北海公園裡藏著哪些古橋
    在北海的湖面上劃著小船遠處的白塔映在水面讓很多人對北海充滿嚮往去北海划船也是很多人兒時的美好記憶但是您知道嗎除了古老的建築外北海的古橋也是一大看點公園內擁有眾多年代久遠的古橋是皇家園林景觀建築的一部分古人橋梁建造的智慧和審美理念今天,文旅君就帶您一起了解北海公園的那些「橋」
  • 中國的古橋,真美!
    在這片古老而蒼勁的大地上這些古橋如同「長虹」「玉帶」「新月」在粼粼水光的倒映中撼動千千萬萬人的心(中國現存主要古橋分布,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詩句出自卞之琳在這古橋煙雨中似水的柔情滋潤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古橋身上所擁有的極致之美橋的本質在於連接作為一條
  • 長虹臥波 龍巖城區龍津河上增添一座大型仿古廊橋
    日前,記者又欣喜地看到,一座飛簷翹角、美輪美奐的仿古廊橋,矗立在龍津河上。自從中心城區疫情得到防控各大公園重新開放以來,市民紛紛走出家門,遊覽三角橋下的景觀旅遊體驗帶,賞仿古廊橋美景。▲龍津河上的廊橋全景▲龍津河景觀旅遊體驗帶的長廊▲老人在河邊長廊練功▲龍津河景觀旅遊體驗帶一角據了解,去年9月開工的廊橋基於東風水閘現狀的提升改造,項目總投資約830萬元,其中土建投資約400萬,建成後在平水期及枯水期進行擋水,形成水面,美化城市景觀,給人們提供更好的休閒娛樂場所。
  • 溫州泰順廊橋——人在廊中遊,橋在畫中走
    「廊橋」顧名思義,就是有廊屋的橋。泰順廊橋是中華廊橋文化的集中體現。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在以前交通主要靠兩腳行走的年代,走十幾裡都難以見到人煙。先祖們的智慧是在橋上建造屋簷,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腐蝕,還能起到避風擋雨的作用,有的廊橋還有供人暫居的房間以及商鋪。「廊橋」這一稱謂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採用的。幾百年來,泰順人一直稱木拱廊橋為「蜈蚣橋」,實際上木拱橋並沒有「蜈蚣腳」,只是遠觀外形似「蜈蚣」。
  • 中國古橋,有多美?
    (中國現存主要古橋分布,製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橋不僅存在於現實生活中幫助人們歡聚、交流更構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詩意世界(詩句出自卞之琳《斷章》,下圖為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呈坎鎮的石橋(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後壟村古橋,為木拱橋,攝影師@林祖賢)
  • 800歲彩虹橋、500歲鎮海橋、400歲樂成橋……多地文物古橋被衝毀...
    該橋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一座古廊橋,不僅被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更是國務院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安徽兩天兩座古橋被洪水衝毀 6日,安徽旌德縣一座始建於明代、清代復建的樂成橋受洪水侵襲,11孔的古橋在3小時內僅剩4孔,損壞嚴重。
  • 千年古橋重光!來潮州牌坊街北段看太平橋和非遺雕塑
    當天早上,深埋地下多年的千年古橋——太平橋終於重光。不遠處,8組展示潮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銅製雕塑也正式亮相。市民遊客參觀國家級非遺項目雕塑展示。市民遊客參觀國家級非遺項目雕塑展示。千年古橋得以重光來之不易。
  • 閩浙廊橋②從壽寧到泰順,廊橋連接的是山間生活
    浙南、閩北山區溪流縱橫,山巒疊嶂,先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造就閩浙古廊橋建築群。這一地區現共有保存完整的木拱廊橋數百座,佔全國現存同類廊橋總數的80%。其具體分布範圍大致在浙江甌江水系以南、福建閩江水系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