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想講一講唐宋變革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唐宋變革」這個詞就像「絲綢之路」一樣,都不是我們自己的發明。很遺憾「絲綢之路」是德國人提出來的,它把古代歐亞貿易的這條線用「絲綢」這個概念加以概括,變得非常好記,所以我們現在都很熟悉。「唐宋變革」沒有「絲綢之路」那麼有名,它也不是中國學者或者古代就有的概念,而是由一個叫內藤虎次郎的日本學者提出來的。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出現一批偉大的學者,內藤虎次郎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繼承了日本的文化傳統,另外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思想非常開放,對各種知識非常的關注,並且也越來越關注中國,「唐宋變革」就是他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看法。
內藤虎次郎第一個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社會從中古進入到近代的關鍵就在唐宋之間的概念。他提出幾個很重要的區分,我舉幾個例子。如從一個地域統一的帝國到一個文化制度統一的帝國:唐帝國下面實際上有很多種文化不同的區域,但在地域上很統一,佔據了極大的疆域;而宋朝在地域上遠遠不能跟唐朝比,但是在文化制度內部卻高度統一,即只要是宋朝的成員,對朝廷就有高度的認同感,這個認同感超過了唐朝人對唐朝的認同感。此外,唐朝是由一小撮精英統治的,門閥貴族佔據了政治的核心,到了宋朝就不一樣了,在宋代只要是個讀書人,憑藉這一身份就能比較容易地進入到政治社會的管理階層,這跟唐朝是不一樣的。唐朝是一個等級很森嚴的社會,宋朝相對比較平等。唐朝皇權是在貴族支持下獲得的,宋朝實際上是一個君主獨裁的社會。宋朝的君主越來越強調對所有的政治力量的控制,他不能再犯唐朝的錯誤,讓力量下移,讓下面的人控制軍事、財政,而是要把所有東西的最後決定權集中在皇帝手上,這是宋朝從一開始就建立的政治體系。
宋朝的人有一個說法,叫「祖宗家法」,就是建立的制度絕對不能改。這個制度包括什麼?比如說重文不重武,武將在政治體系裡面沒有很高的地位,他們雖然可以獲得很多好處,但是在政治地位上跟文官沒法比。另外一個就是重視內部的穩定,而不在乎向外的擴張,這是一個國策。我們知道蔣介石抗戰時講「攘外必先安內」,這不是蔣介石發明的,而是宋朝的概念,就是首先要確保內部的穩定。它考慮的是皇家本身要生存下去,必須以存在為前提,因為它從唐朝的經驗看到,外來的威脅雖然有時候挺危險,但是畢竟動搖不了根基,真正動搖政權根基的是來自於內部的危險。所以宋朝強調內部的整合,比較重視「文」,因為文人有道德感,儒家思想的意識比較強,對朝代的認同感比較強,並且在此基礎上,強調君主獨裁。
最後一個我想講的不同,就是唐朝是一個多元的信仰體系,各種宗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尊重,但在宋朝把儒學凸顯出來,凌駕於其他宗教之上。當然宋朝佛教、道教也很興盛,在私人生活空間裡邊也有很多作用,比如我們講的飲茶之類的習慣,跟禪宗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但是從政治理念來講,儒家的思想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社會也變得越來越不同了,而這一些不同,最早就是由內藤虎次郎指出來的。自從他在二十世紀初提出這個看法以後,中西方學者對這一段的討論,不管同意還是不同意,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他的說法展開的。我這裡舉一個外國人為例,託克維爾提出我們大家都應該看一下他的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是一本討論法國大革命的很有名的書。我把他跟內藤虎次郎放在一起,實際是想指出內藤虎次郎「唐宋變革」的思路啟發自何處。以前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總以為這是日本學者的發明,覺得日本學者很了不起,比中國學者更早地找到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但是最近我發現內藤虎次郎的講法,即唐到宋的中國社會的變化,就是從一個貴族社會變到一個以士大夫為基礎的君主獨裁社會的,實際上完全套用了託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的觀點。
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看一下《舊制度與大革命》那本書,寫得非常精彩。我用一分鐘的時間概括一下他基本的思路。以往我們都是把法國大革命看成是一場革命,甚至是一場資產階級的革命,造就了一個跟此前君主獨裁完全不同的新世界。託克維爾第一次提出,法國大革命實際上有很強的歷史延續性,它完成了以前法國社會已經出現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之前沒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於是通過大革命這麼一種激烈的手段實現了。實現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法國社會越來越趨於中央集權。他這個觀點影響很大。
託克維爾出身貴族,對法國大革命很反感。他認為法國大革命造成了很強大的獨裁體系,剝奪了個人自由。根據他的講法,以前君主獨裁的法蘭西王國時代,比如說路易十四這些很強大的君主時代,貴族還是享有自由的,那個時代實際上是貴族跟王權共存的時代,但是到了大革命之後,這個時代結束了,甚至在這之前就結束了,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越來越平等了。我覺得內藤虎次郎就是受他影響的。他把宋朝放在那個框架下看,宋朝社會一方面君主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皇帝說了算,但是下面的人越來越平等。這有一個好處就是中國社會內部的活力加強了,所以宋朝雖然不如唐朝疆域廣闊,軍事上也沒有唐朝成功,但它內部的統一加強了,內部越來越少人提出為什麼要效忠於這個朝代的疑問,因此宋朝如果沒有外來政權入侵的話,實際上還是可以存在更長時間的,因為它的文化、政治結構非常穩定,很少出現內亂。
陸揚,1965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先後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堪薩斯大學。代表作《清流文化與唐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