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作為一種貴重金屬,從古到今都是富足和高貴的象徵,更是財富和地位的代表。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使用黃金最多的朝代應該是西漢。那時候,只要涉及到金錢交易,基本上都要用到黃金,比如:買東西、受賞賜,甚至,交罰款,都使用黃金。這不免讓人們感到奇怪,西漢時期的黃金資源真的如此豐富嗎?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到了東漢及之後的各個朝代,黃金的使用量卻在大幅度減少呢?是什麼讓黃金的存儲量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去過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朋友們,相信都會被那一大堆金光四射的西漢金餅所吸引,這堆金餅共有219枚,是1999年在西安郊區的一個磚廠發現的。而且,這些金餅每枚的重量達到了247克,也就是漢代的一斤重量。因此,這些金餅的出土,從一個方面證實了歷史典籍中,關於西漢多金的相關記載。
那麼,這四萬多斤的黃金,到底從何而來?其中,又蘊含了哪些歷史故事?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公元前205年冬天。
時間回到了西漢時期,那一年的大雪連續下了一個多月,楚漢爭霸仍在繼續。當時,雙方部隊在滎陽地區對抗,僵持不下。作為楚霸王的項羽,對於這樣的局面早就看不下去了,著急著要打贏這場戰爭。於是,項羽想方設法要阻斷漢軍運送糧草的通道,想通過這個辦法,讓漢軍斷了補給,從而無力抗戰。
再看,劉邦帶領的漢軍一方,在這種風雪連天的氣候下,漢軍運送糧草的通道還不斷受到楚軍的騷擾,這的確讓劉邦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也很想快點結束戰鬥。正在劉邦一籌莫展之際,將領陳平向他獻上了一計,利用黃金離間楚軍。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沒有人能夠抗拒黃金的誘惑,特別是在楚軍內部有非常耿直的鐘離昧和範增,所以,用這個辦法離間楚軍一定能成。
劉邦聽後非常贊同,於是,馬上命人拿來了4萬斤黃金交給陳平,並任由他處置。之後,在十二月的一個深夜,陳平將這批黃金中的一部分裝上了車,用來收買楚軍內部的士兵,讓他們散布關於鍾離昧的謠言。沒幾天功夫,鍾離昧自恃勞苦功高,不滿項王統治,甚至,還要聯合漢軍滅掉項氏,自立為王的謠言,在楚軍的帳內傳開。之後,聽到謠言的項羽信以為真,不僅對鍾離昧不再信任,還慢慢疏遠了他。
到了第二年的四月,陳平又利用剩餘的黃金,買來了牛羊豬三牲,做成了一桌非常豐盛的酒席,然後,在自己的營帳內等候項羽派來的使者。等到使者來了以後,他先是命人將之前做好的美酒佳餚端到使者的住處,在進門的時候,假裝說道:「我以為是亞父範增派來的使者呢!」接著,又將好酒好菜端走了,換成了非常劣質的食物。使者看到這樣的情形,自然會回去向項羽稟報,讓項王對範曾產生猜忌之心。
後來,此事被範增知道之後,主動請求告老還鄉,但最後,他還是病死在了回鄉途中。
由此可見,劉邦利用四萬斤黃金,將項王的左膀右臂逐一「砍掉」,並讓他在兩年後,敗於烏江,自刎而亡。
可以說,西漢就是用這些黃金開創而來,且預示了它將是一個多金的王朝。此外,西漢的多金,在相關的歷史資料中,也是有所證實的。除了上面說到的那四萬斤黃金以外,西漢的黃金庫存數量也是令人驚嘆的,數額巨大,堪稱中國歷代王朝之最。
根據《魏晉南北朝史》中的記載: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其國庫的黃金總儲備量,就已經在百萬斤以上。按照當時的度量來計算,西漢時期的1斤折合今天的重量是在248克,那麼,其當時的百萬斤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就是248噸。
我國在2020年中國的黃金儲備為1600噸,也就是說,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量已經達到了我國當前黃金儲備的15.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重。而且,在《漢書》中,更有很多關於西漢帝王賞賜黃金的事例,且每每出手都是相當闊綽。動不動就是千斤萬斤,似乎黃金在帝王之家,就跟蘿蔔白菜一樣平淡無奇。
劉邦的大兒子劉盈,曾經重金打賞為劉邦操辦喪事的工作人員,一級將軍一下就給了40斤黃金。此外,在漢文帝劉恆繼位後,犒賞之前斬殺呂后親屬的有功之臣,給了周勃5000斤黃金,陳平、灌嬰各2000斤黃金,豪橫之氣令人瞠目結舌。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西漢時期出現如此多的黃金呢?
首先,應該得益於西漢前期多年的積累。黃金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經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寶藏之物,到了戰國時代更是視為珍寶,使統治者們到處搜羅黃金。此外,當時非常強盛的楚國,地處汝漢地區,本身就是黃金的生產之地。而秦國統一六國之後,也積攢了大量的黃金在國庫中。
最後,秦楚兩國的財富,都轉移到了西漢。
其次,伴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西漢的採礦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黃金開採技術的提升,讓更多的黃金不斷被生產出來,使西漢本來就非常多金的國庫,變得更加充實。
再者,西漢時期的黃金產地與過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同時,參與採金的人數也大幅度提升,這必然讓其產量倍增。然而,由於很多人都看到了採金有利可圖,致使大批的勞動力都跑去挖金子了,農業人口出現銳減,這也迫使漢元帝不得不提出了一條規定:罷採珠玉金銀鑄錢之官。
由此,進一步證實了參與挖金的人是非常多的,不然,政府也不會弄出這麼一條明文規定來。
最後,對外貿易促進了西漢黃金數量的積累。西漢時期,中國與羅馬的對外貿易頻繁。當時,中國的絲綢備受羅馬人喜愛,為了換取絲綢,羅馬人每年都要在中國消費超過五噸黃金,數量非常可觀。總之,在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西漢的黃金數量眾多。
而且,當時黃金的用處非常廣泛,除了作為貨幣以外,還可以用在繳納政府的酎金、替人贖罪,以及賞賜、祭祀、罰款等等。
可以說,黃金在西漢時期起到了稱量貨幣的作用。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史記·項羽本紀》、《資治通鑑·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