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西漢時期出現如此多的黃金呢?連賞賜都是按噸位算

2021-01-11 騰訊網

黃金,作為一種貴重金屬,從古到今都是富足和高貴的象徵,更是財富和地位的代表。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使用黃金最多的朝代應該是西漢。那時候,只要涉及到金錢交易,基本上都要用到黃金,比如:買東西、受賞賜,甚至,交罰款,都使用黃金。這不免讓人們感到奇怪,西漢時期的黃金資源真的如此豐富嗎?如果真是這樣,那為什麼到了東漢及之後的各個朝代,黃金的使用量卻在大幅度減少呢?是什麼讓黃金的存儲量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去過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朋友們,相信都會被那一大堆金光四射的西漢金餅所吸引,這堆金餅共有219枚,是1999年在西安郊區的一個磚廠發現的。而且,這些金餅每枚的重量達到了247克,也就是漢代的一斤重量。因此,這些金餅的出土,從一個方面證實了歷史典籍中,關於西漢多金的相關記載。

那麼,這四萬多斤的黃金,到底從何而來?其中,又蘊含了哪些歷史故事?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公元前205年冬天。

時間回到了西漢時期,那一年的大雪連續下了一個多月,楚漢爭霸仍在繼續。當時,雙方部隊在滎陽地區對抗,僵持不下。作為楚霸王的項羽,對於這樣的局面早就看不下去了,著急著要打贏這場戰爭。於是,項羽想方設法要阻斷漢軍運送糧草的通道,想通過這個辦法,讓漢軍斷了補給,從而無力抗戰。

再看,劉邦帶領的漢軍一方,在這種風雪連天的氣候下,漢軍運送糧草的通道還不斷受到楚軍的騷擾,這的確讓劉邦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也很想快點結束戰鬥。正在劉邦一籌莫展之際,將領陳平向他獻上了一計,利用黃金離間楚軍。

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沒有人能夠抗拒黃金的誘惑,特別是在楚軍內部有非常耿直的鐘離昧和範增,所以,用這個辦法離間楚軍一定能成。

劉邦聽後非常贊同,於是,馬上命人拿來了4萬斤黃金交給陳平,並任由他處置。之後,在十二月的一個深夜,陳平將這批黃金中的一部分裝上了車,用來收買楚軍內部的士兵,讓他們散布關於鍾離昧的謠言。沒幾天功夫,鍾離昧自恃勞苦功高,不滿項王統治,甚至,還要聯合漢軍滅掉項氏,自立為王的謠言,在楚軍的帳內傳開。之後,聽到謠言的項羽信以為真,不僅對鍾離昧不再信任,還慢慢疏遠了他。

到了第二年的四月,陳平又利用剩餘的黃金,買來了牛羊豬三牲,做成了一桌非常豐盛的酒席,然後,在自己的營帳內等候項羽派來的使者。等到使者來了以後,他先是命人將之前做好的美酒佳餚端到使者的住處,在進門的時候,假裝說道:「我以為是亞父範增派來的使者呢!」接著,又將好酒好菜端走了,換成了非常劣質的食物。使者看到這樣的情形,自然會回去向項羽稟報,讓項王對範曾產生猜忌之心。

後來,此事被範增知道之後,主動請求告老還鄉,但最後,他還是病死在了回鄉途中。

由此可見,劉邦利用四萬斤黃金,將項王的左膀右臂逐一「砍掉」,並讓他在兩年後,敗於烏江,自刎而亡。

可以說,西漢就是用這些黃金開創而來,且預示了它將是一個多金的王朝。此外,西漢的多金,在相關的歷史資料中,也是有所證實的。除了上面說到的那四萬斤黃金以外,西漢的黃金庫存數量也是令人驚嘆的,數額巨大,堪稱中國歷代王朝之最。

根據《魏晉南北朝史》中的記載: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其國庫的黃金總儲備量,就已經在百萬斤以上。按照當時的度量來計算,西漢時期的1斤折合今天的重量是在248克,那麼,其當時的百萬斤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就是248噸。

我國在2020年中國的黃金儲備為1600噸,也就是說,西漢時期的黃金儲備量已經達到了我國當前黃金儲備的15.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重。而且,在《漢書》中,更有很多關於西漢帝王賞賜黃金的事例,且每每出手都是相當闊綽。動不動就是千斤萬斤,似乎黃金在帝王之家,就跟蘿蔔白菜一樣平淡無奇。

劉邦的大兒子劉盈,曾經重金打賞為劉邦操辦喪事的工作人員,一級將軍一下就給了40斤黃金。此外,在漢文帝劉恆繼位後,犒賞之前斬殺呂后親屬的有功之臣,給了周勃5000斤黃金,陳平、灌嬰各2000斤黃金,豪橫之氣令人瞠目結舌。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西漢時期出現如此多的黃金呢?

首先,應該得益於西漢前期多年的積累。黃金早在春秋以前,就已經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寶藏之物,到了戰國時代更是視為珍寶,使統治者們到處搜羅黃金。此外,當時非常強盛的楚國,地處汝漢地區,本身就是黃金的生產之地。而秦國統一六國之後,也積攢了大量的黃金在國庫中。

最後,秦楚兩國的財富,都轉移到了西漢。

其次,伴隨著鐵器時代的到來,西漢的採礦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黃金開採技術的提升,讓更多的黃金不斷被生產出來,使西漢本來就非常多金的國庫,變得更加充實。

再者,西漢時期的黃金產地與過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同時,參與採金的人數也大幅度提升,這必然讓其產量倍增。然而,由於很多人都看到了採金有利可圖,致使大批的勞動力都跑去挖金子了,農業人口出現銳減,這也迫使漢元帝不得不提出了一條規定:罷採珠玉金銀鑄錢之官。

由此,進一步證實了參與挖金的人是非常多的,不然,政府也不會弄出這麼一條明文規定來。

最後,對外貿易促進了西漢黃金數量的積累。西漢時期,中國與羅馬的對外貿易頻繁。當時,中國的絲綢備受羅馬人喜愛,為了換取絲綢,羅馬人每年都要在中國消費超過五噸黃金,數量非常可觀。總之,在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西漢的黃金數量眾多。

而且,當時黃金的用處非常廣泛,除了作為貨幣以外,還可以用在繳納政府的酎金、替人贖罪,以及賞賜、祭祀、罰款等等。

可以說,黃金在西漢時期起到了稱量貨幣的作用。

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史記·項羽本紀》、《資治通鑑·漢紀》】

相關焦點

  • 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
    而且,包括金餅、金板在內的這些金器純度在99%左右。在開展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海昏侯墓主人已被確認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也就是歷史上的漢廢帝。身為第二代昌邑王、僅僅在位27天的西漢皇帝,以及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竟擁有如此之多的隨葬金器,這是否可以證明,西漢黃金保有量的確驚人呢?令人不解的是,進入東漢,巨量黃金卻突然消失。
  • 專家解讀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
    身為第二代昌邑王、僅僅在位27天的西漢皇帝,以及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竟擁有如此之多的隨葬金器,這是否可以證明,西漢黃金保有量的確驚人呢?      令人不解的是,進入東漢,巨量黃金卻突然消失。文獻中,黃金賞賜極為少見,即使有,也僅為十斤、百斤,早已不是西漢時期動輒萬斤、幾十萬斤那般「豪氣」。
  • 【歷史大爆炸】金子都去哪了——西漢黃金失蹤之謎
    如每千人進獻黃金4兩,以當時的中山國為例,人口66.808萬,需要繳納黃金2672兩。 僅此一項,西漢政府每年就可以獲得黃金2672兩。 加上其他賦稅,西漢政府可以說是財大氣粗。 《漢書》記載,整個西漢時期,皇帝前後賞賜黃金100多次,數量大約90萬斤。
  • 西漢這麼有錢?天量黃金又為何神秘消失?
    白雲翔說,在漢代,馬蹄金和麟趾金基本用於皇室貴族之間的賞賜、饋贈和供奉,不作流通之用。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開始鑄行五銖錢,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王莽時期之外,300 多年間,五銖錢一統天下。「類似於現代,一般流通的貨幣都用紙幣,黃金在民間也有,但不會拿出來做日常交換之用。」佛事吞金說過去曾有說法,認為是佛事興盛,金佛、金殿消耗巨大,導致西漢巨量黃金消弭於無形。
  • 漢朝黃金真的很多嗎?動不動就賞賜萬金
    筆者在讀關於漢朝的史書時,經常有關於漢朝皇帝賞賜將領萬金的故事,而在一次戰鬥勝利後,當時的皇帝竟然賞賜了將士們20萬金,而根據如今歷史學家的統計,僅在漢朝被賞賜出去的黃金就將近120萬斤,那麼古代的漢朝真的有如此數量巨大的黃金嗎?
  • 皇帝「賞金千兩」,真的就是100斤黃金嗎?
    那麼要是按照「賞金千兩」的標準來算的話,一個比我國現代財政弱的朝代(理論上每一個封建朝代都會比現代弱),要是皇帝每次封尚都按「賞金千兩」的規格來進行,那麼,數百年的王朝歲月中,皇帝把全國的黃金都搭上去,這樣的賞賜都不會超過一萬次。那麼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這些皇帝還不如當個昏君出去吃喝玩樂,因為賞賜起來反而更傷錢財。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劉備、諸葛亮、關羽毛、張飛所謂的論功行賞,就是憑藉功勞的大小而獲取賞賜,誰的功勞最大,誰的賞賜就最多,劉備手下有四個人的賞賜是最多的,劉備賞賜這四人的財物包括:黃金五百斤這四個賞賜最多的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為什麼是他們呢?
  • 強弩都拿它沒辦法,還被南朝皇帝賞賜重臣,諸葛亮筩袖鎧到底是何方神器?
    《南史·殷孝祖傳》中記,宋武帝曾經賞賜給殷孝祖諸葛亮筩袖鎧,原文為「御仗先有諸葛亮筒袖鎧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上悉以賜孝祖」。也就是說,這種鎧甲的防護力非常優秀,強弩都無法射入,怪不得會被皇帝作為賞賜重臣的禮物。
  • 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兩白銀?
    不過文獻中「金」有時也指黃金。戰國文獻中提到的「一金」,就是指一斤黃金,或一斤黃金所代表的價值——一萬錢,直到漢代也是如此。如果按後來的換算,一萬錢不過才十吊,價值有限。但以西漢的物價水平而言,一萬錢卻可以購買一百多石米。再經過換算,漢代的一克黃金折合人民幣40元,是較為廉價的。
  • 為什麼總有人認為秦漢的黃金是黃銅?考古證明那是黃金而不是黃銅
    黃金作為中國古代用於交易流通的特殊貨幣,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最富強的朝代之一就有西漢,在當時西漢是一個多金的朝代,但是據有關史書記載到了東漢這些黃金卻大量減少。秦漢時期儲備的黃金是非常多的,還傳出一字值千金的故事,而後來卻沒有那麼多黃金了,於是就有很多所謂的史學家站出來正面秦漢時期的黃金是黃銅,並不是真正的黃金。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秦漢時期的黃金其實就是真正的黃金。
  • 都說黃金值錢,但咱也沒法拿黃金買東西啊
    ▼01 郢爰:最早的中國金幣中國古代最早的金幣出現在東周時期的楚國。此前或許有零星的金貝、或是用金質物品作交換,但做成標準貨幣,楚國是第一家。這種按重量切割的計算方式,和銅錢按「個」鑄造不同,也和西方金幣先稱重再打制的方式不同。▼02 漢代:金子很多也很純毫無疑問,漢代黃金儲備超級多。在江蘇盱眙南窯莊出土的一隻金獸,單體重達9千克。而《漢書·霍光傳》中,更有「賞賜前後黃金七千斤」的記載。
  •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驅逐艦,驅逐艦巡洋化大噸位強火力,二戰炮驅的...
    因為在遊戲中德系驅逐是典型的炮驅,不僅火力非常兇猛而且隱蔽性高、視野也比其他三系的強,特別是到了後期居然出現了裝備四座雙聯裝150毫米口徑的炮驅,這使得它的火力非常強悍,那麼歷史上真的有裝備這麼大口徑的驅逐艦嗎?今天我們就通過萊茵金屬公司的炮炮回顧一下德系驅逐在二戰時期的發展。
  •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西漢滅亡後,劉秀創建了東漢,西漢與東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今人看漢末三國題材,都會覺得相比曹操、孫權來說,劉備最大的政治優勢在於有漢室血統。但是劉備的漢室血統源於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庶脈,而當時大漢王朝卻是漢光武帝劉秀建立的東漢。東漢雖名義上繼承了西漢,實際上卻是劉秀自己奮鬥開創的。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圖片:穿黃馬褂的御前侍衛劇照一、黃馬褂的重要性黃色明亮又顯眼,且和黃金一個顏色,金光閃閃的,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漢朝開始,黃色漸漸成為皇家專用色。觀察漢代以前的服飾顏色,可以發現皇室一直都沒有統一的顏色,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顏色都有。
  • 西漢和東漢有區別嗎?東漢的宗廟會不會供奉西漢的皇帝?
    中華上下五千年,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中有很多朝代,而且有很多朝代是以方位命名的,像南朝和北朝,東漢和西漢,那麼為何這些朝代在前面要加上方位呢
  • 公然抗旨卻被賞賜?名聲極差、但卻協助西漢走向強盛的酷吏群體
    在西漢時期,曾發生了這麼一起事件:一個妃子上廁所遭遇野豬,皇帝命令貼身侍衛前去搭救,但對方竟然抗旨不遵守;而聞訊此事的太后不僅不生氣,反而獎賞了這個侍衛幾百斤黃金。這個「侍衛」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名為郅都,不救妃子算小意思,後來他成了西漢知名酷吏,屠殺豪族、收拾皇親國戚毫不手軟,眾人聞風喪膽,送給他「蒼鷹」的外號;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司馬遷也毫不吝嗇的對他進行濃墨重彩的描寫。
  • 西漢景帝到武帝時期,非常講究的貴族生活
    因為開鑿得非常隱蔽,該墓在建成之後2000年都沒有被擾動過,直到1968年。它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為世人展現了西漢貴族生活畫卷。 墓主人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景帝第九子、武帝庶兄、劉備逢人必提的先祖,一位妥妥的西漢近支諸侯王。
  • 西漢酷吏,國之爪牙——郅都的悲劇人生
    郅都郅都是楊縣人,在漢文帝時期只是一個小小的郎官,因為直言敢諫,朝中上上下下都懼他三分。郅都立馬攔住了景帝,說:「陛下身邊美女多的是,少一個賈姬又有什麼?您一旦有個三長兩短,國家怎麼辦,太后怎麼辦呢?」漢景帝只好作罷,滿懷不安地盯著廁所,祈禱千萬別出事兒。好在有驚無險,野豬沒有傷害賈姬,只是在廁所裡轉了一圈就溜溜達達地出來了。
  • 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比如在漢代以前,因為冶煉技術的欠缺,導致鐵和銅也有交易的價值,根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123年,漢軍徵討匈奴,而有功的將士得到了20萬斤金的賞賜,這裡的金屬,實際上也就包括銅鐵。銀很久以前便已經是一種硬通貨,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又值得多少銀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