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始於2013年,目前,累計建成1.4萬餘家,已成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載體。但一直以來,在交通不便的山區縣,如何打破空間壁壘、交通桎梏等客觀因素,促進城鄉文化交流共享,成為亟須破解的一大難題。2018年,遂昌縣投入200多萬元,用共享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為全縣農村文化禮堂裝上「智慧大腦」,實現資源、活動、場地的共享,大家可以一起演、一起看、一起互動。疫情發生以來,儘管進不了禮堂,在家照樣享文化大餐。
今日工作參考欄目為您帶來,浙江遂昌以共享理念推進農村智慧文化禮堂建設的經驗。
文化服務送到村
過去,遂昌縣鄉村文明講師團為了給各村群眾上一堂課,有時來迴路上要花好幾個小時。自從有了智慧文化禮堂智慧中心,100多名講師團成員化身主播,大家各有分工,講授理論政策、傳統文化,養生知識等課程。
這個智慧中心就是「智慧大腦」,負責信息匯總、協調指揮、平臺操作、權限收放等,下接各鄉鎮文化站和農村文化禮堂,可通過LED屏、投影儀、電視機等終端實時接收視頻,也能向智慧中心傳輸活動視頻,而另一頭連的則是來自縣城平昌廣場、湯顯祖大劇院等公共文化場所。
在遂昌縣,城裡有的各項公共文化服務,在農村裡全都有。此外,當地還摸排需求,建立「服務清單」,形成理論政策、文化活動、鄉風文明、培訓教育、人文關懷五大板塊共計81項群眾認可度高的服務內容。通過移動平臺,網上點單、收集群眾需求、提供精品講座、預約文化禮堂場地,一鍵就能搞定。
2019年春季,當地就舉辦了一場茶葉種植技術培訓會,向全縣農民直播。授課人都是茶產業界的「大咖」,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有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姜仁華、博士生導師林智。聽完這場難得的培訓後,大家都覺得獲益匪淺。
西畈鄉的舉淤口村,距離縣城有3個小時路程,算是遂昌縣最偏遠的山村。眼下,通過家門口文化禮堂的這套系統,就能實時收看縣城湯顯祖大劇院的音樂會盛況。2018年和2019年湯公音樂節期間,總共直播15場音樂會,點擊量超過8000次。
遂昌還利用華數電視平臺,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電視平臺,將智慧文化禮堂融入其中。由此,老百姓在家裡,按按遙控器,就能零距離享受到禮堂內的各種文化資源。
智慧文化禮堂有「大數據」功能,每天文化禮堂的進出人次、開關門情況、WiFi登錄及流量使用情況、電量使用情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電視平臺節目收看情況等,後臺統計均有直觀數據。這些數據將為遂昌縣管理文化禮堂、研究分析問題提供科學參考,有助於服務更加精準、及時、有效。
鄉村文化火起來
在遂昌縣,每年春節期間各村都會自導自演推出「村晚」。過去,由於山高路遠、渠道不暢,大家只能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現在,一根網線串起所有村,數萬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圍觀別人家「村晚」。
不光是春節,遂昌縣有個「星期日」活動,由各個文化禮堂輪流「坐莊」,既能讓禮堂真正「活」起來,也能形成相互競爭的良性循環。兩年多來,你方唱罷我來演,像石練鎮推出「班春·勸農」節慶活動,三仁鄉高碧街村舉行畲族生態運動會,高坪鄉茶樹坪村則推出割稻節活動等。
現在,通過這套系統,遂昌縣已形成一個豐富多彩、鄉味十足的節目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電視平臺上,人氣最旺的就是「我們的禮堂」。有直播、有回看,實現天天「村晚」秀,茶餘飯後,大家都愛看。
在這個欄目中,「我們的村晚」收錄2018年和2019年所有村開展的「村晚」,「我們的村歌」則記載「2018年村歌大賽」的精彩瞬間,「我們的禮儀」則展示成人禮、開蒙禮、村幹部就職禮等活動,以及用餐禮儀、出行禮儀等現代文明禮儀,又接地氣又精彩。
【來源:農民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