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經濟發展在過去四十年間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社會風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品質有了質的飛躍;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在這些可喜變化的背後,依然有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農村地區的發展始終乏力,並與城鎮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農村發展停滯不前的一大原因在於早期我國經濟發展過於看重發展速度,重點著力於城市發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和人才為了更好的發展前景,紛紛離開家鄉,進城務工,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也就此拉開了國內人口大遷徙的序幕。農民工群體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做出了突出貢獻,而農村卻因此元氣大傷。
人口大量流出,讓農村大地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在今天依然嚴峻。廣袤的農村也因此變得蕭條且毫無生氣,發展自然也就陷入停滯,而城鎮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地區間的發展差距自然也就越拉越大。除此之外,造成農村地區發展滯後的原因還有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總結一番。
在經濟學界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理論,即改造傳統農業的核心要素在於技術進步。而我國農村想要取得更大的發展,勢必要藉助科技創新,而創新在今天的農村依然任重道遠。
農業創新能力與地方經濟和農業基礎直接相關,目前我國華東、華北、中南地區擁有發達的第三產業,資金基礎雄厚,農業基礎優勢也十分明顯;但在西北地區,這裡主要仰仗第一產業,然而卻缺乏足夠的資金,沒有外力的大力扶持,農業創新在最需要它的地區根本無法展開。
人才同樣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如今的農村很難留住年輕勞動力,更遑論人才。集中了更多優質資源、擁有更廣闊發展前景的城鎮對農村人口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農村人口流失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將無法出現改變,這是區域發展不均衡所帶來的必然現象。
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來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過去一味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轉而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縮減統籌城鄉發展、縮減城鄉發展差距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樣的理念之下,諸多政策也相繼出臺。
對農村科技創新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對返鄉創業的人才給予政策扶持;提升農村土地的價值;諸如此類的舉措,都大大提升了農村的吸引力。如今返鄉創業者的規模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願意在廣闊的農村大地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隨著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入,地區間的發展差異將逐漸消失。依託農業創新和網際網路技術,未來極有可能探索出一條嶄新的農業發展之路。有了技術創新、越來越多的人才儲備以及政策的扶持,相信未來的農村一定大有可為。你認為農村的發展還需要哪些條件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