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摩最美的一首詩,不是《再別康橋》,而是這首
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令後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愛情的意念令後人心醉神迷,他獨特的詩歌魅力讓後人津津樂道。其中徐志摩的詩歌《偶然》是他眾多詩歌中不多見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偶然》是一首情詩,但是這首詩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詩人人生路上的感嘆曲。
-
【經典詩庫】徐志摩詩七首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貼近他柔波似的心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曾編入《志摩的詩》。原載1925年1月17日《現代評論》第一卷。寫於1924年12月30日。天神似的英雄這石是一堆粗醜的頑石,這百合是一叢明媚的秀色;但當月光將花影描上石隙,這粗醜的頑石也化生了媚跡。我是一團臃腫的凡庸,她是人間無比的仙容;但當戀愛將她擁入我的懷中,就我也變成了天神似的英雄!
-
泰戈爾訪華時曾想做徐志摩月老,為撮合他與林徽因他寫下這首小詩
說完這句後,林徽因筆鋒一轉寫到:「就這樣,我們就離開了這留著我的眼淚多於微笑的霧都。」不難想像,讀到這句時,徐志摩的心該有多痛。實際上,讀到此處,徐志摩心裡已經完全忘了自己是被拋棄的那方了,他心裡滿滿的全是對林徽因的心疼和愧疚。
-
一首《再別康橋》驚豔世人,寫下這首詩,徐志摩當時是什麼心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此詩寫於1928年11月6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康橋。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
徐志摩是拋妻棄子的渣男?張幼儀:在他所有女人裡面,我最愛他!
02當然,要說徐志摩,就不能不說他的詩。而在志摩所有的詩歌當中,最為人熟知,最受文藝青年喜愛的,自然就是那首《再別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在詩中巧妙地將美人與蓮花這兩種世間至美之物聯繫起來,詩句清麗婉約,語調悠揚綿長,讓在水一方的嬌俏伊人,與水中亭亭玉立的白蓮花,渾然天成地融為一體。據徐志摩本人說,這是寫給一個日本少女的,但也有很多人猜測,這首詩實際上是寫給林徽因的。因為如果沒有一片至深至痴的情感,是寫不出這樣鍾靈毓秀的詩句的。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這從魯迅的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和《漢文學史綱要》就可以看出來,魯迅真是博覽群書,他讀過的古籍真是汗牛充棟。1924年,魯迅發表了一首現代詩《我的失戀》,表面看是講述了自己四次失敗的戀情,實際上是模仿張衡的《四愁詩》這首古詩寫的。
-
徐志摩死後幾個月,林徽因寫下一首很有深意的詩,感動無數人
她寫下了很多非常精美的詩篇,尤其是那首《你是人間四月天》,更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這樣一個女子自然是極受歡迎,那些才子對她的愛慕也是在情理之中。她嫁給梁思成之後,徐志摩就成為了她的藍顏知己,在她生病期間,徐志摩給她帶去了各種各樣的詩集,而她則把寫好的詩給他拿去發表,兩個人的友情一直維持到徐志摩生命的終結。徐志摩的離開是文壇的痛,也是她的痛。
-
徐志摩寫了篇詩評,魯迅看不下去寫這篇雜文諷刺,讓人從頭笑到尾
徐志摩很推崇這首詩,他在詩評中這樣說道:我深信宇宙的本質只是音樂,絕妙的音樂。天上的星星,水裡的乳白鴨,樹林裡冒的煙,戰場上的炮,墳堆裡的磷,巷子口那隻石獅子,昨晚上我做的夢,無一不是音樂。即使你送我進瘋人院去,我還是咬定牙齦說這些都是音樂。如果你聽不見,就該怨你的耳輪太笨,或者皮粗,別怨我。
-
讀·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人,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元稹的初戀情人是崔鶯鶯,元稹在唐貞元十五年認識了溫柔痴情的崔鶯鶯,兩人暗生情愫,經常夜裡偷偷約會,「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就是描寫他們約會的場景。兩人愛的死去活來,不能自拔。可是崔鶯鶯家中富足,卻沒有權勢,這讓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元稹有所不滿。在他參加了科舉後,名聲大震後。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但是三種不同的意象卻代表著三人。天空、大地與微風的故事。正如詩文所言,天空愛上了大地,但是卻因為微風的阻攔並沒有在一起。其實在二人認識初期,英國認識的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多的家庭束縛。所以縱使當時的徐志摩身有婚約,但還是不可抵擋得喜歡上了林徽因,而林徽因也對這個年長自己近十歲的男人心懷好感。但是因為當時前往英國的是林長民與林徽因父女二人,豐富的閱歷告訴林長民這一對才子佳人並無後續的可能。
-
造地動儀的張衡寫下千古名詩,魯迅仿作一首,卻是為了諷刺徐志摩
此詩共分四章,張衡分別列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一個遠處地名,表達詩人四處尋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悵憂傷的心情,抒發內心深處不得君王賞識的悵恨。而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也模仿張衡這首《四愁詩》,寫過一首「失戀詩」。
-
徐志摩的前妻,是不是他天空中的一片雲?
徐志摩給恩師梁啓超的信中寫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寫這封的時候,徐志摩在英國,他正不顧一切拋棄妻子,天天給林徽因寫滾燙情書。1915年,19歲的徐志摩與16歲的張幼儀舉行了婚禮。第二年,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並且在張幼儀另一個哥哥引薦下,用一千大洋,拜梁啓超為師。1917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學。梁啓超的建議他赴國外留學。
-
徐志摩: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首為人們所熟知的《再別康橋》,出自詩人徐志摩之手。對於林徽因而言,她的愛是務實的,徐志摩的浪漫追求夾雜著太多的複雜因素。當愛情已成往事,徐志摩在再次見到已婚的林徽因時,寫下了這首《偶然》,惋惜這愛的短暫,眷顧這愛的美好。
-
徐志摩詩歌《雪花的快樂》賞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詩歌賞析《雪花的快樂》是徐志摩的經典詩歌之一,此詩讀罷給人行雲流水之感,一氣呵成的筆力,估計現當代眾多詩人難望其項背。走題了,先來了解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
-
徐志摩寫給日本女郎的詩,短短五句卻引人想入非非,經典中的經典
徐志摩一生共創造了兩項驚心動魄的事業,一項是他雪月風花的作品,一項是他風花雪月的情史。而很多作品又都與他的情史有關,《偶然》、《雪花的快樂》、《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等皆是如此。喜歡她就為她寫詩,徐志摩畢其一生都恪守著這個信條,字裡行間隨處都留著他荷爾蒙的蹤跡。徐志摩不僅對中國佳人情真意切,還曾為日本美人寫過經典的贈詩。
-
魯迅與徐志摩有何恩怨?三場論戰為何徐志摩都是慘敗?
在評論這首詩時,徐志摩說「詩的真妙之處不在它的字義裡,而在它不可捉摸的音節裡,它刺激著你的皮膚,刺激著你不可捉摸的靈魂!」緊接著,徐志摩又說:「我深信宇宙的本質只是音樂,絕妙的音樂。天上的星星,水裡的乳白鴨,樹林裡冒的煙,戰場上的炮,墳堆裡的磷,巷子口那隻石獅子,昨晚上我做的夢,無一不是音樂。即使你送我進瘋人院去,我還是咬定牙齦說這些都是音樂。
-
中國新詩的承接者,民國之後再無徐志摩
說起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不得不提到徐志摩。後世習慣於放大他的兩段婚姻、三段戀情和幾首愛情詩,而逐漸忘記了他也是個富有文採而以政治論文針砭時事的青年。下面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去看一下他的留學人生,認識那個懷揣救國夢想、遠渡他鄉的愛國青年吧。
-
《徐志摩全集》全十捲來了!
能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可以說是了了徐志摩家人和徐志摩朋友的多年的心願。徐志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以來最重要的一位詩人、一位作家,對他的認識現在還遠遠不夠。我相信,隨著這部《全集》的出版,人們對徐志摩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同時,對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也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謝謝大家!
-
《雪花的快樂》——徐志摩詩歌賞析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悽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悵——飛颺,飛颺,飛颺,——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裡娟娟地飛舞,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飛颺,飛颺,飛颺,——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