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令後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愛情的意念令後人心醉神迷,他獨特的詩歌魅力讓後人津津樂道。其中徐志摩的詩歌《偶然》是他眾多詩歌中不多見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
《偶然》是一首情詩,但是這首詩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詩人人生路上的感嘆曲。從詩歌的文本、結構、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這首詩內涵豐富、意象精美、韻味雋永,表現了作者對唯美的追求。
徐志摩作為我國新月派代表詩人,「愛」、「自由」和「美」成為了他詩歌永恆的主題。美國和英國的留學經歷,讓他的詩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擅長讚美大自然、歌頌愛情,其代表作有《沙揚娜拉》、《再別康橋》、《雪花的快樂》等,很多作品都被初、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用。
徐志摩的詩歌與他的愛情生活永遠都無法分開,他對完美愛情的追求,導致他一生與三位女性愛恨糾葛,特別是和林徽因的感情更是曲折微妙。
《偶然》一詩是徐志摩寫於20世紀20年代,1926年5月27日在《晨報詩鐫》上發表。這首詩短短的兩節結構巧妙、語言自然、意象精微,是徐志摩詩歌創造道路上裡程碑式的作品。
在詩歌中的體現詩歌只有短短的十句: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一一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在徐志摩大量的經典名作中,很多人偏愛《偶然》,它表現了詩人對生命和生活的感悟,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這首詩歌的奧妙在於內部充滿使人不能察覺的「張力結構」,主要表現在語言、結構、情感、意象等方面,表現出了詩人始終追求唯美的目標。徐志摩短暫一生無數的偶然和無奈,卻始終沒有改變詩人對愛、對自由和對美的追求,並把瞬間的感悟和體驗凝聚在了這永不褪色的詩篇裡。
徐志摩的學生卞之琳說:「《偶然》這首詩在徐志摩老師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徐志摩詩歌中的意象選取得奇巧而又貼切,每一個意象都展示了詩人了情感滲透和精神品質。有的研究學者認為,《偶然》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得很淡,飄忽無跡;把火熱的生命力都化作輕煙。這種看法其實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偶然》其實傳達了一種飄逸、清淡的人生失落感,是詩人靈魂瞬間彈出的心音。
在詩歌短短的兩節中,徐志摩用單純的意境,點化了一個朦朧、小巧、晶瑩的世界。這些意蘊充分體現了詩人淡淡的傷感情懷、甜蜜又憂傷的愛情、逍遙灑脫的性靈,這些都寄託著詩人對純美人生理想的追求。
你與我、雲與水、黑與光都在《偶然》一詩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動與靜、甜蜜與憂傷對立統一,增強了詩內在的彈性,形成一個藝術渲染力強的唯美境界,讓讀者充分的體會到了清新明麗、逍遙易逝的生命追求,感受到了詩人的性情與品質。
徐志摩的詩歌富有個性,在結構、語言、情感和意境方面都充滿了張力,實現了對「愛」、「自由」、「美」的追求。在《偶然》一詩中,用精美的意境、完美的結構、跌宕起伏的情感以及精煉的語言詮釋了人生路上的偶然與無奈,給人以微妙細小、耐人回味的心靈感受。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