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人,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徐志摩是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時,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飛機由南京飛往北平途中墜機去世。
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遠赴西方求學。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後來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林徽音卻選擇了梁啓超之子梁思成。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並談及婚嫁。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於徐志摩離婚再娶,觸怒了父親,中斷了經濟上的援助,而陸小曼生活揮霍無度,巨額花費使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於北大,為了貼補家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間往返,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法學院、大夏大學三所大學講課,課餘還得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一月所獲,至少也有1000多元(當時一個圖書館管理員的月薪約5元),但仍不敷陸小曼的揮霍。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築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於早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墜落,志摩罹難,死時34歲。
此詩寫於1926年5月,乃是詩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於倫敦時所寫,昔時徐志摩偶識林徽因,燃起愛情之火、詩作之靈感,一揮而就有此佳作。初載於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鐫》第9期,署名志摩。這也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合寫的劇本《卞崑岡》第五幕裡老瞎子的唱詞。
"《偶然》等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
——近代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陳夢家
《紀念徐志摩》
"這首詩在作者詩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現代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詩人卞之琳
《徐志摩詩集》
"徐志摩這首《偶然》小詩,對我來說,用上'情有獨鍾'之語而不為過。"
——現代作家夏墨
《情絲·現代詩中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在一個完全虛化的時間副詞的題目下寫出一首如此靈動的小詩。這首對人生、對情感有著深切感悟的詩,詩人表達了對愛與美的消逝的感嘆,字裡行間也透露出對這些美好情愫的眷顧之情。"
——當代自由詩人嚴文科
《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