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消息,今日晚間,知乎官方微博表示,拼多多系知乎註冊用戶,其身份真實無誤。知乎有嚴格的身份認證流程和機制。
知乎表示,4日8時19分49秒,拼多多創建回答「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4日8時20分17秒,拼多多自行刪除了上述回答。
今日下午,拼多多發布女員工猝死事件公告,並表示,在此公告前拼多多並未發布過網傳截圖的「官方回應」。(一橙)
相關閱讀:
拼多多回應23歲女員工凌晨猝死:急救6小時依然無效
1月4日消息,今日下午,針對「拼多多員工猝死」事件,拼多多官方發布《關於拼多多同事張*霏意外離世的說明》。拼多多表示,事發之後,公司同事一直陪伴家屬,遵父母意願,張*霏於1月3日火化,公司也不對外發公告。
拼多多還表示,不要相信各種網傳截圖和所謂的「拼多多回應」。在此公告之前,拼多多從未發布過網傳截圖的「官方回應」。
以下為《關於拼多多同事張*霏意外離世的說明》
張*霏,女,1998年生,花兒一樣的年紀。2019年7月入職拼多多。北京時間12月29日凌晨1:30,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烏魯木齊本地醫院,經近6個小時急救依然無效,不幸離世。
公司同事一直陪伴家屬,遵父母意願,張*霏於1月3日火化,公司也不對外發公告。徵得張*霏父母同意,父親的朋友圈截圖附後。在此也懇請各位關心張*霏的朋友和公眾,不要相信各種網傳截圖和所謂的「拼多多回應」。
張*霏生前的內部帳號上寫著「為多多守邊疆」,每念及此,我們心如刀絞……
張*霏,我們愛你,深深的想念你。
附1:張*霏父親朋友圈截圖
「感謝大家對*霏的關心。我們已經帶著*霏平安回到了家鄉。最後一程,我們希望能安靜地陪她走完。懇請大家不要讓*霏捲入輿論是非中。*霏公司的同事們一直陪著我們,協助我們處理事情,也感謝*霏的公司和一直陪伴的同事們。」
附2:1月4日上午網傳截圖所說的「拼多多官方回應」不實
在此公告之前,拼多多從未發布過網傳截圖的「官方回應」。我們堅決反對截圖上的觀點。
相關閱讀:
拼多多回應22歲女員工猝死,勞動保障監察部門介入調查
1月3日晚,網傳拼多多公司一名98年出生的員工因加班猝死。1月4日,記者從上海市長寧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獲悉,接到網絡輿情後,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已介入調查拼多多的勞動用工情況。
記者注意到,網傳該女員工在拼多多公司旗下多多買菜工作,1998年出生。2020年12月29日凌晨,該女員工在下班路上猝死,年僅22歲。
4日,記者從拼多多公司獲悉,該女員工名為張某霏,2019年7月入職拼多多。北京時間12月29日凌晨1:30,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烏魯木齊本地醫院,經近6個小時急救依然無效,不幸離世。
公司同事一直陪伴家屬,遵父母意願,張某霏於1月3日火化,公司也不對外發公告。徵得張某霏父母同意,父親的朋友圈截圖附後。在此也懇請各位關心張某霏的朋友和公眾,不要相信各種網傳截圖和所謂的「拼多多回應」。
1月4日,張某霏一位高中小強(化名)同學告訴記者,3日中午張某霏的男朋友通過她的微信發了一條朋友圈,她才知道張某霏已經過世。據張某霏男友在其朋友圈發布內容顯示,「2020年12月29日凌晨一點半,張某霏下班路上突然暈倒,經搶救無效去世。」對於張某霏疑因加班後猝死一事,小強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張某霏在入職拼多多後經常會在發朋友圈稱在加班。「她具體什麼時候去拼多多上班的我不知道,但是她經常提到加班的事,她朋友圈還發過『拼多多女孩從不認輸』。」
小強說,張某霏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女孩,「她很喜歡唱歌,也唱的很好。除了唱歌外,她還很熱愛生活,一有空就下廚做飯並在朋友圈分享生活,我們之前知道她工作很努力,感情也很順利,也快結婚了,而且家庭條件也很好。」
4日,記者從上海市長寧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獲悉,接到網絡輿情後,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已對拼多多公司的勞動用工情況進行調查,會對該公司用人合同、用工時間等情況進行檢查。
(來源:北京青年報)
網際網路大廠的競逐:除了燒錢,還要賭命?
這一不幸事件讓人們重新審視買菜業務背後網際網路公司之間競逐的激烈程度。
多多買菜業務是拼多多內部孵化的新興業務。在微信小程序內測2個多月後,拼多多於2020年8月在App內上線買菜業務「多多買菜」,與其他平臺不同,多多買菜主打「次日達」配送,業務範圍覆蓋武漢、南昌等多個二三線城市。
在商業模式上,拼多多採用了其一貫的打法——補貼,即先用低價銷售方式吸引用戶流量,再通過去除中間批發環節來控制成本。
「過去幾個月裡,大家可能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一些公司組織結構的調整,我們特別開心地看到,在我們這幾千人裡有比我想像得多得多的小夥伴肯打和能打,奔赴多多買菜等新業務一線。」2020年10月,在拼多多五周年慶典上,董事長黃崢發表內部演講稱,拼多多全員都要「開啟硬核奮鬥模式」。
在線上流量見頂的背景下,社區團購被視為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後一片藍海,成為各家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焦點。
作為連接消費者的渠道,團長是社區團購能夠運轉的關鍵。招商證券研報顯示,美團優選主要以地推、掃街、拜訪的方式獲取團長,拼多多則通過電話拜訪的方式;美團地推每拓展一位團長,獎勵160元,滴滴的「橙心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是130元。一位北京市用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在小區附近屢次碰到美團買菜的地推人員,該地推人員表示每天有10個拉新任務(註冊加下單),只有用戶下單才算拉新成功。
截至目前,美團和拼多多攻城略地的範圍最大,進入的城市數量均超過200個。
然而,在瘋狂擴張和燒錢的背後,是員工加班幹活的身影,「健康」成為不可迴避的話題。
記者了解到,拼多多實行嚴格的上下班打卡制度,早上11點上班,晚上普遍11點下班,每周日加班。由於長時間的加班,記者在與拼多多員工接觸的過程中,即使是非核心部門的部分員工精神狀態也不太好。
事實上,加班在網際網路公司非常普遍,已經形成「996工作制」,即上午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近幾年被多次討論與質疑。其背後,有上市公司市值波動、前沿科技創業公司競爭激烈,以及員工愈發重視個人生活與自由等多重因素。
南都民調中心2020年12月發布《職場壓力與加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七成受訪者明確表示自己目前的工作需要加班,佔比約為72.58%。48.41%需要加班的受訪者表示每周的加班時長可以控制在10小時以內,8.02%的受訪者表示每周加班時長在20-25小時,3.48%的受訪者加班時長在25-30小時,2.72%的受訪者甚至表示自己每周的加班時長超過30個小時。
願天堂沒有007,網際網路文化不應該是壓榨文化
圖:圖蟲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楊清清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人們以百感交集的心情迎來了2021年。傳來某電商企業員工凌晨一點半在下班的路上猝死的消息。23歲,美好年華才剛剛開啟,卻永遠定格在了被寄予無限期望的新年。
猝死常見的是運動性猝死。它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運動誘發潛在心源性疾病導致猝死,一種是運動量過大導致內臟器官超負荷發生猝死。前種情況沒有或很難檢查出來,後種情況則是個體相對可控的。
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大勝波斯,年輕戰士菲迪皮德斯奉命,連續奔跑40多公裡,向雅典人民報告「我們勝利了」,說完便倒地犧牲了。這是人類馬拉松長跑的源頭,也是運動性猝死的最早案例。
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發生的非運動性猝死,近年來也偶見報導。其中不排除也是長期高強度工作誘發潛在心源性疾病導致猝死。但令人痛惜之餘再生悲憤的,是年輕員工持續高強度工作導致內臟器官超負荷發生猝死,俗稱過勞死。
我們說運動過量猝死是個體相對可控,工作超荷過度勞累猝死的悲劇則是可以避免的。但遺憾的是,當下盛行的網際網路文化,卻成為誘發甚至助長員工過勞猝死的因子。
2004年以來,以電商為代表的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在提供更有效率更加便利的服務方面,取得了令世界也矚目的成績。其中,基層員工的奉獻功不可沒。
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是最勤勞的民族,這也體現在網際網路企業員工的拼搏上。中國網際網路經濟今天能在全球領先,正是這幾代網際網路從業人員勇於爭先頑強奮鬥的結果。比如,早期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普遍是每周工作6天。
需要指出來的是,每周五天40小時工作制(1995年5月1日起)在我國已實行25年後的今天,仍有少數網際網路企業或科技企業以每周工作六天為常態;而很多勉強實行五天工作制的網際網路企業,員工加班到晚上9點甚至11點,是另一種常態。
網際網路行業是市場化較充分的領域,競爭激烈,也因此,多數企業一直在追求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介入新業態,以求保持或獲取更多市場份額。比如,開頭提到的網傳猝死年輕員工,其所在企業在殺入社區團購領域後集中資源火力全開,這個群組的員工在夜裡11點甚至凌晨一二點下班也許就成了常態。
不少網際網路企業以先進的科技企業而自詡,其工作環境卻不敢恭維。工作時間排隊上廁所已見慣不驚,更令人驚詫的,是在衛生間安裝計時設備,表面是優化員工如廁時間,實際上則是連員工上廁所的時間都要擠壓。
它反映的另一面是,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辦公空間密度過大。寫字樓的衛生間是按照標準辦公人數來設計的,員工長期如廁擁擠現象折射的是辦公空間場閾人員密集,嚴重不舒適,甚至壓抑。
沒有錯,年輕時候多吃點苦,努力奮鬥,追求自己事業的不斷進步,也為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種精神是應該崇尚的。這包括主動犧牲個人一定的休息、娛樂和休假時間,為完成公司某項階段性任務而加班。
但主動加班,不能等同於加班常態化,更不能成為強制加班或隱性強迫加班的理由。有些企業會辯解說,所有的加班都會有相應補貼,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從來沒有任何公司規章條文強制要求員工加班。可怕之處就在這裡。因為,這是一種行之已久的網際網路文化。
在這種文化的浸淫之下,哪怕是做完了當天所有的工作,到了下午6點也不敢下班;如果一個月統計下來,你的加班總時長是公司墊底的,會覺得羞愧,遑論休年假這種非分之想。996是年輕人的福報等隱性強迫加班,正是這種網際網路文化的真實寫照。
網際網路是年輕的行業,也是年輕人的行業。據說不少企業對其員工從業年齡也有一種選擇性歧視,你到35歲之後總是會擔心「被離職」,背後的潛在原因可能是越年輕就越經得起加班等高強度勞動,經得起透支。這也是網際網路文化的痼疾之一。
健康的網際網路文化,是拼搏奮鬥的文化,是不斷創新的文化,但不應該是巧取壓榨的文化。壓榨就是披著合法的外衣,巧立名目的掠奪,是無所不用其極的KPI價值最大化,就是資本進攻道路上一枚枚精緻的銅板。
網際網路企業員工不是排排坐的機器人,年輕人不是永不乾涸的榨汁機。新時代的網際網路文化,應該是有溫度的,有人性關懷的文化。資本可以也理應在利潤最大化與人格化之間做到平衡。勤勞的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網際網路從業人員有不被996綁架的權利。
願天堂沒有007,願猝死從此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