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導論~第十六課兩約之間(二)重要文獻與團體

2021-02-13 溪水泉

講員:馬可  點擊上面的音頻收聽

【提後3:16-17】

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可8:15】15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路12:1】1這時,有幾萬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耶穌開講,先對門徒說:「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

主題:聖經導論~第十六課兩約之間(二)重要文獻與團體

創落水巴別

罕撒各約瑟

領袖預備好

出來律法頒

會幕建好後

出埃及記完

五祭七節期

利未禮儀全

不信怨言後

漂流把圈轉

兩次數人數

民數記才完

新人不識主

重申律法完

約書亞記新

進戰住迦南

無王士師記

黑暗又罪惡

路得記特殊

王室顯光亮

撒母耳上記

祭司老以利

撒母耳去膏

開朝掃羅王

大衛所羅門

三任統一王 

統一王朝後

南北分治理

亞述滅北國

以民亡分散

巴比倫侵入

南國也被擄

擄後七十年

激動古列王

猶大終回歸

見證又重現

舊約總結完

   

從舊約最後一卷到新約第一卷相隔了400年左右,或者說從尼希米時代到耶穌降生稱為兩約之間,因為聖經沒有記載這400年,也沒有先知出現,也沒有神的啟示。所以有人稱這時期為沉默時代。

 

  

瑪拉基時代(400B.C.左右)舊約經卷漸搜集完成,使當時的敬虔者有聖言正典為信仰之依歸。

 

以斯拉把猶太人所接觸的舊約的經卷集成一大卷,為舊約把它擺在聖殿裡,再抄成許多譯本,分發各地使用。

 

在兩約之間,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許多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不懂希伯來文。他們是全講希臘話。在多利買王朝統治巴勒斯坦時,多利買二世非拉鐵非資助下,邀請耶路撒冷大祭司選派七十二位有語言造詣的專家(據說12支派,每支派6個)前往埃及,集中在亞力山大城附近的易法羅島,約在主前250年,在72天內將舊約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簡稱七十士譯本(以 LXX 為記號)。供他們在會堂裡誦讀。

 

猶太人在國內政治極混亂與受外敵之管轄下,對舊約中所應許彌賽亞來臨之盼望越發提高,他們在這段時期,藉著文字書寫此熱烈期待之心情,於是有「次經」及「偽經」二類文獻出現:

「次經」之出現

「次經」原意「隱藏書」,又稱「旁經」。這些作者多假藉以色列英雄或先知之名,藉此勸勉百姓以堅定的心志保衛國土,盡忠報國,維持真神之崇拜,保守律法之美德,遠離惡事及期望彌賽亞之來臨等。

「偽經」的出現   

「偽經」原意「偽名書」)亦為兩約之間直至主後第一世紀之文獻。這些書大部份高舉律法及充滿預言,藉此喚醒人對彌賽亞來臨有更深的盼望。作者用以色列過去偉人之名,稱內記之異象是他們所見,但內中多有怪誕無稽之幻想。

猶太人至死研讀的書籍,他們把口傳律法的彙編,傳統習俗、祭祀禮儀的論著和註疏的匯集。僅次於《聖經》的典籍。

 

    1). 律法(TORAH,教訓、順服之意)   

    2). 聖殿   為猶大人及耶路撒冷宗教生活敬拜之中心。   

在歷史中共有三次建造聖殿:

    所羅門建造的聖殿,建於主前960年,四百年後於主前586年被巴比倫焚毀。

    所羅巴伯建造的聖殿,被擄歸回後於主前516年建成。

希律建造的聖殿,由大希律開始將所羅巴伯聖殿加以擴建,主前20年動工,經過四十六年至主後26年完工,後加以美化至主後64年完工,但在主後70年為羅馬軍隊焚毀。

聖殿不等於教堂、聖殿是屬靈之人或有基督之生命的人的聚集。今天我們就是神的殿聖靈的居所(參 弗2:林前3:;6:等) ,所以主耶穌說不在於地點在於心靈誠實(約4:23-24)在新約時代,聖殿之崇拜,由大祭司、祭司等人負責,並由祭司分二十四班,每日輪流擔任。主耶穌和門徒曾在聖殿院內教訓、傳道、醫治人。

3).祭司及大祭司

祭司在舊約中本來的職責有三:

傳達神的旨意。

教誨民眾。

獻祭。   

後來祭司遺忘了前二項責任,專以獻祭為主。祭司職分本是利未人世襲,而大祭司職分則為亞倫家世襲(出28:1)。但在被擄歸回後,猶大人不再照定例立亞倫家族後裔為大祭司承接聖職。且自尼希米時代至新約時代,因君王體制和先知在猶大社會中消失,大祭司變為政治領袖及宗教領袖,成為野心家爭取的對象。

新約時代,大祭司為宗教大公會會議之議長,收入極豐,地位顯赫,人可用不法手段獲取職位。且祭司亦不限利未人才可擔任,多為撒都該人所把持,人民對他們毫無好感。耶穌時代,亞那一家,他自己及五個兒子、女婿該亞法都被立為大祭司,他們定了耶穌的罪(太26:57~65),又結合文士、祭司及守殿官逼迫使徒們(徒4:6)。

 

    1). 大公會

公會是由120人組成,負責確定對聖殿的敬拜和猶太人歸回後的屬靈生活,來解決猶太人中的問題,但同時執行政權成為公會。在新約時代,大公會由祭司、長老、文士組成,其中有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由羅馬人任命大祭司為議會議長。

耶穌先在公會受審,後來才解到彼拉多面前受審,因為猶太人的公會沒有殺人權,公會是政教合一的,後來有些變動。公會是以祭司,撒都該人,法利賽人,長老和文士組成,公會維持到主後70年。此大公會除無權判處死刑以外,其勢力及權力之強大,廣涉到宗教、法律、政治、稅收、民事、刑事、司法等方面。

 

    2). 會堂

在異鄉淪落時,猶大人失去原由聖殿所帶來的信仰之維繫,他們便創建會堂,藉此研讀律法,教育宗教信仰,使信徒聚會、勸勉及敬拜,因此便成為當時之聖經學院。歸回後,也帶回此制度,各處會堂林立。聖殿補毀後,猶太人在各地設立猶太人的會堂中,會堂不能代替聖殿,會堂裡沒有獻祭,聖殿只有一個,但在各城都會有會堂,他們在會堂裡讀經、祈禱。   

主耶穌、彼得、保羅及其他使徒都曾借用會堂成為傳福音的基地。在新約時期,它們更成為猶太人的福利機關、平民學府。

    3). 法利賽教派

在馬革比王朝出現之前,法利賽派已經形成。最初稱為「赫西奧派」。他們曾經參加抗敘利亞戰爭,在馬革比王朝成功時,他無意不再參政了,他們從赫西典派再分別出來,是為法利賽教派(「分別出來者」或「分離者」之意)。 「法利賽人」開始於猶大人被西流古王朝統治時,國內的親希臘與反希臘分子常互相傾軋。反希臘派強調原有之宗教文化,嚴守摩西律法,他們被稱為「敬虔者」。及後國內一些親羅馬分子與這些「敬虔者」相互爭鬥,「敬虔者」便宣稱他們要「分別出來」,不參與政治上的爭辯,專心研究律法,接受摩西律法及一切的傳統,他們遵守純正信仰,謹守摩西律法和祖宗遺傳。象尼哥底母,掃羅,迦瑪列影響他們對摩西律法的口傳 ,解釋,引伸,日後形成了經典,寫成「米示拿」他們注重外貌,所以遭到耶穌的責備。  

在新約時期,他們因自命不凡,結果淪為「假冒為善」,失去應有之態度及原有之宗旨。今日教會仍有這樣的人,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最聖潔和最屬靈。

    4). 撒都該人

     他們也是在馬革比王朝出現之前形成的,他們極欣賞希臘主義,也接受,但又不放棄猶太律法,他們搞政教合一,他們認為摩西五經以外,沒有啟示,他們成了聖殿派。當猶大人受西流古王朝統治時,國內親希臘之分子(即是撒都該派的前身,多是貴族及中上階級人士),自稱為「前進派」或「自由派」,後在羅馬統治時則親羅馬政權。他們多為祭司階級和猶大貴族,貧民不可加入。多數是祭司也有祭司長,人數不多,對各種教義他們喜歡新派,崇理智,反對超自然主義,否認天使、鬼魂之存在,否認復活,無來生,只接受摩西五經是神的話語,並否認口傳律法,徒 23:8 他們注重理性。

今日教會也有這樣的人自稱為新神學派,被稱為不信派、社會派

    5). 文士黨

原是以色列之史官、書記、繕寫員及聖言的詮釋者。

他們之職務有三:

抄謄繕寫聖言。

解釋聖言與民生之關係。

注釋聖言。   

因此他們是當代的釋經家、律法的權威(名「律法師」),地位超越法利賽與撒都該兩教派。文士乃猶大傳統之作者,常咬文嚼字,強解、私解聖經,又以傳統超越聖經之地位(參太15:6)。在新約時代常遭耶穌譴責,因他們以傳統代替神的話;又與法利賽人及祭司勾結陷害耶穌(:16:21),迫害使徒。

 

    6). 奮銳黨

   反對羅馬政府,不服其管理方法,恨惡希律黨,。 路6:15他們是猶大教中的「狂熱派人士」,常藉著暗殺行刺之手段,進行其「光復祖國」之大計。他們也稱為「匕首黨」(因常藏匕首在身),宣稱除神是王之外,別無他人是王。他們於主後66年起義,導致耶路撒冷失陷。

在信仰上,他們篤守摩西律法,熱切等待彌賽亞國度降臨。在主的十二門徒中,西門為奮銳黨徒(太10:4)

 

7). 希律黨

當希律王朝開始在巴勒斯坦秉政時,猶大人中凡奉承希律王朝者稱為希律黨徒。是希律王朝之「御用黨」,宣稱「希律國度」即彌賽亞國度。在新約時代,當主耶穌傳「彌賽亞國度」時,他們便群起攻擊,聯合法利賽黨共同謀害主耶穌(可3:6;:22:16)。他們擁護希律家庭的人,對一般百姓是個重軛。

 

8). 愛辛尼教派

     原是一些修道的隱士,他們為逃避戰亂,帶著聖經古卷,扶老攜幼潛居山中,成為修道者。愛辛尼人多隱居在死海西北與西南部一帶之山洞中,他們生活極 為嚴明,講求聖潔之條例,自耕自食,與世無爭,對摩西的律法遵守嚴謹。

9). 稅吏

    稅吏乃替羅馬政府徵收稅項的公務人員,他們一方面替得勝國服務,一方面私自聚斂公款,故多為猶大人所憎恨。

溪水泉:

非常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期待您的轉發!

如您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回應或評論。

也可聯絡郵箱:heimark@163.com

http://zayl.fuyinbao.net/

相關焦點

  • 神學導論 第十六課 聖經的默示與無誤
    神學導論第十六課 今天我們第16課和下面的第17課,是講聖經的默示和無誤。
  • 聖經導論~第十五課兩約之間(一)
    (或作「凡神所默示的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17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40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但7:3-7】3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形狀各有不同,4頭一個像獅子,有鷹的翅膀。我正觀看的時候,獸的翅膀被拔去,獸從地上得立起來,用兩腳站立,像人一樣,又得了人心。5又有一獸如熊,就是第二獸,旁跨而坐,口齒內銜著三根肋骨,有吩咐這獸的說:「起來吞吃多肉。」
  • 兩約之間指的是什麼意思,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兩約間的歷史?
    作為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的經典——《聖經》由舊約與新約兩部分組成,整本聖經的宗旨都在講神與人所立的約。「約」字翻譯自希臘語,即「契約」之意,是不能更改的,只能接受或拒絕,無論哪一方違約,都要接受因違約而帶來的相應懲罰。
  • 聖經與救贖 | (16)兩約之間
    聖經導讀:  新舊約之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沒有賜下神的話,此段時期稱為靜默   時期 。波斯王古列時,猶太人獲準回歸故土,重建家園,先後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的城牆。另有一些人,在兩約之間的後期,認為彌賽亞是一位祭司,因而把盼望轉向利未支派。猶太教內也有不少人在仰望一位超然的彌賽亞,因地上政權對他們的壓制,及因為以人的方法拯救以色列國的企圖屢遭失敗,使他們不願再寄望於人,而認為彌賽亞必是天使的化身,將從天而降,拯救百姓脫離敵人的壓迫。
  • 思高聖經-新舊約導論
    這些經書又稱為「聖經」,是為表示這些書所具有的獨特地位和神聖權威。書中所記述的一切,是吾人信仰及道德的大經,又為吾人立身經世的大道。舊約經書的原文,除幾卷和幾小段外,大都以希伯來文寫成。後來僑居北非受了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因多不諳希伯來文,猶太人遂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紀,將「舊約」各書譯為希臘文,即今所稱的《七十賢士譯本》。
  • 了解「馬太福音」先了解「兩約」
    《聖經》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組成,我們需要了解為什麼有這兩部分,以及它們的關係。一、兩約的名稱1.什麼是「約」?「約」( testament)是一種文本,用於表達立約人的意願和信念;它還特別指分發和施予,指上級給予下級的某些特權。「約」的特點就是單方面訂立的允諾,對方在達到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享受立約人給予的恩惠。遺囑是「約」的典型例子。
  • 兩約之間:安提帕特四世對猶太人的暴力行徑以及選民內部的分歧
    安提帕特(又譯作安提阿古)四世,是兩約之間最為殘暴、詭詐的一位君王,其在猶太地的一切暴行可說是罄竹難書,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將之一件件地詳細列出,但我們卻還是可以透過史書中記載的一些事來了解這位「卑鄙的王」以及當時猶太人的處境。
  •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之神學導論_07(聖經的翻譯、無誤與最高裁決者)
    (二)因此一切有關宗教的爭辯,就是一切有關神學的爭辯,教會終當以《聖經》為最高裁判者,一切神學的爭辯最高裁判者是原稿,就是原文的新舊約-希伯來文、希臘文新舊約聖經。(但是)這段話等一下我們再會重新再看到的,在第九、第十段。
  • 《聖詩學》第二課 導論、聖樂分類
    後來,宗教音樂隨著教會勢力的擴張迅速傳播,也漸趨多樣化,聖歌不斷注入新血,特別是走過一千年艱難又漫長的中世紀,到了十五、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人們掙脫教會的枷鎖,無論是宗教或世俗的音樂、藝術文化、社會動態都充滿了生命力。
  • 「牧羊人說」兩約之間那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這歌珊地聆聽最美好的聲音| VLOG視頻日記 | 羊羊說 | 敬拜學 | 牧羊人說 | 文 | Samuel在新約開始之前,兩約之間有四百年的沉默期  舊約聖經的記載結束是在波斯帝國興盛時期,古波斯國是在裏海之南,波斯灣之北,地處多山的伊朗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部稱為瑪代,由於地理的關係以及姻親關係,瑪代不久被合併歸入波斯,因此通常稱為瑪代波斯。
  • 《聖經 》護教學 第19課 傅蘭姆怎麼解釋範泰爾的邏輯觀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聖經護教學》第19課。 點擊下方↓↓↓文字目錄即可閱讀全文《聖經 》護教學 第01課 《聖經 》護教學 第02課 《聖經 》護教學 第03課 《聖經 》護教學 第04課>《聖經 》護教學 第10課《聖經 》護教學 第11課 《聖經 》護教學 第11課 問答 《聖經 》護教學 第12課 《聖經 》護教學 第13課
  • 兩約之間
    從七個七的預言(但9:24-25)來看:「為你本國之民(猶太人)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個七,……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耶穌受洗)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顯然這段歷史的進程,特別是猶太人的經歷,早已在上帝計劃之內。出令重建耶路撒冷是從公元前457年秋天計算起。
  • 聖經新譯本(二)
    《欽定本》聖經所用的英文當然也是十六世紀時代的英文,用的是古體。
  • 《聖經》是神默示的
    這裡,「默示」二字的希臘原文是「呼吸」,即《聖經》是神所呼出來的。《聖經》不是吸入了神的氣息,而是神呼出來的作品。《聖經》各書卷的作者並不是機械地筆錄神說的話。各書卷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作者是在神的靈感動下,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寫出。神的靈在他們身上有控制性的影響,使他們在著作中透過自己的語言所表達的,不折不扣的是神要說的話。
  • 《馬爾谷福音》導論
    近幾十年來,詮釋《馬爾谷福音》的書籍出版得相當密集而且為數極多,顯示學者們在研究聖經的工作中,十分重視這部福音。二、作者:「馬爾谷」根據吾人已知的文獻,最早稱馬爾谷為第二部福音書作者的是第二世紀初的Papias:「馬爾谷曾是伯多祿的翻譯員,他憑著記憶精確地把主的言行,但並不是按照順序地寫下來」[5]。Papias認為馬爾谷自己並未直接受教於主,他的著作奠基於伯多祿的宣講上。
  • 神學普及 3月15日 《聖經導論》單元一 6-7.2
    聖經這部神聖經典,內容全屬天主的話語,卻是以人類的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聖經的文本究竟混雜了多少語言,實在難以確定。雖然希伯來語約在公元前1000年已經通行,可是舊約並沒有提到以色列民所用的是否就是這種語言,只統稱為客納罕語或猶太語(見依19:18﹔36:11﹔列下18:26﹔厄下13:24)。
  • 研讀版聖經新譯本_簡介
    另外,《和合本修訂版》也間接肯定了《聖經新譯本》在中文聖經翻譯事工上的先驅地位和貢獻。《聖經新譯本》能在中文聖經翻史上扮演如此重要角色,為後來者力除障礙,讓國人譯經聖工百花齊放,實在令人感到欣慰。(二)感謝父神,《聖經新譯本》早期工作實在艱苦:雖然有一群同工熱心地參與,無奈全是新手,若非聖靈扶持,並賜下毅力、智能、同心、大家,實難排除萬難、成功出版。
  • 良院課程:《舊約五小卷》第一課
    聖經外─兩約之間的記載。例:《馬加比一書》14.41 提到,當時的猶太人承認那段時間沒有先知特別的啟示,他們要等待先知的到來。3.    新約a.    太 4:4 記載耶穌受到魔鬼的試探時用聖經的話來回答,說明在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已經看到歷代以來神向摩西和眾先知的啟示─聖經。b.
  • 《聖經》的作者和正典的形成 (作者:裡程)
    《聖經》則是神的特殊啟示的完備內容。使徒保羅指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這裡,「默示」二字的希臘原文是「呼吸」,即《聖經》是神所呼出來的。《聖經》不是吸入了神的氣息,而是神呼出來的作品。《聖經》各書卷的作者並不是機械地筆錄神說的話。各書卷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