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策略:全球復甦預期已較為充分資金動能邊際放緩

2020-12-23 東方財富快訊

導讀:跨資產隱含的全球復甦預期已較為充分,資金動能邊際放緩,未來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在於海外邊際寬鬆的力度以及遠期全球復甦的斜率。中國與海外金融周期開始錯位。

摘要:

海外寬鬆預期、市場利率與權益流動性:

海外疫情壓力上升,歐美加大邊際寬鬆力度。疫情衝擊下,歐美出行、餐飲等高頻經濟活動開始放緩。央行擴大邊際寬鬆力度。12月10日,歐央行宣布將1.35萬億歐元的緊急債券購買計劃再增加5000億歐元。美聯儲也在此前11月末FOMC會議上提出考慮調整購債結構,購買期限更長的債券,以壓低近期過快上行的長端名義利率,促進經濟復甦。

寬鬆+復甦預期下,短端利率維持低位,長端上行,期限利差大幅走闊。以美元利率為例,截至上周末,LIBOR-OIS 3M為14.05BP,FRA-OIS 3M為14.30BP,均處歷史低位。同時,近一個月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走闊,帶動期限利差明顯抬升。利率曲線的陡峭化,一方面是歐美流動性的超寬鬆政策,另一方面是投資者對遠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升溫。

與此同時,美國債券風險溢價降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全球經濟復甦與再通脹預期同樣體現在美國債券風險溢價上。截至上周五,美國高收益債期權調整利差為3.84%(11月平均4.27%,10月平均4.85%),美國投資級債券期權調整利差1.12%(11月平均1.18%,10月平均1.36%),較11月和10月均值大幅降低,從絕對值看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此外,從全球金融壓力指數也能看到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均處全面回落。

大類資產隱含的市場預期已處較樂觀水平,EM流入放緩。當前大類資產所表達的宏觀風險水平隱含了市場對於疫苗、拜登勝選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已處於較為樂觀的水平。9月以來海外投資者開始系統性的增配新興市場股票與高收益債,但近兩周的新興淨流入有所邊際放緩。

中國寬鬆預期、市場利率與權益流動性:

近兩周央行流動性投放偏緊,但邊際放鬆。上周央行逆回購合計淨回籠500億元,此前一周逆回購合計淨回籠2300億元、MLF淨回籠3000億元,整體偏緊。12月15日超額續作9500億元MLF,邊際放鬆。

資金面總體穩定,但信用利差明顯走闊。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總體平穩。截至上周,SHIBOR 3M為3.02%,1年期國債收益率小幅下降至2.84%,10年期國債收益率略升至3.29%。但國企信用風險事件至今,AA級產業債信用利差持續擴大至2.92%,10月均值僅2.53%。

上周A股市場交投活躍度下降,偏股型基金髮行略有改善。12月以來,滬深兩市每日成交金額的均值處於7500億左右的水平,主要指數換手率處於較低水平,表明市場的成交與換手意願偏弱。上周新發行偏股型基金391.81億份,相較前一周略有改善,但月度整體仍處在收窄態勢。

兩融成交佔比回落,北上淨流入放緩。上周產業資本公告淨減持198.16億元,較前一周擴大。上周兩融淨賣出52.02億元,成交佔比回落。上周北上淨買入69.59億元,邊際放緩,周期-21.33億元,消費+33.76億元,科技+37.93億元,金融+17.50億元。從近一個月看,北上集中增持新能源,並增配全球周期品、金融及以餐飲旅遊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品。

1

海外寬鬆預期,市場利率與權益流動性

1.1、歐美加大邊際寬鬆力度,海外流動性充裕

海外疫情再度衝擊,歐美加大邊際寬鬆力度。近兩個月以來歐美疫情加速發酵,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等歐美主要經濟體單日新增病例數量已大幅超過3-7月首輪疫情衝擊高峰,11月下旬以來包含出行、餐飲等歐美經濟活動的高頻數據已顯示因疫情的再次衝擊歐美經濟修復已開始放緩。與之對應的是我們看到12月10日,歐央行宣布將1.35萬億歐元的緊急債券購買計劃再增加5000億歐元。美聯儲也在此前的11月末FOMC會議上提出考慮調整購債結構(以壓低近期過快上行的長端名義利率),歐美貨幣當局均擴大其邊際寬鬆的力度。從近期美聯儲實際購債行為看,上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202.44億美元,較前一周59.34億元有明顯的上升,其中主要增量為國債,增持規模161.28億美元,較前一周78.30億美元的周度增量有明顯的提升。

1.2、海外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債券期限利差陡升

海外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債券期限利差陡升。以美元利率為例,截至上周末,LIBOR-OIS 3M為14.05BP,FRA-OIS 3M為14.30BP,均較12月初有所下降。同時我們看到,近一個月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走闊,帶動期限利差明顯的抬升。短端利率與長端利率的陡峭化反映的是一方面歐美央行鴿派政策下貨幣市場維持了非常寬鬆的流動性,而與此同時投資者對於遠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開始升溫,並通過長端定價。

1.3、投資者對於寬鬆&復甦預期的定價,將美國債券信用風險溢價壓低至接近疫情前水平

投資者對於寬鬆&復甦預期的定價,將美國債券信用風險溢價壓低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在11月7日輝瑞疫苗催化後,投資者對遠期全球經濟復甦和再通脹預期快速回暖,債券信用風險溢價也出現明顯的回落。從最新的數據看,截至上周五美國高收益債期權調整利差為3.84%(11月平均4.27%,10月平均4.85%),美國投資級債券期權調整利差1.12%(11月平均1.18%,10月平均為1.36%),較11月和10月平均均有一個明顯的下降,並且從絕對值的水平看美國當前不論是高收益債券或投資級債券的信用風險溢價均已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表明投資者對於經濟復甦的預期交易的也price in的比較充分。從金融壓力指數上也能看到,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均處於全面回落態勢。

1.4、大類資產隱含的市場預期已處較樂觀水平,EM流入放緩

大類資產隱含的市場預期已處較樂觀水平,EM流入放緩。我們可以看到,全球資本流動與宏觀風險預期之間具有非常高的相關性,當前大類資產表達的宏觀風險已處於較低的水平,表明市場對於疫苗、拜登勝選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等預期已處於一個較為樂觀的水平。9月份以來海外投資者開始系統性的增配新興市場股票與高收益債,但近期我們看到新興市場流入有所放緩,美國標普500ETF在近兩周也面臨淨流出的壓力。

2

中國寬鬆預期、市場利率與權益流動

2.1、近兩周央行流動性投放偏緊,但邊際放鬆

近兩周央行流動性投放偏緊,但邊際放鬆。上周從央行7&14天逆回購來看合計淨回籠500億元,較前一周合計淨回籠2300億元明顯收窄。此外我們在12月15日看到,央行開展了9500億元的MLF超額續作(12月7日與16日各有3000億元的MLF到期)。因此,從整體來看央行的流動性投放雖然還是一個偏緊的格局,但邊際上央行開始放鬆。

2.2、中國資金面總體穩定,但信用事件後信用溢價明顯抬升

中國資金面總體穩定,但信用事件後信用溢價明顯抬升。資金利率是投資的機會成本,同樣也反應流動性水平的變化以及寬鬆預期。短端利率有所下降,截至上周,SHIBOR 3M為3.02%,11月均值為3.03%;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84%,11月均值為2.86%。但是長端利率上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29%,11月均值為3.26%。信用溢價方面,在國企信用違約事件衝擊下信用溢價持續走闊,截至上周五AA級產業債信用利差為2.92%,明顯高於2020年11月均值的2.63%。

2.3、A股市場活躍度下降,IPO節奏保持常態化發行

IPO節奏保持常態化發行。12月11日當周A股有11家公司IPO,總計融資規模65.80億元;此前一周A股有9家公司IPO,總計融資規模102.30億元。整體來看,IPO保持了常態化的發行節奏。

前兩周兩市的交投活躍度有所下降。12月以來,滬深兩市每日成交金額的均值處於7500億附近的水平,較11月均值8000億有所下降。此外,近兩周主要指數如上證綜指、上證50、創業板指、中小板指的換手率整體處於偏低的水平,且較11月邊際上收窄,因此從市場的成交與換手的意願看投資者交投活躍度邊際下降。

2.4、兩融成交佔比回落,北上淨流入放緩

2.4.1、上周新發行偏股型基金份額略有回暖

新發行偏股型基金份額略有回暖。上周新發行偏股型基金391.81億份,相較前一周的203.39億份略有回暖。單周發行規模較11月單周均值488.95億份明顯收窄,表明當前居民入市的節奏正在放緩。

2.4.2、上周產業資本減持壓力略有抬升

產業資本減持壓力略有抬升。從解禁的節奏看,12月解禁規模較11月未有明顯的變化。但是,從上市公司增減持公告來看,上周產業資本合計公告淨減持198.16億元,較前一周產業資本合計公告淨減持137.72億元有明顯的擴大,減持壓力抬升。

2.4.3、上周兩融成交佔比邊際回落

兩融成交佔比邊際回落。從兩融餘額角度看,上周末兩融餘額15782.32億元,較12月4日兩融餘額為15866.04億元有所下降。從交投活躍度看,上周兩融成交佔A股成交額為9.04%,12月4日當周為10%,在市場逐步接近上沿的過程中,兩融槓桿資金的交易意願邊際回落。從配置結構上看,12月以來兩融交易者買入方向主要集中於非銀、電子、食品飲料等板塊,賣出方向主要為有色、通信等板塊。

2.4.4、上周北上資金淨流入放緩

上周北上投資者淨買入A股69.59億元。上周北上淨買入69.59億元,相較於前一周大幅淨流入245.40億元有較大程度的放緩。從風格結構上看,在11月持續加倉周期後上周北上淨賣出周期板塊21.33億元,淨買入消費33.76億元,淨買入科技37.93億元,淨買入金融17.50億元。

從近一個月北上投資者的配置結構看,北上集中增持新能源,增配全球原材料周期品與金融以及以餐飲旅遊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品。近一個月的維度,從一級行業看,淨流入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新能源(+115.76億元)、非銀(+57.06億元)、銀行(+56.51億元)、機械(+54.99億元)以及基礎化工(+45.20億元)。淨流出前五的行業為房地產(-23.29億元)、建材(-21.95億元)、傳媒(-17.96億元)、建築(-14.55億元)、公共事業(-14.04)億元,基建地產投資鏈條的行業板塊北上淨流出較大。

(文章來源:國泰君安)

相關焦點

  • 國君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交易復甦仍是市場的核心主線
    原標題:【國君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摘要 【國君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交易復甦仍是市場的核心主線】3100-3500震蕩,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 國泰君安證券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在疫苗催化後,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共識,國內周期、金融股票與全球大宗品(銅、鋁、鐵礦、鈦白粉等)的上漲開始定價遠期需求的回暖。我們認為,下一階段未來全球復甦的節奏與斜率相對於方向而言對於盈利預期以及股票定價更為重要。另一方面,國內政策的回退以及信用收緊的預期仍是約束投資者風險偏好抬升與市場突破上沿的關鍵。
  • 2021年的A股資金面:寬鬆不再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展望2021年,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與風險能見度似乎更高,但與之相對的是政策的回退,對應風險回報下降,勇敢者的獎勵減少。相較於全面寬鬆的2020年,2021年將面對的是一個增量入市動能邊際放緩的市場環境。展望2021年,經濟復甦的確定性與風險能見度似乎更高,但與之相對的是政策的回退,對應風險回報下降,勇敢者的獎勵減少。相較於全面寬鬆的2020年,2021年將面對的是一個增量入市動能邊際放緩的市場環境。
  • 國君策略:重盈利、乘勢而上 重點把握三條盈利主線
    具體而言:第一,國內經濟修復向縱深推進,微觀層面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全球經濟儘管短期波折也有望於2021年迎來修復,因此盈利上行是A股市場下行有底的基礎。第二,外部的風險已基本落地,中美關係預期將迎來邊際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將從底部向上抬升。第三,寬鬆政策與流動性預期轉向後,無風險利率和流動性已不再是驅動當前股票市場的核心因素。
  • 2021年度宏觀策略報告:復甦中的再平衡
    二是製造業接棒基建地產,投資常態化運行可期:企業盈利改善、內外需共振復甦、技術升級周期啟動共同支撐製造業投資回歸常態,但消費復甦斜率邊際放緩、海外供需缺口逐漸彌合,製造業投資下半年增長動能或弱於上半年;財政擴張邊際放緩下基建資金來源面臨「量」的收縮,且優質項目缺乏和財政嚴監管雙重約束仍在,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低位運行;房地產政策邊際趨嚴、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緊
  • 國君策略:短期承壓科技為矛、周期為盾
    銀行:政策環境邊際向好,估值已較充分反映悲觀預期。建材的「主角」光環:備戰金秋,施工旺季最具進攻性品種將是早周期。機械:工程機械高景氣,先進位造高成長。家電:可選消費中值得期待的種子選手,目前漲幅相對較低。汽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銷量進入景氣周期,產業鏈繁榮可期。
  • 國君策略:2021年A股盈利修復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看好三大板塊...
    原標題:2021年度策略之盈利展望:高峰將現,後力綿長 摘要 【國君策略:2021年A股盈利修復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看好三大板塊】2021年盈利改善的超預期與盈利景氣的持續性將成為投資策略的重心
  • 國泰君安證券周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策略觀點市場上有頂、下有底 維持3100-3500震蕩格局在疫苗催化下,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已經成為投資者的共識,國內周期、金融股票與全球大宗品(銅、鋁、鐵礦、鈦白粉等)的上漲開始定價遠期需求的回暖。
  • 「國君策略」黃燕銘對話策略新銳陳顯順:結構市下我們的思考
    但我們認為短期看流動性預期邊際上已經定價,後續需關注盈利超預期的程度。其實這兩者兩相博弈,當邊際修復弱預期時流動性會超預期,當流動性超預期時經濟往往會好,因此兩者間的拉鋸會形成震蕩格局。那麼之後的震蕩格局與前期有何不同呢?我們認為之後的震蕩格局會逐級抬升,核心原因是中美風險偏好的邊際變化。
  • 海外宏觀展望之經濟篇:復甦的主旋律
    整體經濟恢復較為緩慢且失業率高企,疊加脫歐後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並不順利的影響,整體經濟復甦進程顯得相當脆弱。  德國經濟方面,工業部門復甦的速度以及韌性超過預期,後續復甦的持續力關鍵在於外部需求能否同步修復。
  • 國泰君安11月經濟數據點評:動能切換在途,復甦超預期的三個特徵
    國泰君安指出,11月經濟數據表現依舊亮眼,特別是生產端和製造業投資再度超市場預期。經濟復甦邏輯走至第三階段,傳統動能勢弱愈發明顯,我們從當月數據中看到三個特徵:一是疫情對於終端需求的壓抑作用仍然存在,特別是餐飲收入再度轉負,且距離常態增速依然有空間。
  • 國君策略:不急轉彎提振風險偏好 認準三朵金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政策操作不急轉彎提振風險偏好,繼續認準全球原材料周期/可選消費/新能源科技三朵金花。  摘要  維持3100-3500點震蕩格局,布局良機階段兌現。     12月12日國君策略發布的周報《調整便是布局良機》,判斷交易遠期的復甦仍是下一階段市場的核心主線,方向明確之下斜率的大概率超預期構成布局良機,本周上證綜指抬升至3395點階段性兌現。
  • 國君策略陳顯順:從漲價主線挖掘資源品投資機會
    本報告導讀結構性復甦環境下,大宗商品逆襲行情預計將走向分化而非共振,全球需求、供給錯配、補庫迫切品種上漲持續性更強,關注銅、鋰、玻璃、玻纖、大煉化、面板。11月上遊資源品集體反攻,背後反映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的一致預期增強。歷史上資源行業超額收益與PPI走勢正相關,行情走多遠取決於漲價的持續性。這一規律放之資源品細分行業同樣適用,有色、水泥、鋼鐵、煤炭行業指數超額收益對相關商品價格走勢敏感度更高。經濟結構性復甦背景下,大宗商品漲價動能不一,A股資源品上漲行情預計會走向分化而非共振。
  • 財信研究評1-11月宏觀數據:經濟恢復由政策驅動向內生動能轉換
    11月份社零同比增長5.0%,增速較上月繼續提高0.7百分點,但增幅連續兩個月放緩,消費恢復情況仍不及市場預期。預計流動性「緊平衡」、政策緩退坡已成貨幣政策主基調,降息降準均難現,結構性政策擔重任,更強調資金精準直達實體經濟。財政方面,隨著經濟動能由「逆周期」切換至「順周期」,未來財政政策大概率邊際退出。預計明年官方赤字率調降至3%左右,同時不再發行特別國債,專項債券額度也收縮至疫情前水平,但財政支出結構將向製造業和民生領域傾斜,整體財政對實體的支撐力度仍強。
  • 國泰君安證券2021年投資策略:上半年維持3100-3500點震蕩格局 破局...
    市場關鍵的分歧在於盈利修復的斜率上:當前對於2021年一季度的高斜率已有較為充分的預期,對於Q2季度的斜率放緩也有預期,而預期模糊地帶在於2021年下半年。展望2021年下半年,不僅僅是疫情後的反彈,更是在疫苗推進、全球貿易環境的改善背景下的要素再次有效分配、需求有效釋放的過程,全球經濟將會走向深度復甦階段。
  • 國君策略:風雨中抱緊順周期逢跌加科技
    美股震蕩加劇對A股及北上資金均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考慮到美股下跌空間有限,及國內經濟復甦的優勢,美股衝擊影響可控。震蕩格局,盈利端支撐A股難以跌破震蕩區間下沿,但考慮到A股當前的估值及結構特徵,向上突破區間上沿難度也較大。震蕩抱周期:流動性讓位於信用下的上策。
  • 2021年保險行業投資策略:確定且持續的復甦,首選行業龍頭
    後疫情時代,由於預期亞洲經濟復甦更快,瑞再認為全球保險市場機會將持續不斷轉向亞洲,中國保費在全球保費的佔比將從2019年的10%增長到2030年的18%。 非壽險:瑞再預計隨著車險費改推進車險將繼續承壓,而非車險領域中,農業保險和責任保險將快速增長,帶動壽險業發展。
  • 國泰君安策略:東風已至 強資本開支下的製造業主線
    特徵二:資本開支回升的結束信號在於PMI的邊際轉弱,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18年的貿易戰+去槓桿,在資本開支回升結束之前3-4個月左右均出現了PMI的持續性轉弱。特徵三:寬鬆融資環境是企業加快資本開支的必要條件。製造業加快資本開支這一線索是2021年投資策略的重要關注點。
  •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經濟復甦震蕩 低估值持續佔優
    (一)宏觀經濟:經濟復甦逐步放緩,貨幣適度財政發力二季度經濟數據持續驗證,6月經濟溫和復甦,但復甦速度較5月放緩。工業增加值環比放緩,固定投資增速環比回落,消費增速恢復明顯緩慢。我們預計下半年社融會恢復常態,增速會重新回落,政策重心從貨幣政策轉移到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