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華夏龍都,中華龍鄉,濮陽地區的龍文化

2020-12-15 村裡來的小方

濮陽地處黃河流域的下遊,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發祥地,農耕文明時期人們的生活比較簡單,主要從事採集、狩獵等活動,所以這種生活方式是自在性和自發性的。認為萬物有靈,在遇到當時人類無法戰勝的事情時,就把希望寄託於他物,信仰崇拜的人多了,就成為人民的一種圖騰崇拜。龍就應運而生,在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中,龍被認為具有無上的神力,被用來象徵權力和地位。作為原始社會的圖騰—龍,是否真的存在,無法考證,將自然力量神化,對其產生敬畏和幻想,是一種情感寄託。濮陽在1987年出土的蚌塑貝殼龍形圖案,早就作為一種精神圖騰存在於濮陽的歷史中。龍成為當時最聰明的神靈之一,備受人們的崇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出對這一神靈的崇拜。

濮陽民俗節日、祭禮

傳統節日有三個來源:一是源於生產祭祀,二是宗教節日,三是傳統民族節日,三者相互交融形成民俗節日。在節日期間,通常有各種祭祀、娛樂或經濟活動,形成多姿多彩的歲時節日習俗。

地域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會不同,因為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的。濮陽,地處黃河下遊善行衝擊面積的中心,河渠縱橫,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氣候適中,適合五穀百草生長。濮陽人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胼手胝足辛勤勞作,形成了本地之農業經濟,導致了血緣氏族關係的流傳,形成了五裡一莊,十裡一村的居民村落。各個村落,少則百餘戶,多則上千戶,多有一個或幾個姓氏家族組成,用傳統的道德觀念、眾約俗成的社會公德和法規來維繫生產關係、長幼關係、男女關係、鄰裡關係,生活在男耕女織,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的安謐氣氛之中。一戶戶農家,一處處牆院成為祖宗數代長年累月辛勤勞動積累下來的經濟實體。

從收割貯藏、碾米磨麵到紡線織布、裁衣縫被都能自給自足。因此,本地土著居民戀家,外地流入的移民,落戶之後也「戀家」,成為一種共性。濮陽被稱為「龍鄉」,而龍是嗜水而居的動物,濮陽正好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地理環境。這也為濮陽龍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條件。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孕育一方文化。人是自然界的人,自然界是人的自然界,人類和自然界相互接觸,融為一體。黃河流域在歷史上發生多次決口,使自然環境變得非常的惡劣,但是濮陽人民依然過著艱苦的農耕生活,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體現了粗獷強悍、不屈不撓的性格。由於他們頑強的個性,再加上地處平原、水源充足,所以生活方式多樣化使當地人的生存應變能力變得很強,體現了黃河流域的民俗文化發展迅速。由於黃河水路暢通,平原適合居住,信息交流方便,逐漸形成了商業文明,又使濮陽人民的性格有機變而智巧。濮陽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當地的民俗體育形式和內容多樣化,龍文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發展的。

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對於物質需要無止境的追逐,過程實際上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凡事以度為界,過猶不及,為了能夠較好地控制人們 的欲望,也為了滿足現實生活中一時難以滿足的需求,人們將需要的高層面演變成為一種精神寄託,精神上的信仰難以衡量,虛幻狀態有利於人們感受滿足。作為精神上的一種寄託,神靈崇拜在濮陽人的精神世界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濮陽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當地先民本身的原始文化,特別是對龍這種神靈崇拜為載體的龍文化,在濮陽的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擁有較大的比重。這種對濮陽龍神的崇拜造成了其緊緊依附濮陽大地的文化心理,在傳承發展中不斷加強,所以形成了濮陽人民善良質樸的品質。心理學家認為,這種心理變化要經過幻象、意象、類象和道象 4 個階段。濮陽人民對龍神的崇拜,使這種傳統上的信仰逐漸成為濮陽人民的風俗習慣,並通過舞龍活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因此,習俗是信仰與生活共同作用的結果,使人們感受到精神與物質的統一。

相關焦點

  • 這就是濮陽|跨越數千年,不同時期濮陽的稱謂,99%你都不知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濮陽專員公署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濮縣、範縣、觀城、朝城10個縣和濮陽城關區、道口區2個區。  1952年11月24日,濮陽專員公署所轄的濮縣、範縣、觀城、朝城4個縣劃歸山東省聊城地區。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銷,濮陽專區劃歸河南省領導。
  • 厚重濮陽:「龍抬頭」節日發源地就在濮陽
    (濮陽·中華第一龍碑,地點:濮陽西水坡)對於人文始祖伏羲仙鄉何處?父母是誰?歷史上史學界眾說紛紜。然而,濮陽「中華第一龍」的出土,不但改寫了我國上古時期的歷史,同時將伏羲由神話人物變成了歷史真人。                蚌塑龍虎圖案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一處仰韶文化遺址上,發現了三組距今6400年左右的蚌塑龍虎圖案,其中第一組為墓葬,因其編號為M45,故稱「45號墓」。
  • 清豐這位書法家,帶著「中國第一金刀」即將震撼亮相龍都濮陽!
    ▲王濮方創作的東方刀書畫王濮方和他開創的濮陽東方刀書畫藝術品牌先後六次走進央視,200多家海內外媒體爭相報導,刀書畫已成為我市繼雜技、麥杆畫之後的重要文化品牌和靚麗的文化名片。近年來,王濮方除自己創新的濮陽刀書畫藝術品牌之外,還研發了一批龍都地域特色的中華第一龍鎮尺、活性炭麥稈畫、黑檀木荷花筆筒、雜技、板橋、倉頡文化等系列文化產品,在全國、省工藝品博覽會上參展並屢獲大獎,極大的提升了龍都濮陽知名度。也成為享譽中原地區的文化名人,濮陽市文化產業領軍人物。
  • 濮陽龍文化公園,你來過嗎?
    映入眼帘的就是雕刻有「飛騰四海」四個字的石碑十分大氣磅礴騰飛在石柱上的兩條龍看起來也甚至別致精雕細刻、栩栩如生的飛龍讓龍文化公園看起來更加大氣美觀龍文化公園風景秀麗、綠樹成蔭「龍」的文化更是處處可見一走進到龍文化公園就能被一個巨大的龍形雕像所吸引從遠處看起來猶如一條巨龍騰空出世公園正中的一條垂直線左右分明
  • 濮陽西水坡蚌龍圖案的實證價值
    這些深埋於沼澤地下數千年的蚌塑龍等動物圖案使西水坡遺址大放光彩,因其為迄今發現時代最早、成熟逼真的龍的造型而被譽為「華夏第一龍」,濮陽也因而有「龍鄉」之美稱。該遺址後入選「20世紀河南考古十項重要發現」。
  • 河南出土6000年前古墓,內藏「中華第一龍」,或揭開龍存在的證據
    史書上對龍的記載不少,最早的就是御龍氏劉累,相傳他曾經養過兩條龍。此外《晉書》、《後漢書》、《清史稿》等史書中對龍的目擊事件都有記載,而近代最有名的則是「營川墜龍事件」,讓龍的傳說顯得更加撲朔迷離。而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與龍有關的文物出土於西水坡遺址,距今約6400多年,這條「龍」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中年代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界譽為「中華第一龍」。
  • 中國城市許多別稱為「龍城」,其中有5個比較出名,太原柳州濮陽...
    小編覺得,旅遊不僅僅只是遊山玩水,更多的是要了解這個城市的文化,所以一個城市的地理人文文化也應該是旅遊重要的一部分。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龍成為了一種文化圖騰。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佔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龍這一虛幻的神物,盤旋人們心中已有幾千年之久。
  • 您好,我是濮陽!希望與您美美與共!
    濮陽位於黃河之濱,是冀魯豫三省交會區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中原經濟區銜接融合環渤海經濟圈的前沿和重要出海通道,是承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濮陽是華夏龍都、雜技之鄉。上古文化看濮陽。濮陽的歷史文化可以歸納為十個根:龍根、帝根、字根、詩根、孝根、琴根、弓根、姓根、藝根、歷根。
  • 濮陽龍都愛心粥屋,大愛綻放粥暖龍都
    在龍都濮陽有一個特別的屋,每天早上5時為環衛工人、孤寡老人和社會流浪人員免費提供愛心早餐,節假日不休息,風霜雪雨不停,就是位於濮陽市城區黃河路與振興路交叉口附近的龍都愛心粥屋。龍都愛心粥屋由原為環衛工人的李軍玲發起成立,自2016年11月份創辦以來,始終秉承「一碗粥溫暖一座城」的初心,成立幾年來,社會各界捐款捐物近30萬元,志願隊伍中有幹部、職工、老師、學生。他們每天早晨5時許從四面八方聚到這裡,奉獻愛心,傳遞溫暖。
  • 河南省龍鄉商會「稻合牌定製酒發布會」成功舉行
    河南省龍鄉商會會長、后羿集團董事長吳紅雲河南省龍鄉商會會長、后羿集團董事長吳紅雲,濮陽市人民政府駐鄭州辦事處原主任張孟山,河南省龍鄉商會副會長、宋寶齋鈞瓷公司總經理馮沙,河南省龍鄉商會副會長鄭州惠捷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史慧傑、河南省龍鄉商會副會長、河南鴻鼎智慧財產權代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振,河南省龍鄉商會副秘書長孫陽
  • 豬圖騰,龍的起源?
    陶尊上的豬龍造型:趙寶溝文化豬龍圖案S形構圖 比陶器上豬龍更早的,是石頭堆塑龍形圖騰,它出土於內蒙赤峰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興隆窪遺址是內蒙及東北地區時代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旱地農業發源地之一,考古學界有「華夏第一村」的美譽。
  • 古代豬圖騰是龍的起源嗎
    陶器上的豬龍形象比玉豬龍更早,下圖陶器出土於內蒙古赤峰敖漢旗,屬於比紅山文化更早的趙寶溝文化時期,距今7200年—6400年,它寫實風格的野豬特徵更明顯。但這種龍與後來的龍風格相似,都是野豬頭加蛇身,而且也是S形。
  • 濮陽金堤河上百槳起舞,「乘風破浪」賽龍舟
    在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來臨之際,9月27日,美麗的濮陽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旌旗飄揚、鑼鼓喧天,「龍行中原」河南省第三屆全民龍舟賽(濮陽站)暨第四屆龍都濮陽「思達杯」龍舟賽在此舉行。濮陽市政協副主席劉國相宣布:「『龍行中原』河南省第三屆全民龍舟賽(濮陽站)暨第四屆龍都濮陽『思達杯』龍舟賽開幕。」河南省社會體育事務中心主任袁軍代表省體育局副局長楊中軍向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縣委常委、副縣長袁素平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大會致歡迎詞。
  • 濮陽天空下的「巨龍騰飛」
    相信我們龍鄉的小夥伴對於「鳳橋」早都不陌生了。因為像鳳凰展翅欲飛的造型,讓「鳳橋」成為了我縣新晉網紅打卡地。要知道咱們濮陽本來就是龍的故鄉「龍橋」景觀為濮陽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到重要作用城市的龍文化氣息也會越來越濃。
  • 濮陽非遺文化知多少?非遺「探秘」,安排!
    6月24日上午,由濮陽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舉辦的「原來你這麼有文化——探秘濮陽非遺」網友採風活動在市圖書館新館4樓正式啟動。來自我市的部分熱心網友參與了啟動儀式。儀式結束後,網友們集體前往華龍區、清豐縣、南樂縣等地展開了探秘濮陽非遺的精彩之旅。
  • 龍圖騰
    河南是龍的故裡。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從發掘出土的文物來看,河南省發現的龍文物不但歷史久遠,而且最為正宗。
  • 今天,300餘名張氏宗親濮陽祭先祖!
    拜祖大典以「銘記根脈傳承,凝聚根親力量 」為主題,由市政協主辦,濮陽縣政府承辦,市委臺灣事務辦公室、濮陽縣政協、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張姓委員會、濮陽華夏張姓文化研究會、濮陽縣張姓研究會聯合協辦。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主拜人。
  • 這兩首助力濮陽文明城市創建的歌曲,你聽過嗎?
    在這兩本小冊子的封三位置,均收錄有一首歌曲,分別是《讓愛綻放每個角落》和《濮陽是我家》。 細心的朋友也許會發現,這兩首歌竟然是相同的詞曲作者。詞作者為濮陽公共頻道總監孫德峰,曲作者為知名音樂人、濮陽市油田三高音樂教師郭昌。
  • 探秘中華龍文化之【龍的起源】
    為什麼它在異彩紛呈的中華民俗文化中佔有顯要一席?為什麼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大力提倡繼承和弘揚中華龍精神?中國龍文化已有8000年的歷史,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