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陽:「龍抬頭」節日發源地就在濮陽

2021-02-13 視覺龍鄉

(著名書畫家馬躍華先生 為厚重濮陽題寫欄目名)

(濮陽縣龍苑廣場 龍雕塑 地點:站南路解放路西南角)

       昨天夜裡,厚重濮陽編輯同田聚常老師聊二月二與濮陽,聊到最後,田老師說: 明天抽時間一定往天空望望,看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完成了一個壯舉——龍抬頭!

(濮陽縣龍文化廣場·夜色中的巨型龍雕塑,地點:濮陽縣紅旗路、富民路與大慶路)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我們就請田聚常老師說一說:

         「龍抬頭」節日發源地就在濮陽

傳說二月二龍抬頭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又稱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他創造曆法、教民漁獵、馴養家畜、烹飪食物、婚嫁儀式、始造書契、發明樂器、任命官員等,還以本氏族圖騰為原型,廣納百川,創立了「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的龍,成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圖騰,被後世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相傳,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歷代帝王紛紛效法伏羲,於是,二月初二這天,舉國上下就成了舉行重大促耕儀式的節日。

(濮陽·中華第一龍碑,地點:濮陽西水坡)

對於人文始祖伏羲仙鄉何處?父母是誰?歷史上史學界眾說紛紜。春秋時期,孔子率門徒周遊列國,在陳國(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淮陽)恰遇一漁翁網出一顆長角的人頭來,他突發靈感說:這就是我們祖先伏羲的腦袋。當地人信以為真,建廟祭拜。從此,伏羲的陵墓被孔聖人一句話定在了河南淮陽。明成化年間,甘肅天水建立了伏羲廟,說是天水舊稱「成紀」,為伏羲故裡。因伏羲為史前傳說人物,史籍記載語焉不詳,故世代莫衷一是。然而,濮陽「中華第一龍」的出土,不但改寫了我國上古時期的歷史,同時將伏羲由神話人物變成了歷史真人。

                蚌塑龍虎圖案

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一處仰韶文化遺址上,發現了三組距今6400年左右的蚌塑龍虎圖案,其中第一組為墓葬,因其編號為M45,故稱「45號墓」。這座大墓造型獨特,墓主人遺骨兩旁有蚌塑龍虎圖案,墓室中還有三個殉人和其他用人骨和蚌殼組成的拼圖。其中龍虎圖案因年代久遠、形象逼真被一些專家學者們譽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第一虎」。遺址發現30多年來,不少國內外多學科專家學者,從各自角度對45號墓和三組蚌圖進行了精深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驚世論斷。原中國天文博物院院長、天文學家伊世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專家馮時等學者認為:45號墓整個布局是「藏在地下的天空」,包含「四象」「北鬥」「二十八宿」內容。「中國先民在公元前5000年已學會了立表測影,並據此確定空間和時間,原始的曆法已經產生;他們可以觀測北鬥和二十八宿星象,這意味著中國天文學的二十八宿體系及以五宮為框架的天文體系都已建立。他們對宇宙有著自己的想像,建立了天圓地方的原始宇宙學說」(2019年2月23日《人民日報·文化遺產版》。另有不少專家學者根據墓葬埋藏時間、規格、墓主人身份等方面分析認為,其墓主人屍骨為「伏羲遺骨」「中華第一皇陵」。

(濮陽·龍雕塑,地點:濮陽市中心廣場,攝影:趙中領)

對於伏羲的出生,《竹書紀年》記載:華胥「履巨人跡,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而始娠,生帝於成紀」,《詩含神霧》說「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說是上古時代,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龍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故事中涉及到「華胥國」「雷澤」「成紀」三個地名和「華胥氏」一個人名。古華胥國也稱「赫胥國」,地點在南樂縣。對此明正德《大名府志》、康熙《南樂縣誌》等文獻都記載,今南樂縣至今還有赫胥陵、赫胥牌坊、胥坊村、胥坪村。對古雷澤,著名考古家許順湛先生進行了考證,他認為雷澤的西岸在濮陽南北一線,東岸在今山東省兗州一帶,方圓千裡。成紀即古城陽,地望在今範縣濮城鎮。對於雷澤大腳印,《山海經·海內東經》、《淮南子·墜形篇》等古籍記載:「雷澤有神,龍身人首,鼓其腹而熙」,說雷澤中有長著人的頭顱和龍的身軀的神祇,經常敲打著肚子在水中遊玩,像擊鼓一樣發出響雷般的聲音。這些靈物也經常會到湖岸上來走動,於是就留下了大大的腳印。這應當是遠古先民看到雷神(即龍神)出現時,雷的聲音是龍的吼聲,和雷相伴的閃電是龍的形狀。大腳印就是龍的腳印。華胥氏踩上了龍的大腳印而生下了伏羲,因此伏羲便是龍神的兒子,龍的傳人即由此而來,應該說伏羲是第一個龍的傳人。他出生地雷澤華胥國,在今濮陽南樂。他在濮陽西水坡觀察天象,制定曆法,指導農業生產。每逢二月二龍抬頭日,他攜妻親耕,做出表率。濮陽為二月二龍抬頭節日發源地當無異議。

(龍行大地,地點:濮陽縣渠村鄉,攝影:新華社趙德潤)

(書法:龍,作者:著名書法家劉文選)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

十字津頭一字行

今天,農曆二月初二

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

好年景,春開頭

萬物復甦,春天真的來了

 

「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

春回大地,萬物生長

蟄伏生物從冬眠中醒來

傳說中的龍也在這天飛翔升天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二

往往在雨水、驚蟄、春分期間

因此又被稱為「春耕節」

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人們迎龍求雨,祈盼豐收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民間風俗認為,在這一天理髮

可以鴻運當頭、福星高照

因此,每逢這一天

理髮店往往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民間還會祭祀龍神

舉行舞龍、祭社等多種活動

期望新的一年

在大自然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唐代詩人李商隱曾描寫過

二月二這一天的春景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

更作風簷夜雨聲

 

春風和暢,陽光送暖

花柳蜂蝶,婀娜多姿

一派怡人的春意

宋代詩人王庭珪

選擇在這一天出郊遊玩

 

日頭欲出未出時

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

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

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

呼兒吹笛跨牛歸

煙霧籠罩的山村

黃鸝語,紫燕飛

田園之樂,莫過於此


宋代詩人張耒

又是另一番感悟

久將菘芥芼南羹

佳節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

一畦春水轆轤聲

春雨急,路面滑

詩人屋內獨坐

回憶故園,思念家鄉

「龍抬頭」,好兆頭

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季節裡

許下美好的願望吧

提振自己的精神頭

讓好運,從這頭直到那頭

有了願望,更要有行動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時間不等人,為了夢想而努力

從當下就開始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

不負自己,不負春光

每年的農曆二月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龍抬頭」。

「龍抬頭」位於驚蟄與春分之間,五行屬木,卦象為震,是生發之象。

人們在「龍抬頭」這天慶祝,以示敬龍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01 

潛龍在淵,待時而動

俗話說: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龍是鱗蟲,是百蟲之長。秋分潛入深淵休息,快春分的時候開始抬頭,準備登天。

這一天其他蟄蟲也和龍一樣,爬出地面,享受太陽。

《易經》裡講「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龍這麼強大的生物,也不會違背自然規律,在不合時宜的天氣裡活動。

嚴冬的時候,它們也會收起驕傲,委屈自己潛入深淵。

《周易》乾卦講到:潛龍在淵,飛龍在天。

時機不到,默默蟄伏,積蓄力量。

時機一到,厚積薄發,一飛沖天。

竹子開始的四年,僅僅長3cm,但是第五年之後,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可以長到15米。

前面的四年時間裡,竹子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是時運不濟,不妨耐心紮根。

 02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龍抬頭」五行屬木,卦象為震,是生發之象。

木,對應著萬物生長,借著春天的陽光雨露,天地之間生機勃發。

此時也是春耕的開始。

所以民間又把「龍頭節」稱之為「春耕節」。

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龍王震懾百蟲,讓莊家免遭蟲害,另一方面行雲布雨,保證民間風調雨順。

每到二月二日,北方民間常常會把灶灰灑在院子裡,圍成圓圈,裡面放上五穀雜糧。

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春耕開始,人們選種、耕地、灌溉,用勤勞與汗水,換來豐饒與富足。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就是用他們的勤勞和汗水,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人們也在土地的滋養中懂得寬厚與感恩。

他們博大、務實、寬容,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象。

 03 

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二月二,龍抬頭。

到了這一天,人們就可以剃頭了。

留了一個正月的長髮,終於可以剃掉。

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春天人容易睏乏,剪去長發,可以讓自己頭腦清楚,精神煥發。

憋了一冬天的身體,也可以春遊放鬆舒展一下了。

春季踏青、賞花,趁著大好時光,活動下筋骨,陶冶下性情。

「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二月二,在民間是龍上天的日子。

傳說這一天,百蟲闢易,所以家家戶戶在這天驅蟲。

為了沾點龍氣,人們還在這天,吃龍鬚麵、吃龍眼、吃龍蛋、吃龍爪,以此讓自己一年好運。

《易經》裡講:「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春來草自青,秋來葉紛落,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

遵循自然,應時而作,和天地萬物同聲共息,才是真正的和諧。

二月二,龍抬頭。

這天的風俗也一般與龍有關,人們希望通過這些風俗,能夠沾一沾龍身上的喜氣、吉祥之氣,開啟一年好運。

厚重濮陽也在這裡祝願大家,一年都有精神頭,生活更上一層樓!

(以上文稿來源:濮陽市華龍區田聚常、人民日報、儒風大家)



相關焦點

  • 濮陽—華夏龍都,中華龍鄉,濮陽地區的龍文化
    龍就應運而生,在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中,龍被認為具有無上的神力,被用來象徵權力和地位。作為原始社會的圖騰—龍,是否真的存在,無法考證,將自然力量神化,對其產生敬畏和幻想,是一種情感寄託。濮陽在1987年出土的蚌塑貝殼龍形圖案,早就作為一種精神圖騰存在於濮陽的歷史中。龍成為當時最聰明的神靈之一,備受人們的崇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體現出對這一神靈的崇拜。
  • 厚重濮陽:俺村方言——濮陽城邊西豆堤村的土話大雜燴
    (厚重濮陽由著名書畫家馬躍華先生 題寫)濮陽方言歌曲《七涼皮》  俺村方言——濮陽城邊西豆堤村的土話大雜燴      最近偶然打開騰訊視頻,聽到了一首專門唱濮陽方言的歌曲《七涼皮》,歌中說濮陽老城話把「吃」說成「七」,因此,吃涼皮就成了七涼皮了。
  • 厚重濮陽·古人詩中的濮陽之七:曹操之子曹植賦詩讚顓頊
    欄目名厚重濮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王則敬 題寫厚重濮陽·古人詩中的濮陽之七:曹操之子曹植賦詩讚顓頊真正有能力的大臣得不到重用,有才華的人都遠遠地躲避到野外,家家都有人當巫史搞佔卜活動,因此人們不再虔誠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農業生產,而是紛紛背井離鄉,到外地去碰運氣,軍隊喪失了戰鬥力。      顓頊認為:「上一代的人和神都各有專司,所以天順人和,沒有出現災禍,人們有吃有穿」。為了從根本上扭轉敬鬼神的毛病,他親自淨身虔誠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做出榜樣。
  • 這就是濮陽|跨越數千年,不同時期濮陽的稱謂,99%你都不知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濮陽專員公署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濮縣、範縣、觀城、朝城10個縣和濮陽城關區、道口區2個區。  1952年11月24日,濮陽專員公署所轄的濮縣、範縣、觀城、朝城4個縣劃歸山東省聊城地區。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銷,濮陽專區劃歸河南省領導。
  • 厚重濮陽:大漢奸石友三在濮陽被殺目擊記
    欄目名厚重濮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濮陽柳屯籍著名書法家靳彥明題寫石友三在濮陽被殺目擊記作者:楊承漢,1940年時任國民黨十軍團第六師第旅副旅長1940卻沒有想到高師長利用會議做掩護,順利地完成了一次重大除奸任務。會議的第二天,即12月1日半晌午,高樹勳命令全體與會軍官列隊街頭,等待軍團長的到來。我們與會人員和師部直屬人員迅速地排列整齊,站在街上恭迎石友三。午前,從鄆城方向跑來30餘騎,為首的一人正是石友三,他後邊跟隨的是騎兵衛隊。石友三在恭迎他的隊列前邊,高高興興地下了馬。
  • 濮陽人冬至為啥要吃餃子?原來是因為他
    冬至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有「亞歲」之稱。提到冬至的由來,不得不提到濮陽,根據國內著名專家馮時等人的考證,濮陽可能是國內最早確立冬至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要說到「中華第一龍」,目前在北京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內,第一件展品就是咱濮陽的中華第一龍,可見其歷史的悠久。
  • 《濮陽力量》系列政論文章合集
    《濮陽力量》系列政論文章合集 2020-06-23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濮陽龍文化公園,你來過嗎?
    映入眼帘的就是雕刻有「飛騰四海」四個字的石碑十分大氣磅礴騰飛在石柱上的兩條龍看起來也甚至別致精雕細刻、栩栩如生的飛龍讓龍文化公園看起來更加大氣美觀龍文化公園風景秀麗、綠樹成蔭「龍」的文化更是處處可見一走進到龍文化公園就能被一個巨大的龍形雕像所吸引從遠處看起來猶如一條巨龍騰空出世公園正中的一條垂直線左右分明
  • 您好,我是濮陽!希望與您美美與共!
    濮水可以沐浴遊魚,與中華龍兒相遇,只是漫步午後的邂逅記憶。濮陽,詩意之境,鍾靈毓秀,黃河連接出燦爛的水景之路。沒有高山映襯的濮陽如何影響了這條河水的歷史走向?經過數千年的淘沙,呈現出了怎樣的形狀?有人說,黃河只有一種顏色,那就是渾濁的黃。但流經濮陽境內的黃河,卻有另外一種內涵,如詩般寧靜,如畫般旖旎。
  • Hi,濮陽人,端午安康!
    Hi,濮陽人,端午安康! 端午一年一度端午到一年一度粽葉香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 濮陽天空下的「巨龍騰飛」
    相信我們龍鄉的小夥伴對於「鳳橋」早都不陌生了。因為像鳳凰展翅欲飛的造型,讓「鳳橋」成為了我縣新晉網紅打卡地。要知道咱們濮陽本來就是龍的故鄉「龍橋」景觀為濮陽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到重要作用城市的龍文化氣息也會越來越濃。
  • 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
    厚重濮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殷開甲 左筆書寫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有時練累了,就和夥伴幕天席地美美地睡上一覺。三甲以嚴父為師,七、八歲時就已學會了不少招數,十四、五歲時,已長成彪形大漢,太師椅已容不下他高大的身軀,武藝也更加出眾。他為學眾家之長,集各派精華於一身,拜楊什八郎武術名家楊國昌(字盛朝)先生為師。楊國昌先生甚愛三甲,精心教練。三甲謙虛學藝,刻苦習武,武藝更加精進。他耍起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出神入化;飛馬射箭,百發百中。
  • 濮陽非遺文化知多少?非遺「探秘」,安排!
    6月24日上午,由濮陽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舉辦的「原來你這麼有文化——探秘濮陽非遺」網友採風活動在市圖書館新館4樓正式啟動。來自我市的部分熱心網友參與了啟動儀式。儀式結束後,網友們集體前往華龍區、清豐縣、南樂縣等地展開了探秘濮陽非遺的精彩之旅。
  • 咱濮陽的壯饃上中央電視臺了!要火遍全國了!
    朱元璋食後龍顏大悅,問夫人此為何名,夫人膽小:」尚未取名,是油炸的饃(地區叫法)」朱元璋說:既尚未取名,又是狀元舉薦的美食,就叫狀元饃吧!「自此狀元饃流傳開來,但人們覺得對狀元饃聽著拗口就叫狀饃,後因平民不識字,就演變成了強壯的壯。取其吃了可以強身健體等功效謂之」壯饃「
  • 這兩首助力濮陽文明城市創建的歌曲,你聽過嗎?
    在這兩本小冊子的封三位置,均收錄有一首歌曲,分別是《讓愛綻放每個角落》和《濮陽是我家》。 細心的朋友也許會發現,這兩首歌竟然是相同的詞曲作者。詞作者為濮陽公共頻道總監孫德峰,曲作者為知名音樂人、濮陽市油田三高音樂教師郭昌。
  • 產信通:濮陽高鐵進展!
    鄭濟高鐵濮陽東站自動工修建至今就一直深受廣大群眾關心,今年11月14日17時30分,鄭濟高鐵濮陽東站樞紐建築項目大體型筏板基礎第一路段順利展開澆築,意味著由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修建的濮陽東站樞紐建築項目已全方位進到趕工期環節。
  • 濮陽女孩在落葉上寫出創意文字,太美了!
    這幾天小編偶然發現了一組絕美的照片,據說是一位濮陽女網友在落葉上寫的好看文字,拍出的照片非常走心,一經發出就在朋友圈刷屏,簡直美爆了!戚城公園人來人往,他們踩過我的身體,留下一個背影中心廣場的龍應該換一個顏色,隨四季變換,這樣才是故鄉濮陽的月亮比北京的圓,所以我畢業後毅然選擇留在這裡
  • 濮陽公示一批擬任職幹部,涉濮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等
    濮陽公示一批擬任職幹部,涉濮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市交通運輸集團等。現任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黨組成員,擬任濮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閆進軒,男,河南南樂人,1969年1月出生,1991年8月參加工作,199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現任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擬任濮陽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 河南濮陽三所中學,人稱「濮陽三傑」,最好的接力棒
    文/蠟燭愛教育只有讓學生不把全部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留下許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才能順利地學習,這是教育過程的邏輯一個學生想要出成績,初中是他必須學好基礎的階段,因為這裡是高中的基礎和接力棒河南的濮陽作為我國的著名的「雜技之鄉」,這裡不僅人才濟濟,而且經濟和教育發展的相當的不錯,尤其是其中的三所中學,可是被稱為「濮陽三傑」,在當地有著很很高的名望,所以今天咋們就去盤點一下該地區最為出名的三所中學。
  • 鄭濟高鐵濮陽至鄭州段通車時間定了
    鄭濟高鐵(濮陽至濟南段)河南段招標項目概況1.招標條件本招標項目新建鄭州至濟南鐵路濮陽至省界段工程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新建鄭州至濟南鐵路濮陽至濟南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發改基礎〔2019〕1231號)批准建設,建設資金使用鐵路建設發展基金、地方政府出資及國內銀行貸款,招標人為河南城際鐵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