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

2021-01-15 濮陽地方文化


厚重濮陽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殷開甲 左筆書寫



厚重濮陽·濮陽歷史上的狀元(5):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濮陽縣戶部寨人張三甲

 

張三甲,字鼎臣,號魁軒,又名榮甲,清光緒丙子年(1876年)十月五日生於大名府開州戶部寨村一個貧寒的武術世家。

張三甲的祖父張增身大力強,年輕時外出打短工,偶遇一武林高手,結為昆仲,與其學得幾路拳術。他拳式敏捷,靈活多變,能攻善守。不擺花架子,漸漸名揚四方。本家子弟和鄰村不少人紛紛拜他為師。自此張家辦起了武館,慕名學武的人絡繹不絕。張家武術強調硬功,講究武德,煉身養性合一。由於張增的身傳言教,張三甲的父親張耀田、胞叔張耀春及堂叔張耀德都有較深的武術功底,是習武場上的佼佼者。

張三甲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崇尚武功的家庭。他的母親申氏系本地棗科一貧家之女,身材高大,端莊秀麗,勤勞善良,善於理家。但是由於幾十畝薄田早澇收成難保,再加上清政府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生活很是拮据,申氏生了五男二女,長子和老五相繼凍餓夭亡,剩下次子登甲、三子三甲,四子冠甲和兩個女兒。尤其是他們兄弟三人體格超群,飯量過人,三甲頓餐柱餅(就是一筷高的大餅)和升米。為養活孩子申氏終日操勞,除幫丈夫種好薄田外,還得熬夜紡織,青黃不接時帶孩子下地挖野菜充飢。

張三甲生來聰慧,才思過人。他長方臉膛,寬額高鼻,雙目炯炯有神自幼目睹父輩練武,酷愛武術,咿呀學語時就模仿大人習拳練武。他機敏好學,專心刻苦,無處不是他練武的場所。隨母親下地挖野菜用鏟練「飛標」;和夥伴玩耍以棍棒練「刀法」;麥場上同夥伴摔打練「拳術」。有時練累了,就和夥伴幕天席地美美地睡上一覺。三甲以嚴父為師,七、八歲時就已學會了不少招數,十四、五歲時,已長成彪形大漢,太師椅已容不下他高大的身軀,武藝也更加出眾。他為學眾家之長,集各派精華於一身,拜楊什八郎武術名家楊國昌(字盛朝)先生為師。楊國昌先生甚愛三甲,精心教練。三甲謙虛學藝,刻苦習武,武藝更加精進。他耍起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出神入化;飛馬射箭,百發百中。他武藝精湛,力大無比,「弓、箭、刀、石色色冠群」(引自中華民國十四年為武顯將軍太學生楊盛朝先生立碑的碑文)。楊國昌先生誇讚道:「吾弟子盈門,唯有三甲罕見也。」每當三甲來至數裡外時,楊先生便命左右道:「三甲將到,斟茶等候。」左右笑問:「師傅何以知之?」楊先生幽默地說:「三甲虎星已到。」待茶正中飲時,三甲果然到此,眾人無不驚異(據說這是練功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特異功能)。後來,張三甲又遇知師杜同春,杜老夫子系乙丑科鄉試舉人,庚寅科會試欽點藍翎侍衛。此人武藝高強,三甲深得其教誨。

張三甲不僅酷愛武術,更是熱愛勞動,他習武不忘勞動,勞動不忘練武。十二、三歲時,三甲揚場放磙,犁耙播種等農活樣樣都已精通。人們稱他是「莊稼把式」。他使牲口的那把鞭練成了「神鞭」。用鞭梢滅燈,手起鞭落燈滅而油燈紋絲不動。用鞭梢隔著窗欞滅燃香,指定那根滅哪根。他利用耕作之餘練跑馬射箭,百步之中連發連中,觀之者無不歡呼雀躍,助陣喝彩。他練騎射的百步小路被後人稱為「跑馬路」,並栽樹以示紀念。每當勞動休息之餘,人們便聚在那茂密的柳蔭下談論當年武狀元在這裡跑馬射箭的動人情景。大躍進時,那樹被砍伐,土地連片,那「跑馬路」也隨之消失。

張三甲豪爽仗義,樂於助人,和平民百姓心心相印。他和鄰家長工郭三情同手足,經常幫他犁地、運糞,晚上同住草棚。麥秋忙天,鄰家幾個人掀不動載滿莊稼的四輪大車,他上前用力一託,將車掀得浄光。有一次,鄰居家一輛載滿青高梁杆的四輪大車陷到泥裡一尺多深,三匹騾馬死也拉不出來,這時張三甲走上前去,雙手推車,一聲吶喊,那小山似地大車乖乖的爬了出來。三甲有個夥伴家裡揭不開鍋,想到地裡偷玉米,三甲說:「偷窮弟兄的不忍,偷富人家的被抓住挨揍,乾脆去掰我家的。」他幫夥伴掰了一袋子玉米穗,又把他送了老遠。

張三甲十七歲時,和楊什八郎楊金光之長女楊勉結為眷屬。楊家雖然比較富裕,但看中張三甲的武功和為人,願把愛女嫁給他。嶽父楊先生經常接濟三甲,為此張家甚是感激。

光緒丁酉年(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三十一名,成為武舉人。

光緒戊戌年(1898年)清朝最後一次武會試開科,張三甲由嶽父楊先生資助,和胞弟冠甲等人進京赴試。「十年練功苦,報國有時機」。三甲壯志滿懷,一路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趕往京城。

參加會試的武舉人大都是豪門富戶,還得拜朝中有名望的人為師。於是三甲拜了恭親王府一位人稱六王的皇親為師,才得以入試。報名時,三甲想想自己那幾十畝薄田,怕人看不起。於是不得不鼓足勇氣報導:「有田八百畝」登記者輕蔑地瞥了三甲一眼:「窮猴!」(因為那時不少武舉家有良田千頃)一言刺痛了三甲的心,他對天發問:窮人為什麼這樣被人看不起。他想起平時練功,多少烈日下多少風雪天,月亮照明,星星為伴,跑馬射箭,練刀搬石,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他緊握挙頭自勵:「三甲,你要為天下窮人爭氣啊!」

在會試中,三甲弓、箭、刀、石樣樣成績名列榜首,會試中第一名會元。殿試時張三甲一進考場,一片譁然。只見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手提一柄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威風凜凜。他擺定架勢後,揮起大刀,舞動風聲,前後左右寒光閃閃,只見刀光不見人影,如蛟龍戲水,似鯤鵬展翅,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畏。突然「噹啷」一聲大刀落地,全場頓時愕然。但見三甲一邊用牙咬掉右手大拇指上拉弓時忘摘的骨扳指,一邊用右腳猛力一搓,腳尖一挑,大刀順勢飛起,正落手中,接著連耍數招,亮出一副敬德釣魚的架勢。精彩的絕技,全場掌聲雷動,喝彩聲響徹雲天。監考官喜出望外,光緒帝龍顏大悅,連連叫好,欽點張三甲頭名狀元。這時有人不服,要與三甲比試。三甲隨手把刀往地下一插,準備比試,那人只見刀柄入地三尺有餘,大驚失色,暗暗佩服,表示不再比試。於是張三甲以第一甲第一名奪魁,欽點狀元及第,欽命御前侍衛。

張三甲得中後,天下武舉及朝內官員爭相慶賀。他深知自己身負「御外患強中華」之重任,各方巡視,諦聽,目睹京城上下,世局混亂,清政府腐敗無能,屢訂投降賣國條約,恐怕自己一身好武藝也難於施展,國強民富的凌雲壯志也難以實現,心中鬱悶不樂,惆悵不已,越發思念家鄉和親人,更惦念臨產的妻子。他暗向六王請求,未得皇上恩準便回鄉省親。

三甲歸心似箭,輕裝簡行,命令左右不許聲張,以免打擾地方官員和百姓。到了直隸大名府,天黑住店,手下人到當地用銀兩兌換銅錢,掌柜妄圖從中勒索,就把缺邊爛錢換給他們,他們見此情景,甚是氣憤,就和掌柜吵將起來,掌柜蠻橫無理,這時手下人哪還顧得狀元爺「千萬不可惹事」的囑咐,便和那掌柜打了起來。未經狀元爺允許,掛出了紅燈。人們一見紅燈上「狀元及第」的字樣,糾紛不平自消。消息很快傳到了大名府,府官大禮相迎。三甲無奈,只好在府上逗留三日。喜訊不脛而走,開州州官親來大名府接應。

三甲回鄉後,其妻楊氏生下一男,舉家歡樂。三甲為兒取名京元。但三甲憂慮朝政,心事重重,本不想修墳祭祖,但本家和鄉鄰都希望他修墳祭祖,為本家本族本地增光。這時大名府、開州和父老鄉親送來「狀元及第」、「會元」兩塊巨幅大匾。由於三甲家庭經濟拮据,鄉鄰臨時搭起竹木牌坊,掛起皇帝御賜的「御前侍衛府」滾龍金匾和另外兩塊巨幅大匾,唱起大戲,為之慶賀。方圓數百裡的州縣官吏,社會名流紛紛來賀,各地張氏家族,親朋故友接踵而至,真是門庭若市。三甲越發感到身負重望,但想到朝綱混亂,吃飯不香,睡覺不甜,回鄉不到十幾天,便患了重病,臥床不起。賽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這時居然湯水難以下咽,多方診治無效,一月有餘,武狀元張三甲——中華武術界的一顆明星隕落了,享年只有二十二歲。神州大地為失去一個未展宏圖的驕子而悲泣,成千上萬的人們為失去親人、夥伴、朋友心目中仰慕的英雄而悲痛失聲。

張三甲的遺體被安葬在戶部寨東地他練功的跑馬路旁,他活著在這片土地上勞動、練武,他死後就埋在這大地的懷抱中。他的母親申氏說:「三甲得中後,終日憂愁,鬱悶成疾,孩子是活活憂愁死的」。還有人說,三甲得中後,可能在什麼地方中了百日慢毒,是中毒而死的。關於是否中毒一事,現在也無可考證。

張三甲的四弟冠甲和隨從到京城報喪,那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已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幽禁。隨著清朝科舉制度的廢除(即光緒二十七年,公元一九〇一年武科廢除),張三甲也以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的英名載入史冊。

張三甲與世長辭了。他英年早逝,壯志未酬,殊為可嘆。他是武林界的一顆新星,卻沒有長久地發出光亮;他象一道閃電卻沒有響起驚天動地的驚雷。但是,他那精湛的武功、高尚的武德和與平民休戚相關的情操。永遠激勵著後世人。人們為了弘揚張三甲的武德和精神,把張家武館改名為「狀元武館」、由他四弟冠甲任教,傳授三甲精湛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






相關焦點

  • 厚重濮陽:「龍抬頭」節日發源地就在濮陽
    (著名書畫家馬躍華先生 為厚重濮陽題寫欄目名)(濮陽縣龍苑廣場 龍雕塑 地點:站南路解放路西南角)       昨天夜裡,厚重濮陽編輯同田聚常老師聊二月二與濮陽,聊到最後,田老師說: 明天抽時間一定往天空望望,看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完成了一個壯舉——龍抬頭
  • 咱濮陽的壯饃上中央電視臺了!要火遍全國了!
    後書生得中狀元,御街誇官之時,朱元璋詢問其有何願望。狀元提說:「願再嘗拙荊所做之烙餅足矣。」朱元璋好奇身為狀元,什麼山珍海味吃不到,為何單喜歡這粗糧烙餅?問之,狀元答:「此間滋味陛下一嘗便知。」於是朱元璋下旨快馬加鞭將狀元夫人接入京城,擇日獻上此餅。
  • 這就是濮陽|跨越數千年,不同時期濮陽的稱謂,99%你都不知道!
    1954年6月,濮陽專區所轄的濮陽城關區、道口區分別劃歸濮陽縣、滑縣。9月25日,濮陽專區與安陽專區合併為安陽地區。濮陽、清豐、南樂隸屬於安陽地區,1958年3月30日,安陽地區與新鄉地區合併為新鄉地區。  1961年12月18日,安陽地區與新鄉地區分設,濮陽、清豐、南樂隸屬於安陽地區。
  • 歷史上最後一個武狀元張三甲,命運坎坷,年僅22歲去世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武舉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武狀元,他憑什麼能夠稱之為武狀元? 古往今來出的武狀元並不多,也許是重文輕武的原因,人們尤其不太重視武狀元,什麼是武狀元?在封建社會中,最高等級的武狀元考選需要經皇帝確認,這才稱之為武狀元。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存在著文治武功。
  • 厚重濮陽·古人詩中的濮陽之七:曹操之子曹植賦詩讚顓頊
    欄目名厚重濮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王則敬 題寫厚重濮陽·古人詩中的濮陽之七:曹操之子曹植賦詩讚顓頊顓頊,建都帝丘,帝丘就在今濮陽縣五星高城一帶。          顓頊從小性格沉靜而有謀略,德行高尚而謙恭。15歲時他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那時侯正值黃帝晚年,九犁地區的人們德行敗落,他們崇尚鬼神而廢棄了人間的政事和農事,一切事情都靠佔卜來決定。
  • 濮陽縣9個村391畝徵地計劃獲批准
    9月25日,濮陽市濮陽縣2019年度第一批鄉鎮建設用地徵收土地請示獲得省政府批准。批覆顯示,同意濮陽縣徵收戶部寨鎮等5個鎮(鄉)李道期村等9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地,共計26.0954公頃,折合391.43畝。
  • 【法院動態598】濮陽縣委宣講團到濮陽縣法院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
    【法院動態598】濮陽縣委宣講團到濮陽縣法院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21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打遍天下無敵手,名字更是霸氣
    眾所周知科舉制度已有千年歷史,還有就是每個朝代的科舉制度都不一樣,但大體上分為兩類:文科和武術。因為古代科技相對落後,古代科舉考試沒有數學、物理和化學考試。測試主要基於文採和功夫。因此,古代的狀元分為文官和武官,一個是文學狀元,另一個是武術狀元。
  • 濮陽這些村鎮、單位(社區)、家庭、校園擬授予市級文明稱號
    (33個):城關鎮郭寨村、城關鎮紅旗居委會、慶祖鎮後鄭寨村、慶祖鎮張賈村、海通鄉甘呂邱村、文留鎮趙莊村、文留鎮袁莊村、八公橋鎮北靳寨村、八公橋鎮史家寨村、習城鄉封寨村、習城鄉王店村、魯河鎮魯河村、魯河鎮新村村、渠村鄉安丘村、渠村鄉王辛莊村、梁莊鎮肖堌堆村、梁莊鎮谷樓村、梨園鄉後朱寨村、梨園鄉蘇莊村、戶部寨鎮大高莊村、戶部寨鎮宗郭廟村、清河頭鄉婁昌湖村、清河頭鄉東大韓村、白堽鄉王密城村、白堽鄉潘寨村、
  • 歐陽修和濮陽:三上抗章《論修六塔河》
    相比於長江中下遊的強降雨,黃河泛濫造成的洪災,曾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給中國北方帶來巨大的災難。濮陽作為黃河長期流經地區,也曾深受泛濫之苦,歷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在濮陽治理過黃河。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為官期間雖未親自在濮陽抗洪,但他曾就在濮陽境內修河抗洪一事,三上抗章奏疏,由此傳出一段被後人傳頌的佳話。至今談起來,歐陽修的「諍臣」風採依然讓人敬佩。
  • 濮陽市委書記宋殿宇到濮陽縣調研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2月18日下午,濮陽市委書記宋殿宇到濮陽縣調研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他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全市經濟平穩運行。市委常委、秘書長惠康參加調研。
  • 今天,300餘名張氏宗親濮陽祭先祖!
    4月28日上午,2020中華張姓拜祖大典在濮陽縣揮公陵園如期舉行。拜祖大典以「銘記根脈傳承,凝聚根親力量 」為主題,由市政協主辦,濮陽縣政府承辦,市委臺灣事務辦公室、濮陽縣政協、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張姓委員會、濮陽華夏張姓文化研究會、濮陽縣張姓研究會聯合協辦。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主拜人。
  • 河南濮陽最牛的三所高中,2020高考成績,油田一中包攬市文理狀元
    讓我們來看看濮陽一高、南樂一高、油田一中與2019年高考相比,有沒有取得一些進展,一起來了解一下!濮陽一高2020高考成績(部分)在2020年的高考中,濮陽市理科超高分700分以上共有9人,其中7人就在濮陽一高;理科最高分707分,榮膺濮陽市理科狀元(有並列);次高分705分兩人,並列榮獲濮陽市理科高分第二名。
  • 晚清最後一位武狀元,霍元甲也只能甘拜下風,名字更是如雷貫耳
    周星馳那部《武狀元蘇乞兒》,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講的是廣州提督之子蘇燦考取武狀元後,被人陷害淪為乞丐的故事。片中為觀眾還原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清朝武狀元考試,而考生除了要武藝高強外,還要精通十八般兵器,馬術、騎射等等,一個個無不是全能型人才。
  • 您好,我是濮陽!希望與您美美與共!
    、清豐縣、南樂縣、範縣、臺前縣和華龍區5縣1區,設有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和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在濮陽縣的東關老虎臺地,金堤以北、南環路以南一座陵園裡埋葬著中華歷史上兩位千古英豪的人物,一個是黃帝嫡孫揮,一個是人文始祖舜帝。揮公園·帝舜宮景區由揮公園、帝舜宮組成,園內除兩個大型仿古建築外,其餘皆植以各種樹木和花草。張姓是中華大姓之一。自古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張姓居首位。
  • 厚重濮陽:戶部寨小濮州魔鬼詞典
    李耀軍,1976年生,筆名潘採夫,作家、媒體人,畢業於鄭州大學,曾在河南日報、中國青年報社、新京報、南方報業集團任編輯、主編、主筆等,2015年—2019年任北京快跑科技公司副總裁。曾任央廣中國之聲特約評論員、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嘉賓等。出版有文化批評集《貳時代》、文化隨筆集《十字街騎士》。其中《十字街騎士》對故鄉小濮州進行了深情追憶。
  • 【矚目】 濮陽縣公西集第一書記孫志鋒 躬行籌謀帶動全村脫貧致富
    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19年要全面實現脫貧,到2019年濮陽市27.4萬貧困人口要全部脫貧,平均每年需要脫貧5.48萬人,任務非常繁重。可以說,同全國、全省一樣,濮陽市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摘自濮陽市委書記何雄發表在河南日報理論版署名文章《實施精準扶貧 決戰脫貧攻堅》)
  • 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
    1898年,即光緒二十四年,我國歷史上誕生了最後一位武狀元:張三甲。他及第三年後,武舉考核制度被光緒帝下令正式廢除。廢除的原因是,武科考試的拉弓射箭、舞刀掇石等,都與以槍炮、船艦為王的近代戰爭無關,所以並無用處。於是,從702年,唐朝武則天時代開始的武舉制度,在沿襲數朝後,於清末壽終正寢。
  • 濮陽這些千年大槐樹太有名了!快看看在哪裡?
    濮陽玉皇廟古槐,樹齡200餘年。「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上老鴰窩」。
  • 厚重濮陽:大漢奸石友三在濮陽被殺目擊記
    欄目名厚重濮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濮陽柳屯籍著名書法家靳彥明題寫石友三在濮陽被殺目擊記作者:楊承漢,1940年時任國民黨十軍團第六師第旅副旅長1940石友三在隊列前邊向我們還了軍禮,先是講了一陣子客套話,最後嚴肅了臉色,叫大家精減團結,帶好部隊。石友三的講話很短。高師長小心謹慎,陪侍左右,後親自帶路引他到師司令部休息。第六師特務團團長高景三(高樹勳的侄兒)與特務團的30幾個人逐一接下了石友三騎兵衛隊的30幾匹戰馬,並陪他們邊走邊談,有說有笑。中午,高樹勳在師司令部設宴招待石友三,命令全體與會的軍官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