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工作中,當同事遞來零食時,我有時拒絕的理由就是最近減肥,不吃熱量高的零食,反正同事都回覆你不胖呀,看不出你哪裡胖,標準身材來的,換做3年前,其實我沒有在意的,也沒有去想過同事這句話的真假,以及體重是否標準有哪些維度來考量?
從2017年到2020年一直保持鍛鍊,因為工作原因就很少去跑步或者去健身房,所以一直用keep,某天晚上,突然間想記錄下數據,看持續運動1個月,2個月,3個月,自身的體重會有什麼變化,以及keep這些動作,對我是否真的有用。
當我打開後臺身體數據指標時(見下圖),我懵了,記錄哪些呢?
文章的標題,就是那天晚上我的疑問,只要知道怎麼判定體重是否達標,反推就會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據,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判定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呢?有什麼維度來判定呢?
哪些維度,其實keep的後臺數據指標已經告訴你了,我用紅色框框出來了,見下圖:
這些數據綜合起來有很多維度,比如BMI,體脂率,三圍標準,腰臀比等,後面兩個,我一般不考慮,也不建議你考慮,為什麼?第一我是男的,第二太俗,三圍和腰臀比世俗是針對女生的,男生有幾個看三圍和腰臀比的。
網上有很多文章都根據BMI這個值來判定身體的體重是否標準,其實是不完全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以自己為例,也是開頭說的,同事看我不胖,測量的BMI值也是在範圍內,但我總感覺不對呀,因為小肚子還是有的,坐下來腰還是有一圈的,說明肚子上脂肪還是超標的,說明體脂率是不達標的,是虛胖,所以我覺得用BMI+體脂率來判定自身體重是否標準足夠了。
既然我們知道了用BMI和體脂率兩個維度來判定自己的體重是否達標,那這兩個維度的值取什麼範圍合適呢?(關於這兩個維度的值怎麼計算,你自己去百度,其實你用運動的APP,記錄上面紅色圈內的數據,會自動出來數據,備註:計算裡面的身體數據,早上起來空腹測量最準。)
附上BMI和體脂率的標準範圍,見下圖:
你估計納悶了,都有標準範圍了,你還問我們取什麼範圍合適呢?這不矛盾,其實不是的,論語中有句:「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所以我們要取其平均值到最小值範圍,何況這個範圍還是個參考值,要打折才行呀,你說是吧,所以我建議的BMI和體脂率範圍如下:
BMI標準範圍:18.5≤BMI<21.3;
體脂率標準範圍:男生15%~16.5%,女生20%~22.5%;
看到這裡,當你在減脂塑身時,別人說你不胖啊,記得用BMI和體脂率兩個維度分析下,這樣才不會受到外界的幹擾,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