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永新·窩裡銀的網絡精神家園
聚焦民生事 傳遞正能量
永新資訊.永新風俗美食.交友點歌.潮流趣事
商務合作 | 電話:15579645860
微信號:xilouzhujiu
「子和調」起源於「永新山歌」。不拘哪一處,不拘哪一時,一聲「哎呀嘞」就起了調子,目之所視,口鼻所接。
山歌是廣大鄉民即興表演的一種口頭文化,它源於生活最底層。鄉民們在田間野外勞作之餘,在村街巷口歇息之際,即興編唱抒發內心情感的一種歌謠。
自古人們不論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壽誕婚慶,趕墟赴集,上山伐木,田間勞作,甚至山路邂逅,男女老少都會即興應景唱起山歌。
山歌演唱的形式有輕鬆歡快的獨唱、詼諧幽默的對唱、挖苦嘲諷的罵唱、打渾調侃的集體唱、相約結伴的聚會盤唱、鬥智逗趣的俏情唱……
鄉野處處歌飄蕩,亦苦亦樂日子歡。
大唐盛世,永新民間歌手許和子,年輕貌美,聲音甜潤,音調悠揚,選入皇宮封為歌妃。青山綠水養育的永新山民,自古以來愛唱歌,正是有著豐富的曲調元素,許和子融會貫通,將歌曲的思想和意境表達極致,變古調為新聲,成為我國古代唐朝著名的女歌唱家。
史劇《大唐歌妃》是以許和子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感人故事為主線,穿插了唐明皇與楊貴妃浪漫而恢弘的愛情故事。許和子用純樸的歌聲,機靈的才智,有聲有色地參與了深宮廷院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最後逃離皇宮與心上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話。
《打支山歌過橫排》
打支山歌過橫排, 橫排有奴哥哥在
妹有山歌一條河,哥想聽歌划船來
《要唱山歌算我多》
要唱山歌算我多,坪裡堆了千百籮
唱得滿山多峻凱,唱得神仙笑呵呵
此劇幾首經典的山歌曲調,許和子用質樸的語言,婉轉的音調,深得皇寵……
山歌明亮悠揚,隨口即唱,以景入情,情景交融。表達人們當下思想,對舊制度不滿,對窮苦生活無奈,對幸福生活嚮往,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借物抒情,憧憬美好……
《撩開桐葉看桐花》
桐樹打花桐葉遮, 撩開桐葉看桐花
好花長在樹楣上, 好妹生在窮人家
《高山伐木》
女:高山捉木木腦長,好久沒見有情郎
若是見到有情郎,五月三荒無米無谷也不慌
男:高山捉木木腦太,好久沒見有情妹
若是見到有情妹,恰酒恰飯不要菜
女:高山捉木木腦長,好久沒見有情郎
若是見到有情郎,好像洋參蒸砂糖
男:高山捉木木腦太,好久沒見有情妹
若是見到有情妹,好像洋參蒸火腿
人們早出晚歸,林中樹間、田野地頭,稍歇片刻,以歌舒筋,以情化絡,陶野情操,愉悅身心。
《太陽出來曬山崗》
女:太陽出來曬山崗,郎哩姐哩剁柴忙
剁柴好比上戰場,刀要快來力要強
男:新打鐮刀硬如鋼,刀口磨得雪亮亮
磨刀要有磨刀石,我要情妹配成雙
《情哥試田妹插秧》
情歌試田妹擔秧,試得橫行對直行
試出麒麟對獅子,試出情妹對情郎
山歌裡詼諧、俏皮、諷喻的民歌大膽嘗試創新,在暗無天日的舊社會,面對重重壓抑,敢怒不敢言,面對窘境與無奈,只得變換表現手法,用巧妙的、借物喻人的曲風來發洩心中的不滿,抒發滿腹的心酸。《長工歌》《竇長沙》《雨毛飛飛》等是山歌裡的經典歌劇,靠一代一代歌者口口相傳到如今。
山歌即有清風正氣的道理、也有諷刺不良的壞習性。《戒賭歌》《良心歌》《好男人歌》《巧媳婦歌》等等這些來源於生活素材的山歌,即豐富了墨守成規鄉民們的業餘生活,也是宣傳教育的一本現實主義教科書。
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毛主席在三灣進行改編,山歌成為一種與敵人英勇鬥爭的武器,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召喚。隨著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山歌賦予了新的內容,當地百姓編唱的紅色山歌:
《三灣降了北鬥星》
三灣降了北鬥星,滿山遍野通通明
一九二七那一年, 九隴來了毛司令
《送郎當紅軍》
女:送郎當紅軍,勇敢向前進,
打土豪殺劣紳,一個不留情,
哎呀我的哥我的哥
男:我去當紅軍,妹妹要小心,
家中的事呀,全都要靠你,
哎呀我的妹我的妹
兩首山歌仿佛看到了當年永新人民反抗剝削壓迫,求民生盼解放的迫切願望,母送子、妻送夫,唱著山歌十送紅軍,盼望革命勝利再回山的場景……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永新人民懷著對黨的無比熱愛和感激之情,用山歌引吭高唱。
《繡荷包》
我繡荷包二點蘭,
蘭花面上繡牡丹,
黨是花朵我是葉,
葉茂花秀甜人間。
2020疫情突襲,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白衣天使首當其衝奔赴前線,山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時俱進。
《白衣天使》
明眸長發小蠻腰,白衣天使亦愛嬌
驅疫請纓參戰走,齊眉颯爽唱英豪
《抗疫之歌》
年節邂逅春風寒,瘟疫肆虐大地顫
古來何曾降江雪,現今河山起波瀾
新冠病毒疫情急,全民皆兵援一線
國家彰顯執行力,萬眾奮起鬥頑疾
堅定信念齊防控,眾志成城渡難關
黑夜過後是黎明,雲散霧開豔陽天。
如今永新山歌文化頻臨失傳,在縣文廣新旅局的支持下,文化館組織和子合唱藝術團開展搶救地方性傳統文化工作,下鄉鎮、入村舍近半年挖掘、收集,整理了近百首原汁原味的山歌,尋找到了二十多位最美山歌手。
其中最老的山歌手今年93歲了,家中珍藏的小本子上記錄著當年《送郎當紅軍》等耳熟能詳的曲子……
合唱團成立了山歌學習班,通過學唱,大家對地方音樂興趣濃厚,將老山歌的曲風編配成新時代的曲韻,創作了《山裡的老表愛唱歌》已發表在國家媒體「學習強國」。十九屆五中全會後,新編山歌《五中全會傳喜訊》也刊登在省、市、縣媒體頭條報導。
《五中全會傳喜訊》
日頭出來曬山崗,五中全會喜訊揚
脫貧攻堅打勝仗,全國人民奔小康
遠景目標指方向,「兩個百年」展輝煌
創新發展高質量,美麗中國更富強
創作了新時代通俗易懂的歌詞,赴鄉鎮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展現在百姓大舞臺上。
《國家政策有保障》
國家政策實在好,家家戶戶有歡笑
種田不要買種子,人民當家有保障
《編織鬥笠送情郎》
新打鉤刀嘴彎彎,拿起鉤刀進竹山
好竹要哇妹來破,編織鬥笠送情郎
12月12下午,由永新縣文廣新旅局主辦,文化館與和子合唱藝術團共同承辦舉行一場「弘揚民族文化 唱響幸福山歌」百姓大舞臺首屆山歌大賽活動,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放光彩,活躍群眾文化。
兩位80多歲奶奶是一對同胞姐妹,身體健朗、雪鬢霜鬟,雖然歲月撫平了昔日容顏,蒼桑留不住嘹亮歌喉,《姑娘出嫁》《十會子來》《十繡荷包》《打支山歌歡歡心》原汁原味的生態唱腔,像深山中的一彎清流,一股清風,聲情並茂,酣暢淋漓……
採風時鄰居告知,她們昔日是一對山歌姐妹花。奶奶們興致勃勃地說:以前唱山歌是隨口即唱,現在政府特別舉辦山歌比賽,真是政策暖人心呀……
女山歌手們久別重逢,笑逐顏開,手手相握,相互傾訴少女時代快樂美好時光,臉上綻放的笑容正如她們唱的山歌《肩挑擔子口唱歌》《太陽出山一片紅》《芙蓉賽過牡丹花》。
一位貧困戶山歌手,今年65歲,年少因家庭貧困中途輟學在家,他將《十勸情娘》《十二勸郎》《十哭》等幾首長篇山歌一口氣唱了二十分鐘,繪聲繪色忘我表演,依依不捨離開舞臺……
山歌對唱是舞臺上閃爍的明星,《四季歌》《對歌》展現通俗的語言和幽默的表情,通過恰到好處的肢體表現,目挑心召的傾情表演將山歌淋漓盡致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精彩的表演被陣陣的掌聲淹沒在那歡暢的笑聲裡……
88歲的山歌手因身體欠佳沒能如願來到現場,人群中一位大哥自告奮勇、毛遂自薦上臺為大家帶來一首《高山嶺上建涼亭》,燎亮高亢的原聲態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最後奪得冠軍。
二等獎女選手一曲《戒賭歌》聲音清脆甜美,像遠方飄來的百靈鳥,這就是傳說中的子和調。男選手《長工歌》聲音悲切,情感投入,深情並茂。三等獎男選手的《桐樹打花》音調悠揚,唱腔韻味像一杯沉年的老酒濃鬱香醇……
視頻2▼
新一代年輕的山歌手也帶著山歌來助興,《送郎當紅軍》《摘茶子》《新打鉤刀嘴彎彎》就像一股清新的茶香醉心窩,創作改編的山歌《日頭出來曬山崗》採用了合聲小組唱的形式,為這場山歌大賽錦上添花……
活動結束後,山歌手們握著我們的手說:今天很開心,希望以後還能參加這樣的活動……
冬日的暖陽照在龍源河靜靜的流水裡,美妙的山歌縈繞在古樟枝繁葉茂裡。這裡鄉風文明,這裡和諧美麗,這裡已經是百姓精神休閒、文化娛樂的大眾場地。
相約在黃陂洲古樸大方、莊嚴肅穆的祠堂裡,紅燭楹聯、鞭炮鑼鼓、盾牌鬥笠、山歌小調繪成了一場場振興鄉村的和諧樂曲!
▍文字:龍小琴
▍審核:陳莉君
▍視頻與攝像:龍虎林
▍綜合編輯:掌上永新(小娜微信:zsyxxn,投稿郵箱:32523944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