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渡山歌》聽大師獨奏原生態地道山歌

2021-02-17 葫蘆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葫蘆絲」

每天推送葫蘆絲巴烏名曲及視頻教程

感謝您的支持並將我們推薦給更多朋友一起分享!

《彌渡山歌》哏德全老師演奏

我國雲南民歌的集散地——彌渡,以其境內漢族、彝族、回族、白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滲透,綜合自己地方民族文化的長處,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了獨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燦爛多姿的傳統文化。


彌渡地處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彌渡縣城過去在曾是各省遊民雜居之地,南來北往的馬幫不僅給這裡馱來了商業的繁榮,也給這裡捎來了夜深人靜時思親的吟唱,於是用歌聲釋放趕馬人的懷鄉之情,用歌舞驅散飄流他鄉的孤獨,深深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引起了常常經受著生離死別心痛的當地人的共鳴。而彌渡山歌則是從那時起,這裡的人們慢慢養成的用歌聲傾訴喜怒哀樂的習性。彌渡山歌小調,口口相傳。它就像一部長詩,記錄著彌渡的時代變遷,抒發著各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情感,傾訴著人們各個時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十個彌渡人,九個會唱燈,雲南省彌渡縣是雲南民歌的沃土,這裡是《繡荷包》、《十大姐》、《小河淌水》等經典民歌的發源地。《彌渡山歌》也是一首頗為地道的雲南景點民歌。


雲南花燈表演藝術家袁留安先生青年時曾在大理州彌渡縣搜集整理了《繡荷包》、《十大姐》等雲南經典民歌。這首由雲南著名民歌演唱家黃虹唱紅大江南北的《彌渡山歌》也不列外,更是袁留安先生最喜愛的一首彌渡民歌。袁留安先生13歲參加革命工作,15歲的時候就跟雲南省文學藝術界到彌渡去參加土改工作。袁留安先生聽說彌渡是個花燈之鄉、民歌之鄉,堅決要求去彌渡。被分在了一個山區的袁留安先生遇到了一個近70歲的打草鞋的老媽媽。袁留安先生幫著老媽媽搓繩子,請求老媽媽教他兩個民歌,老媽媽看到袁留安腳勤手快,就教了他一個民歌。這首歌就是《彌渡山歌》的前身、基礎,但是一個悲調。袁留安先生把這首歌的曲調、節奏加快一倍,用這首歌的詞填上去,將這首歌錄下,得到了著名民歌演唱家黃虹等很多人的青睞,從此《彌渡山歌》廣為流傳。《彌渡山歌》如今已流傳了半個多世紀,其音樂表現方式多種多樣,不僅僅體現在演唱方面被不同音樂家、音樂人改編成眾多風格各異的獨唱、合唱的版本,還在器樂、舞蹈、繪畫等藝術表現方面都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聽雲南的民歌,是給人的一種享受,原本就很美的東西,它不需雕琢的,像「山對山來崖對崖」,質樸、本真。山中有水便有了血脈,有了生機,有了花草,有了雲煙,有了男女,有了神採,此時的阿哥阿妹自然放縱,盡情的歌唱,山歌也就自然地塑造出來。民歌雖質樸但它所表達的卻是一份真情實感,此曲篇幅極短,而且重複的地方很多,但樂思中卻能傳遞出它最豐滿的意象。優美的人文景觀,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彈奏出每個時代的強音。這裡文化美、人情美及自然的美孕育了無數美麗的傳說,動聽的音樂,打動人心,盪氣迴腸。好歌找不到尾聲,它也會永遠沒有尾聲,反反覆覆的記憶,使得回味更加悠長,美得令人陶醉,存在於我們所感受美的心中。




相關焦點

  • 原汁原味原生態的彌渡山歌
    彌渡地處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東南。彌渡縣城過去在曾是各省遊民雜居之地,南來北往的馬幫不僅給這裡馱來了商業的繁榮,也給這裡捎來了夜深人靜時思親的吟唱,於是用歌聲釋放趕馬人的懷鄉之情,用歌舞驅散飄流他鄉的孤獨,深深震撼了人們的心靈,也引起了常常經受著生離死別心痛的當地人的共鳴。而彌渡山歌則是從那時起,這裡的人們慢慢養成的用歌聲傾訴喜怒哀樂的習性。
  • 原來彌渡山歌還可以這樣唱!!!!
    彌渡從遙遠的古代中走來,經歷了古驛站帶來的喧囂、兵家長期徵戰以及明代以後的屯兵、開疆移民活動。在深邃的歷史隧道中濏留了人民的豐富情感,也沉澱著彌渡數不清的山歌小調。圖片來源於網絡彌渡是「花燈之鄉」、「民歌之鄉」、「山歌之鄉」。彌渡人自古善於用歌聲娓娓敘事,敘事的旋律中又表達著真摯的情感,一首歌是一個故事,聽一曲山歌小調,就是聽一個完整的故事。
  • 「唱支山歌給黨聽」鳳崗客家山歌主題歌會舉行
    由東莞市民協、鳳崗鎮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公室主辦,鳳崗鎮文聯承辦,東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鳳崗分會、油甘埔村委會 、東莞(鳳崗)詩歌創作基地協辦的「唱支山歌給黨聽——2020年鳳崗鎮客家山歌主題歌會」在鳳崗鎮油甘埔村舉行,用獨特的客家山歌的方式表達夢圓小康的喜悅,一起唱支山歌給黨聽。
  • 美女唱歌我聽清(原創山歌歌詞26首、山歌對唱、貴州山歌、廣西山歌、雲南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六盤水山歌、凱裡山歌、興義山歌)
    26首、山歌對唱、貴州山歌、廣西山歌、雲南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六盤水山歌、凱裡山歌、興義山歌)美女唱歌我聽清,你家聲音好押韻。你家山歌唱得好,唱得家和萬事新。我來講給哥家聽,不得好歌怕開聲。山歌唱得又不好,群裡開歌羞死人。 小妹唱歌真好聽,四面八方有名聲。啞巴聽了會說話,和尚聽了不念經。 我來群裡開歌聲,可惜山歌唱不行。
  • 走,十三寨裡聽山歌去!
    古樸居民和原生態的農耕方式清澈見底的板夾溪每寨居民少則十餘家幾十口人,多則幾十家上百人,多以姓氏為寨名,目前集居生活著200多戶近1000人,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家民居群落,並成為土家族首個被批准建設的民族生態博物館——武陵山民俗生態博物館
  • 原創深圳客家山歌作品唱響鵬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鍾華登/文 通訊員 李剛/圖11月7日,都市風情周末音樂會——深圳市客家山歌協會《山歌唱出好兆頭》原創深圳客家山歌作品演唱會在鹽田區梅沙街道文體中心劇場唱響,這是深圳客家山歌協會成立以來的首場演出
  • 大師湯明哲的心願:客家山歌代代傳
    湯明哲給嘉應學院山歌班的學生授課。  今年中秋前夜,距離梅縣區第28屆中秋山歌節開幕還有十幾分鐘,一位戴著鴨舌帽的老人逐字逐句地與搭檔對著唱詞,不時和湊上前來的"粉絲"寒暄幾句。對82歲的湯明哲而言,這只是他幾十年山歌生涯裡一次普通的登臺,他還是細心準備,力求展現最高水準。
  • 北上廣三支交響樂團合演新年音樂會,唱支山歌給黨聽
    「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12月31日晚,餘隆率領麾下三支親兵——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組成的「聯合樂團」, 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上海,獻演了「唱支山歌給黨聽」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演繹了多部見證時代巨變的紅色經典。
  • 萬水千山總是情(山歌歌詞14首、貴州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六盤水山歌、威寧山歌、興義山歌)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貴州山歌孝歌歌詞」微信公眾號
  • 湖湘地理丨仔細聽這山歌,抵達山野生活的最深處
    稍顯遺憾的是,耕種方式、交通條件的改善,山歌的「野趣」漸漸「雪藏」,就連長在山野之中的人也逐漸遺忘。若不是碰上農忙時節,再難聽到地道的山歌表達。恍惚之間才發現,山歌的傳承變得更為迫切。調侃的、調情的、鼓勁的,山野生長出來的情愫俗話說:「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對面喊得應,走路半天多。」在丘陵地形遍布的湖南,山歌極易成型。
  • 貴州山歌:唱歌還要兩個人(山歌歌詞10首、經典山歌、貴陽山歌、安順山歌、興義山歌)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貴州山歌孝歌歌詞」微信公眾號
  • 東莞鳳崗鎮舉辦2020年客家山歌主題歌會
    11月20日,東莞市鳳崗鎮油甘埔體育廣場山歌悠揚,由東莞市民協、鳳崗鎮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公室主辦,鳳崗鎮文聯承辦,東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鳳崗分會、油甘埔村委會、東莞(鳳崗)詩歌創作基地協辦的「唱支山歌給黨聽——2020年鳳崗鎮客家山歌主題歌會」在這裡舉行。一曲熱情洋溢的民樂《金蛇狂舞喜洋洋》拉開了主題歌會的序幕。
  • 壯話山歌410| 壯話山歌《山歌唱響學壯熱》 視頻欣賞
    )藍字關注,可及時收到我們每天免費發送的《壯話山歌》最新內容!創作:陸俊源壯歌:開北唱山歌,齊更和鬥聽;         防溺水事情,保生命平安。村中老者幾乎人人愛聽甚至會吟幾首壯話山歌,可以說壯話山歌已深入壯鄉百姓的心中;以歌說事,以歌會友,以歌表達情感正在形成一種時尚;因此逢年過節和每年「壯族三月三」歌節,《壯話山歌》都會響徹壯鄉大地,熱鬧非凡。弘揚、傳承《壯話山歌》是我們每一代壯族人的責任。
  • 宣威山歌賦
    生活為其源,有生活方有山歌之委婉;勞動為其根,有勞動方有山歌之高吭。田間地頭,歇息間一聲長嘆,山歌也;爬坡上坎,昂首間一聲怒吼,山歌也;男女相思,互訴相思之情,山歌也。   山歌,心之聲也。百人百口,心傳口授,故無作者;即興而唱,內容多變,故亦無文字。山歌最早之記錄,以《詩經》為最。《詩經》之風者,多為山歌是也。
  • 雷清梅:「一曲山歌,飄揚千年」
    雷清梅:「一曲山歌,飄揚千年」 2021-01-15 2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土礦原創山歌:好賢哥
    
  • 山歌歌詞—花小磊允兒《二人牽手恩愛恩》郎才女貌!
    比如張家界的山歌有《花大姐》、《小小丫姑》、《一個雀子一個頭》等。其他的還有《打支山歌過橫排》、《彌渡山歌》、《對鳥》、《槐花幾時開》、《馬蘭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姻緣》、《難忘溪水》等。花兒「頭尾齊」、「兩擔水」和「折斷腰」是流行在甘肅、青海、寧夏一帶的山歌"花兒"的歌詞結構形式。「 花兒」唱詞的結構主要有兩種。
  • 永新山歌情
    《打支山歌過橫排》打支山歌過橫排, 橫排有奴哥哥在妹有山歌一條河,哥想聽歌划船來《要唱山歌算我多》要唱山歌算我多,坪裡堆了千百籮唱得滿山多峻凱,唱得神仙笑呵呵此劇幾首經典的山歌曲調,許和子用質樸的語言,婉轉的音調,深得皇寵……
  • 精選客家山歌《山歌解愁腸》視頻欣賞
    精選客家山歌《山歌解愁腸》視頻欣賞 壯話山歌歌詞欣賞 《稱爹奇聞》 山歌創作:幸福棉(綿)長 霜力分批象步老,念吞啟教頂瓜瓜;
  • 鹹寧山歌唱到了國家級舞臺!全省僅2個節目入選
    還記得我們曾經發過的通山山歌《十繡荷包》嗎?這首山歌馬上要登上國家級舞臺了!近日,通山山歌《十繡荷包》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原生民歌節,本月底將到雲南演出。全省僅有兩個節目入選哦!這首山歌是如何唱出了大山,唱到了國家級的舞臺?它的背後有什麼故事?17日,記者循著歌聲走進了九宮山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