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社區進行拉網式排查,延後的返工潮即將到來。返工潮如何做好防護?今晚21:38,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白巖松特邀國務院參事室特邀評論員楊志明解讀今日疫情。
武漢病死率開始下降
進行拉網式排查
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道芳草社區共3846戶、超5000位居民。社區黨支部書記杜雲介紹,前期排查過程中發現3例確診病例,5日晚已把確診患者送到方艙醫院和定點醫院。下一步,他們將排查密切接觸人員。
返工潮來臨,該怎麼辦?
2019年中國農民工的總量是29077萬人,那麼其中,外出的農民工,也就是說要到外地去打工的農民工是17425萬人,但是現在他們大比例的,由於要參與到疫情的這樣的一場這個戰役當中,困在自己的家裡,。有的農民工反映,我幾乎從來沒跟家人過過這麼長的一個假期,但是農民工是要用體力和時間來換錢,換收入換更美好的生活,他們該怎麼辦?什麼時候能動要怎麼動,怎麼保證動的安全?
提倡錯峰出行
我們要面對農民工,就一定要讓他聽得懂。農民工朋友們現在心裡都跟長草一樣在關心一個問題,我什麼時候能離開家去打工啊?我什麼時候能動啊?
楊志明:正如你前面所介紹的,農民工不僅是最大的進城流動群體,也是疫情衝擊下,勞動收入影響最直接的群體,也是城市勞動者公共衛生覆蓋享受比較少的群體。一般的話是正月15以後陸續進入集中返程高峰,今年情況特殊,在防疫防空下呢,需要錯峰返程,分批覆工,這主要是看,你在哪個行業?
首先看的是製造業,是農民工就業的主陣地。由於基礎比較好,設施能力比較強,一般來講,在正月十五以後,可以分批按當地政府的要求返城復工。
第二個是建築業,是農民工的支柱企業,通常是在過完正月以後,也就是2月24號以後逐步返程,除了少數重點工程正月十五後。
第三個是服務業,也包括我們現代服務業,這一次,一般的餐飲飯館酒店受到的衝擊最大,多數已經關停。大多飯店都是要根據市場的恢復,陸續返工。
第四個,是家庭服務業、快遞、外賣、網約車服務等,他們處於市場的低谷,隨著市場的回升也是分批陸續返工。
第五個,是接手市場供應的,他本身在春節期間就沒有放假,加班加點的幹。
最後一個是走出去一帶一路的農民工技工。過年回老家了,發生這種情況的,一下子回不去,就看當地的項目指揮部想辦法解決這個人回不去的空擋,主要是挖掘當地資源。
自身做好三點防護
接下來這個問題,也是農民工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我要動,雖然我按照你的規定說我錯峰,但是出發前我要做好啥準備和防範呢?
楊志明:出發前,除了要把好出城關,有個人在這十幾天當中沒有(發病)徵兆的記錄。對農民工來講,就是要解決「自己身體好,不在乎」的習慣。要解決戴口罩,不常洗手的習慣,也要解決好返程以後和老鄉聚會的習慣。可以說,把戴口罩、常洗手、不聚會作為「三項紀律」。
復工單位做好八項防護
農民工朋友就會關心的還有,誰接我呀?接我的地方(單位和目的地)要做好什麼樣的工作?
楊志明:企業、公司、項目部承擔的是主體責任,當地的政府承擔的是屬地管理的責任。要給農民工以周密的防疫防控安排,使他感受到進城不是受到歧視,而是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這幾項注意的,也就是說要給他提供,能夠分班吃飯;保持距離,對流水線生產的要保持距離;進行倒班;吃飯時候的話,不能說話,或者儘可能少說話;在宿舍裡面要通風;在工作場地要消毒,這8項注意都要落到實處。
精準到崗很重要
正常的年份裡頭,農民工有的是哥們帶著出去了,這樣的情況下是否需要雙方對接,有更好的精準到崗?
楊志明:這裡面既有精準防控,也有精準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已經出臺了政策,可以說「一機在手,信息全有」。
能說的具體一點嗎?
楊志明:對於返程以後的就業,在你的出發地,信息就比較了解。目前來看這個問題,並不嚴重。因為農民工已經出現了由無限供給走向有限供給。也就是從2010年新增農民工1240萬以後逐年下降,去年僅增加了100多萬。農民工已經成為寶貴的人力資源,現在是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招工難比較突出。
返工隔離期間也有補貼
農民工朋友到了當地,是不是也要隔離14天?
楊志明:這一次特別是對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一個基本要求。分批覆工,要看一個企業準備好了沒有,是否做好準備讓外地回來的農民工分散隔離14天。
隔離14天,給開工資嗎?
楊志明:企業困難的話,可以進行調休來補償;如果有能力的,還是按照工作日給予工資。
來源: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