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谷老人
張鴻故居燕園
張鴻(1867~1941),原名澂,字隱南、映南,別號蠻公、燕谷老人。清光緒三十年進士,歷官內閣中書、戶部主事、外務部郎中、記名御史。曾出任駐日本長崎、神戶及朝鮮仁川領事。1916年回常熟,住燕園。致力於家鄉文教事業,歷任縣立圖書館館長、孝友中學校長、中國紅十字會常熟分會會長等。抗戰時寓居上海。擅文學、書法,通曉英、法、日文。著有《蠻巢詩詞稿》,歷史小說《續孽海花》。
燕園位於城區辛峰巷18號。
初名蔣園,為清乾隆時東閣大學士蔣溥之子、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乾隆四十五年,蔣在渡海時曾遇險,回常熟後築此園供奉海神天妃(即媽祖)於其中。園構極精良,窗欞、欄檻均用紫檀、楠木雕刻而成。後被其長子賭博輸給別人。道光九年,蔣元樞族侄、山東泰安縣令蔣因培購得此園,重加整修,並請疊假山高手、常州人戈裕良用虞山石壘疊成黃石假山,取名「燕谷」。因蔣因培從山東任上歸來,取北燕南歸之意,名園「燕園」。
始建時園內有四面廳、七十二石猴(假山)、西洋臺等勝景。修建後於五芝堂之東南增築賞詩閣,修葺後的燕園有十六景。道光二十七年,此園為常熟知縣歸子瑾所購。光緒間,又歸蔣因培之堂侄蔣鴻逵。光緒三十四年,由張鴻購得,大加修葺,並值入五針松、白皮松、桂樹、廣玉蘭、日本櫻花等花木。民國年間,張鴻在園中設立過孤兒院,其繼室程競強創設刺繡學校。抗戰時,此園被部分破壞。解放後,此園先後為縣公安局、文化館、皮革廠等單位使用。1984年,皮革廠遷出,復修為公園。後經整修復建。
燕園為江南著名古典園林,其中燕谷假山為國內所存為數不多的疊石大師戈裕良的傳世代表作。除燕谷假山外,其在蘇州環秀山莊、揚州意園、江寧五松園均疊有假山,今唯燕園及環秀山莊的假山尚存,彌足珍貴。
戈氏以虞山劍門景觀為藍本,用虞山黃石為材,借用石拱橋構築橋洞的原理,將大小石塊鉤帶連絡疊成,溝壑洞穴俱全,並引澗水入洞,洞內冬暖夏涼。並於其中一洞底置黃石棋臺,洞頂留隙口透天光。燕谷之上,植樹栽竹,宛若天生。
燕谷之巔,有「引勝巖」和「過雲橋」,借園外景拓展視野。
燕園於1982年3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九十年代末進行了大修。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