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卡健身卡美發卡 疫情下不能用的預付卡該怎麼解決?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電影卡健身卡美發卡,疫情下不能用的預付卡該怎麼解決?

「健身卡還在,店卻沒了」、「卡裡還有1000元,都快過期了,但電影院還沒開門」,現在的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線下培訓、健身房、美容美髮店、電影院等多個營業場所無法正常運營,預付卡糾紛頻現。

有的消費者運氣好一點,北京市的韋女士便在4月中旬剛剛收到一家美髮店即將關門的簡訊,「正打算最近幾天去一次,這裡的理髮師技術挺好的,不過卡裡也沒剩多少錢了,店家處理得還不錯,已經和其他理髮店對接了,我們可以繼續用卡裡的錢服務。」

不過,更多的消費者沒那麼「幸運」,有消費者大呼,「倒黴,年前剛辦的健身卡,還沒去幾次就因疫情停業了,再不開業,卡都到期了。」遇到此類問題,消費者、經營者該如何解決?

4月16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稱將高度關注停止經營、消費糾紛頻發等各類風險信息,並表示將向發卡企業宣傳復工復產復市和促消費等相關政策,鼓勵發卡企業增強信心,用足用好各類政策措施,儘快克服當前困難,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疫情下教育培訓、美發、健身等預付卡糾紛頻現

突發的疫情打亂了不少商家的經營節奏,消費者服務也難以保障。

北京市的楊先生也有這個煩惱。去年12月份,他在西城區某健身房花費將近4000元辦了張年卡,此外,還購買了一些健身課程。「健身房本來說是4月1日可以開業,但一直到現在都還關著門,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店家也沒說能不能延幾個月,如果無法延期,這個卡辦著有點虧。」

張女士也表示:「我的舞蹈課還有100多節,但是卡今年10月份就到期了,現在也沒說延不延期,但是應該是不能退款,挺坑的。」

根據中消協數據,今年1月20日~2月29日,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涉疫情消費者投訴約18.1萬件,其中,19.48%涉及合同問題,而預付卡服務糾紛則主要屬於這一範疇。

教育培訓行業的投訴更為嚴重。中消協表示,教育培訓方面投訴的主要問題包括培訓因疫情改為線上進行,消費者要求降低收費標準,經營者實收價款,引發雙方爭議等。

中消協披露案例稱,2020年1月,消費者黃先生反映,他在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某舞蹈培訓班為孩子報名了1年舞蹈培訓課程,支付2870元,於2019年3月份正式開學。但遇上疫情停課。黃先生向培訓班負責人詢問後續補課事宜,卻被告知學校報名須知中明確表述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停課的,不予補課」的規定。不過,最終在工作人員的協調下,該經營者予以改正,並做好複課、補課安排,及時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解釋工作,該負責人表示接受。

消費者可通過消協、工商行政部門或法院進行追款

關於商家攜預付卡餘額跑路的事件屢見不鮮,但在疫情衝擊下,這種糾紛又有所增加。一方面,商家受制於相關防疫規定,難以全面復工復產,想提供服務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消費者也確實有預付費後享受服務的權利。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法律上明確,預付卡金額所有額歸消費者所有,建議第三方銀行進行獨立存管制度,消費者每次消費就通過銀行代扣。他同時認為,商家即使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卡內餘額也不屬於破產財產,不能與其他債權人分享。「所有的預付費領域,面對的消費者不是一個兩個,是成千上萬。這裡頭就有公共利益的元素,公司應該秉著公共精神來辦事。」

一位律師此前對記者解釋稱,因商家與消費者之間成立了服務合同,當商家在尚未履行或是未履行完合同義務即「跑路」的行為,違反了《合同法》規定,此時,商家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消費者可通過消協、工商行政部門或是法院進行追款。

此外,目前針對眾多小商家發售預付卡的監管也較為薄弱。根據2012年商務部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規模發卡企業、集團發卡企業和品牌發卡企業應實行資金存管制度,存管資金比例分別不低於上一季度預收資金餘額的20%、30%以及40%,但並未對眾多規模較小的發卡企業有明確的監管措施。

不過,一些省市的法規已逐步完善,例如北京市去年11月份發布的《北京市預付式消費市場監督和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就將監管範圍擴大至區域內的所有經營者,規定「本市行政區域內的經營者採用預付式消費方式開展經營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根據該徵求意見稿,因經營者停業、歇業或者經營場所遷移等原因,導致無法兌付而引發的群體性投訴等重大事件,應由市級行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區人民政府處理,支持消費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中消協還提示稱,疫情結束後,經營者可能通過擴大發卡範圍、以較高折扣出售預付卡等方式吸引消費者,資金存管、服務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鑑於此,消費者要特別關注預付卡消費問題,理性消費,警惕高折扣、高風險。

商家、消費者也可協商解決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疫情之下,已有不少消費者選擇與經營者協商來解決問題。

比如上述提及的韋女士的案例,由其他美髮店接過已辦理預付卡服務的客戶,這樣即保障了客戶權益,也能為已正常開業的商家增添客戶。

又比如針對健身房推遲營業的問題,有健身房自願給消費者延長服務時限。廣州的李女士就對記者表示:「我是去年12月份辦的健身卡,還沒去幾次就趕上疫情了,最近健身房開門了,但現在去還是不大放心,諮詢之後健身房給我延期兩個月。挺好的,畢竟疫情下他們也不容易,客戶不多,但還得開門做生意,租金也交著。」

中消協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邱寶昌律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如果是企業正常經營時預付卡無法消費的話,企業肯定是需要承擔違約責任的。但就目前來說,絕大部分預付卡無法消費是由疫情這一不可抗力造成的,對企業而言,停工不僅意味著無法履行預付卡的服務,還要承擔房租、人員基本工資等剛性成本,所以原來這個問題可能僅僅涉及經營者和消費者,但現在單獨靠這兩方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

邱寶昌認為,這個問題首先應全社會共同面對,共克時艱,政府部門、銀行、金融貸款機構等都應該參與,可以對小微企業進行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精準而普惠的支持。讓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儘可能活下去,這樣能有效減少整個社會的損失,還能保住就業,其實也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當然,企業也應該積極自救。疫情畢竟是短暫的,但殺傷力太強,我們應共同降低這種殺傷力的程度。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應該換位思考,消費者和經營者要互諒互讓,這並非是忽略消費者權益,而是讓大家共同渡過難關,難關過去後,企業還能活下來的話,可以通過給予更好的服務等手段補償消費者。」邱寶昌表示。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相關焦點

  • 記者觀察|預付卡資金存管該怎麼管
    上千萬人排隊退款ofo小黃車一景還未走遠,眾多中小商戶因新冠疫情關門跑路又充斥各大社會新聞版面,預付卡怎麼管?  筆者認為,由於美容美髮、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分支機構數量眾多,若出現不落實「資金存管」關門跑路情況,消費者追回損失成功率極低,應將單用途預付卡提前到事前監管。
  • 星巴克預付卡亂象:退卡費用標準霧裡看花 律師稱涉嫌霸王條款
    文《法人》全媒體記者 曹萌 窗外下著大雨,姜先生看著手裡一打的星禮卡犯起了愁,進退維谷的他打心裡想把這些卡退掉,可高額的退卡費用實在讓人有些不爽。 愛喝咖啡的人可能都知道,做工精美的星禮卡是星巴克推出的預付卡產品,可以用來在線下門店消費使用。
  • 健身房去不了……寧波疫情期間預付卡消費如何處理成熱點
    記者朱立奇攝&nbsp&nbsp&nbsp&nbsp疫情期間要減少人群聚集,減少出門,很多營業場所只能關門停業,美容美髮、健身、遊泳等預付卡消費行業面臨很多問題,有關預付卡的消費投訴在疫情期間成為熱點。
  • 「國際五星級」健身房 7月辦卡至今沒去成 預付卡的雷你踩過嗎
    BUT煙臺的魏先生,今年夏天的時候在尚世國際辦了張健身卡,號稱裡面那都是五星級待遇。然而這已經過了半年了,魏先生別說這五星級健身房了,就連一般健身房能享受的待遇都沒見著。「國際」健身房辦卡 連等五個月沒開業魏先生今年7月份在煙臺萊山的一家名為尚世國際的健身房,花2100塊錢辦了一張為期兩年的健身卡。
  • 遊泳館、健身房、理髮店……疫情期間預付卡消費糾紛成熱點
    疫情期間要減少人群聚集,減少出門,於是很多不是民生必要的營業場所只能關門停業。但是像美容美髮、健身、遊泳等這些預付卡消費就面臨很多問題。記者也了解到,有關預付款的投訴在疫情期間也成為一個熱點。 「我的半年卡過期怎麼辦?」
  • 健身行業預付卡糾紛多
    針對預付卡糾紛,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可參照預付卡「冷靜期」的模式,對健身行業預付卡亂象進行整治。 現象:辦卡容易退卡難 因長期坐著辦公,消費者楊女士經常感覺頸椎酸痛,她決定到健身房去運動運動。今年7月,楊女士在石獅泰禾廣場某健身會所辦理一張健身卡,並充值15000元。「健身房工作人員說,可通過康復訓練恢復頸椎問題。」
  • 威爾仕健身預付卡退費難引風波,LVMH旗下基金負責人擔任法人兩月後...
    在某點評平臺上,多則差評內容顯示,威爾仕在預付卡退款時稱疫情特殊時期退卡慢,有用戶在申請退款後超半年仍未收到充值的款項。藍鯨財經了解到,對於已辦理預付卡的用戶,威爾仕會以升級會員權益的名義向其推銷期限更長的預付卡,促使用戶進一步充值,使用期限最長的預付卡可達10年之久。
  • 健身卡「冷靜期」,不妨從源頭推廣
    很顯然,設置健身卡「冷靜期」,就像網購的「7天無理由退款」那樣,保障消費者在規定條件下自由退卡的權益。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初次去健身房健身,一些健身教練不是耐心地指導鍛鍊,而是巧舌如簧地推銷健身卡,滔滔不絕不厭其煩地講述辦卡的優惠,他們像保險產品推銷員那樣有耐心、有恆心;直到你動心,最後同意辦卡。
  • (原創)朋友,你有幾張卡-江蘇預付卡管理辦法
    商場超市、健身瑜伽、讀書培訓、美容美髮、休閒健身、教育培訓、家政服務、衣物清潔、蔬果生鮮、洗浴養生、足療保健等基本生活消費領域和服務行業,都在推銷卡。消費卡,也就是預付式消費成為了一種很常見甚至是主流的消費形式。
  • 健身美容有了「消費冷靜期」!Tony老師還讓你辦卡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1日電(彭寧鈴)近年來,預付卡消費亂象屢見不鮮,尤其是退卡難、維權難甚至商家跑路等問題備受消費者詬病。  近年來,多地試點推行「消費冷靜期」等措施,探索治理預付卡亂象。辦卡有了「後悔期」之後,能否規避消費者的衝動消費,為預付卡消費系上「安全帶」?資料圖:市民戴著口罩在一家健身房內健身。
  • 健身卡教育培訓旅遊類投訴增多 預付費糾紛愈演愈烈
    在遊泳館工作人員勸說下,2019年6月,馬先生預付1萬多元辦了一張兩年的遊泳卡。用了不到兩個月,他被派到外地工作。馬先生協商酒店要求退還卡中餘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酒店以經營困難為由拒絕了馬先生的請求。
  • 預付卡大限近 斯瑪特卡聯華OK卡9月後還能用
    預付卡大限近 發卡方齊淡定未獲牌照國內企業9月起不得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 百聯稱OK卡一定能用有些線下預付卡9月1日後可能就無法在一些商場使用了。 IC 圖「9月1日以後斯瑪特卡還能用嗎?」「聯華OK卡還能繳納公用事業費嗎?」
  • 健身行業年卡消費是維權熱點 部門提醒理性買年卡
    超四成消費者遭遇年卡消費糾紛據悉,本次調查採用現場調查、網絡調查及體驗式暗訪的方式進行,針對健身行業與消費者權益密切相關的收費標準及行業服務承諾公開、預付卡消費、私教課程、規範經營、誠信經營情況及服務滿意度等方面進行調查。
  • 健身卡這個「七天冷靜期」有用麼
    (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示範合同(徵求意見稿)》),其中設置的健身卡「七天冷靜期退費」條款引發網友熱議。其實,上海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健身卡設置「七天冷靜期」的城市。今年10月22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曾倡導健身行業「付款後的七天內未消費無理由退費」。深圳市多家健身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向消費者承諾:「付款後七日內未消費的,可全額退款,不捆綁銷售私教服務。」毫無疑問,「七天冷靜期」給予了消費者一個緩衝期,一時衝動辦理的健身卡,再也不用「跪著」練完了。
  • 手上的這張網紅蛋糕卡,怎麼突然不香了?
    12月2日,「貝思客」官網發布公告稱,11月中旬以來,用戶下單系統無法正常使用是由於「公司管理決策層的更替調整以及歷時七年的供應鏈在疫情後需要升級」,計劃12月5日陸續恢復各地蛋糕的配送服務。其實,著急的不僅是消費者,「貝思客」杭州分公司的員工也已聯繫不上上海總部,不僅工資被拖欠幾個月,他們手裡價值幾十萬的蛋糕卡眼看就要成為一堆廢紙。「貝思客」能按公告重啟運營嗎?「任性」的預付卡消費到底該怎麼管?
  • 威爾斯健身「超賣年卡」模式存隱患:兩年內消費法律糾紛上百起
    原標題:威爾斯健身「超賣年卡」模式存隱患:兩年內消費法律糾紛上百起 屢遭行政處罰『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9月27日訊 (記者 宗高 見習記者 譚夢桐)近年來,預付消費模式一直廣受人們詬病,健身、美發等行業一直是該模式的重災區,經營者捲款跑路等違法行為已司空見慣,疫情下更甚。
  • 退卡不再難?健身卡設冷靜期效果難料
    健身卡設冷靜期效果難料   衝動辦了張健身卡,7天沒消費可退卡!這樣的「後悔藥」,可還行?   「去年疫情期間辦了張健身卡,還沒去過一次,店家說會自動激活,結果碰上疫情和多種原因一次沒去成,卡就打水漂了。」
  • 辦健身卡將設「七天冷靜期」!這樣的「後悔藥」你愛了嗎?
    毫無疑問,「七天冷靜期」給予了消費者一個緩衝期,一時衝動辦理的健身卡,再也不用「跪著」練完了。 健身卡該不該設「冷靜期」?網友:希望全國通行 該消息一經公布 健身卡該不該設冷靜期 便迅速衝上了微博熱搜 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
  • 預付費辦5年卡 健身房卻跑路?監管部門出手了!
    生活中,不少人口袋裡可能會有好幾張卡,比如說健身卡、公交卡等等。預付卡,就是先為某項消費存錢,然後進行專項消費,幾年前有關部門批准這種消費形式的本意一是為刺激消費,二是在一些小額消費場景下可以給使用者帶來一定的便利。但是前不久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的一次監督調查卻表明,實際上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預付卡時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
  • 疫情影響下,你的電影券、健身卡、優惠券延期了嗎?
    「復工以後要好好慶祝下」的誓言,宋曉丹用一頓火鍋解決了。為了花掉節前火鍋店贈送的100元優惠券,宋曉丹和2個朋友選在了這家餐廳,「不僅能吃火鍋,還能省錢」。但張先生就沒這麼幸運了。成都大蓉和南城店此前通過微信向他贈送了20元飲料券,原本的截止時間是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