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中
不少大學生練就了「十八般武藝」
其中做飯
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項
@可樂
不過這些菜多半還是「小打小鬧」
自己吃不吃得下都另說
更別提給其他人吃了
要說給別人吃
規格最高的
當屬「國宴」!!!
今天,團團就帶大家一起探索
「國宴」的秘密
國宴是國家元首或政府為招待國賓
其他貴賓
或在重要節日為招待各界人士
而舉行的正式宴會
國宴菜是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等國家領導人
為招待外賓
或以政府名義的外國援華人員
以及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人士的菜餚
百度百科上,對國宴有如下的評價:
國宴菜博採國內各菜系之眾長,按「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的要求,上及宮廷餚饌譜錄,下採民間風味小吃,外涉世界各國名菜,內及國內八大菜系,廣採博取,擷英集精,形成獨具特色的系列菜系,突出體現了現代飲食「三低一高」(低鹽、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要求。口味中西結合,配膳科學合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國大典之夜,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共600餘人出席了新中國的第一次國宴,自此,「開國第一宴」名揚天下。
新中國的誕生,人民政權的建立,這是一個民族獨立、振興、發展的新標誌。在這麼喜慶的日子裡,招待中外嘉賓的第一次國宴該會是個什麼樣的場面呢?請看當年一份珍貴菜單:
冷 菜:桂花鴨子、油雞。桃仁冬菇、蝦仔冬筍、油吃黃瓜龍、五香燻魚、鎮江餚菜。
熱 菜:草菇蒸雞、鮮蘑菜心、紅燒鯉魚、清燉獅子頭。
主 酒:汾酒
點 心:炸春卷、豆沙包、菜肉燒麥、千層油糕。
考慮到出席宴會嘉賓來自五湖四海,周恩來總理確定當晚菜式以鹹甜適中、南北皆宜的淮揚菜為主。主廚的廚師共有九位,前後準備了三個月之久。當年的國宴從十月一日晚七時開時,持續了兩個小時,共開了六十桌。
曾有人問過淮揚菜研究專家夏永國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南北皆宜,鹹甜適中,燒燜見長,合乎營養。」這十六個字解答了這個問題的核心。
同時,國宴選用淮揚菜,除了普適眾口,還因為淮揚菜擅長用普通食材做出高檔水準,樸素而典雅,體現了政府對節儉的倡導和對自然的尊重。
而且,參加國宴的人,很多是政協和民主黨派的老人,「平和」的淮揚菜能滿足多數人入口和吸收消化的要求。
國宴作為正式宴會,要考慮許多因素,菜品也有許多限制。
首先是口味限制。中國菜的麻和辣對很多外國人來說是大忌,所以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八大菜系,國宴先和主打麻辣的川、湘說「再見」,重鹹重油的魯菜、徽菜如今也很少出現在國宴上。
其次是食材限制。一般情況下,國宴菜單中,幾乎不變的主角就是蝦。因為一目了然,吃法明確。另外,還要考慮清真、素食和過敏這三大難題。外國人的素食種類分得很細,有Vegan(完全素食)、Ovo-Lacto Vegetarian(除蛋、奶外完全素食,也是最常見的素食)、Pescetarian(除了魚之外完全素食),等等。他們的過敏種類也很多,麩質過敏(大麥、小麥、燕麥、麵粉)、乳糖不耐受、甲殼類海鮮過敏、堅果過敏、豆製品過敏等等。
最後是價格限制。1984年後,外交部根據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指示,對國宴的標準做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國家領導人舉辦的宴會,每位賓客為50元至60元;少數重要外賓,每位80元以內;一般宴會,每位賓客的標準為30元至40元。
比如國宴來個粵菜席吧。清蒸石斑魚,人家不會挑刺,萬一卡著嗓子會鬧成國際糾紛;白斬雞,碎骨頭太多;白灼竹節蝦,湯湯水水的也不好剝皮。而且做法複雜,費時費人工,原本成本就高,名貴的海鮮遠超配額,因而也遺憾出局。
那川菜呢?一桌子人辣得嘴都腫了,一會兒聊天時候嘴疼不說,嗓子鹹,說太多話該咳嗽了。
那魯菜吧,魯菜還好些,不過味道太重了,大蔥大蒜的,比起淮揚菜也更油膩些。你說上一桌子硬菜,扒豬頭,九轉大腸,蔥燒海參,油燜大蝦,醬燒鮁魚.好吃是好吃,不夠健康,對心血管不好。
剩下的閩、蘇、浙,它們的共同點是:選料講究、擺盤精緻、口味清淡,多用食物原味。而只有淮揚菜經得起低糖低鹽、少油少辣、排除過敏,甚至提供全素食等全方位考驗。
所以現在大家應該對國宴菜
有了基本的了解
那麼你覺得你心目中
哪道菜最適合擺上國宴的桌上呢?
留言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