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美在南海的戰略博弈卻逆勢而上。自2020年初以來,美軍頻頻打著「自由航行」的幌子派雙航母戰鬥群巡航演習,並派出軍艦擅闖南沙,偵察機與戰略轟炸機則不斷逼近中國周邊,更有美國機構和專家建議應對中國南海島礁實施武裝打擊,將戰爭選項擺上了中美關係的談判桌。
近年來,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後,亞太地區對全球經濟的引領作用更為突出,東西方權力中心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同時,美國國力日漸衰退,不得不更多地借重盟國的力量。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強推「印太戰略」,力圖打造一個以美國為首的亞洲版北約,而英國、法國等也想來亞太地區分一杯羹。
路透社評論稱,全球經濟需要依靠中國來加速恢復是一個事實,但歐洲在國家安全上卻要依賴美國,特別是英國「脫歐」後,只能繼續強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但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個擺脫疫情困擾的國家,不僅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而且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績。為此,英國獲得了中國在疫情方面的支持,雙方還共同啟動了疫情防控方案。這對於英國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發展,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然而,很可悲的是,英國剛獲得疫情防控支援,就要派航母挑戰中國。
據外媒報導稱,英國皇家海軍計劃在年初就向印太海域派遣「女王」號航母戰鬥群,挑戰中國「過度的海洋主張」,而法德軍方也表態,將向印太海域派遣,與美軍共同展開「航行自由」行動。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些國家正準備用行動對華展開「艦炮外交」,以維護對西方有利的地緣戰略平衡,制衡中國的力量發展及不斷上升影響力。
不過,英國似乎都沒有明白最重要的一點,大象打架小草遭殃的道理。事實上,就連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上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都表示,儘管中美關係是困難和複雜的,但中美兩國不會開戰。美國希望中美保持大國競爭狀態,而戰爭則是永遠不可接受的結果。美國學者認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採取強硬的立場,是要告訴中國,美國不會因中國的快速發展而放棄維護自己的海洋霸權,但底線是中美不能爆發戰爭。因為兩個核大國爆發戰爭對彼此,甚至是整個世界都將是一場無法承受的災難。
事實上,中國的硬實力始終是美國不敢輕易挑戰中國底線的重要保障,並努力維持著中美關係「緊張而可控」的態勢,而部分原因也是當年的心理威懾力仍在起作用。當年,韓戰,毛主席警告美國人,不準跨過三八線,他們沒有當回事,結果被打到主動求和。後來,毛主席又給美國人說,美軍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這次美國人謹遵老人家教誨,不僅地面部隊沒超過十七度線,就連戰鬥機也設置了十七度線提醒裝置,生怕一不小心飛過了,結果美軍深陷戰爭泥潭。
事實上,英國人更應該長記性,早在1949年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長江前,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護衛艦曾出現在兩軍對峙陣前。當時,解放軍對其進行了鳴炮警告,迫使其撤離。但英國皇家海軍卻不以為然,在他們眼裡解放軍的武器就是小米加步槍,他們不會主動對英艦開火,就算開火也不會對英艦的強大火力構成威脅。結果,「紫石英」號被打得狼狽逃竄。從此,美英帝國主義的艦船在中國內河橫行的歷史就此結束,而真理就在解放軍的大炮射程之內了。如今,英國再想對華搞所謂的「艦炮外交」,只能是徒增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