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叛逆」兩個字,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青春期」,好像只有犯中二病的青少年才特別喜歡和大人對著幹。但其實你真的養過一個小孩就知道,從他能聽懂人話的那一天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叛逆。
有些時候就是平時照顧她的時候的一些榜樣做錯了或者是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導致孩子養成現在的這樣的脾氣。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知道如果想讓孩子的脾氣好比較溫和沒有暴躁的脾氣那麼對於家長而言就要注重下培養,有些時候日常自己也要做出好的榜樣。
其實,孩子之所以叛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理解和不體諒他們的感受。當孩子長期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經常被安排著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麼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叛逆的心理及行為。
為什麼孩子會叛逆?其實就是因為家長做得太多,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做到他們心中所想,孩子不滿意,就會變得很叛逆。多尊重孩子的意見並不難,孩子本身有獨立的思想,他們也希望得到尊重。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說話的權利",不論表達的觀點是否正確,孩子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資格,家長要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更要允許孩子有"說錯話"的機會。
伴隨孩子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在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你所不能理解的,他也無法理解成年人眼中的世界。許多孩子的「叛逆」都來自於:你不懂我,所以我不聽;我以為我懂你,我認為你應該要你聽我的;你越讓我聽,我偏就不聽。
心理學對叛逆進行描述,他們認為叛逆是一種心理應激行為,同時也是一種情緒。當外部環境與自身主觀需求不相符合的時候,會出現的一種牴觸情緒,這種情緒會使人出現強烈的牴觸態度跟過激行為。
由於兒童認知能力較低且心理髮育不完善,同時身心又在加速發展等原因,導致當孩子面對自己需求難以滿足的時候,就會出現叛逆心理。每個孩子成長的路上,都會有一段時光,叫叛逆期。可是為什麼有的小孩即使在叛逆期,也表現得很溫和,有的小孩在叛逆時期,卻是難以管教的?
幼兒叛逆期的表現還是比較明顯的,倘若家長時常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就一定能從他的性格轉變上發現他目前是否處於叛逆期。由於叛逆期不僅會給孩子的性格帶來改變,更會給家長增添不少煩惱。
其實,認真觀察,在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出現溝通困難的情況是正常的,因為「對立違抗」的表現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為他最親近的人,所以家長首當其衝會成為孩子們攻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