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偏喜歡和家長「對著幹」?科學的解釋是這樣,一次性講透

2021-01-07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父母會特別心煩和頭疼的時期,那就是父母越是禁止,孩子越喜歡對著幹。很多父母就困惑了,怎麼養孩子變得越來越失望了呢?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又乖巧,不再唱反調。

科學表明,對於禁止的事,人總是特別地敏感,很容易在大腦裡浮現出禁止做這件事的畫面,也就是說語言產生的心理圖像,很容易地影響潛意識,小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越是禁止,孩子越要幹。造成這種反叛父母的現象,除了上面說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孩子本身。孩子喜歡「對著幹」?三個原因、四種應對,做家長的應知曉!

為啥孩子偏喜歡和家長「對著幹」?科學的解釋是這樣,一次性講透

1:叛逆期的出現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發生在兩到三歲,他們會開始嘗試自己一個人做事,拒絕父母的幫助,不過一旦做不好就會哭,這個期間,孩子情緒會特別地喜怒無常。

2:冒險欲望的強烈

到了叛逆的年紀,小孩子會更加好奇外部的世界,到處都要摸一摸,搗鼓一下,弄得家裡亂七八糟,而父母加以禁止,對孩子來說,就暗示這個事物有趣,所以會更加適得其反。

3:爭辯能力的萌芽

孩子開始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會和父母爭辯,因為孩子會認為父母禁止的事情,全部都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會表現出逆反的現象。

原因都知道了,那有沒有方法可以讓孩子不再唱反調呢?下面這四種方法父母運用好,孩子聽話又乖巧。

1:少說「不要」

既然越說「不要」,就越容易暗示孩子去對著幹,所以父母還是要少說,儘量不說。那問題來了,不禁止怎麼能行?所以就需要父母換一種說法,把負面的,消極的,換成正面的,積極的。比方說,把「不要走神」換成「要看著我」。

2:給孩子選擇權

父母要把選擇權歸還給孩子,當然了,這裡面有技巧,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讓孩子選擇,比如說不讓孩子直接選擇衣服的類型,而是選擇顏色,給孩子一個臺階下,他們能夠感受到自主權,當然也不會跟父母過不去。

3:轉移注意力

到吃飯時間,孩子還在看電視,父母走過來把電視關掉,之後肯定會引發一場衝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問問孩子有沒有聞到飯菜的香味,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再跟他商量吃飯完再看。

4:遊戲方法

對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家長的命令都是枯燥無趣的,這裡可以想辦法讓這件事情變得有趣,最好就是遊戲的方法。比如說,不想收拾房間?比賽誰收拾得又快又乾淨。

出於對孩子的關愛,父母才會限制孩子,但是對於不好的事情,父母的禁止真的不管用,還很可能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要合理運用上面提到的4個方法,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質疑孩子,這樣父母既能夠省心,孩子又能夠聽話!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寶寶有類似的行為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總喜歡和家長對著幹?「白熊效應」了解一下
    有些家長就有類似的煩惱,就是孩子無論自己怎麼講,就是喜歡跟自己唱反調、對著幹,這樣的情況也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因此,不僅親子之間的矛盾加劇,同時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變得極為棘手。影響二:親子關係變差如果孩子是一個非常喜歡和家長唱反調的人,那麼家長的脾氣再好也會慢慢地被磨掉,最終對孩子的態度也不會特別友善,畢竟不管怎麼教育,孩子仍舊跟自己對著幹,因此,到時候家長也會用更加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最後落得"兩敗俱傷"。
  • 孩子總喜歡對著幹,你說什麼他偏不聽,不要著急,輕鬆應對!
    說到「叛逆」兩個字,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青春期」,好像只有犯中二病的青少年才特別喜歡和大人對著幹。但其實你真的養過一個小孩就知道,從他能聽懂人話的那一天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叛逆。有些時候就是平時照顧她的時候的一些榜樣做錯了或者是用的一些方式方法導致孩子養成現在的這樣的脾氣。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孩子在潛意識裡容易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因此可以慢慢地失去了對外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而轉向於探索自己的內心感受,不願意再和外界溝通交流,這樣跟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2.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越是壓制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就越會有逆反心想去看。有些孩子表面上可能向父母保證了,說自己絕對不會再犯錯。
  • 孩子總是尿褲子了才說尿尿?不是要跟你對著幹,原因家長要知道
    一次兩次,怎麼打罵都不頂用,一個如廁訓練做了一個月,還是經常尿褲子上,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不少媽媽遇到過這個問題,記得之前有位奶奶就跟我抱怨說,孩子真的是喜歡跟我對著幹,讓他拉在馬桶裡他偏不要,一轉身就給我拉褲子上,而家長看到這種情況,總是覺得氣不打一處來。
  • 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
    後來有的家長發現了,其實講道理不一定要孩子全部聽懂,習慣和氛圍也很重要,便開始和孩子講各種各樣的道理,出現很多「不可以,不行」。實際上,講道理可以,但是要注意方法。並不是所有講道理的家長都會成功,有的時候,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這些方面的事情,家長必須知道。
  • 「跟孩子講道理不聽,偏要打一頓才聽話!」這樣的孩子怎麼管教?
    女兒落下的第一筆就寫錯了,本該從左向右寫「橫」,孩子卻要從右向左寫。爸爸看到後,對孩子講,「橫」應該從左向右寫,而不是從右向左寫。孩子照做寫對了,可是如果爸爸不提醒,女兒又會把筆畫的方向反著寫。當爸爸再次看到孩子寫錯筆畫,一股無名之火突然爆發,他對著孩子大罵一通。
  • 孩子叛逆不聽話總是作對怎麼辦?這樣做,比家長喊一萬句都有效!
    在這邊,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家長訴苦。「不知為什麼,聽話的孩子學會了生氣,總是和我對著幹。最近天氣很冷,我讓他穿毛衣,他說:"沒這個必要。「他的頭髮很長。我說。"「他立即反駁說:「我喜歡這樣!反正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給你一個「不」字。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大部分的學齡兒童都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徵兆。有逆反情緒的孩子,通常表現出:頻繁地大發脾氣,傲嬌反射,明顯的對抗和抗拒大人的要求和原則。
  • 孩子偏瘦,怎麼辦?
    查找原因(1)孩子被父母餵出「厭食症」孩子不愛吃東西時,不少家長,尤其是老人總是擔心孩子餓著,於是就追著餵飯,逼著孩子吃肉,以為這樣才能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營養,完全忽略孩子的食慾,從而讓孩子對「吃飯」產生厭惡感。
  • 孩子哭鬧打一頓就好?評論區一片支持聲,家長科學解決很難嗎?
    但是這樣的做法對嗎?不禁擔心孩子將來會有心理陰影,但很多網友則表示,媽媽做的對。網友一:小孩子該打的時候就一定要打,一定要給他一個完整的童年。看看那些照書養的孩子,什麼要和孩子做朋友,教出來的孩子,一個個玻璃心,以後遇到點事不是害人就是害己。
  • 為啥越「髒」的孩子越「健康」?髒著養孩子對身體更好,家長注意
    但是神奇地是即便是這樣,孩子從出生後就沒生過病,身體可好了,丹丹對此很感謝公婆的照顧。為啥越「髒」的孩子越「健康」?首先,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們生產的時候就能給出答案,那就是我們都知道順產比剖腹產出生的孩子更健康。
  • 《棋魂》,喜歡這樣的家長和老師!
    《棋魂》,喜歡這樣的家長和老師! 今年有一部電視劇黑馬,豆瓣高分,好評如潮,這部電視劇沒有華麗的懸疑,只是一個講為圍棋的故事。這部電視劇就是《棋魂》。這部劇改編自漫畫,劇本本土化的效果很好,編劇真的特別重要。
  • 孩子頭頂幾個「旋」暗示什麼?別瞎猜,科學的解釋爸媽要記牢
    不知道其他人的版本是不是這樣的,總之,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孩子頭頂上的「頭旋」,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孩子的智商和性格的,而且一般老人對這種說法比較深信不疑。兩個旋兒的比一個旋兒的孩子聰明嗎?按照很多地方的說法,如果孩子有兩個「頭旋」,往往代表這個孩子比較聰明,相反的,如果有一個頭旋,則代表這個孩子比較善良老實,但沒有兩個旋的人聰明。
  • 越不讓孩子做孩子越去做,是「白熊效應」,家長要了解後才能化解
    家長都希望小孩能夠聽話。但很多家長發現,家長不讓小孩去做的,小孩越會想去做,和家長對著幹成了小孩的日常。這讓家長感到非常無奈。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小孩喜歡和自己對著幹?是小孩的叛逆期在作祟嗎?
  • 疫情當前,孩子被「禁足」在家,孩子的「心理防護」家長要重視
    隨著全國各地確診和疑似病例增加,大人和孩子開工、開學都延長延遲了。與此同時,焦慮、恐慌、不安等負面情緒也在蔓延。孩子天性好動,在上學時就期盼著隨著寒假與春節的到來,他們就能和家長、朋友團聚和出外遊玩。但是由於疫情,孩子被"禁足"在家。
  •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不能慣,家長該打就得打
    相信家長們都有所發現,當孩子到了兩歲的年紀之後,他們的性格就突然發生了轉變,本來可愛又聽話的小寶寶,變得時而亂發脾氣,時而大吵大鬧,尤其是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對此,家長也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因為你的放縱會讓孩子覺得打人是正確的,以後這樣的行為會越來越嚴重,面對孩子喜歡打人的行為,家長要事先清楚他們打人的具體原因,因為孩子兩歲是不會說話的,他們只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 「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孩子靈魂拷問,高情商家長這樣答
    等到晚上吃完的時候,女兒就問:「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朋友答:「當然是最喜歡你了。」女兒再次發出靈魂拷問:「那為什麼不陪我,還要工作呢?」隨即也不聽朋友的解釋,就走開了。後來朋友就問我,如何給孩子解釋,才能讓她有安全感,覺得媽媽不是騙人的。「媽媽,你是喜歡工作還是我?」孩子靈魂拷問,高情商家長這樣答。
  • 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但你真的會講故事嗎?
    我們常常會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一幕場景:父母坐在床邊,手裡捧著書本,聲情並茂地給孩子講起了故事。待孩子慢慢睡著後,父母再輕輕放下書本,幫孩子捏好被角,關上燈慢慢離開……這樣一幕場景讓人感到溫馨又熟悉。即便是在各種聽書APP、視頻APP層出不窮的今天,不少父母出於對孩子教育的重視,還是選擇了自己給孩子講睡前小故事。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這應該是許多媽媽頭疼的問題吧,很多家長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簡直是束手無策。很多家長說,孩子亂發脾氣,道理講了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聽。從科學的角度講,孩子在3歲之前是根本聽不懂也聽不進去大道理的,所以說,給他講道理是根本沒用的。
  • 家長詢問放假時間,孩子被幼兒園退學:莫名其妙
    此前,「家長反映幼兒園亂收費,孩子被退學」的新聞還歷歷在目。沒有解釋、懶得解釋、不屑於解釋……這就是幼兒園的態度,之所以豪橫,是因為它知道家長幫孩子找學校不容易。在更換幼兒園之後,家長需要儘可能地和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孩子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如果他感受到了家長的焦慮以及老師態度的變化,可能會「反應過度」。家長和幼兒園、老師之間的不信任,最終受到傷害的是孩子。
  • 「你給我買吃的才去幼兒園」孩子總愛講條件,家長應該這樣做
    「你不給我買吃的,我就不去幼兒園」這應該是大部分孩子慣用的「招數」吧!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愛談條件了?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會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會學會用自己的手段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當家長面對孩子討價還價的時候,還是要用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慢慢改變這種愛講條件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更容易聽取家長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