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父母會特別心煩和頭疼的時期,那就是父母越是禁止,孩子越喜歡對著幹。很多父母就困惑了,怎麼養孩子變得越來越失望了呢?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又乖巧,不再唱反調。
科學表明,對於禁止的事,人總是特別地敏感,很容易在大腦裡浮現出禁止做這件事的畫面,也就是說語言產生的心理圖像,很容易地影響潛意識,小孩子也是如此,所以父母越是禁止,孩子越要幹。造成這種反叛父母的現象,除了上面說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孩子本身。孩子喜歡「對著幹」?三個原因、四種應對,做家長的應知曉!
為啥孩子偏喜歡和家長「對著幹」?科學的解釋是這樣,一次性講透
1:叛逆期的出現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發生在兩到三歲,他們會開始嘗試自己一個人做事,拒絕父母的幫助,不過一旦做不好就會哭,這個期間,孩子情緒會特別地喜怒無常。
2:冒險欲望的強烈
到了叛逆的年紀,小孩子會更加好奇外部的世界,到處都要摸一摸,搗鼓一下,弄得家裡亂七八糟,而父母加以禁止,對孩子來說,就暗示這個事物有趣,所以會更加適得其反。
3:爭辯能力的萌芽
孩子開始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會和父母爭辯,因為孩子會認為父母禁止的事情,全部都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會表現出逆反的現象。
原因都知道了,那有沒有方法可以讓孩子不再唱反調呢?下面這四種方法父母運用好,孩子聽話又乖巧。
1:少說「不要」
既然越說「不要」,就越容易暗示孩子去對著幹,所以父母還是要少說,儘量不說。那問題來了,不禁止怎麼能行?所以就需要父母換一種說法,把負面的,消極的,換成正面的,積極的。比方說,把「不要走神」換成「要看著我」。
2:給孩子選擇權
父母要把選擇權歸還給孩子,當然了,這裡面有技巧,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讓孩子選擇,比如說不讓孩子直接選擇衣服的類型,而是選擇顏色,給孩子一個臺階下,他們能夠感受到自主權,當然也不會跟父母過不去。
3:轉移注意力
到吃飯時間,孩子還在看電視,父母走過來把電視關掉,之後肯定會引發一場衝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問問孩子有沒有聞到飯菜的香味,轉移他的注意力,然後再跟他商量吃飯完再看。
4:遊戲方法
對孩子不願意做的事情,家長的命令都是枯燥無趣的,這裡可以想辦法讓這件事情變得有趣,最好就是遊戲的方法。比如說,不想收拾房間?比賽誰收拾得又快又乾淨。
出於對孩子的關愛,父母才會限制孩子,但是對於不好的事情,父母的禁止真的不管用,還很可能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要合理運用上面提到的4個方法,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質疑孩子,這樣父母既能夠省心,孩子又能夠聽話!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寶寶有類似的行為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吧,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