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不能慣,家長該打就得打

2020-12-22 小風兒童心理學

相信家長們都有所發現,當孩子到了兩歲的年紀之後,他們的性格就突然發生了轉變,本來可愛又聽話的小寶寶,變得時而亂發脾氣,時而大吵大鬧,尤其是喜歡跟家長對著幹。

可能在大部分家長眼中,孩子就是在無理取鬧,其實則不然,關於孩子這點最官方的回答就是:「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也就是他們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孩子兩歲時表現出的可怕,很早之前就被人廣泛地流傳,而且這還是考驗家長「心性」的一個過程。

什麼是「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美國的教育專家約翰·羅斯蒙德曾經說過:孩子兩歲是第一個叛逆期,但是「可怕的兩歲」只是一個概括,準確來說是1歲6月到3歲期間,反抗能力是四五歲的一倍。

孩子到了這個過程,正是大腦發育的信號,因為他們從嬰兒期過渡到幼兒期,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和行為能力、性格特徵都會逐漸的形成。

很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這個年齡開始學習說話、走路,能聽懂家長說的話,同時還不斷地進行模仿,最令家長頭疼的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逐漸分清楚「你」和「我」的區別。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這3個壞毛病不能慣

1、孩子突然愛打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會發現有時候你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們就會出現亂發脾氣、打人的情況,一次兩次還好,但孩子總這樣難免會讓家長感到生氣。

對此,家長也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因為你的放縱會讓孩子覺得打人是正確的,以後這樣的行為會越來越嚴重,面對孩子喜歡打人的行為,家長要事先清楚他們打人的具體原因,因為孩子兩歲是不會說話的,他們只能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然,如果孩子打人的行為比較嚴重的話,家長們要適當的教育,千萬不能慣著孩子,該打就得打,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適當的懲罰的,如果你一味的寵溺,是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2、喜歡搞破壞

還有的孩子天生就具備很強的破壞能力,即使是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他們玩著玩著都想拆掉他們,只要家長一眼看不到,孩子已經開始「作案」了,真的能分分鐘將你氣炸。

兩歲的孩子之所以喜歡搞破壞,是為了滿足心中的好奇心,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去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的了解很多,比如衣櫃裡裝著衣服、臥室中有床等等,這些會不斷地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孩子的安全,但如果搞破壞比較嚴重的話,我們要適當地引導,同時你也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這樣可以更好地開發大腦。

3、孩子經常亂摔東西

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他們的脾氣會變得十分暴躁,動不動就喜歡摔東西,對此,父母總是很著急,但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是正常發育的表現,因為兩歲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他們只能通過摔東西的方法去吸引家長的注意。

如果你家孩子經常出現這種行為的話,我們要及時地去糾正他們的行為,正確地引導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家長教會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了。

家長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

家長不能過度約束孩子的行為

孩子經歷「可怕的兩歲」時,家長千萬不要跟孩子對著幹,比如你要求他們去幹什麼,孩子反而不去做,你不讓他們這樣做,他們偏這樣做。

對此,我們不妨尊重孩子的行為,只要是不做過於危險的事情,家長們就放手大膽地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思考,這樣對他們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同時,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是直接幫孩子決定了,比如出門時,你可以問孩子想穿什麼樣的衣服,但如果你直接命令孩子去穿,他們可能會不開心。

其次,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故事度過「可怕的兩歲」。

孩子小時候都很喜歡小故事,雖然你說的話他不一定聽,但是對於繪本中有趣的動畫孩子會去模仿的,比如你讓孩子飯前洗手,他們是很不情願地,但家長利用故事,就能警示孩子。

孩子從小就具備超強的模仿能力,家長們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讓孩子利用繪本健康成長。

接下來,我給大家推薦一套原創的教育繪本——《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每天讓孩子看看,不僅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還能學會各項能力。

這套書分為6冊分別能教孩子: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社交能力、親社會能力、積極主動性,能夠全方面的解決孩子小時候的問題,讓你家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如果你家孩子還沒到3歲,家長可以將其當作睡前故事,家孩子就是看了這套書之後,學會了很多也變得更聽話了,效果好我才敢推薦給你們。

《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我們在市場上是很少能看到的,內容準確的描述了從出生到6歲孩子的社會能力培養案例解讀,360幅全景漫畫,360個活用建議,科學養育快樂、自信、能幹的好孩子。

每冊會傳遞給孩子不同的故事,同時這套書到了現在已經暢銷了將近00萬套,被很多的幼兒園和早教機構當作是教科書。

「可怕的兩歲」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比較頭疼的時候,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卻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新手的父母,如果家長想要巧妙的利用」可怕的兩歲「,我們不妨去看看這套《2歲左右腦開發》,裡面總結了很多的教育方法,比其他育兒書籍更有針對性。

相關焦點

  •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有這5個「毛病」別慣著,該打就得打
    心理師閨蜜告訴小敏,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孩子長到3歲之後,他們慢慢出現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識和性格了。等孩子年紀不斷增長,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和父母一樣了。對於這種情況,寶寶6歲之前,父母要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寶寶呢?
  • 孩子有這4個「臭毛病」,家長不能慣著,超過6歲就不好改了
    此外,他還處處與自己的小朋友相比,明裡暗裡都在炫耀自己多麼的有錢,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到生氣。孩子有這4個「臭毛病」,家長不能慣著,超過6歲太難改小男孩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毛病,歸根到底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差錯。因為很多家長比較溺愛自己的孩子,面對他們逐漸形成的臭毛病,不捨得打也不捨得罵,最終導致孩子們越長越「歪」。
  • 不能慣男人這4個壞毛病,不然越來越壞
    世界上好男人不少,但是壞男人更多。男人變壞有很多時候是因為一些壞毛病,而女人如果很容易說話,就容易慣出男人的這些壞毛病。有一些女人甚至習慣於看男人的臉色行事,男人提出的要求再過分,女人都會答應,沒有自己的主見。
  • 心理學教授:孩子6歲前,有幾個壞毛病別慣著,以免小孩越養越廢
    6歲之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1、寵壞孩子的後果李玫瑾教授曾經陳述過這樣一個觀念:男孩子3-4歲的時候和家長鬧,最多也就是在地上打滾,可等到他14歲了,這孩子再和家長鬧會怎麼鬧?李玫瑾教授還發表過這樣一個觀念,孩子如果有這樣幾個習慣,千萬不能一味慣著,這樣只會把孩子養廢。
  • 「可怕的兩歲」,究竟有多可怕?解決不好,孩子可能一生脾氣都壞
    3、很叛逆 很多家長以為小孩子是沒有叛逆期的,殊不知孩子兩歲到三歲的時候是叛逆期。很多小孩子在兩歲的時候會非常鬧騰,遇到一些事情就大喊大叫,只要父母沒有滿足他的某個要求就會哭鬧。這個時候父母不能打罵孩子,越是兇孩子,孩子只會鬧得更厲害。
  • 如果你家孩子有這4個行為,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李玫瑾為你撐腰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很多家長管孩子的時機是不對的,有的時候該管他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偏要管。其實孩子最應該管教的時間是0-3歲的時候,這個時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時期,家長想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就應該給他立規矩。不要等到以後後悔。
  • 管教孩子該不該打?這三種情況,別猶豫必須得打
    然而在舊時,家長們對待小孩都是一個棍子就能治服的。在現代卻顯然行不通了,一是捨不得拿起棍子揍小孩,二是怕嚇壞了小孩,三是錯過了打的最佳時期,再打就只能適得其反了。這是個什麼說法呢?其實我們在教育上應該採取剛柔兼濟的法子,如果說不聽,教不通,就應該及時給孩子來一頓真正的「教育」了。那麼該如何分辨什麼時候才是「打的最佳時期」呢?
  • 什麼情況可以動手「打孩子」?當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就別慣著了
    什麼情況可以動手"打孩子"?當孩子出現這4個行為,就別慣著了現在的家庭都特別的寵愛自己的孩子,畢竟不像以前一樣,基本現在的家庭都只生一個或者是兩個孩子。尤其是一些孩子的爺爺奶奶,可以說是把孫子寵上天了,打不得也罵不得。
  • 寶寶到了「可怕的2歲」,爸媽別慌!該「揍」就別慣著
    很多家長對孩子「可怕的2歲」應該都記憶尤深,不知怎麼的孩子一到了2歲,原本可愛、聽話的寶貝好像「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叛逆、不受控制的「小惡魔」,不管什麼事第一個反應就是「我不要」!甚至很多孩子還會把「打你」兩個字掛在嘴邊。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
  • 「可怕的兩歲」叛逆期,吼一千句不如這4招,輕鬆搞定家中小惡魔
    都說孩子是上天送給父母的小天使溫柔又可愛,但是養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發現,孩子到了2歲左右,突然就變成了不聽話的「小惡魔」,對家長的各種要求全部拒絕不說,還經常摔東西、對父母吼,很多新手父母對此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為什麼孩子2歲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 女人不能「慣」男人的4件事,越慣毛病越多!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人說,男人不能慣,越慣越混蛋。感情中,活得最累的,往往是那些懂事又痴情的女人,一心對男人好,卻不料把他「慣」出各種臭毛病。
  • 家長一巴掌,孩子竟喪命!千萬別打孩子的這5個部位!
    都說打孩子不能打後腦勺,會出人命的。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直到看到一個新聞才明白:一巴掌下去,真的會死人的!這個新聞我依然記憶猶新:一位媽媽在檢查8歲女兒的作業本時,發現了很多錯題,當時一氣之下,一巴掌打到女兒後腦勺上。女孩漸漸出現頭疼嘔吐,送進了醫院。最後這名女孩還是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 孩子有這4種特點,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以下4種家長們眼中孩子的「壞毛病」,其實暗示了孩子智商比同齡人高,一起跟著來看看吧!01話 嘮「話嘮」的孩子特別讓老師頭疼,因為他們上課時總喜歡找同桌、前後桌講話聊天,影響老師上課、同學學習。相信有一個成天講話不停的孩子,家長會經常被老師「關注」吧!
  • 孩子打人,家長到底該不該動手打?
    孩子打人,家長到底該不該動手打?讓父母困擾的是,近3個月孩子脾氣特別暴躁,說什麼都不聽,還動手打父母。醫生問父母:是孩子先打的你們,還是你們先打的孩子啊?父母慚愧地說:我們先打的孩子,這孩子太不聽話了!
  • 娃進入可怕的兩歲怎麼辦?處理好了會變成「可愛」
    我也想起自家寶寶處於這個階段的時候,確實有脾氣大、「性子倔」的特點,其實,這並不是寶寶性格變壞或故意使壞,而是他們已經進入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two)」的階段,區別只是有些寶寶表現得激烈些,而有些要稍微溫和一些。
  • 比打孩子一頓更可怕的是……
    很多家長知道打孩子不好,所以當孩子犯錯後,不會使用暴力。但是不打孩子不意味著做得好,如果處理的方式不對,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比如罵孩子和不理孩子就極可能變成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對於孩子而言,來自父母的惡語更是難以承受。比起打一頓,罵幾句,很多家長信奉time-out,即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給ta一個冷靜期。站牆根罰站、帶到另一個房間獨處,這是常見的冷處理方式。本意是希望通過「隔離與反省」,讓孩子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 孩子真的不能打?奶奶說:孩子做了這4件事,該出手時就出手
    在家當皇帝當慣了的鵬鵬哪受過這樣的委屈,嗷的一聲,哭了起來。家人以為孩子受傷了,衝了出來,圍著孩子問:「怎麼了啊,鵬鵬。」爸爸看著鵬鵬嚴厲地說:「打火機,不能玩。和你說了多少次了,再玩還得揍你。」姥爺看不下去了:「他還是孩子,哪懂這些啊。
  • 美國兒科學會:腦力超常的娃,多半有3個壞毛病,家長別急於糾正
    但是腦力超常的孩子,身上多半會有3個「壞毛病」,家長看到了可別急於糾正。 腦力超常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壞毛病」! 美國兒科學會直言:腦力超常的孩子多半存在3個壞毛病,一般為「驢脾氣」、「模仿精」「拆家」。
  • 劉友法:印度蠶食爭議地區領土的壞毛病,絕對不能再慣下去!
    在議題三「中印關係,站到了十字路口?」的討論中,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劉友法表示,印度「蠶食」爭議地區領土的壞毛病,絕對不能再慣下去!劉友法說自己在印度工作過兩年,他在研究中發現,每逢國際格局發生變化,印度的邊防軍肯定要找機會蠶食爭議地區領土,從東到中,一步一步就造成了這樣的現實。現在到了西部,印度還是要「故伎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