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家長到底該不該動手打?

2020-12-26 澎湃新聞

孩子打人,家長到底該不該動手打?

2020-10-1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初秋一個周六的上午,6歲的小櫻(化名)來到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門診。她是轉診過來的,因極度不合作,踢打醫護人員,無法完成正常診察。讓父母困擾的是,近3個月孩子脾氣特別暴躁,說什麼都不聽,還動手打父母。

醫生問父母:

是孩子先打的你們,還是你們先打的孩子啊?

父母慚愧地說:

我們先打的孩子,這孩子太不聽話了!別人都說是我們太慣孩子了,所以過年以來我們狠狠地打了孩子幾次,但沒有什麼用,反而越來越糟,孩子脾氣更差了,還動手打我們。

醫生問父母:

那孩子之前打過你們嗎?還是最近才這樣?

父母說:

以前從來沒這樣,就是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

這個6歲的小女孩,

文靜地站在診察床旁觀望,

沒有多動症患兒的不安寧,

沒有喊叫和吵鬧,

甚至沒有蹦跳。

醫生問父母:

一個女孩能有多淘氣,多不聽話呢?

父母說:

我家是躍層的房子,她總是在房間裡跑,有時喜歡從最末一個樓梯臺階上跳下來,樓下的鄰居總是上來找。

那麼,為什麼近3個月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了呢?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呢?有什麼重要變故?父母的感情是否出現問題?疫情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嗎?

醫生和家長一一分析,否定了家庭內部問題和疫情影響的猜測,最後,焦點集中到了樓下鄰居身上——

樓下的鄰居是去年11月搬過來的,經常晚睡,所以早上孩子起來玩耍有聲音,鄰居就會上來找。起初是砸門,後來是踹門。家人們一開始好好向對方解釋,但沒有效果,鄰居仍然時不時上來沒好氣地砸門、踹門,有時老人在家,還受到了驚嚇。

之後他們多次與樓下的鄰居吵架,甚至幾次報警。對方說自己神經衰弱睡眠不好,警察甚至勸其買頂樓的房子。通常是警察在時對方一切都說好,過後又恢復原樣。

鄰裡矛盾的起因就是孩子弄出的聲音。沒辦法,只能不讓孩子跑、跳,把下層所有的地面都鋪上軟墊,但無濟於事,最後只好讓孩子在上層活動,不讓她在下層玩了。

醫生問:

這麼大的事情,孩子是什麼反應?

父母這才想起說:

每當鄰居來砸門時,孩子都拿著小棍躲到衛生間裡,十分害怕的樣子。

看來,

問題出在了這裡。

醫生問:

孩子是否一直是這樣玩耍呢?與其他孩子相比是否更加淘氣,難以安靜呢?

家長說:

孩子不算調皮,在家中難免蹦跳幾下,幼兒園老師沒有反映說難以管理。

那麼,

對於鄰居的反應,

大人是怎麼看呢?

家長說:

我們覺得孩子都是這樣的,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可是無濟於事啊,打罵也沒有用啊。現在鄰居的事情已經找到中間人,達成一致了,他不再上來找了。可孩子卻出了問題。

醫生告訴家長:

孩子是沒有錯的,打人是無能的表現,家長打人肯定是不對的。家長要為自己不理智的行為向孩子道歉。

這時,

孩子的表情逐漸柔和了。

當醫生要求她走過來拉拉手時,

她配合地走過來伸出小手,

信任地拉拉醫生的手。

心理諮詢師——

小女孩受到了雙重創傷

這個案例裡,因為鄰裡矛盾引起家庭處於應激狀態,孩子也在家庭的應激狀態之中。而家人和鄰居把矛盾的根源歸咎於孩子,在孩子受到驚嚇時沒有發現並及時安慰,反而還進一步管束、毆打,導致了雙重創傷,孩子的情緒反應處於警覺、易激惹的狀態,情緒不穩定,所以在父母管束時才會出現明顯的對立、反抗甚至打人的行為。

治療方案:

陪伴孩子,幫她自我療愈

回家後,家長每天陪伴孩子玩耍20~30分鐘,要求家長聽從孩子的指令,配合孩子的遊戲,而非指揮孩子玩什麼、不玩什麼。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遊戲中學習、生活、治癒創傷,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不需要擔心孩子會做出出格的事情,通常是大人們打擾甚至限制了孩子的遊戲能力,打破了孩子自我療愈的過程。

對於孩子的心理問題,有很多辦法:遊戲治療、沙盤治療、敘事治療、催眠治療等,要尋求醫生的幫助,制定合理的計劃。有時,藥物治療也是必須的過程,要聽從兒童精神科醫生的建議。

本文指導專家:大連市第七人民醫院姜琳

原標題:《孩子打人,家長到底該不該動手打?》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打人或被打,父母該如何完美解決?
    後面和小桃聊天中得知,大寶之前還沒有出現喜歡打人的情況,但自從到了3歲開始,也不知道是怎麼了,逐漸開始不是咬人就是打人,二寶幾乎每天都會被大寶「欺負」,上一秒兩個孩子還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但下一秒大的就很可能會打小的一巴掌,問題是小的真是完全沒有招惹大的。後來小桃說,「這兄妹二人平時打打鬧鬧倒也沒什麼,但以後如果他去打別人家的孩子,或者因為自己「欠」而被別人打,那就不太好了啊。」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 對於這種行為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愛打人總比被挨打好的多,也有家長認為小孩子在幼兒園打打鬧鬧很正常,讓老師處理下就行,家長不用插手。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對於這種行為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小孩子愛打人總比被挨打好的多,也有家長認為小孩子在幼兒園打打鬧鬧很正常,讓老師處理下就行,家長不用插手。
  • 孩子在學校被打,家長該不該出手討回公道?
    校園欺凌案例前幾天看見一個新聞,一個班47名同學,45個人被兩個小孩打了,打人孩子的家長對孩子是放任逐流,學校還因種種原因不敢開除打人的學生。聽到這裡,我想有不少人在小時候,甚至初中,高中都多多少少經歷過校園霸凌事件,無論是見到的,聽到的,或者是親身經歷的,但是你又無可奈何,那種感情不知道你能不能體會。其實這種事情真的很讓人氣憤,教書育人的地方被當成了施暴者肆意妄為的地方,以後會對受害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影響,打人孩子的家長跟學校的做法更是讓人心寒。
  • 管教孩子該不該打?這三種情況,別猶豫必須得打
    而現代的家長們也漸漸在各種育兒「專家」們的洗腦下,認同了對孩子的「懷柔」政策。因為他們都相信,打出來的孩子說不定心理上哪裡就扭曲了,發育的人格都不健全了,這樣可不行。然而在舊時,家長們對待小孩都是一個棍子就能治服的。在現代卻顯然行不通了,一是捨不得拿起棍子揍小孩,二是怕嚇壞了小孩,三是錯過了打的最佳時期,再打就只能適得其反了。這是個什麼說法呢?
  • 貴陽:好心把孩子拉開,卻被對方家長給罵了,還動手打了耳光
    不僅是會發生在大人身上,可能連小孩子吵架去拉開,都會被家長給打了,在貴陽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見兩個孩子在吵架,好心把他們拉開後,卻被家長又打又罵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事情是這樣的,1月9號這一天晚上,小李和妻子到一家商場閒逛,在期間見到兩個孩子在吵架,她妻子就上前把他們拉開,免得身上打出什麼傷勢了,沒想在一旁的家長見到了,不由分說就上前罵了小李的妻子,說話還特別的難聽。
  • 三四歲的孩子愛動手打人怎麼辦?
    三四孩子愛打人,不一定都是帶有惡意上學期我們班(幼兒園小班)的浩浩,在入園前他媽媽就跟我們說浩浩有打人的習慣,讓我們注意一下,免得打擾別人家長找我們麻煩。家長既然這樣說了,我們自然對浩浩就會多幾分留意。經過觀察家長說的沒錯,浩浩的確是有打人的習慣。
  • 孩子該不該打,人人平等,打人犯法,無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雖然是我們生下來的,18歲成人前歸我們養育,但他一生下來就是個獨立的個體,為人父母怎麼會想著打孩子,這在我家肯定是不允許的,其實所有家長往深處想一想,如果孩子被打就能守規矩就能變得優秀,那天下的孩子啟不都要挨打個遍?
  • 經常被揍和從未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該不該和娃動手
    經常被揍的孩子:經常被打的孩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是遇到問題了,都會採取暴力式的行為去解決。而從小被打也會有一種叛逆的心理,和父母的親子關係也不太理想。該不該對孩子動手有一首歌唱得好,該出手時就出手啊,孩子到底能不能打,相信這是所有父母心中的疑問。
  • 孩子的打人敏感期,家長不要以暴制暴,教孩子放下拳頭:有章可循
    有些孩子會用「打人」來吸引家長注意,聽起來有點荒謬,但家長可以回憶一下:是不是孩子動手,別的孩子哭鬧、別人家長找來,你才會關注自己的孩子。其實這聽起來有點悲傷,但家長太忙或者太不理睬孩子時,他們真的有可能這樣博取關注。
  • 喜歡對長輩動手動腳的孩子,家長該不該嚴厲打罵他們?
    然而現在很多老人被孩子打罵之後,都報以寬容的態度,非但沒有批評責罵,反而誇讚孩子「有個性」。有些家長聽到之後,都會像我一樣對孩子適當懲罰,讓其明白目無尊長的後果。但對孩子訓斥打罵後,得到的回答卻是「你憑什麼管我!我就要打他!」家長和老人的慣縱,助長「囂張氣焰」。孩子對老人動手動腳,家長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小孩子會將負面情緒宣洩在老人身上呢?
  • 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
    不過總有些這樣的家長,覺得孩子每天早早完成了作業,不再做點什麼習題,時間豈不是都浪費了?於是又引發了新一輪熱議。今天,大貓就來跟大家聊聊,家長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布置額外的作業?首先,我們需要討論的是現在家庭作業的意義和作用!作業的作用很明確,就是鞏固所學知識技能。
  • 孩子被欺負了,該不該教他打回去?
    你看,小孩子欺負人,就是這麼不講道理,你沒礙著他,他卻偏要找你的事。 孩子被欺負了,該怎麼辦,要不要打回去?一直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教他打回去,怕以暴制暴,事情鬧大了不好辦;不讓他打回去吧,孩子心裡委屈,做父母的心裡更是難受。
  • 孩子喜歡動手打人?學會這幾招比怒吼管用多了
    言傳身教,小偉看到爸爸表達自己憤怒的方式就是一頓暴打,他自然也會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情緒。2、家長教養態度的不統一小偉爸爸雖然做法完全錯誤不可取,但他對於孩子攻擊性行為至少是想去管教的。但是奶奶就不一樣了,她完全採取了縱容的方式來對待這件事。
  • 孩子愛打人,家長不要急著教訓,了解孩子的「領地意識」是關鍵
    文\路卡編輯\阿梅育兒觀有些家長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他們放任自流,隨意打人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覺得孩子還不懂事,心智還不成熟就原諒他了。殊不知,這反而不是一件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行為。但還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打人,不分青紅皂白就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錯,沒有弄清孩子打人的緣由就打罵教訓孩子。這兩類父母的做法都是典型的錯誤案例。父母看到孩子打人的時候,不要急於訓斥,要先了解一個概念"領地意識"。"領地意識"指的是孩子對於自己的所屬物和歸屬地的佔有欲。
  • 一個只會「和稀泥」的家長,其實比愛打人的小孩更讓人討厭!
    當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有摩擦,可能孩子之間會為了一個玩具,產生一些肢體上的爭執,而這時被欺負了的小孩家長出於對自家小孩的保護,會找打人家小孩的家長理論。02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如果說孩子還小,不懂道理,只能說家長做的不稱職,沒有教會他該懂的道理。
  • 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教他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也有人覺得,一定要打回去,憑什麼自家孩子白白受欺負,不打回去就是在縱容犯罪。孩子被打,該不該打回去?如果動手打人,總是欺負別人的孩子,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懲罰,就會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負別人。
  • 包貝爾打女兒一巴掌,只因女兒打保姆,孩子打人時家長應如何處理
    許多家長都見識過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甚至有時孩子還會變本加厲,做出打人的行為。家長也知道在孩子發脾氣時和孩子講道理是無用的,但是對於孩子發脾氣的事情,一些明星卻有著不一樣的處理方式。而餃子則是說不想讓阿姨抱,隨後包貝爾也是耐心的和餃子講道理,讓餃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對於包貝爾打孩子這件事情,許多網友對此也是意見不同,有些人認為是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沒有必要打,有些人認為包貝爾做的很正確。其實許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打人的行為,那麼在孩子打人的時候,家長哪些行為是不應該做的呢?
  • 孩子「被打」不還手,是懦弱還是教養?家長要找對教育「平衡點」
    而說到「打架」,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喜歡欺負人,一言不合便動手打人,以暴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有的孩子經常會扮演受欺負的角色,面對來自他人的「暴力」,常常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一味地沉默忍讓。不僅是孩子的表現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差異。
  • 孩子打架如何處理?無論打人還是被打,這3招能輕鬆解決
    其實很多家長都發現了這問題,孩子總是動手打人,只要是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就會狠狠地打別人。就算以為這樣被父母訓斥也不知悔改,甚至有的家長開始擔心孩子有暴力傾向。其實,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出現摩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不過孩子還小,很多時候不能很好地把握力度,於是就成了家長眼中的""。